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觀察】抵制聖誕節:一場源於文化自卑的鬧劇

KCIS觀察:事實上,中國人過春節,並不一定要排斥有人嘗試著在聖誕節給自己尋找快樂的元素,何況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似乎也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自己的國民選擇過什麼節或不過什麼節。西北大學並沒有從傳統文化丟失的根本上找原因,甚至沒有從文化本身進行反思檢討,事實上越封閉的心態或思維,越凸顯出對弘揚民族文化缺乏自信。

原題:誰過聖誕處分誰,平安夜封校能彰顯中華文化?24日下午6時左右,有網友在微博發布消息稱,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在校園內掛出標語,內容包括「國人慎對聖誕節,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爭做華夏優秀兒女,反對媚俗西方洋節」、「抵禦西方文化擴張」等,其中有宣傳標語落款為共青團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委員會、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學生會。有網友透露,學校在平安夜,將全體學生組織到教室,集體觀看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片。「教室門口有老師把守,誰過聖誕就處分誰。」(華商報12月25日)  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只有極度的缺乏自信或者極度的自卑,才可能會採取極端的自我封閉方式來凸顯自己的存在,或尋求一種虛幻的存在感;而西北大學作為一所所謂的高等學府,在這個意識領域可謂登峰造極,把大學的校門封了就能挽救他們心目中神聖的傳統文化嗎?強迫看一個傳統文化的宣傳片就能讓一群大學生變成他們想像的「華夏優秀兒女」嗎?實在搞笑,唯一能收穫的就是社會的反感。  眾所周知,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自然也就誕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於政治、文化、宗教或其它傳統元素的節日,即有政治性節日,也有基於傳統文化的娛樂性節日,當然也有很多基於宗教意義上的節日,延伸到現代,節日除了其產生背景的文化傳統意義之外,甚至更多的開始彰顯出其文化娛樂和商業氣息,尤其是在一個全球化信息時代,社會的開放帶來的衝擊,包括各種民族文化的融和和相互欣賞,文化的多元也讓不同地域的人們開始欣賞其它文化的同時,更加領悟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珍貴,並在接納其它文化的同時通過向世界推廣自身文化價值,最終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地位.事實上,中國人過春節,並不一定要排斥有人嘗試著在聖誕節給自己尋找快樂的元素,何況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似乎也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自己的國民、一個公民選擇過什麼節或不過什麼節。從這點上看,西北大學極端的作法,有失於一個高等教育學府的身份,甚至對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果說西北大學覺得只有傳統意義上的民族節日才能彰顯出他們口口聲聲的「中國文化主體性、抵禦西方文化擴張、爭做華夏優秀兒女」等等,那試問法定的五一節、元旦節呢?是不是也必須廢除?網民自娛自樂創造出來的「光棍節」越來越熱鬧,是不是中華文化的巨大威脅呢?要說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其實也並非幾個洋節可以如此讓某些人恐懼.那些將校門封起來躲避洋節的愛國人士,自己卻整天穿著西服洋裝,從里至外都洋里洋氣,卻整天指責別人崇洋媚外,殊不知,即使某些鼓吹國學人士,也動輒將滿清馬褂一套行頭當成民族文化的圖騰,一副太監奴才的打扮,或者以為朗讀幾句之乎者也就弘揚傳統文化了,其實這才是膚淺幼稚的認知。日本人從明治維新開始就鼓勵國人「脫亞入歐」西化,而且確實也從政治制度到文化甚至髮型服裝等都加以模仿,但至今幾乎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認為日本不是一個高度保存日本文化傳統的現代化國家,說到底,恰恰是日本人對自身文化高度自信,並且從骨子裡信奉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充其量他們是保持一種對外開放的姿態,充分容納多元文化,並加以利用。也就是說,日本人過洋人的節日並不影響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崇尚;日本人如此,新加坡、韓國、台灣、香港等深受東亞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或地區亦莫過如此,難道台灣新加坡的華人文化傳統比大陸還要落後嗎?顯然這是對大陸經過文革洗禮早已經喪失貽盡的民族傳統文化極大的諷刺。  顯而易見西北大學並沒有從傳統文化丟失的根本上找原因,甚至沒有從文化本身進行反思檢討,事實上越封閉的心態或思維,越凸顯出對弘揚民族文化缺乏自信,洋人的文化並非洪水猛獸,何況中國某些人熱衷於過洋節,很大意義上並非與洋人一樣基於基督教的宗教傳統,而是純粹的娛樂精神,簡單的說只是找個樂子,熱鬧一番,商家們也巴不得多幾個這樣的節日,趁機推銷商品.市場繁榮了,文化也多元了,老百姓也熱鬧了,不會丟失什麼東西的,更不會過個洋節就「喪失了文化主體性」,或面臨西方文化擴張。照這種邏輯,那中國政府在全球建立孔子學院推廣中華文化,對別人面議,豈不同樣是「文化擴張」?古人不是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以後就不要再向洋人推介中華文化了。所以這是個怪圈式的邏輯,西北大學顯然沒有意識到什麼是文化,什麼是開放和多元。  顯然這種以保護傳統文化為幌子的形式主義的東西很不靠譜,雖然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卻干著自我矮化的實事,甚至讓外人感覺大陸人是一個對本民族文化極度自卑也缺乏自信的群體。說到底,中國社會充斥著一種基於自卑帶來的歇斯底里式幻想,事實上,中國人有很多民族節日,春節、中秋、端午、元宵、清明、重陽、七夕等等等等,大家男女老少城市鄉村都年復一年的在認真的過這些節日,當然還有國慶、五一、元旦一系列政治性節日,甚至光棍節、網購節這些看似搞怪式的節日,也就是過個節嘛,何必心驚膽戰或杞人憂天。  年青人過聖誕節,或許並不太懂得洋節的歷史文化內涵,其實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骨子裡崇洋媚外了,胡適受到美國式西化教育,但他同樣被公認為近現代最傳統的知識分子,反而歷史走到今天,還有高等學府關起門來阻擋外來文化,試問如此弱智的舉措能擋住嗎?如果不張門就能擋住文化入侵,那無孔不入的互聯網豈不情何以堪?  過個節都成了某些虛偽膚淺的衛道士們劃分是否中國人或是否「華夏優秀兒女」的標準,實在可笑,這樣的大學不僅沒有雅量、也沒有文化,更沒有自信的底氣,關起門來倡導的所謂傳統文化,除了誤人子弟,也更象一個笑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氣功與人類文化之兩河文明的合璧——中國完人
廟堂文化與市井文化並存
關東文化園08
民俗文化對人的深遠影響
記者新春走基層:新年品味楠溪江古村文化

TAG:文化 | 聖誕節 | 自卑 | 抵制 | 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