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現代音樂學習新境界

摘 要:電腦音樂系統為音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本實驗在一系列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電腦音樂系統的優勢,主要從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學目標的調整、教學內容的拓展、教學方式的革新和教學評估的改進等方面進行探索,初步建構了一個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新模式。模式強調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協調統一的綜合教學,讓學生在音樂創作中獲得全面、豐富的審美體驗,從而在現代音樂學習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創造品質,實現個性全面健康發展。關鍵詞:電腦音樂系統;音樂;音樂創作教學一.緣 起當今社會,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的教育對象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生,而是配備了一台電腦的學生。[1]在教育領域,雖然依託電腦進行輔助教學已不再是新鮮事,但運用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卻還是一個亟待關注和深入探究的嶄新領域。電腦音樂系統進入音樂創作教學的王國必將對現行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等諸多方面產生全方位的衝擊,帶來新一輪國家新音樂課程改革的新契機。本課題正是以此為切入點展開的,它基於這樣一個信念:音樂在人類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都具有音樂創作方面的潛能,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這方面潛能的挖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音樂創作中獲得審美體驗。藉助電腦音樂系統這一平台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是讓學生在參與音樂創作的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從而實現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的有益探索。這一探索無論對於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改革還是順應社會科技發展潮流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學生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是當今素質教育開展的最終目的。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教育理論工作者一直都在進行著深入的探討。但在這個問題上,也多少出現了過分注重學生理智發展而忽視學生情感發展的傾向,這顯然是片面的。全面發展的內涵中應該包含著理性與感性協調發展的內容。因為,學生的發展是多向而非單向的,理智成熟是學生髮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成長也是學生髮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片面的開發、培養只會使人的心靈喪失原始的平衡,心靈就會走向荒蕪。[2]因此,學生在受到最好的科學教育的同時,也要受到最好的藝術教育。《零點項目》的創始人哲學家尼爾森·古德曼教授也認為: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是同等重要的一種認知方式。音樂素養作為藝術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日益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該院《零點項目》研究所所長霍華德·加德納所著的《多元智能》一書中,重新分析和歸納了人類所具有的智能並將音樂智能列為其中之一。多元智能理論對音樂作為人類智慧的一種存在形式的確認,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它能夠論證古希臘或孔子以來人類對音樂學習的執著追求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人們對音樂在人的整體智慧的建構、發展和教育方式上的全新視角。[3]音樂教育是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和途徑。音樂作為學生表達興趣、愉快、希望、需求、情感的方式,應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為了使音樂的功能得到更好地體現,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對學生髮展的重要作用。在音樂課上不僅要教給學生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還包括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潛能、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和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審美愉悅等。在《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中對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的要求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1)關注每一個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面的全面的發展;(2)提高審美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3)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和對音樂的愛好與興趣;(4)提高生活質量,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5)通過音樂教育,發展學生可塑造的各種能力及潛能。但在現有的音樂教學目標中,重視知識教授和記憶的偏多,著眼於知識運用、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和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的比重很小,這顯然不利於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發展。重新審視當前的音樂教育的要求將會對現行的音樂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對於學校教育而言,音樂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其自身得以發揮,而且還體現在它作為學習其它各門課程的激勵因素和工具,對提高教育質量能發揮重要作用這一方面。在本實驗課題中主要是依託電腦音樂系統這一平台凸現了音樂創造教學,使學生在這方面潛能獲得發展的同時,帶動其它知識、技能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提高,並儘力為其它學科的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二)改革傳統音樂教學的需要音樂實踐活動包括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等三個基本環節。作為完整的音樂教育,必須內在地包含這三方面內容,缺一不可。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的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一直倡導創作、表演、欣賞三位一體的教學,通過歌、舞、樂綜合教學給學生創作獲得全面、豐富、綜合的音樂審美體驗的機會。引導兒童進行創作,在不斷創新過程中使兒童以最自然、最原始的方式進入音樂世界的一切領域,使他們從中獲得更多的共同創造、共同分享、共同交流的歡愉。但是我國普通學校音樂學習中很長時間以唱歌為主要途徑,此後雖逐漸增加了音樂欣賞和器樂,但關注音樂創作學習的歷史並不長,特別是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這三方面的比重是不均衡的,課程內容大多以欣賞為主,作為其基本環節的音樂創作教學受到了不應有的冷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有的音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迫切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1.音樂教師應對教改的能力不足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教育領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當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面臨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新課程的實施,對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傳統音樂教學相對單一的欣賞課,使得音樂教師在新的時期里還滿足於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不是想方設法地更新自己,提高自己。因此,音樂教師應對教改的能力普遍不足,這已經成為制約音樂教育改革的瓶頸。比如說,在現階段的音樂教育中,能夠嘗試運用電腦音樂系統進行輔助音樂教學的教師還不是很多。因為電腦音樂系統對教師的電腦知識、音樂專業製作軟體使用、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較高,而大部分教師顯然在這些方面準備不足。2.音樂教學目標較為單一關於音樂教學目標單一問題已在文中多處提到,目前高中音樂教學以單一的欣賞課為主,即使在欣賞課上,也往往是側重教給學生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強調認知目標,忽視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潛能、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和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審美愉悅等情感、創造方面的目標培養。對照前面《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中的音樂教育目標,不難發現,現階段能夠得以實施的音樂教育目標是較為單一的。3.音樂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現階段的音樂教學內容過於陳舊,往往不能及時反映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學生的需求。比如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音樂教學將越來越多地受到技術的影響。學生迫切需要在音樂教學中學習與技術息息相關的音樂。但這些往往不能在教學內容中很及時地反映出來。