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達國家先後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以現代機械替代手工勞作,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和發展農業,用現代經濟管理科學經營和管理農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和市場化水平,農業與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於各國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同,農業發展方式也各有特點,對中國農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選擇符合國情或區情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國外現代農業發展有三種主要模式,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規模化、機械化、高技術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國為代表的資源節約和資本技術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國、荷蘭為代表的生產集約加機械技術的複合型模式。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模式,主要由該國的土地、勞動力和工業水平決定。美國經濟學家弗農拉坦用實證資料證明了這條規律,世界上勞均土地在30hm2以上的國家,基本上走的是機械技術型道路;勞均土地在3~30hm2之間的國家,走的是生物技術―機械技術交錯型道路;而勞均土地不足3hm2的國家,多數走的是生物技術型道路。

  由於國家之間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等存在差異,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和特點各不相同,不能照搬套用。針對中國農業區域廣闊、各地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巨大、農業技術應用不充分、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而素質低下和農業投入不足等客觀現實,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的選擇,既不能走美國大規模土地經營的道路,也不具備日本高額補貼的條件,但我們可充分利用當前世界農業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傳統農業,避免發達國家早期忽略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問題所走的彎路,通過推廣先進技術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現代農業。也可借鑒荷蘭和以色列等國人均農業資源很少但農業效益很高的國家的經驗,把技術和勞動力的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

  因此,在能實行規模經營的地方,可以通過有效地轉移農村勞動力來集中土地,推行機械化生產,實現規模經營;經濟發展較落後、地形較複雜的地方,可以採取集約經營的方式,通過拓寬農業發展的深度、廣度,實行產業化生產來發展農業。就地形複雜、經濟發展落後的貴州等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言,應當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採取集約經營的方式,走勞動技術密集型的集約農業道路,在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和加快農民技能培訓上下工夫。總之,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順應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和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二、高度重視政府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縱觀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發展,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和保護對於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政府頒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規範和引導農業健康發展。美國政府的農業政策主要是為了減少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以彌補市場調節功能的不足。政府還通過休耕計劃、農作物保障計劃等來穩定和保護農業;通過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指導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法律體系,保護農民的正當利益,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公平交易,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個「農業法案」計劃,該法案用做今後5年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的行動綱領和編製相應財政預算的依據;另外,美國農業科技研究局根據美國農業發展的情況,制定6年農業科技發展計劃,與農業法案相銜接;通過國家稅收、補貼、價格干預、信貸管理以及產量定額分配等手段,對農產品市場與農業內部資源配置保持有效調節。

  日本分散的小農經濟能迅速納入現代化的軌道,主要是依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預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日本在迅速實現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也出現過由於過分剝奪而導致農業萎縮的情況,但均在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後,分別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實行了對農業的反哺政策(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初級階段以硬體哺育為主,重點是提高農業固定資產裝備水平、加速農村建設等,政策導向是為擴大再生產,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高級階段則採取硬、軟體相結合,以軟體為主的方針,政策導向放在結構調整、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村組織水平和農民素質等方面),從而使農業迅速強大起來。

  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資支持農業發展,通過全國墾荒和興修水利,提高機械化程度,實現了農業大起步。

  法國的土地政策有利於土地集中,促成了法國農場的規模化經營,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率;機械化政策激發農戶使用先進農機具的熱情,使得農田耕作效率和土地產出率在較短時期內取得巨大提高;專業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勞動的分工協作,既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又便於管理和機械化的推廣;財政、金融和外貿政策的傾向性,極大地鼓勵了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也誘導了社會資金向農業投資;健全的農業科技和推廣體系的建立,為法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也給法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荷蘭政府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採取了一系列符合國情和氣候特點的農業發展戰略及政策,避開需要大量光照和生產銷售價位低的禾穀類作物的生產,充分利用地勢平坦、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奶業和附加值高的園藝作物,通過信貸政策和補貼政策,鼓勵重點發展的領域和產業「快步增長」,出口創匯;積极參加歐盟事務,使整個歐洲成了荷蘭的農產品市場;加強水利工程和環境保護的建設,使荷蘭農業能夠高效持續發展。

  發展中國現代農業,政府必須對農業進行必要的保護,地方政府也應積極配合中央政府從以下五方面著手推動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政府支持農業的制度安排、組織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為了提高農業競爭力,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要借鑒農業發達國家建立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農業管理體系;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科技教育支持體系、財政金融支持體系、中介服務支持體系的建設;確定適宜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制定合理的價格政策,提供便利的金融信貸服務以及信息和技術服務,增強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等。

