完美主義者與追求卓越者的區別?(五)
5 人贊了文章接著完美主義者與追求卓越者的區別?(四)的內容。當然也有很少的人會獎勵失敗,可這是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覺得圖右邊是不好的,一點也不好。我們必須儘可能地追求直線。一種直接的基礎模型。我們內化它的時候也付出了代價。這就是我們出生所在的社會環境,我們成長所在的社會環境,而這樣的社會環境很難以改變。這太難改變了,因為我也時常對小孩子說並且專註於「學會走路了,做得好!你學會走路了」而不是獎勵其中所付出的努力,我們等會會講到,獎勵付出的努力甚至獎勵失敗,應對與整個過程。非常難。這當然也和准許為人有聯繫。准許看到人類本性的限制,而不是理想化,孤立地,分離地看待生活。因為這是不可能。
如果不是准許為人而是要求完美的話壓力是持久存在的。存在於媒體中,存在於工作中,存在於教育機構中。這無處不在,我們也為之付出了代價。還有別的導致完美主義的因素。這是一個出色的研究成果。因為心理學家所描述的是,不是所有的讚美都是好的。對一個孩子說:「你很棒,你很出色。」不吝讚美之詞。你太聰明了,你真是驚人,我的小愛因斯坦,這也不總是好的。長期來看這可能也是有害的。這也會導致完美主義的基礎模型。
那麼我和你們分享一下她的研究成果吧。她所做的就是找到一些十歲的孩子然後把他們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孩子都做了道題,他們都每個人獨立完成了。到最後對每一個完成的孩子她都說:「你真聰明伶俐」。當然,孩子們都感覺不錯。第二組做的是同一道題,做完了,做得不錯。結束後,她說:「你真努力,你很認真」。這隨機分成的兩組孩子,一組是「聰明伶俐」,一組是「努力認真」。然後她開始第二部分的研究。
第二部分:兩組孩子要選兩道題。他們被告知其中一道很簡單他們可以很好地完成。另一道非常的困難,但是他們能夠從中學到很多。那組被稱讚「聰明伶俐」的孩子里,五成孩子選了簡單的題目,五成孩子選擇了可以學到很多的難題。那組被稱讚「努力認真」的孩子里,九成孩子選擇了他們能學到很多的難題。這就是研究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這次她讓孩子們做一道非常難的題,這題基本上是無法解答的。她想看看這兩組孩子的反應。被告知他們很「聰明伶俐」的那一組,他們沒有堅持多久,並且非常沮喪,而且很快就開始放棄了。與此相反,被告知「努力認真」的那一組孩子,他們更能堅持並且享受解題的過程,即使到最後他們都沒能解開這道題。但是他們享受這個過程並且更加努力。看看這微小的操縱帶來的結果。簡簡單單的一個句子「你真聰明」,「你真努力」。一句話帶來了這麼明顯的不同。用她的話來說:「重視努力讓孩子擁有一個他自己能掌控的變數。這能讓他們認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成功。強調自然的天賦讓孩子們無法掌控成功,這不會給孩子提供面對失敗的方法。」
事實上當你僅僅注重於天賦的時候,你就是在製造完美主義的基礎模型,而不是專註於旅途當中,努力的基礎模型。她繼續說道:「如果你稱讚孩子的智力當他們失敗時,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再聰明,然後失去對於眼前工作的興趣。相反,那些被稱讚努力的孩子在困難面前不會氣餒甚至更有動力。」這兩種方式造成了多麼明顯的不同。被稱讚智力的人會產生左邊圖那樣的基礎模型,要麼我很聰明要麼我就不聰明。我很畏懼不聰明,所以我就選擇容易的任務吧。當我無法做到的時候,左邊圖這就是攻擊,是對於我的基礎模型的侮辱,沒錯吧?這是對於直線的偏離。
相對的,如果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好的,讓我試試看吧」,「我學到了很多,這真有意思」。因為一個是「既定思維模式」。而另一個,是一種可拓展的時刻改變和發展的思維模式。一個是畏懼失敗,因為我想聰明。被人稱讚聰明很有意思。我不想威脅到這個基礎模型。相對的是,努力的,重視過程的,當追求卓越的基礎模型成為慣常做法。那麼我們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呢?如果我們確實有這個問題怎麼辦?
要記住,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也沒有完美的追求卓越者。你們必須選擇你能快樂的生活方式,選擇你認為能夠更加快樂的生活方式。不會有現成的答案擺在你面前。對你而言可能只是有趣的學術理論,或者是非常個人化的原因。那麼我們該怎麼更多地採用卓越的基礎模型呢?首先是自我認知。在於自我了解。對我來說,明白「我太過於有自衛性了,我不想再這樣了」是一個大突破。因為我知道這會傷害親密的人際關係。並且從那時候我開始在這上面努力。並且有所進步,並且在將來仍將繼續提升我的人際關係。或者「看看我有多麼畏懼失敗。我有多麼害怕聽到個不字。看看我有多麼害怕被拒絕。看看我有多害怕應對與嘗試。」就應該意識到它。
如果你想讓你的網球技術進步,你必須首先明白你想要的進步是什麼?這就是第一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管是要應對上癮問題還是對於生活中別的問題,完美主義,還是要改善什麼,第一步就是要有意識。第二步是專註於對努力的嘉獎。當我們專註於努力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改變那種根深蒂固的基礎模型,即便這種基礎模型已經存在了很多年。所以對我們自己或者對別人我們應專註於旅途,專註並不時地嘉獎自己,甚至是嘉獎自己的失敗,自己的嘗試。
心理學家研究所得的其中一點是恐懼症它從來不會消失。它總是我們的一部分。但它會變得更加可控制,但是總是存在。而極度的完美主義也是一種恐懼症。所以關鍵就是接受它。我總會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這沒關係。但是在以前,我有著極度的完美主義,現在我更加接近追求卓越的極致。這是持續一生的,是不斷進行的一個過程。所以現在的關鍵就是接受它一直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事實,然後問「好的,那我該怎麼辦?」換句話說,就是採取行動。行為。所以舉例來說,就是怎麼應對,把自己置於線上。
我最初所做的,在我留意到我的完美主義與自衛性的時候,我會撇開我的做法並且請求批評。我會問別人「給我點反饋吧」。當我收到負面的反饋的時候,和我的直線有所偏離的時候,我就阻止自己回擊。你們也知道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慢慢地我就習慣了。我沒那麼有自衛性了。我得以創造更高層次的親密關係。或者我開始嘗試別的領域,那裡我可能會遭到否定。但沒有關係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
微信添加「chongsuyuan」訂閱號「重塑源」關注我!點擊往期文章閱讀更多關於改變的文章。
找出問題根源,重新塑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推薦閱讀:
※這份寶寶輔食泥指南,寶寶愛上吃飯,又促進身體智力發育
※兒童智力低下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絕對的智力
※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要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