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教授學生不喜歡學習的內容,致使學習效果不佳。4.音樂教學方法過於單調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式是單一刻板的。其基本的過程是:教師向學生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平逸事——分段介紹作品並講解曲式結構——完整欣賞作品。中間偶爾有學生的參與,也不過就是根據教師的要求提前找尋了一些作品相關的背景資料,或是回答一些諸如「聽了這段音樂之後,你看(感受)到了什麼?」之類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教師「一言堂」,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對音樂意義的主動建構、被教師「牽」著走,教學變成了「填鴨式」;二是教學脫離音樂,成為一節作文片段練習課——因為學生要根據教師提供的背景資料,挖空心思地寫出一段似乎跟音樂有關的文字,來說明自己理解了這段音樂。5.音樂教學評估不夠全面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評估手段也十分單一,教師不可能用多方位的教學手段真正地校驗出學生的學習成果。唯一作為衡量標準的考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變了質,在考試中學生忙於應付的是死記硬背音樂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相關背景資料,作為其主體的音樂素養反而不能得到有效的全面的評估。6.學生缺乏音樂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審美需求,並以此作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沒有很好地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教學目標單一、內容陳舊、方法單調、評估片面等,這樣,教師不但完成不好教學任務,對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也起不到任何的促進作用,同時還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有人戲稱「100%的學生喜歡音樂,99%的學生討厭音樂課」,事實上正是教師不注意將學生的發展實際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忽視學生音樂學習需要的結果。這些應該引起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視,迫切需要調整教學模式來改變這樣的狀況。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欣賞為主,忽視了音樂創作的作用。事實上,音樂活動從創作到表演、欣賞都離不開創造性思維活動——作曲是創作、表演是創作、欣賞的想像也是創作。許多音樂教育家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音樂對於發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思維有特殊意義,從而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倡導音樂創作教學。近一二十年,音樂創作的學習,在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中也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關注,納入了學校音樂課程。如果把音樂創作作為一種自我實現的創造性活動,那麼學生人人都具有音樂創作的潛能。中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學習,可能絕少出現「天才的作曲家」,但是在學生為抒己之情、達己之意進行即興創作與作曲的學習過程之中同樣可以閃耀出創造的火花。日本學者青柳善吾在《現代音樂教育諸問題》中說:「『自由作曲』即使技巧很差,仍然是孩子們自己的創造,在這一點上跟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沒有絲毫的區別。」他們的作品同樣是藝術品,他們從中可以獲得教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造的靈感、信心、志趣、能力從這裡起步,創造型、開拓型人才的洪流從這裡匯合。[4]這些都給我們的探索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啟迪。(三)探索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音樂教學模式的需要世紀之交,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傳統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戰。從上個世紀初的無聲電影、唱片(日:坂元昂《教育工藝學簡述》)應用於教育開始,現代教學媒體就成了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這種新穎的教學媒體承載了大量的視聽信息,無疑比粉筆+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它不但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使教學變得更為形象和生動。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以在視聽資料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教學內容,而不需要教師用如何形象的語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種程度上它會有限制學生想像力的可能。傳統教師的知識壟斷被網上無限資源打破,傳統教材及其靜態、單向的灌輸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聯和互動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轉。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音樂教育者對信息技術的創造性開發和利用是積極的。音樂教室的數字化進程迅速,電腦音樂工作站、多媒體和大屏幕顯示、遠程學習、攜帶型音樂系統、互動式個體化音樂學習軟體、在線的互動音樂創作、演奏和學習等技術正在普及。信息技術開始實現以往因技術限制難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將對現有的教育產生全方位的衝擊,預示著一次圍繞信息技術而展開的教育改革的悄然興起。新一代的多媒體電腦音樂系統正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的出現對音樂教學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動作用。電腦音樂的廣泛興起,即使從世界範圍來看,也不到二十年,在中國興起的年頭就更短。這是因為電腦音樂系統是音樂藝術與現代技術交融的結晶。可以說,它是乘坐高技術的飛毯進入音樂世界的王國的。它的技術基礎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電子樂器(主要是電子合成器)的數字化和小型化技術的成熟;二是作為電子樂器之間和電子樂器和其它電子設備之間「通訊」(交換信息)手段的所謂「MIDI」技術的誕生和廣泛運用;三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型電腦的出現和個人化、家庭化。使用電腦的強大功能,對代表著各種音樂事件的數字信號進行記錄和編輯,然後發送給電子合成器並使之演奏出音樂——這套創作和演奏電腦音樂的系統,我們稱之為電腦音樂系統。一個完整的電腦音樂系統主要是由如下的一些設備構成:計算機、電腦音頻介面、電子合成器及音源採樣器等電子樂器、調音台、效果器、功率放大器、監聽音箱等。根據功能,電腦音樂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數字信號部分;二是模擬信號部分。一個完整的數字系統包括輸入設備、處理設備和輸出設備,這些設備之間通常是用MIDI介面來連接的。其中,輸入設備包括各種MIDI控制器,如:MIDI鍵盤、MIDI電吹管、MIDI吉它等等;而處理設備則最為重要,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相當於人的大腦中樞,其重要功能是對每個外圍設備進行協調和控制;輸出設備則包括各種音源,包括合成器(Synthesizer)、聲音模塊(Sound Module)、採樣機(Sampler)、鼓機(Drum Machine)等等,凡是能夠用音序器來控制發出聲音的,都可歸為這一類。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方便各種設備的連接,出現了專門的連接設備,如MIDI多進多出的轉換器和調音台等。一個完整的模擬系統同樣可分為輸入、處理和輸出三大部分,這些設備的連接往往是通過音頻埠來進行連接的。其中,輸入部分包括各種音頻信號的來源,如上面所提到的各種音源和鼓機、專用的錄音機(如DAT)、錄音麥克風等等;而處理部分可分為記錄用的多軌錄音機和編輯用的編輯機及效果器;輸出設備則包括:專業監聽音箱、DAT、CD刻錄機等。實際應用中的音頻系統,由於設備眾多,需要多方面協調,從而引入了各種界面連接設備和同步設備,如調音台,同步器,各種轉換介面等。電腦音樂系統是在相對傳統的電教設備(包括投影、幻燈、錄音、電影、電視等)出現之後的又一次質的飛躍,我們先來看看電腦音樂系統與傳統教學媒體及第一代教學媒體(電教)之間的對應關係(見圖1):圖1 電腦音樂系統與傳統教學媒體的對應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電腦音樂系統並不是要取代傳統的教學設備和手段,而是在以往手段優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能夠體現更為強大優勢的新一代教學平台(關於優勢的具體內容將在成果部分作詳細闡述)。作為現代教學媒體,電腦音樂系統突破傳統教學法在時空上的限制,直接表現各種事物和現象,並能在短時間內展示事物發展運動的全過程,便於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獲得最充分的感知和及時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過去傳統教學中學生很難實際感知的內容,通過聲像設備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使學生耳聞目睹,猶如身臨其境。現代的中學生們就是伴隨著這種新的音樂技術成長起來的,他們所聽的許多音樂是由電子樂器製作並演奏的。許多學生擁有電腦和鍵盤,一些人渴望學習電子樂器。如果音樂教育改革要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就必須把電腦與當今音樂技術適當結合起來。前面我們論述了這種結合產生的心理基礎,即學生有這方面的需要,那麼這裡論述的是結合的技術基礎,即電腦音樂系統為我們的音樂創作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結合必將對現有的音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等方面產生巨大的衝擊,迫切需要我們探討在電腦音樂系統支持下的音樂創作教學新模式。基於上述三項考慮,我們率先開始了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新實驗。