  二是加大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不斷得到加強,但農業支持保護水平還很低,支持保護機制還很不完善。目前,中國每年對農業實際補貼率為財政支出的2%~3%,大大低於對世界貿易組織8%的承諾。為此,必須按照「形成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目標要求,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和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繼續實行並加大對農民的各種直接補貼,向農民提供更多、更實惠、更直接的現金轉移支付,並使之制度化。

  三是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資金投入上要根據項目不同的性質,採用政府直接補助和信貸投入相結合的辦法,加大投資整合力度,下大力氣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大中型渠系配套等農田水利建設,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提高耕地質量,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上下暢通、靈敏快捷的信息網路體系,讓農民充分利用社會信息資源,解決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推動農業發展;大力推動城市基礎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努力形成城鄉銜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電、廣播電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網路。

  四是加快農業立法進程,保障農業發展。把農業國內支持納入法制化軌道,是保持農業國內支持政策連續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政策目標、預算額度、操作程序、部門分工、法律責任等,並盡量公開化,接受社會監督,有利於提高政府支農投資的效率,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同時,要從中國農業小規模經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採取簡便易行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種組織資源,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可操作性的農業支持體系。

  五是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風險防範與保險機制。農業風險防範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有助於減少農民突遇自然災害的損失。為此,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災害救濟制度。對於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政府應給予農民往年平均收成一定比例的補貼,以維持農民的正常生活及來年對生產的再投入。同時,結合農業保險的特殊性,積極推行多種災害保險制度,實施有別於一般商業保險的政策性保險,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民投資風險。

三、努力發揮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作用

  綜觀國外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高度重視民間組織的力量,許多國家都鼓勵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自我服務水平,以期能夠節約交易費用,降低成本和市場競爭的風險,增加獲利的機會。

  美國農業合作社在其整個農業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內為其社員提供物資與資金、組織經營管理等,對外輸出勞務和銷售農副產品等。因此,農業合作社不僅直接成為土地和市場聯繫的紐帶,而且成為一種能夠避免市場風險、保護農民利益的有效的合作經濟組織,同時也大大促進了美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合作社完全由農民自發聯辦,不依託政府,沒有任何官方色彩,主要活躍在流通及農產品初加工、儲運和銷售環節,把分散的農戶與大市場聯結起來,增強了農業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日本農業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採用了全盤合作化的土地節約模式,由農業協同組織聯合分散農戶形成勞動集約經營,其農協的作用聞名世界。農協在日本政府財力物力支持下,通過其遍及全國的機構和廣泛的業務活動,同農戶建立了各種形式的經濟聯繫,起到在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上使小農戶同大市場對接的作用,在有效阻止商業資本對農民的盤剝、保護農民利益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的農協並非是一個純粹的經濟組織,它除了完成經濟職能外,還兼有幫助政府貫徹農業政策、代表農民向政府施加壓力的雙重職責,在日本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農業生產組織方面,以色列至今有並駕齊驅的三種形式:公有制集體農莊、合作社、個體農戶,他們分別創造著以色列農業總產值的32%、46%和22%,共同創造了以色列的高效農業,政府對他們一視同仁。農戶們根據所簽訂的產銷合同安排種植計劃,負責種植。種植之外的加工、採購、儲藏、購銷等繁瑣的農業服務由區域合作組織承擔。

  法國的合作社產生於19世紀中葉,隨後迅速發展起來。到20世紀60年代末,法國建立了3 100個農業信貸合作社,7200個供應和銷售合作社,1400個服務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業劃分,農戶可根據經營情況,同時加入幾個合作社。雙方每年簽訂一次合約,農民只要專心生產,其他的事項全交給合作社去辦理。年終結算時,扣除風險基金和發展儲備金,其餘的按入社資金和按農產品收購量分給社員。如果發生虧損,社員也要按對應的份額承擔風險。為了鼓勵合作社的發展,國家出台了有關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3.3%的公司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法國農戶基本上都成了合作社社員,農業合作社佔據了農產品市場絕大多數的份額,生產資料和飼料基本上由供銷合作社銷售,90%以上的農業貸款業務,由信貸合作社提供。

  中國實行的是家庭分散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但事實上在很多地方雙層經營目前只剩下家庭分散經營這一個層次,村集體組織農民進行統一經營的能力和意識嚴重不足。近年來,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農產品購銷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發展中國的現代農業,應積極探索適合農業和農村發展特點的農民合作組織形式,大力支持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在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有效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四、以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的政策目標

