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火器發明家戴梓

時間:2014-02-14 10:15來源:文史知識作者:張文才 戴梓所研製的「衝天炮」和「連珠火銃」,不僅在中國兵器發展史上佔有光輝的一頁,而且在世界兵器發展史上,亦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戴梓的名字就刻在母子炮上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迄今,不知孕育出多少著名於世的科學家、藝術家,而給人類文化寶庫增添著異彩。清代初期的戴梓,就是一位身兼多藝的著名火器發明家。

立志報國 孝友好施

  戴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文開,晚年自號「耕煙老人」,故人稱其耕煙先生。他生於明朝末年,卒於清朝康熙年間。其父戴蒼,官至明代監軍道,以其作戰勇敢而聞名;其母周淑人,以教子嚴格而著稱。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戴梓,自幼因良好家教而立志報效國家。一次,其父在與海盜作戰中胸肋受傷,年僅四歲的戴梓輕輕撫摸著父親的斷肋說:「恨兒不生是時,以殺賊。」(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一百二十。以下凡引文不再括注者,皆出自是書)十二歲那年,戴梓在其所作《詠淮陰台》一詩中寫道:「有能匡社稷,無計退饑寒」。這雖被其父斥之為不祥之兆的「讖詩」,但卻充分表達了少年戴梓立志報國的良好心愿。

  「性孝友,好施予」,這是戴梓思想品質的一個突出特點。戴梓十分敬重父母。其父病逝之時,戴梓正隨清廷康親王傑書入福建平叛,得此噩耗後,立即請假奔喪,因悲哀過度,竟哭瞎了左眼。戴梓自幼極富同情心。一次,他奉父命持金去街上兌換錢幣,路上正逢一賣女老者哭訴其苦,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動了少年戴梓的心,他慷慨無私地將手中的金子全部送給了這位老人。少年純真的同情心,逐漸演化成仗義濟貧的高尚品質。歲月荏苒,轉瞬間,戴梓已到了成家立業之年。新婚之夕,正值大寒雨雪交加。此時的新郎戴梓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的歡樂,而是怎樣來救救那些忍飢受凍的窮苦百姓。他深情地向妻子提出:「吾將以若奩拯凍人。」聰明賢惠的新娘十分通情達理,完全支持丈夫的正義舉動,將全部心愛的金銀首飾交給丈夫「一夕遍施盡」。這件事感化了當地有錢人,「富商聞之,爭相效活數千人」。

從戎平叛 膽略過人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發動了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不久,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後起兵響應。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清初「三藩之亂」。康熙帝玄燁立即採取軍事行動,分兵進行大規模圍剿。康熙十三年(1674)六月,玄燁帝命康親王傑書為大將軍「率師討耿精忠」(《清史稿·康親王傑書傳》)而進駐浙江,戴梓應聘從軍,「為王陳天下大勢如指掌」,受到康親王傑書的禮遇,「延之上座」。康熙十五年(1676)九月,傑書率領清軍入閩作戰,叛將馬九玉率眾扼守九龍山(在今福建古田西南),清軍前進受阻。在此形勢下,清軍是進是止,是戰是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時,戴梓向康親王傑書獻策說:「守固不可,戰亦非計,誠得說九玉而降之,即用以導,上策也。」傑書立即採納,並派戴梓前往招撫。果然達到預期效果,馬九玉率眾歸降。叛軍總兵劉進忠以其兵眾而負隅頑抗,戴梓奉命單騎前往敵營進行招降,面對敵人「夾道列戟如薺」的威脅,戴梓毫無懼色,既嚴厲又耐心地曉之以利害,終於規勸劉進忠率部歸降。叛將韓大任率眾數萬來歸,傑書疑其有詐,乃派戴梓前去打探,見面後,他採取主動進攻的戰術,劈頭就說:「爾禍至矣!」韓大任一聽十分吃驚。接著,戴梓嚴厲地指出:「君既投誠,而擁眾自衛,能使人無疑乎?十步之間,一夫可縛,雖眾何益,祗自取死耳!」戴梓的透闢分析,迫使韓大任不得不佩服,並請示解決辦法。戴梓對他說:「釋爾甲,卻爾眾,隻身歸命,王必憐汝,是轉禍為福」的唯一辦法。戴梓誠懇的話語,終於感化韓大任,使他講出了「吾固欲持兩端,因便取事」的陰暗心理,並心悅誠服地與戴梓「並馬詣軍門」,歸附了清軍。在整個平叛作戰中,戴梓以其過人的膽略而顯示了軍事才能。由於康親王傑書及時採納了戴梓的建議,實行軍事進攻與政治招撫相結合的正確方針,使平叛鬥爭很快取得勝利,叛首耿精忠於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投降,福建重歸祖國懷抱。