實驗本著「感受現代技術魅力,創設綜合教學情境,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完善人格創造品質」的精神,充分運用電腦音樂系統這一新型教學平台的優勢,強調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的綜合教學,讓學生在音樂創作中獲得全面、豐富的審美體驗,從而在現代音樂學習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創造品質,實現個性全面健康發展。二.理 念在開展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實踐與研究中,我們從現代教育理念中收集整理出若干教學理念並以此為指導,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一)發現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好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二)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創造在現代教學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中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旨在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音樂創作課中運用電腦音樂系統,通過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創造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消極被動的聽客。(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審美體驗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5](四)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人都是個別的、獨特的個體。每一個人對音樂的體驗都是不同的。因為任何一種音樂體驗,不管是演奏、作曲、即興表演還是聽賞,都是一個特殊個體的創造。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在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了相應教學目標的分層設定和內容的拓展等都是有益的嘗試。(五)推動每一個學生的交往合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建立和保持與他人相互依賴的相互合作關係,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人的心理和人格是在人的活動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生生互動的頻度與強度與學生未來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有密切的關係。」[6]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重唱、重奏和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在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的培養。(六)突出每一個學生的意義建構現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現實相關的問題解決情境中,通過人與情境互動過程的意義建構達成的。音樂學習是每一個學生對音樂意義的不同建構過程。音樂教學的關鍵在於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完成互動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在本研究中嘗試運用電腦音樂系統的視頻呈現和音樂創作軟體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一個宏觀情境,以強化音樂學習的意義的個體建構特徵。(七)領略現代信息技術的潛價值現代信息技術正以飛快的速度進入教育領域,並對教育的發展起著革命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現代教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將會對整個教育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正如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特別指出的「技術的力量拓寬著今天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對各種條件的利用以及選擇的範圍。新的技術使學生能夠嘗試大量解決問題的新的可能和途徑。電腦在教學中可以創造出無法想像的效率和機會,這些技術應該立即投入使用。人機聲像對話如果得以恰當的運用,可以對創造性思維技巧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運用不當,將會對學生的發展起負面影響。因此在本實驗教學中必須綜合利用好電腦音樂系統的上述優勢,使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得以最優地發展。三.操 作「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實踐與研究」是我們從1999年開始進行的課題研究。該課題以學生的興趣作為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創設教學環境,整合了信息技術及數碼樂器,將電腦音樂系統作為新平台切入傳統的欣賞教學,通過創作練習實踐、欣賞體驗教學來鞏固基礎樂理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為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而展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全方位的探索。主要措施包括:(一)鼓勵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培訓與學習在許多音樂教師的眼裡,研究是發生在學院或大學裡的神秘行為,並且基本上不符合真正音樂教師的行為。因此,在現實中音樂教師很少參與教學實驗與研究,也很少能夠運用研究成果於實踐。事實上,很多專家預測,音樂教師參與研究並運用研究成果於實踐是21世紀音樂教師發展的基本趨勢。無數的實踐證明,任何一項音樂教育改革和教學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首要的工作是提高參與改革的音樂教師的相應素質。正如2001-2010年的《全國學校藝術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的:「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數量和質量都能夠滿足學校藝術教育需要的藝術教師隊伍,是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相對而言是一種能夠提供個別化學習環境的教學模式。在學校內部構建的Intranet(內部網)上,學生一人(或一組)一機進行學習,在光碟或Internet上獲取學習資源,根據教師的要求利用相應設備進行創作練習。問題與作業通過電子郵件或在網頁上發布等方式在師生之間傳遞。教師可以通過網路跟任何學生相互通話,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此模式中,傳統教師的作用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願望自行訂製學習計劃、進度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感覺操作有困難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小組、教師甚至網路尋求幫助和解決。因此,教師必須學會當一個群體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被諮詢者和知識交流的協調者。要較好地完成電腦音樂創作課的教學,教師除了要儘快實現角色轉換之外,還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專業方面的培訓。比如說:1.廣泛涉獵各種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音樂從音樂院校音樂專業或師範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音樂教師,一般都在古典音樂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獵,對於現代通俗音樂往往是知之甚少。而這部分音樂正好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他們的創作中必然會有深刻的通俗音樂的痕迹體現。假如教師在教學中心中無數,必然無法指導學生的學習。只有廣泛地涉獵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尤其是學生最為熟悉的通俗音樂部分,才能真正地體現教師在電腦音樂創作課中的主導作用。2.學會熟練地操作、使用電腦音樂軟體現在市場上的MIDI音樂製作軟體主要包括三類:編曲類的如Cakewalk、Sonar,它們的功能是編輯、創作MIDI樂曲;打譜類的如Mw3、Encore,它們是目前市場上最為專業的打譜軟體,其樂譜編輯功能完全可以和樂譜排版系統相媲美,且對於專業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簡便;自動配器類的如TT作曲家、Band in a box,只要輸入旋律、和聲,選擇作品風格,軟體就會自動生成伴奏樂曲,它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不失為很好的一種快速編曲工具。教師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軟體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為教學設計創造情境,促使學生質疑問難,探索求解的創造性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產生認識上的困惑,從而激發他們去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教師對音樂軟體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創作課的教學質量。(二)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是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1592—1670 )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書式教育、四階段學制 ( 幼、小、中、大 )、確立學期、學年、寒暑假、班級制、直觀性、自覺性、系統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則的同時,還提出了興趣教學的至理名言, 對後世及全世界教育影響深遠。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有直接關係,有興趣的學習者在學習其所愛好的科目時,可以減少教師的指導,並能主動學習新的課題,有新的學習收穫。特別是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有學習興趣的學生能堅持不懈,直至達到學習目的。同樣,不斷激發起學生音樂創作學習的興趣,使其形成持久的音樂創作追求是不斷提高音樂創作學習效果的根本。[7]本實驗課題中,我們就是以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作為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措施有:1.