  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配置統籌協調,是以色列一個成功的戰略性舉措。以色列在發展農業中處處注意維護生態平衡、維護生物鏈的自然連接;有計劃地開發荒地、坡地和沼澤、灘涂,以改善自然環境;通過增加植被種植,綠化沙漠,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等改善土質土層結構;通過「三污」回收與治理,以改善空氣、環境和海水的質量;通過北水南調工程,改善全國的水資源配置等。在以色列的農業結構中,基本形成了糧食、經濟作物、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協調發展的良性態勢,這與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配置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改變長期以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農業發展模式,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換言之,要在繼續抓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積極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模式的同時,研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生態保護補貼政策,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組織的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形成農林牧副漁良性循環,保持大農業穩定發展等。

五、促進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

  美國農業專業化程度很高,形成了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這種區域分工使美國各個地區能充分地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通暢的水陸運輸網的建立,更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化分工、專業化生產,而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也有力地推動了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美國農業生產不僅在地域上專業化,而且農民按照批發商的訂購合同,組織農產品生產;加工商根據批發商對農產品的質量和規格要求,對生產者提供的產品進行加工,然後交由批發市場組織銷售,從而實現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聯繫。

  法國政府在推行農場經營規模化、生產方式機械化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引導本國農業走上了專業化和一體化道路。其農業專業化有三種類型:區域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傳統習俗和技術水平,對全國農業分布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到20世紀70年代,法國半數以上農場搞起了專業化經營。專業化生產提高了農業效益,使法國農民人均收入達到城市中等工資水平。

  荷蘭耕地不足,農業企業大多採用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荷蘭溫室農業無論是蔬菜還是花卉,一般都是專業化生產、多品種經營。這種專業生產有利於設施專業化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形成規模效益。同時,專業化生產促進了專業領域的研究,使企業有長足的發展後勁,也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總體上主要農產品生產要由生產環節機械化向全過程機械化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同時,發揮比較優勢,結合各地優勢農產品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機械化區域,滿足農民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及機具的多樣化和增加收入的需求,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化與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此外,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形成與支柱產業或龍頭企業相適應的、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格局,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促進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農業和商業的有機銜接與結合,形成多產業環環相扣、互相依存的一體化產業鏈,從而推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管農業的地位多麼特殊,它總是一個產業,應該按照產業的特性來發展它,即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基礎,這是各國農業現代化最基本的經驗之一。

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美國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的「三位一體」體系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這個體系有三個特點:一是由州農學院同時承擔教育、研究和推廣三項任務,使三者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並切實為農業生產服務;二是每年的研究推廣計劃由基層向上申請,推廣站提供的服務應盡量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三是推廣經費由聯邦、州和縣共同負擔。美國農業科學研究的經費充足,它主要采自公共和私人(公司)兩大系統,二者互相補充,前者側重於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後者側重於新產品開發和應用研究。

  日本確定了優先水利化、化學化而後機械化的方針,並把生物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施肥方法的改進、土壤的改良置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推進日本農業的技術改造上,採取了適應小規模經營的小型化、靈巧化的發展方針,先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機械,經過研究、改進,製成適合本國使用的農業機械。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達到了農業全面現代化的水平。

  以色列農業的迅速發展,是同科學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分不開的。除節水灌溉技術在世界領先外,以色列農業的良種化、機械化、化學化、電子化水平都比較高。近年來,以色列科研人員以高新技術發展農用機械,使拖拉機、摘棉機、地溫測量器、病蟲害預警機、擠奶機等主要農用機械都實現了更新與普及。以色列將先進的電子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發明安有計算機和自動裝置的拖拉機,能完成從犁地、種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間作業,並以最經濟的辦法保證燃料低消耗和作業速度,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積極採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在良種、農機、施肥等農業技術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法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農業行業組織和工業企業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參與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在全國形成了農機、農藥、化肥、良種和先進農藝的立體推廣網路。1949-1968年間,法國農民自發組織了1300多個「農業技術研究中心」,學習新的農業技術。此外,國家還設立了「全國農業進步基金」,成立了「全國農業推廣和進步理事會」及各省的委員會,1959年還頒布了《農業推廣憲章》。

  為適應21世紀農業發展的要求,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國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進農業技術創新步伐,改革目前農業科研與推廣相脫節的體制和機制,使農科教緊密結合。加大對農業基礎科研的投資,有重點地完善一批農業基礎科研設施建設,保證農業有充足的技術儲備。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逐步形成國家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高現代農民的素質。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加快培育有較強市場意識、較高生產技能、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進一步改善農民外出務工環境,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村成人教育,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新道路推薦】王航:現代農業的「四個新時代」
小馬智農的新邏輯——開拓設施農業4.0新模式
精耕細作?為什麼我國南方農業機械化水平總在拖後腿
?第二屆中國?南京蔬菜種業博覽會參展品種徵集函
重磅|萬向做農業二十年的啟示錄!

TAG:經驗 | 中國 | 農業 | 中國農業發展 | 現代農業 | 國外 | 成功 | 發展 | 現代 | 農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