研製火器 貢獻卓著

  「少有機悟,自製火器」(清昭槤:《嘯亭雜錄·戴學士》)。這既是戴梓的又一突出特點,也是他貢獻卓著的重要方面。戴梓是參加清軍平定「三藩之亂」而開始戎馬生涯的,在戰爭實踐中,充分發揮了鑽研軍事技術的才能,先後研製多種比較先進的火器,有的已經用於戰爭,這對當時取得平叛戰爭和其後反擊沙俄侵略軍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在福建平定耿精忠叛亂的過程中,戴梓即「制衝天炮以獻」康親王。平叛結束後,戴梓隨同康親王進京,受到康熙帝玄燁召見,並授以翰林院侍講入「南書房」供職。不久,準噶爾貴族在沙皇俄國的慫恿和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分裂國家的大規模叛亂。為了平叛作戰的需要,玄燁帝下令製造火器。時在清政府供職的比利時人南懷仁,自謂「衝天炮出其國」,接受造炮任務後,經過一年時間也未造出來,而戴梓僅用了八天就造成功了。玄燁帝對此十分高興,「率諸臣親試之,即封炮為『威遠將軍』」,並令「鐫製法官名,以示不朽」。戴梓研製的「衝天炮」,其特點是炮體小而輕,具有較強的殺傷力。據《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記載,此炮體長二尺一寸,重約三百斤左右。炮彈殼系生鐵鑄造,形似瓜狀,重二、三十斤。裝葯和施放方法是,先將火藥置於彈殼內,再將葯捻插入彈孔內以達火藥,留出葯捻於彈外六、七寸,然後將鐵片蓋住彈孔,用蠟封固置於炮膛內。發射時,根據射程遠近,加好火門烘葯(二百步至二百五十步,用烘葯一斤;三百步,用烘葯一斤二兩;二、三里,用烘葯三斤),定好標尺,先點燃炮彈露外的葯捻,再速點火門烘葯,炮彈發射出去後,「從天而下,片片碎裂,銳不可當」。這種發射爆炸性炮彈的火炮,比舊有的發射非爆炸性炮彈的火炮,其殺傷力要強大得多。康熙三十五年(1696),玄燁帝率軍二次親征準噶爾叛軍時,在昭莫多與噶爾丹作戰中,充分發揮了衝天炮的作用,「以三炮墮其營,遂大捷」,取得了昭莫多之役的決定性勝利。

  戴梓還研製了一種「連珠火銃」。據清乾隆間進士紀昀在其《閱微堂筆記》一書中記載,這種火銃可以連續發射子彈,其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頗類似近代的自動槍。連珠銃形若琵琶,火藥和彈丸皆裝於銃背倉內,以機輪控制,其銃機有二,「相銜如牝牡」;當扳動第一個銃機時,火藥和彈丸自動落於銃膛,與此同時,第二個銃機隨之而動,撞擊火石發火點燃火藥,發出強大氣流向前將彈丸推出銃管,如此循環不止,一次可以連續發射二十八發子彈。戴梓發明的「連珠火銃」,在十七世紀末葉的世界火器發展史上,亦屬十分先進的火器,故紀昀稱之為「奇器」。但可惜的是,隨著清帝國統一戰爭的勝利結束和清朝統治者軍事思想的保守,這種先進火器「當時未通用,器藏於家」(《清史稿·戴梓傳》)。

  此外,戴梓還按照玄燁帝之令仿造荷蘭國所獻的「蟠腸鳥槍」十隻,反贈其使臣帶回國。

勤奮好學 多才多藝

  戴梓在嚴格的家教之下,從小即「自喜於書,無所不讀,尤好兵家言」;「凡象緯、勾股、戰陣、河渠之學,靡不究悉」。這種如饑似渴的求知慾和刻苦鑽研的治學精神,恰是造成他多才多藝的重要原因。