教師運用電腦音樂系統的相關軟體向學生演示音樂創作過程,打破音樂創作的神秘感,引起學生音樂創作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比如說,我們在進行《共享二十一世紀現代音潮——電腦音樂創作實踐》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先編配一段來自一部電影背景音樂的旋律,通過操作界面的可視設置,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最簡單的音樂創作所包含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音樂創作動機。2.要讓學生及時從自己的音樂創作中獲得歡愉感與成就感。學生是音樂的創作者也是音樂的表演者、欣賞者,音樂創作中要把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要由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由學生來評價學生。比如說,學生自己利用電腦音樂軟體創作完之後,就可以利用軟體播放自己創作的音樂,特別是多聲部作品的音響效果。這樣做還可以避開學生因不會記譜或記譜能力差影響創作積極性的問題。當然,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從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實際出發設定不同的音樂創作學習目標,精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評估手段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關於這些內容,以下將具體展開論述。(三)確立適度的音樂創作教學目標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是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獲得音樂審美體驗,享受成功的愉悅,提高音樂鑒賞、表現、創造的能力,奠定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堅實基礎,並從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而不是單純傳授音樂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音樂教學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培養少數尖子生的。開展創作教學是對現行高中音樂欣賞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傳統音樂欣賞教學目標中雖也規定有相應的創作教學的目標,但由於沒有合適的教學平台讓學生進行創作,因此音樂創作的教學目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而顯得有點形同虛設。本實驗通過電腦音樂系統這一教學平台進行創作教學,一方面揭開了「音樂創作」的神秘面紗,循序漸進地深入教學讓學生明確音樂的產生過程,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同時音樂創作教學也使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鞏固,因為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對掌握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當然,從目前的音樂教學實際水平出發,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會作曲,都具有記譜的能力。我們根據學生的基礎確定了適度的音樂創作教學的目標,力圖使教學面向每一個學習者。教學目標主要可從創作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進行剖析。創作教學的廣度,指廣義音樂創作教學活動,凡有利於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活動,都包括在內——象即興編唱一首歌,敲擊一個節奏,選擇適當的伴奏樂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修改、補充、更正他們不熟悉的歌曲節奏、旋律、歌詞、表情處理等,也都屬於音樂創作教學的範圍。音樂創作教學的深度,主要指使學生初步掌握音樂表現手段和曲式結構等作曲常識。如旋律的進行,節奏的變化和主題的發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轉、合的結構等等。概括而言,根據現行的《普通高中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教學大綱」),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音樂創作教學目標主要包括:1.了解電腦音樂製作的完整過程2.會使用音樂軟體讀譜3.會使用制譜軟體製作樂譜4.會製作簡單的MIDI作品5.會進行初步的音頻編輯工作6.了解、接觸混音及母帶處理的全過程我們目前進行的教學實踐,正是按照《教學大綱》(初審稿)的要求,進行了前五方面的教學實踐。(四)拓展現有的音樂創作教學內容在前述的2001-2010年的《全國學校藝術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高中階段藝術課程和教材的改革應體現多樣性、選擇性的特點,使學生在普遍達到藝術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對藝術課程各個學習領域的自主選擇。」為實現音樂創作教學的目標,我們精心選擇了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在目前的教學中,我們主要使用了以下設備來開展教學(見表1):多媒體電腦設備音樂製作系統相關軟體MSI 845DMK-361C61鍵 USB MIDI鍵盤TT作曲家簡譜自動伴奏軟體P41.7GQY100編曲機MW3五線譜音序器軟體512 DDRUW500音頻介面Cool edit多軌音頻編輯軟體ST 80G/ 7200RPMPS5專業監聽音箱VOS虛擬鋼琴軟體Samsung 753Dfx耳機中天Gforce4 mx440 64m踏板表1 音樂創作教學的設備本著簡化軟體操作、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則,我們在前兩輪的教學實踐中,先後嘗試了Encore 、Cakewalk、 Band in a box等多個音序器、制譜和自動伴奏軟體。根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最終選擇了北京中音信雅藝術有限公司出版的TT作曲家1.2s版作為學生學習的入門軟體。該軟體集制譜、自動伴奏、簡、線譜顯示於一身,學生在最初的學習過程中無需再在幾個軟體之間「周轉」,也不會因為語言的障礙(以前曾經使用過一些國外的原版軟體,對專業術語的不熟悉使一些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而影響學習進度,現在我們的學生只需要十分鐘左右的講解和演示,就能快速掌握該軟體的基本操作。我們所精選的教學內容(由於篇幅有限,教材的具體內容詳見附件三)的編排及所需課時安排如下:第一單元 旋律與和聲(本單元分為兩節)第二單元 設置與綜合(本單元分為兩節)第三單元 音頻處理初步(本單元為兩節)第四單元 合作表演與展示(本單元為兩節)第五單元 (機動)值得說明的是,由於合作表演與展示安排可以結合課外活動,所以完整教學內容的時段最少可以縮減成六課時,也可以根據時間安排僅學習其中幾個單元的內容。(五)探索多樣化的音樂創作教學方式由於運用了電腦音樂系統這一嶄新的教學平台,音樂教學方式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具體教學中要注重個性發展也要面向全體學生,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在本實驗中,主要探討了面向全體進行因材施教、針對個別進行答疑解惑和小組合作進行創作學習相結合的模式。1.面向全體進行因材施教學生的音樂天賦和計算機操作基礎是不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學習進度會不一樣。有的同學可能在半節課內就能夠完成教師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有的學生可能先要解決了樂理知識難點之後才有可能進行軟體操作的學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進度會拉得很開,如果死板地按照一個標準去要求,就會出現「快的吃不飽、慢得撐得慌」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採用了面向全體進行因材施教,允許學生設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比如對樂理知識還不是非常鞏固的同學,對他們的要求是通過學習TT作曲家的操作鞏固樂理知識,能夠創作出旋律片段;對熟悉五線譜的同學,允許他們直接進入MW3的學習,在該軟體上進行制譜的學習和音樂創作,並且通過模仿的方法參照現有MIDI音樂作品進行創作(因為TT作曲家是自動伴奏軟體,所以無需模仿操作);而對於鍵盤基礎比較好的同學,要求他們在樂譜輸入的過程中增加實時輸入的操作學習,能夠將每一聲部的音樂通過虛擬MIDI鍵盤演奏錄入,掌握後能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和講解;對於創作能力比較弱的同學,允許他花比較多的精力在音頻編輯的學習上,從而通過相應時間的學習掌握音頻編輯的操作,並且在實際運用(如剪接、編輯音樂作品)中發揮作用。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1)在樂曲的輸入中:根據自己的水平,同學們可以自己創作一段樂曲或選擇輸入一段自己喜歡的旋律。考慮到有的旋律在和聲編配、風格選擇上存在著眾多的難點,教師建議學生選擇節奏規整、稍舒緩的旋律。在音樂軟體上有三種樂譜輸入方式:會演奏鍵盤樂器的學生可以利用電腦鍵盤的「鍵盤」功能錄入樂譜;一般的學生可以使用單步錄音,選擇好音符的時值,用電腦鍵盤將音符一個個彈奏錄入;也可以選擇使用滑鼠點擊輸入的方式,這種方式速度較慢,但是操作最為簡便和直觀。(2)在節奏的選擇和編配上:TT作曲家軟體提供了多達100種不同風格的節奏型,學生可以根據樂曲的特點選擇不同風格的節奏風格。也可以利用MW3軟體,自己製作「鼓底」。如製作一個基本的disco節奏,用三個軌道分別輸入大鼓(×○×○)、小軍鼓(○○×○)和落地踩叉(××××)的節奏型,合在一起播放即可。(3)在和聲的編配上:學生可以從教師為作品設定的6個基本和弦中進行選擇,也可以自己進行和聲的編配。如果在MW3中進行獨立製作,學生必須掌握有關和聲的基礎知識,一、四、五級的編配以及伴奏織體的設計。在此基礎上,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和聲編配能力和聽覺檢驗,設法為作品進行和聲編配。(4)在歌詞的填寫上:填寫歌詞看似簡單,實際上牽涉到連音線、圓滑線、倒字等等一系列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在這個環節中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學生創作的歌詞能夠符合一般的審美觀點。2.針對個別進行答疑解惑由於進行的是多媒體及數碼設備輔助音樂創作,所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免不了要花時間學習軟、硬體的操作知識。學習涉及到電腦操作知識和軟體操作界面學習使小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出現了畏難情緒,或因為操作不夠熟練而影響了後面的學習。針對這個問題採用了以下幾個辦法來解決:(1)提前發現問題,在問題發生之前予以解決。