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 浙江日報
本報記者 丁謹之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了一篇文章——《誰的腳步,踏出了最早的絲綢之路?》。大漠風沙,早已堙沒了開路者的足跡,這或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但趙豐代表,無疑是第一個呼籲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的人。 今年3月,他第3次帶著關於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的建議,出席全國人代會。「『一帶一路』建設,文化必須先行。」趙豐代表認為,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將有助於尋求沿線國家在文化上的「最大公約數」,夯實「一帶一路」的民意基礎,助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一直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一帶一路』不僅與經貿、外交有關,它更通過把中國的絲綢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讓沿線50多個國家形成對「一帶一路」的文化認同,是趙豐代表呼籲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的初衷。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通過審議,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沿途50餘個國家的響應和認同。
「『絲綢之路』屬於全世界,不僅屬於中國。」在趙豐代表看來,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不但能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作為絲綢之路的主體地位,展現大國擔當與責任,而且將對絲路「後申遺時代」的保護起到促進作用。
「目前,沿線許多國家都在進行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文化宣傳活動,但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平台。」因此,趙豐代表建議,將每年「絲綢之路」世界遺產跨國申遺成功日——6月22日,定為「國際絲綢之路日」,設計並明確「國際絲綢之路日」標誌,率先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策劃、實施「國際絲綢之路日」系列主題及配套活動,逐步得到絲路沿途各國的認可、支持與參與。
「每年此日,絲路各地都舉行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文化活動,使絲綢文化、絲路文化率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人心,由此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趙豐代表也希望藉助「國際絲綢之路日」的設立,大力開展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項目,加大發掘絲路內涵、認知絲路作用、保護絲路遺產的力度,彰顯「絲綢之路」對絲路沿途國家和地區及世界文明的影響與貢獻。
儘管這一建議連續兩年都未被採納,但趙豐代表卻很有信心。「今年不一樣,建議更有可行性。」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行,「這是今年中國非常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如果能在這一場合,由中國政府聯合出席國家政府提出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的倡議,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絲綢之路』的精神內涵,首要的是冒險精神。如果沒有那些探路者面向大漠時的無畏前行,就無法開闢出這樣一條溝通東西的文明之路。」採訪尾聲,趙豐代表這樣闡述自己對「絲綢之路」的理解。
新時代中,冒險精神是敢為人先,是勇於進取。趙豐代表為設立「國際絲綢之路日」的奔走呼籲,也可謂是對「絲綢之路」精神的生動實踐。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新絲綢之路下的渝鄉
※走進百年海大 講講海上絲綢之路
※喀什綜合保稅區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強力引擎
※駱駝馱來的高昌城:古絲綢之路通向廣大西域的重鎮
※倪方六:古絲綢之路上為什麼要設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