  戴梓不僅是個著名火器發明家,而且是個研製高效運輸機械的能手。清軍進軍福建,在攻討叛將鄭國信的作戰中,因造大型戰艦而需要長十三丈的大桅杆。為此,閩督派戴梓率眾入山采木,眼看期到尚未運木下山。閩督以此遣牙將持軍令帖至,聲言要取戴梓首級,眾皆大驚,不知所措。然而,戴梓卻晏然如常,毫無懼色。他立即命令部下「日夜制機器,運木下見」。本欲以采木逾期之罪來懲治戴梓的閩督,見到大木以後,不但釋去前隙,而且還「大喜,稱其才,厚勞饋之」。康熙十九年(1680),戴梓進京以後,一次,玄燁帝對他說:「法琅器中國所無也,汝能思得其理乎?」戴梓接令後,僅用五天時間,就研製出來了。

  戴梓還是一位水利專家。他根據興修水利的實踐,總結了治水的經驗,撰寫出《治河十策》。其後,河道總督于成龍在督治黃、淮二河時,多採用戴梓《治河十策》的經驗。此外,戴梓還「通天文演算法」(《清史稿·戴梓傳》)。

  戴梓又是一位藝術家。他能詩善畫,十二歲時就寫出「有能匡社稷,無計退饑寒」這樣對仗工整、鏗鏘有力的詩句,受到當地「諸老宿」的讚賞。戴梓進京後,玄燁帝召見他時,因試作《春日早朝詩》而「稱旨」,受到玄燁的讚揚,並授之以翰林院侍講之職。戴梓詩的突出特點是「挺勁有力,謫戍後尤佳」(清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小傳》,載於《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其繪畫、書法也有其特點,「畫盡諸家所長,書兼董、米」。戴梓還精通音樂,曾參加「纂修《律呂正義》」(《清史稿·戴梓傳》)。可見,戴梓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戴梓所生四子,在文武雙全、博學多才的父親影響之下,個個都有出息。其中,長子京和次子亮,皆中武舉從戎,為國效力;三子亨於康熙六十年(1721)中進士,官至齊河(今山東齊河)知縣,為人篤厚,多才多藝,「能詩,工草書,與李鍇、陳景元齊名,號『遼東三老』」(《清史稿·戴亨傳》)。

被謗遭貶 晚年不幸

  戴梓雖然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藝術家,然而,在封建社會裡,由於時代的限制,他的聰明才智不但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反而在其有所成就之後,竟遭到了不幸。唐代大學問家韓愈曾說過這樣兩句話:「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戴梓進京擔任翰林院侍講,入值南書房以後,正是開始了這種功成而被誹謗的生涯。戴梓在參預纂修《律呂正義》過程中,因發表不同的見解,而遭到南懷仁等人的詰難;待其成功地製造了「衝天炮」而受到玄燁帝的讚賞以後,自「謂衝天炮出其國,造之一年不成」的南懷仁既「慚且憤」,竟串通曾向戴梓敲詐錢財而未得逞的陳宏勛等人,對戴梓「交謀傾之」,誣稱其私通東洋。妒賢忌能者詆毀有成就的人,這是不足為奇的。但是,可悲的是,號稱一代「聖祖」的玄燁皇帝,竟然黑白不分,信以為真,將戴梓削職後發配到邊遠的遼東。從此以後,戴梓家境敗落,過著「鬻書畫賣文自給,常冬夜擁敗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的困苦生活。由於飢苦的長期折磨,戴梓已身患重病,在其七十八歲那年,獲得赦免而返鄉的途中,這位「剛直不阿」(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小傳》),博學多才的科學家、藝術家,永遠離開了人間。清禮親王永恩之子昭槤後來著文時,對於戴梓之死發出了「人共惜之」(《嘯亭雜錄》)的慨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戴梓是清初一位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文武兼備的學問家,而其貢獻最為突出的則在火器的發明和製造方面,他所研製的「衝天炮」和「連珠火銃」,不僅在中國兵器發展史上佔有光輝的一頁,而且在世界兵器發展史上,亦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中國四大發明的外傳
「四大發明」中國用來幹了啥

TAG:發明 | 發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