學生在操作初期遇到的很多問題,也都是教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曾經遇到的難點。在學生進入學習之前先教給學生解決的方法或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解決學生在概念理解上的難度,教師收集了大量相關的學習資料整理成冊發給學生;為滿足部分同學希望回家後繼續學習軟體操作的要求,教師下載了相關共享軟體並刻錄成光碟供學生回家學習;在每節操作課開始之前,教師都會針對當天的教學內容做具體的演示和詳細的指導,提示學生一些易出錯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做雖不可能杜絕所有的問題,但無疑大大降低了學生遇到問題的機率,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2)利用有效手段及時解決問題。雖然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但由於學生對於操作相當陌生,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會有不少五花八門的問題冒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監控系統隨時關注學生的操作,一遇見問題及時給予解決,並且立刻把一些普遍問題的解決方法告訴其他學生。同時教師在課餘時間通過論壇和學生交流操作心得,學生可以把遇到的問題發布在論壇上,這樣不僅是教師,網路上很多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音樂人都會給予詳盡的解答。教師和學生不需要直接見面就解決了很多問題,而且還使學生學到更多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相關知識。3.小組合作進行創作學習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等充分發揮個人獨創性的音樂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節奏、不同音色、不同聲部縱橫交錯相互協調的多聲部合唱、合奏。[8]因此,我們在音樂創作教學中除了讓學生進行單獨創作之外,還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充分發揮各個同學的優勢,使每一位參與創作者體驗到只有集體合作才能實現的默契的審美愉悅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參與創作的學生的情感都能在合作中得以升華。開學初筆者就讓同學們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結對子」,組成音樂創作小組,並且通過實踐計劃、小組交流等各種形式讓組內成員進行磨合,使成員彼此之間相互了解。在創作教學開展的初期,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這樣個別學生產生的一些小問題就可以由小組內部來消化解決,每個小組成員可發揮自身的特長,在集體創作當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學生在小組創作中學會相互聆聽、相互烘托和相互激勵。這樣同時也保證了初期同學創作的音樂片段的水準,對之後的教學開展和學生創作積極性的提高有相當的促進作用。(六)運用多元化的音樂創作教學評估手段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必然離不開系統的評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教學評價與反饋是檢驗教學質量並使教學系統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重要環節。音樂教學評估是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其它過程不能替代的功能。傳統的音樂教學評價往往偏重於音樂的知識和技能,忽視學生思維品質以及審美情感方面的評定。在本課題中所要做的不是否定音樂教學評價,而是要求改進測量評價的技術和手段,使它成為素質教育理念和目標指導下的整個教育過程的合理組成部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本著音樂教學評價的導向性、科學性、整體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原則,我們在音樂創作教學中的評價手段將主要考察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和在音樂創作過程中形成的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走多樣化的探索道路。結合電腦音樂系統的優勢,我們主要開發了以下一些評估和考核的方法:1.自評法自評法是學生在接受教學過程中,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自身學習情況作出的判斷。它能使好的學生學得更好,較差的學生也充滿信心,努力進取,這一評估法更側重評估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師利用一些包括學習自測軟體如題庫在內的音樂製作軟體,使學生在教學中可以及時檢驗自己的音樂學習情況並不斷改進。以前面提到的視唱練耳教學軟體Auralia為例:Auralia可以通過習題的測試以及對學生的視唱進行現場分析,對學生的水平做出評價,向學生提供繼續學習的建議,並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監測和調整學生的學習。2.他評法他評法是通過讓學生為學生評,教師為學生評、社會各界對為學生評相結合的方法。現在可以藉助網路教學的優勢使這一方法更具效果。具體操作步驟可以是:(1)學生根據音樂製作的軟體進行音樂編輯和創作(2)在教師指定的音樂網站上上傳編輯好的音樂作品。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對其他同學的作品發表評論,學生也可以評論各班上任何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在網上發布作品,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3)社會音樂人通過訪問站點與學生產生交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為專業和多元化的指導。(4)教師在最後的終結性評估中將社會音樂人以及學生的互相評論作為參考內容,綜合多方面因素為學生作一個基本評定。除了以上這些方法之外,我們還讓學生通過MIDI技術等手段自由選擇練習和作業,原來的寫作、和聲分析和創作練習等都可以利用多媒體電腦做作業。學生把作業也可上傳到網上讓教師批改。這樣,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通過網路教學的方式進行及時交流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網路跟任何學生相互通話,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由於音樂創作學習帶有很濃的個性化和意義建構色彩,因此,通過這種評估方式可以及時地針對學生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方面的差異,進行個別鼓勵和輔導,真正實現以評估促發展的目的。四.成 果(一)進一步總結了電腦音樂系統在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在國外,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西方國家已經廣泛關注作為新一代音樂教學平台中電腦音樂系統的作用。許多著名的音樂學校都在20世紀80年代末建立了電腦音樂專業,電腦音樂系統開始走進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如美國剛剛宣布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明確規定了從幼兒園至十二年級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電腦音樂教育內容。我們認為,利用電腦音樂系統替代傳統的教學媒體的符號顯示功能,整合音樂教學中的傳統教具及數碼音樂設備的功能協同使用,組合成新型的現代化教學平台,能夠全面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發展。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了電腦音樂系統的優勢,並在反覆實踐中進一步總結了電腦音樂系統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資料可以兼容錄音機只能播放磁帶,錄像機只能播放錄像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沒人會認為把MD拿到錄音機里播放或者拿Vedio光碟到錄像機里放是一件可行的事情,而電腦音樂系統以它豐富的兼容性實現了多格式音樂文件的播放、錄製和整合。以義大利GEM公司的產品Gensys戰神全功能智能工作站為例說明:無論是唱片店裡的CD、網路上下載的MIDI,甚至是MP3,它都可以輕鬆地讀取和播放,更令人叫絕的是,它可以自動抽取CD裡面的原聲,使之變成伴奏帶,並現場同時收錄自身播放的音樂及外界人聲(如歌唱),然後直接刻錄成一張新的CD!這樣可以使教師收集的各類資料在教學中更大發揮作用的餘地,同時還為教學提供了一個有相當程度吸引力的「小型錄音棚」!2.整合資料方便快捷從模擬到數字轉換的實現使資料的預置和整合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方便。相信音樂教師們對「倒帶」這個詞語都不太陌生吧!在以往的教學中,為了節約有限的教學時間,我們往往要在如何安排倒帶時間上煞費苦心,有時出於時間上面的考慮甚至不得不縮減音樂欣賞的時間。除非事先剪接,錄製好課上要用的所有音樂。這是一個極其複雜而且很可能破壞音樂質量的過程,而且還不能很好地重複欣賞一個作品的各個部分。遇見連續兩節課以上的時候,教師一到下課就非常緊張,只怕帶子沒有倒好耽誤了下一個班的教學……在應用電腦音樂系統的教學環境中,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所有的音樂都可以任意剪切,就象用剪刀剪斷一根繩子一樣隨意,反過來,也可以做到任意縫合而不露痕迹。至於象重複多少遍,只要拷貝加粘貼就可以輕鬆搞定了。教師可以將事先做好的音樂段落安放在預置模式中,需要的時候按一個快捷鍵就立刻可以調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停止或用拖拉的辦法設定新的記錄點,重新播放任意一個段落。這樣教師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在教學中隨機應變,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不必再受音像資料播放的局限。3.傳遞資料低耗高效傳統的教學媒體在編輯音像資料的過程中主要有三大弊端。一是資料製作、合成的周期長。如用專業攝像機拍攝資料,拍完後不能馬上看效果,必須通過專業機器將β帶轉錄成家用帶後才可以觀看;二是在素材重新編輯後會有所損耗。如用一般的雙卡錄音機翻錄磁帶,翻錄出來的會出現聲音變小、有噪音等信號衰減、被干擾的情況;三是資料傳遞途徑單一且效率低。假設有一些資料要從北京傳到杭州,用傳統的傳遞方式如飛機最快也需要2~3小時。這是造成現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許多相關資料缺乏時效性的重要原因。許多優秀的教學素材,比如剛剛結束的一場優秀的音樂會。因為上述的弊病而無法即刻展示在學生面前。而作為新一代的教學媒體,電腦音樂系統可以使資料的即時傳遞成為現實。無論是當地、還是千里之外的音樂素材,只要是與教學有關的,我們都可以輕鬆地收集,並將其應用於課堂教學之中。4.教學反饋及時準確這裡要談到的是電腦音樂系統的智能化特點。