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文,新一代心靈雞湯?

睡前打開微信訂閱號,幾十條消息呼嘯而來,前後註明「乾貨」的十幾條,彷彿不打開看看,就喪失了人生進步的機會。

刷刷微博,卻看見一句:我認為文學類書籍的重要性被大大高估了,看那麼多文學書有什麼卵用,我自從畢業後就只看乾貨。

而知乎等平台上的各類專欄更是言必稱「乾貨」二字,與一些「如何快速識人」,「一些一分鐘就可以學會的技巧」們相映成趣。

而我們,亦如巴甫洛夫之犬一般,一聽到乾貨的鈴響,便興沖沖撲向前去,狼吞虎咽不亦樂乎。

曾有人分析,「雞湯」對於大病初癒者來說,是上好的補給,然而天天喝雞湯,喝出的卻是虛無的精神勝利。那麼,一味地吃壓縮餅乾,真空魚乾,或是二次翻炒後的「乾貨」,我們會被噎死嗎?還是會上火呢?在這個雞湯人人喊打的年代,乾貨,是否已經成為了新的「雞湯」?

哪來的乾貨?

在果殼,知乎等網站異軍突起的這些年裡,我們也親眼目睹了「科學主義」的勃興。在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擁有理工科背景者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長期以來,在互聯網環境中,他們除了進行基礎搭建外,並沒有發出應有的聲音。中國社會長期的儒家文科背景也將這部分具有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識的人群排除在外,劃為「技術人員」之列。

而隨著互聯網的深度發展和長尾效應的顯現,一些以「理性討論」「求真求智」為核心的話語空間得以成形,以果殼Geek為代表的一些專業人員和實驗人員開始進入了主流文化視野。這不僅是傳統的「以道治國」的文人思維的顛覆,也是「以術謀生"的專業人士創造的技術反彈。這種反彈很快達到了它的上升期,一時之間,人人都擁有了某種理論化技能,各種以技術手段達到升職加薪,生活和諧的教化文章以「乾貨」的形式出現,甚至有了將虛無的情感維繫,交際手段等事物理論化的嘗試,更有甚者,在情感分析領域湧現了一大波「泡學專家」。

乾貨文巧妙的利用了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焦慮,害怕被瞬間趕超的恐懼以及核心自我的缺失,在網路空間中佔據了立足之地。

你為什麼要吃乾貨?

在各路推廣乾貨的「大神」們對面,是無力的受眾。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所言,人類需求的最底層是生理需求,而最高層是自我實現的精神需求。那麼乾貨迎合的,正是我們精神上的「生理需求」,在精神世界中仍沒吃飽的我們,遇到乾貨的一瞬間,即使它是難以下咽的壓縮食品,也難免動心。讀一篇,甚至是點開一篇洋洋洒洒的乾貨文,都會給人帶來一種「我正在努力上進「的虛無滿足感,而那些將乾貨文匆匆收藏起來的舉動,更如深秋的松鼠。許多年過去,我們的內心世界仍然在逃荒逃難。

在時時刻刻提防被他人,甚至被時代甩在身後的焦慮感中,我們在八小時以外仍然不斷告誡自己,要學習,要上進,要學新技術新本領,否則我們便很難面對自我審判。而當你正沉浸於手機製造的低層娛樂中時,突然有人向你承諾:來讀我吧,這是在學習,輕鬆的學習,我能讓你在工作中勝人一籌,能讓優質的男人為你停留,而且這種學習毫不費力,你甚至不用放下手機……有什麼理由不吃了這碗乾貨呢?即使它只是在用虛假的勤奮來掩飾你的懶惰,但這種感覺是那麼良好,一瞬間,你從一個閑宅廢喪的人變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上進青年。

還有誰會在意這種掩蓋造成的不可收拾的後果呢?

為什麼不讓我吃乾貨?

1970年,美國傳播學家蒂奇諾等人在一系列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理論假說:「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關於知溝的討論在傳播學界仍不絕於耳,而互聯網造成的新時代的知溝卻生動的擺在我們面前。接受廉價娛樂的人群與進行嚴肅閱讀和討論的人群,他們之間的知識鴻溝正在不斷地拉大,而乾貨文們無非是二者之間的搬運工。經過二次創作的乾貨以「知識「的假面,掩蓋著知溝擴大的可怕現實。

我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戒網經歷。那時我剛剛結束了為期一年的實習,準備複習考試,在醫院中進行的實習,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坐在喧鬧的病房裡等待:等病人,等報告,等老師,等儀器……於是,我很快養成了手機不離身的習慣,隨時隨地刷個微博,看個豆瓣,徒勞地點朋友圈的小紅點,我告訴自己我在學習,我收藏了很多內科資料,看了許多醫學訪問,以緩解自己」正在浪費時間「的不安感。可當實習結束,準備坐下來讀書的時候,我吃驚的發現,自己喪失了閱讀長文章的能力,我習慣於不斷更換更有刺激感的事物,我的目光很難集中在字句之間,讀到圖片,我總會高興一陣子,而那些術語不斷在眼前浮動,讀過一遍之後卻如水被蒸干。

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個多月,以我來到一個不能連網的自習室,卸載了社交APP而告終。

與注意力同時消失的還有思考力,在注視乾貨文章的時刻,我們總習慣於先入為主的贊同和仰視,而一目十行的手機閱讀習慣,和以圖片為主角的直觀呈現,讓我們在手指滑動的一瞬間喪失了對觀點的審慎思考,不由自主的陷入了精心預設的陷阱,這種思考力和批判力下降的結果,有時是錢包的洞開,有時是頭腦的洞開。

利用這種喪失,販賣乾貨變成了一件最輕鬆不過的事。我見識了不少把一本書里的內容拆開揉散寫下幾十篇注水乾貨文的」乾貨販子」,也見過不少試圖將自己短暫的人生經歷作迎合市場的理論化嘗試的「速成女神」,而更多的是沉迷於乾貨收藏和分享之中,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戰略上懶惰的「乾貨松鼠「,為自己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自我提升而自感動,殊不知最珍貴的東西早已遠去。

紙媒的衰落與互聯網的勃興之間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乾貨文常以晒乾書本為契機出現。它更直觀快速,令人愉悅,但也常常散碎無邏輯,無根柢。一個好的理論是經得起證偽的,是邏輯自洽的,也是優美動人的。它不會把你的脖子提起來,向裡面灌注看似有營養的麥糠。真正的技術和理論是一條有源頭的河流,而任何一份乾貨無非是從中掬起的水花,甚至是小區里的人造噴泉。他們真正的區別在於,只有河流能讓你溯源而上,潛流其中,可以解渴,也可洗滌。

而在這河流暢遊的第一步,就是放棄所有一步登天的虛妄念頭,真實直面自身的處境,從你最關心,最想提升的那部分,選擇一本最基礎的書讀起。當你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理論世界觀,那些方法論才不至於讓你左支右絀無從招架。

這趟旅程雖然不免艱辛,但卻是驅火扶正的不二法門。渴望邁向更高一步的你,準備好了嗎?

文/魏謎底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分享:哈佛研究9個讓你變窮的原因
心靈雞湯◆◆哲理中國畫
15條反心靈雞湯,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系人生箴言!
【雞湯】閑來無事,瞎說一番

TAG:心靈雞湯 | 雞湯 | 乾貨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