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養成活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著名教育家陳鶴琴習慣論(2008-06-07 02:50:49)

轉載

標籤: 陳鶴琴 習慣 教育 分類:教育研究

陳鶴琴創立的「活教育」理論,奠定了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理論基礎,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活教育」重視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認為讓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成人之後方能「減少許多問題」,所謂「慎始則善終」。陳鶴琴是「知」「行」統一論者。他認為對兒童來說「行」的結果就是習慣的養成。即「從知到行不斷地做,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單是『知』而不『行』,單是『理論』而無『實踐』,樣樣事都不會成功。」他還認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所以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兒童所養成的種種習慣,以期建築健全人格之鞏固基礎。在陳鶴琴「主張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我園把重視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放在首位,從環境創設、教育教學、家園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對幼兒進行好行為、好習慣的培養。在不斷地探索、實踐、積累過程中,總結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

一、營造豐富、適宜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陳鶴琴先生說的好,凡是可以給幼兒刺激的,都是他們的環境。一切物質是他的環境,人也是他的環境,而人的環境比物的環境還重要;他還說,「我們不得不為幼兒創造優良的環境。」並倡導「注意環境,利用環境」「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等等有遠見、獨創性的關於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思想。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環境創設上,緊緊圍繞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這一主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從色彩上、造型上、內容上,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鬆自然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養成習慣。 1、室內環境創設

活動室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我們在活動室內專門設置了好孩子、好習慣的動態牆飾,讓幼兒隨時都能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感染和教育。在每個主題開始前,我們都發動幼兒、家長積极參与,從網上、圖書館廣泛搜集資料,然後把搜集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布置到主題牆內。在主題進行中,教師引導孩子們不斷地觀察、操作、討論,不斷地豐富主題內容,從而使教育內容深入到幼兒心裡,落實到幼兒的行動中。如中班主題:能幹的我。我們把疊衣服的步驟圖貼在主題牆內,幼兒有時間,便圍到主題牆前,討論疊衣服的順序,按圖練習疊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講一講、練一練的過程中,輕鬆愉快地掌握了疊衣服的方法。 2、室外環境創設 在室外環境創設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粘貼在樓道內、各種設施旁邊,在賞心悅目的教育氛圍中,隨時隨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樓梯口,我們用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狗提醒幼兒不擁擠;在草地里,用一隻機靈的小猴子提醒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等等。 為了引導和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我們還製作了國內外教育學家的名人名言,展示於樓道內。逐步改變家長重智力、輕能力,重知識、輕習慣的思想,使家長能主動地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兒的行為習慣。

陳鶴琴指出,小孩子學習事物需自己學習。他說:「做」這個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神經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幼兒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幼兒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最危險的,就是幼兒沒有思想的機會。我們人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動,十之八九都是習慣。早上起來,穿衣是習慣,吃飯是習慣,走路是習慣,寫字是習慣,運動是習慣,睡是習慣,一切的一切,都受習慣的支配,思想的時間卻是很少。凡是事情做父母和教師的,切不可一手包辦,或橫加干涉,應當從旁觀察,相機指導。直接經驗,自己思想,是學習中的唯一門徑。為此,我們在幼兒園經常開展「小小能幹手」的活動,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鼓勵幼兒大膽地去發現他們自己的世界,。