電腦音樂系統在高中音樂創作教學中的智能化體現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針對所有的學生用戶,硬體及配套軟體預先對一些可能出現的錯誤操作設置了出錯提示,比如學習使用TT作曲家軟體,學生如想在4/4的旋律中輸入一個小節的第五拍,計算機就會發出「叮」的一聲提示學生「輸入錯誤」,以幫助學生髮現錯誤並及時改正。二是針對個別情況:以視唱練耳教學軟體Auralia為例:Auralia可以通過習題的測試以及對學生的視唱進行現場分析,對學生的水平做出評價,向學生提供繼續學習的側重點參考,並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監測和調整學生的學習。從這點意義上講,這樣的「一對一」教學甚至比一個真正的音樂老師還要來得周到和公正。關於這點,在前文關於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評估中已作過詳細闡述。(二)構建了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新模式由於電腦音樂系統的巨大發展前景,自它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吸引了一大批專業電腦音樂愛好者為之奮鬥。一大批較早涉足於電腦音樂製作的人,如今已成為國內電腦音樂製作的高手,領導著今日國內電腦音樂的發展潮流。但是,電腦音樂所指向的重點都是在純藝術或純商業音樂的研究、製作上,在把電腦音樂技術引入音樂教育課堂,特別是普通高中音樂教學這一領域,卻鮮有人涉獵。國內對電腦音樂技術引入音樂課堂的發展前景是作了許多美好展望,但研究只停留於此,沒有深入到中學音樂教學實踐。基於此,本實驗學校在此前開展的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在音樂課中嘗試引入電腦音樂系統進行創作教學探索,這有助於整合電腦音樂系統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推進運用電腦音樂系統於音樂教學的理論發展及其相應模式建構提供依據。此外,它還有助於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如何對學生施展更有效的教學提供一些理論思考和可供借鑒的模式。在對電腦音樂系統和音樂創作教學進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現行的音樂教學模式,我們通過將近4年反覆3輪的潛心實踐,初步構建了一個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基本模式。在前面的操作措施里已經對該模式從橫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等方面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在此不作贅述。為了使人們對我們構建的教學模式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下將著重從縱向,也就是教學的具體流程展開這一維度對該模式作進一步闡述。1.音樂創作教學的準備階段準備階段包括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具有獨立的視唱能力和記譜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等,這是他們進行音樂創作的基礎。在與音樂基本要素結合的教學中,樂理知識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五線譜的記譜與和聲的編配。五線譜知識的複習、鞏固可以結合音樂軟體的操作學習進行。2.音樂創作教學的展開階段音樂創作教學的展開環節的具體內容詳見圖2 。圖2 音樂創作教學流程簡圖我們以TT作曲家簡譜自動伴奏軟體的學習開始為例說明其具體展開步驟:(1)用TT作曲家學習輸入一段旋律,在輸入旋律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創作也可以抄寫一個片段。(2)預聽這段旋律並為其選擇合適的音色、速度。音色的選擇可以在音效卡給定的128項中挑選,速度值輸入即可。(3)運用準備階段教師教給的關於簡單和聲方面的知識,為旋律選擇合適的和聲配置。(4)為旋律選擇合適的伴奏風格,可在軟體提供的100種伴奏風格中任選一種。(5)保存為MIDI格式導出到MW3中(6)調整各聲部的音色、音量、聲相設置,協調樂曲各聲部之間的關係。(7)轉化成WAVE格式導出至Cool Edit,運用簡單的效果器做插入效果(可選操作)。(8)保存並刻錄CD。當然,如果在第六步完成之後,不進入編輯系統,而是要進行表演,那麼接下來可以轉化到VOS格式導出至VOS,然後是虛擬演奏展示作品並在校內交流,也可以製作班級網頁上傳至Internet進行展示。以上這些步驟可以用一個簡圖(參見圖3 )表示。圖3 音樂創作教學流程詳圖為了使人們對整個教學流程更加了解,我們在一般敘述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個案來分析,下面是學生自述的操作具體案例:學生個案1:在高一的音樂課上,我接觸到了MIDI製作軟體。當時一共有兩款軟體:MW3和TT作曲家。TT作曲家是一款簡譜自動伴奏軟體,相比之下更容易上手:只要輸入主旋律和每個小節的和弦,再選擇一個適合自動作品的伴奏就行了。所以,班上的大部分同學都選用了這一款軟體。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款軟體太局限,所以我選用了MW3.MW3是一款五線譜製作軟體。在這款軟體中,一個作品是由幾個音軌組成的。操作者可在每一軌中輸入不同的音符,選擇不同的音色,然後聽和聲的效果。整個界面就象一張白紙,操作者可以任意發揮。但是與TT相比,這款軟體對操作者要求相對比較高。在製作過程中,首先,我在第一軌中輸入了主旋律。接下來,我在第十軌輸入了鼓。由於這首歌曲比較活潑,所以我選用了比較快的節奏,我是用滑鼠輸入的,所以自己製作鼓的那一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於是我參考了示範作品中的WALK那一曲中鼓的一軌,再根據自己作品中的情感起伏來進行修改,作為自己作品中的鼓聲部。第二軌是和弦。因為是校園歌曲,為了顯出校園肅靜的感覺,我選用了管風琴,但光用管風琴太沉悶了,所以,我又加上了鐘聲。BASS是每個作品中少不了的,我的當然也不例外。但光是這樣,我還是覺得整個作品太單薄了,所以我又加上了一軌長音的和弦,這個聲音在音樂的開頭和結束以及高潮部分可以聽到。下一步就是選擇旋律的音色。經過綜合參考,我選用了大提琴音色。學生個案2、:在高中的音樂課上,我第一次接觸了MIDI音樂製作。課堂上老師介紹了兩種MIDI製作軟體:一種是TT作曲家,一種是MW3。前者是一款以簡譜為主要輸入方式的軟體,它非常適合於初學者:你只需先輸入曲子的主旋律,然後從腳本中選擇一個適合的伴奏,即可完成一首MIDI的製作。相比之下,MW3的功能更趨於強大,由於是以五線譜為主要輸入方式的,所以需要對五線譜知識的了解。我學過鋼琴,對五線譜有足夠的了解,所以我選擇了後者進行學習。在軟體中,通過對每一軌的聲音進行編輯,最終各軌合成一首曲子,每一軌表示一種音色在曲中的旋律或是一個打擊樂器聲部。關於我的作品,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引子+主旋律+主旋律變調。在引子部分,我希望有一種空曠、飄渺的感覺,於是我選擇了悠揚的長笛加上飄渺的電子聲。在主旋律部分,音色延用了長笛,然後編寫了一段琶音的伴奏,並用鋼琴音色;再用軟體對這部分進行了效果處理,使得其聲音更加纏綿。為了使聲音更有層次感,我在低音部再加上了大提琴的撥弦作為伴奏。在主旋律段和變調之間我加上了一小段類似於引子的節奏,使其能很好的過渡到變奏部分。這一部分的製作,我運用了類似文本文件剪切、粘貼之類的辦法,複製了主旋律段,最後改了一下音調,整首曲子就這樣完成了。我把這首曲子起名為《冥》,意思是「深、遠 」,希望它能給大家帶來無限冥想的空間。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實驗符合當前國際教育界普遍強調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更優發展的思潮,其經驗教訓可供他國教育改革者借鑒。在本研究中的一些具體改革措施也為素質教育的真正施行提供了若干切實可行的思路。根據本實驗開展的情況來看,推廣應用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音樂教學還是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和較大的現實性。主要依據如下:1.社會經濟發展及對教育的日益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對教育的日益重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個人添置電腦作為學習與交流的工具,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學校都配備有專門的電腦教室以供開展各類多媒體教學。這是電腦輔助音樂教學開展的必要硬體條件之一。2. 全國普通高中電腦學科教育的開展目前全國普通高中在高一學段均開設了電腦學科,教授學生學習電腦操作的基本知識以及網頁製作初步理論,有部分學校甚至在小學、初中階段就開始教授類似內容,這為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音樂教學開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證。3. 學生掌握了必要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電腦音樂輔助教學無法對毫無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生開展教學。九年義務制教育中音樂學科的開展使學生積累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為學生學習電腦音樂軟硬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 教師的繼續學習和相關教研、比賽的開展除此以外,多媒體教學輔助軟體使用的普及、課件製作比賽的開展、教師培訓培訓中心及師範院校電腦音樂課的開設都為教師較好地掌握電腦輔助音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證。(三)學生音樂基本素養的良好發展1.音樂學習的興趣大大增強通過一段時間的電腦音樂創作學習之後,我們對所有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電腦音樂學習的興趣大大增強,並且絕大部分同學都表示音樂創作學習讓他們體驗到了音樂的美,享受到了身心的愉悅。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82%的學生表示喜歡電腦音樂學習這一形式,所有的學生都表示電腦音樂學習較之傳統的音樂學習更有興趣。有52%的學生表示在課餘時間繼續進行電腦音樂方面的學習。在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總結一學期以來學習電腦音樂的感受一欄中,主要有這樣幾種代表性的觀點:這種新的學習方法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也能作曲;學習的時間太短了,應該一次上兩節課;我很喜歡自己的作品上網的感覺,我想這樣能讓我以後做得更好,而且更有興趣;現在作曲對我來說已經不再神秘,老師說我們都是「音樂人」。2.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以鞏固教學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同時也要意識到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不能將教學僅僅停留在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層面上。這是現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明確要求。根據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必須是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的,課程不僅要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在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音樂創作的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學生創作作品的必備條件,掌握知識僅僅是開展創作實踐的基礎。同時對完成作品這一終極目標的不斷強化,驅使學生自發地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掃清學習過程中的障礙。這樣既很好地完成了「雙基」知識的教學,又順利達成了「授人以漁」的目標,使學生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習空間。3.審美能力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柏拉圖曾說過:「音樂教育,除注意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艾涅斯庫也說過:「音樂的目的——引導人們沿著美好前途的道路前進。」音樂創作的學習,事實上正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成其正確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過程。通過不斷反覆的創作實踐和提煉,同學們逐步感受到和明確「美」和「丑」之間的區別,運用「揚棄」的思路使創作層次不斷提升,從而不斷地提高審美能力。課程的本體功能是培養人,它的基本功能是傳遞和選擇文化。音樂創作學習既是學生獲得基礎知識、技能的過程,又是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4.音樂創作成果顯著音樂創作是音樂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學習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發展其「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在整個實驗中,同學們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創作了相當數量的音樂作品,並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展示、交流了自己的作品,並在交流中欣賞自己的和他人的作品,實現了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的協調統一。(1)班級音樂網頁的建立以班級網頁的方式在Internet網上發布作品hez401~hez410@midifan.com。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將音樂作業上傳至Internet網上,並以班級為單位,為同學們在國內指名的音樂創作網站MIDIFAN上建立了網頁。一方面由於網頁可以為全世界的人所見,這使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創作慾望被大大地激發起來;另一方面同學們通過觀摩其他音樂製作人的上傳作品,又學到了許多課堂中不曾學習到的實踐經驗;同時通過網路評論的交流,得到了來自多方專家的建議和指導,逐步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創作審美觀。比如說,409班的孔臻同學自幼熱愛音樂,並有紮實的鍵盤演奏基礎和較為全面的樂理知識。通過學習,她利用音序器軟體創作了大量的個人音樂作品,其中《Come on》一曲不僅在校內表演時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也受到了來自網路的廣泛關注(見附件六)。截止到8月,她的這首創作作品在短短的兩個多月內被點擊達到了496次!這對一位年僅17歲的少年來說,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孔臻同學受到非常大的鼓舞,她在暑假期間成立了三人女子演唱組,專門排練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同時繼續進行音樂創作,新近又完成了三首新歌,籌備在高二暑假的時候完成自己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近期又忙於省教育廳組織的學生「校園歌曲」創作大賽(後獲得二等獎)。孔臻的父母對孩子的追求也非常支持,他們不僅投資為孩子購買專業音頻製作設備以支持她的學習,同時還鼓勵孩子在創作的道路上努力奮鬥。該學生與我們交流時已明確表態:將以音樂創作作為自己的事業,將在今後的發展繼續努力學習和實踐,以求得更為長足的進步!(2)學生音樂創作作品整理成冊無論是如何幼稚的創作,那都是凝聚著創作者心血的結晶。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期結束時上交的考核作品不僅是評定成績的參照,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成果的一個總結。筆者與同學們在開學初就有約定,每位同學挑選自己最滿意的一首作品上交,然後我們將用樂譜和光碟兩種方式保存同學們的作品。把學生音樂創作作品集結成冊(以年級為單位的學生作品集),集結成盤(MIDI音樂作品光碟)。收集的學生作品不僅作為資料保存,同時也作為該屆同學獻給母校的一份具有特殊意義的珍貴禮物。作為教師,通過對幾輪學生音樂作品的縱向比較,也能從中得到許多寶貴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教學。(3)電腦音樂創作比賽精品迭出為鼓勵學生創作,我校在今年「紅五月」藝術周活動中舉行了首屆「學生電腦音樂創作大賽」,高一年級全體同學和高二年級部分同學共537人次參加了本次創作比賽,參賽作品均獲得了較好的評價。比賽通過班級推薦和教師評選的方式,最終選出30位同學獲得「創作優秀獎」,由校長發給獲獎證書。這是從又一個側面為學生創造的展示機會,同時它將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今後每年在「紅五月」藝術周開展活動。(4)學生作品展示會得到肯定在「紅五月」藝術周比賽結束之後,於5月31日在學校階梯教室舉行了「獲獎學生優秀作品展示會」,同學們通過演唱、演奏和播放作品的方式,現場展示了自己創作的作品,同時每一位參加展示的同學都介紹了自己學習創作和創作作品的若干感想。同學們的創作感想和音樂作品使在場的每一位音樂老師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就象省教研員吳銳淼老師所說的:「音樂更多的來自靈感……當我們能夠將一瞬間產生的靈感保留下來,並使之成為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就都從實際意義上成為了音樂人」。這次展示得到了與會老師的極高評價,同時也在省內音樂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四)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大大提高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以「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這一課題為載體,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實現了教學與科研能力的迅速提高。在參照、學習了大量國外MIDI音樂學科教學經驗和理論的基礎上,經過將近4年時間的摸索與教學實踐之後,目前已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教學模式,我們為這個教學模式專門編寫了為期8課時的教學內容(見附件四),同時撰寫了專門供同行(其他音樂老師)學習研究的軟體操作教程(見附件五)。以下是取得的一些成果:1.2000年5月在杭州市區開設了市級公開課《共享二十一世紀現代音潮——電腦音樂創作實踐》,該公開課獲得杭州市音樂創新課教案設計一等獎、優質創新課錄像比賽杭州市一等獎、浙江省二等獎(見附件六)。2.2002年6月應浙江省中小學繼續培訓中心邀請,在該中心舉辦的第十屆全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開設了省級公開課《駕馭神奇的音樂——電腦音樂創作實踐(二)》,受到全體音樂教師和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見附件七)。3.相關子課題論文《談高中電腦音樂創作教學》在杭州市學會論文比賽、杭州市教學論文專題比賽中均獲得二等獎。去年筆者攜論文參加了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數字化教育學會主辦的首屆「全國數字化音樂教育研討會」(見附件八),論文經宣讀後即備受與會的各師範院校老師的關注,在對筆者工作肯定之餘,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4.相關課件《搖籃曲》、《通俗音樂》先後獲杭州市課件製作比賽(不分學科評比)二等獎和三等獎。5.《高中電腦音樂創作》作為浙江省教育科研機構批准的杭州市立項課題《音樂創新教學》的子課題,正進行為期一個學年的教學研究(2002年11月結題)。6.為學生課堂教學撰寫的《高中電腦音樂教學實踐》教學大綱(見附件三)得到了中國音樂教育界權威、《高中音樂》教材編寫組成員、《國家新課程標準》編寫組成員、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曹理老師的認可和高度評價。7.受中國音樂家協會數字化音樂教育學會委託,杭州市教委教研室及杭州市音樂教育學會邀請,將於2002年9月中旬為杭州市區全體音樂教研員、高、初中音樂老師及省內部分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開設《TT作曲家教學使用介紹與指導》講座。8.受中國音樂家協會數字化音樂教育學會委託,為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撰寫教學大綱及具體教學內容(見附件四),主要用於全國TT用戶的使用培訓。9.受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委託,為該中心明年即將開展的「教師繼續教育網上課程」的音樂學科撰寫教材,目前教學大綱已經送審,並進入一期審核工作。10.為促進省內數字化音樂教育工作及科研交流的進一步開展,自費創建了個人音樂教育網站(http://www.musicstn.com),主要用於收集專業論文、教案、課件等,以及進行數碼音樂教育的相關探討。五.展 望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教學對發展人的音樂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音樂教學也將逐步進行著變革。可以預見的是,電腦音樂系統這一嶄新技術的誕生將掀起一輪新的音樂教學改革熱潮。本實驗中,主要探討了運用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方面的革新,並相應地構建了一個基本教學框架。鑒於國內有關電腦音樂系統方面的教學研究與實驗尚處於起步階段,加上我們的時間、精力及學識的有限,因此,在本課題的研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在後繼研究中進一步探討。應深入研究教學模式構建中出現的新問題。比如說模式各個部分的深入和細化問題。針對傳統教學偏重音樂欣賞,忽視音樂創作的弊端,本實驗雖提出從音樂創作教學改革著手,對學生實施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三方面協調的綜合教學。但本研究主要側重於音樂創作教學的探討,模式的建構中對三者關係還缺乏深入細緻的思考和總結。比如說要注意研究運用電腦音樂系統對音樂教學的不利因素。運用電腦音樂系統進行教學,不僅有設備、師資方面的條件制約,而且學生音樂創作思維訓練完全依靠電腦音樂系統是否可行等問題也還有待於深入研究。