三、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在肯定、讚賞中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師或父母來管理和約束。第二階段是由團體管理。最後是自己管理。陳鶴琴主張在兒童習慣的養成中應多鼓勵。他說,「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勵的方法來控制兒童的行為,來督促兒童的求學。消極的制裁不會發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時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師、家長的評價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面對幼兒的正確行為,教師給與認同、讚賞的積極評價,如:「你幫小妹妹搬椅子,真會關心人」;「小手洗得這麼乾淨,真是講衛生的好孩子」等,會強烈的增強幼兒的自尊與自信。面對幼兒的過失行為,教師給予關心與期望的評價,如:「大家都喜歡講衛生的好孩子,我們一起把香蕉皮扔進垃圾箱」;「你不爭搶玩具,小朋友才願意和你玩」等,會使幼兒在寬容、理解中自覺地改正過失。教師和家長要積極、正確的運用好評價之一方式,讓幼兒在肯定、讚許、鼓勵和期望中,不斷改正過失,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四、以生活為教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和鞏固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陳鶴琴認為,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是養成兒童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他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每一個人都應當向它們領教,向它們探討。對幼兒來說,生活就是學習的教科書,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貫穿於幼兒生活之中,滲透在各種日常遊戲、活動中,通過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斷體驗、理解、接受,逐步轉化為幼兒自覺的情感態度和行為模式,從而形成習慣。如:幼兒在玩滑梯時,你推我擠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簡單的提醒、說教只能起到一會的作用。現在,我們發現類似的問題,會組織幼兒討論:這樣做有什麼壞處?怎樣做才會更好?怎樣才叫排隊?生活中那些時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隊——下樓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車等等。然後請幼兒表演正確的過程,並要求大家以後要互相提醒,互相幫助。經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練習和強化,幼兒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強,從而養成了排隊、不推擠的良好行為習慣。

五、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

陳鶴琴認為,「無論什麼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做錯。」觀察、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幼兒的心中,教師的地位是最高的,經常會聽到孩子們說:「這是老師說的」;「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可見,幼兒把教師當作自己最直接的學習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幼兒種種壞的習慣都是由於開始學的時候,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所以對於第一次的動作,教師要格外留意教導,以免錯誤。教師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樹立正確榜樣,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在禮貌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需要幼兒幫助時,真誠地說一個請字,得到幼兒關心時,衷心地道一聲謝謝,使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受到禮貌的熏陶,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六、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陳老精通兒童心理學,對兒童的內心奧秘有著深刻的揭示,他根據兒童的暗示感受性,提出了教育的暗示原則。情緒是一種心理狀態,一旦產生對兒童的行為具有極大的制約作用,優良的情緒狀態下兒童易於接受並樂於接受教育,而消極情緒狀態下,兒童則容易拒絕父母的教誨,而產生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們能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得滾瓜爛熟,卻沒有自覺的行為和感受;知道要保護環境,卻會隨手亂扔果皮、雜物。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我們認識到,以往在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時,只注重了知識的灌輸,讓幼兒知道什麼是謙讓,什麼是分享,卻忽視了行為習慣的內化和養成。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好孩子好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情感挖掘,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為依託,從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出發,讓幼兒在自覺的行動中得到情感上的體驗,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題:分果果。我們在讓幼兒懂得分享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幼兒體驗「愛」、「關心」、「尊重」等情感資源,要求幼兒回家後將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送給爸爸、媽媽吃,觀察爸爸、媽媽的反應和心情,入園後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並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強化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學習、實踐、體會、感悟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分享習慣。七、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陳鶴琴認為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在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說:「兒童在沒有進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兒童所習見習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後,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因此,我園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開辦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問卷調查等活動,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家長克服「重智輕德」的思想障礙,提高家長對幼兒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視程度,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共同為幼兒建立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大班主題:我健康,我快樂。我們教育幼兒要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長卻因為時間緊,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著等各種原因,不給幼兒動手的機會,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聘請幼教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動事例,改變了家長的認識,從而自覺地配合我們的工作。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我們領會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思想,幼兒園、家庭、社會,都要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各種良好行為習慣,以建築健全人格鞏固基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小白理財習慣養成指南
一個「斷更就封號」的高冷習慣養成類App「念」
文常打卡第四天|我自願加入「7天」習慣養成計劃
好習慣養成貴在持之以恆!
艾米習慣養成:好習慣為啥你總不能堅持

TAG:教育 | 習慣 | 養成 | 好習慣 | 習慣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