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必須防止自己陷入技術主義的誤區。我們必須要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超越音樂的技術層面而到達意義的層面,讓他們每一個人都體驗到音樂創造和享受的愉悅。比如說應擴大實驗對象的取樣範圍。本實驗目前僅對杭二中的學生進行探索。但我們在實驗中日益體會到,電腦音樂系統可以運用到除高中以外的任何一個學段和除創作教學之外的任何一塊音樂教學內容。這些研究設想是否可行,還要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比如說應加強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模式與網路教學的有機結合。在實驗中涉及的教學評估多樣化手段的開發和利用等都已包含了網路教學、遠程教育的思想。如何運用遠程教育,或者說如何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中更好地利用網路學習的優勢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課題。要繼續研究新模式與傳統教學的關係。根據國家教委的規定:小學、初中音樂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有關的音樂基礎知識;高中音樂課的主要任務是欣賞各種不同風格的古典、民族音樂。如果要將電腦音樂創作作為一個環節切入,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比例。同時還應注意處理好這一新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的關係。傳統的教學固然存在著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學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學模式所不能替代的。為了開展音樂創作教學,也必須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進行一些有關知識的鋪墊。這方面已有所涉及,但還未深入闡述,擬在這方面作進一步加強。需要說明的是,電腦音樂系統輔助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實驗與研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作即興的評定,更需要長期追蹤探索。不僅需要師生的參與,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在本實驗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只是作為我們新的征程的起點。作為21世紀的音樂教師,我們必須及時意識到科技革命對課堂教學以及自身所帶來的衝擊,通過多方面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希冀通過自身的研究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投身於數碼音樂教育的研究,讓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能夠得到更廣闊和更深遠的發展!參考文獻:[1] 教育部關於印發《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年-2010年)》的通知.教體藝[2002]6號.[2]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3]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4] 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5] 陸柄炎,王建磐主編.素質教育的理想與目標[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6] 閻立欽主編.創新教育——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抉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7] 曹理等.學科教育學大系——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8]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9] 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1.[10] 徐世貴主編.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M].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2001.[11] 程伊兵.MIDI全攻略技術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中音公司,2001.[12] 任達敏.計算機與MIDI音樂應用手冊[M].北京:中音公司,2001.[13] 程卓櫻譯.完全MIDI手冊[M].北京:中音公司,2001.[14] 程卓櫻譯. XG聖書[M].北京:中音公司,2001.[15] 張元慶.電子樂器與電腦音樂系統[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2) .[16] 馮勇.電腦音樂系統及其應用交響[J].西安音樂學院學.1995, (3).[17] 舒澤池.電腦音樂芻論中央音樂學院學報[J].1995,(3).[18] 張旭.電腦音樂與音樂新時代[J].樂器.1997, (2).[19] 李潔.創立電腦音樂教室的必要性[J].樂器.1998,(6).[20] 何薇.電腦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設想[J].樂器. 1998,(6).[21] 張志耀.多媒體電腦音樂教學的一節好課[J].樂器.1999,(2).[22] 黎加厚.電腦音樂教育技術與教育革新[J].電化教育研究.1999,(3).[23] 林保篪.電腦音樂系統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前景[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0,(3).[24] 劉沛.基於超鏈接以音樂為核心學科的綜合課程——綜合音樂課程的技術和思想平台及研製模型[J].黃鐘.2001,(4).[25] 陳明彥.多媒體電腦音樂系統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2001,(2).[26] 傑弗雷·帕清著,朱麗萍編譯,趙志揚校.基於訓練的音樂教育概論[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世界音樂教育專輯.1997,(3).[27] 傑弗雷·帕清著,朱麗萍編譯,趙志揚校.基於訓練的音樂教育——一種全面綜合的方法[J] 雲南藝術學院學報·世界音樂教育專輯.1997,(3).[28] 蒂蒙西·斯·布著,黃凌飛編譯,趙志揚校.「指導性作曲法」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藉助「指導性作曲」教學法提高識譜能力[J] 雲南藝術學院學報·世界音樂教育專輯.1997,(3).[29] 本耐特·雷默著,湯瓊,劉紅柱編譯.21世紀音樂教育使命的擴展[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專輯.1998.[30] 潘傑夫博士.以多學科為基礎的音樂教育:全面綜合性的音樂學習和音樂教育[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專輯.1998.[31] M·Hickey著,林雅譯,劉沛校.合奏課中的創作與即興教學[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專輯.1998.[32] 羅莎林德·麥克米倫著,趙志揚編譯.即興作曲的教學:世界音樂中的創新概念[J]中國音樂·音樂教育學理論研究專集.1998.[33] Hal Abeles著,王征,謝嘉幸編譯.音樂教育研究指南[J]中國音樂·音樂教育學理論研究專集.1998.[34] K·彼得·埃策科恩著,趙志揚編譯.傳播工具對傳統音樂教育的挑戰[J]中國音樂·音樂教育學理論研究專集.1998.[35] 朱迪恩·鮑曼著.裴芳譯.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師[J]中國音樂·音樂教育學理論研究專集.1998.[36] 劉沛.從"零點計劃"和多元智力理論到音樂教育的觀念更新——人類認知研究的藝術觀點和音樂教育的認知主義心理學[J].基礎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2).[37] 劉沛.音樂成就測量與評價的認知主義方向[J].中國音樂.2001,(4).[38] 劉沛.世紀之交的美國音樂教育戰略豪斯賴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樂教育的觀念與行動綱領[J].中國音樂學2001,(4).[39] 北京賽百威.如何看數碼音樂[EB/OL].http://ent.163.com/edit/010927/010927_102571.html. 2001-9-27[40] 約翰·凱奇著,嚴哥華譯.音樂的未來[EB/OL]. http://www.ccom.edu.cn/lwzm/2002520151525.shtml.2002-5-20.[41] 保羅·哈克,劉沛譯.走向功能音樂教育[EB/OL]. http://chinaorff.com/liupei/liupei14.htm.2002-3-18.[42] 多哥·古德金著,劉沛摘譯.新千年的奧爾夫音樂教育[EB/OL] http://chinaorff.com/liupei/liupei13.htm[43]http://www.centrmus.ocm[44]http://www.digimus.org[45]http://www.chinaorff.com[46]http://www.musicstn.com[1] 布拉格韋斯特·森多夫.逐漸數字化和通訊時代的全球智慧[J].教育展望.1993,(3).[2] 戴定澄主編.音樂教育展望[J].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79-181.[3] 劉沛. [J].基礎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2).從「零點計劃」和多元智力理論到音樂教育的觀念更新——人類認知研究的藝術觀點和音樂教育的認知主義心理學基礎[4]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209-21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J].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4.[6] 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J]..教育科學.1998,(3).[7]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J].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231.[8] 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1:379.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淺析民族音樂學的定位與爭論
(亂分)音樂的種類
【教學】中央音樂學院李治:如何學習輪指?
專輯:中央音樂學院教程(視唱練耳和樂理知識)
音樂學院必考曲:前奏和賦格的區別

TAG:音樂 | 學習 | 現代 | 現代音樂 | 境界 | 音樂學 | 音樂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