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是好事!這樣做,才易毀了他
按住畫面移動小窗
X
《內向膽小的孩子,更需要爸爸的陪伴》
在積木育兒後台,經常會有父母問我們有關孩子性格內向的問題,如:
①
我家孩子5歲了,性格比較內向。
每次碰到同學、朋友,總是別人先喊他,他從來都不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帶他去一個新環境,他心裡總有很多擔心,不能很快適應;
看起書來,可以一個上午都不離開房間……
可能是因為我和爸爸都不是很外向的緣故吧。但我們知道,內向性格的孩子以後走向社會,在人際關係上會比較吃虧,被人欺負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那怎麼能讓孩子變得外向一點呢?
②
孩子3歲了,性格比較內向。
每次帶他出去,想讓他多跟其他小朋友玩,可他就是不願意加入,他更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平時讓他跟鄰居打招呼,他也是非常害羞。
我跟孩子爸都不是特別悶,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
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孩子開朗一點嗎?
我們總是擔心,內向的孩子容易成為別人欺負的對象,不容易適應集體生活,以後步入社會也可能吃不開……
所以不管我們自身性格內不內向,都希望能夠將孩子培養得更加開朗、大膽,或者說外向一些。
今天,我們特意請來家庭教育專家、積木寶貝科學早教大講堂全國公益巡講團專家鄭玉,來聊聊這個問題。
01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孩子發展的可能性有很多種。
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
「我們家孩子就是內向,沒辦法。」
「孩子這麼內向,這可不行。」
「我家孩子太內向了,沒有那些外向的孩子討人喜歡。」
……
這樣的表達,其實是在給孩子貼標籤。
本來,「內向」的氣質或性格是無所謂好壞的,但是當我們用這樣的語言來進行描述時,就有了不好的意味,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要知道,孩子最早的自我評價其實都來源於父母。如果你總在他耳邊說,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久而久之,他就會傾向於認為自己真的就是那樣的一個人。
但其實,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他的很多表現都是階段性的。
而且,越小的孩子就越是這樣——他的行為經常會受情緒、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
用我自己的孩子初初(3歲)來舉個例子。
他從小愛唱愛跳,每天在家裡從早到晚地嘰里呱啦,特別自嗨。那時候的他,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偏於外向的孩子。
但是隨著他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獨立面對新環境的機會越來越多,跟同齡孩子的交往也越來越多,他的狀態也開始發生變化。
我發現,他其實並不是能夠很快融入新環境、能跟別的小朋友自來熟的孩子,而是偏向于謹慎思考並且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孩子。
當然,我並沒有告訴他說,你是個內向的孩子,要怎麼怎麼樣才行。
因為我知道,孩子一時的表現並不是穩定不變的,過早地下結論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
而且內向和外向對性格的劃分本來很粗略,它只說明了一個傾向性。具體到每個人,他的傾向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偏內向多一點,有的人偏外向多一點,而更多的人是內外向混合型。
所以,比起貼標籤、逼他改變,我們不如給他提供一個更適合他的成長環境。
02
內向不等於沒出息。
好像一談到內向,很多人潛意識裡就跟容易吃虧、沒出息相關聯。
如有個家長跟我說,他家孩子比較內向,每次老師在課上提問,其它孩子都很快舉手,他卻總是在老師點名誰來回答問題的那一刻,才緩緩地把手舉起來。因此錯過了很多回答問題的機會。
她擔心,孩子繼續這樣下去,得到老師重視的機會比較少,這可能會影響他以後在學業上乃至事業上的發展。
其實,長大以後是不是有出息,能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跟內向、外向的關係並不大。
根據心理學家托馬斯和切斯等人對嬰幼兒的氣質劃分類型理論,我們給內向的孩子做了一幅畫像: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內向的孩子注意的廣度會比較小,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性和適應性會差一些,調整自己行為的速度很慢,反應欲也低一些。
所以,當老師提問時,外向的孩子可能馬上就搶答了,但是內向孩子的反應就會弱一點,因為他舉手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好好思考,而且他的神經傳輸速度沒有那麼快。
但是,和外向的孩子相比,內向孩子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有:
① 更強的專註力
內向的孩子更傾向於關注自己的內心,因此擁有更強的專註力。
我在積木寶貝早教中心的創意課上,曾經看到一個典型的內向孩子,他的專註力很強,當別的小朋友都在旁邊叫啊、跑啊、跳啊的時候,他卻總能安靜地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且作品完成質量非常高。
② 更敏銳的洞察力
內向的孩子一般洞察力很敏銳,能夠覺察到很多外向個性的人觀察不到的細節。
比如,我在和初初做親子閱讀的時候,就總是特別驚訝,因為他總是能夠那麼快地發現,在相隔好遠的兩個頁面上的很不起眼的位置上,畫著一模一樣的小動物。
③ 深入思考以及善於發現規律的能力
內向的孩子更傾向於向內部探索,所以他們就更喜歡思考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善於從現象中尋找規律。
所以,他們特別喜歡追根究底,特別愛問為什麼。而這種深入思考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養成,對於以後的學習非常重要。
④ 更好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內向性格的人,一般內心世界非常廣闊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往往更強。比如,很多作家、畫家、思想家等性格都比較內向。
記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經說過:「當《哈利·波特》的點子出現在我腦海中時,我正在旅行,手邊沒有筆可以記下來。可是我真的太害羞了,連跟別人借一隻筆都不敢開口。」
所以,內向的人同樣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不是嗎?
我們說,外向的人,能夠從大量的社交活動中獲取能量;而內向的人,往往會在安定和舒緩的環境中積蓄活力。兩者都很好,我們都需要接納。
03
怎麼幫助內向的孩子拓展他的社交舒適區?
我知道,雖然內向性格的孩子有很多優點,但在面對社交問題的時候,父母們還是很焦慮的。
那能不能讓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一點呢?
我的經驗告訴我,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孩子的氣質,但是合理的教養方式卻可以幫助內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① 提前做更多的準備和預熱。
內向的孩子之所以接受新鮮事物往往會比較慢,不太容易適應新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需要處理的信息比較多,而且做事情更喜歡有掌控感和全局感——他們希望了解清楚所有的事情、環境,還有人,等評估完自己的處境之後,才去行動。
我的孩子初初就很典型。他每次察覺到我們要一起去一個新環境,他就會刨根問底,問:「去哪裡呀」,「去那兒做些什麼」,「跟誰一起去」……甚至連我們要走哪條路,他都要關心。他真的很謹慎,絕對不會貿然行事。
所以,我每次要帶他做新的嘗試之前,都會提前告訴他,給他更多的信息。
我會告訴他,我們接下來會做什麼,可能會發生什麼,有哪些變化,會遇到誰……讓他覺得很安全。
當他覺得可以掌控這件事情之後,就會減少焦慮,之後也會更容易融入到新環境裡面去。
② 提供適合他的社交環境。
有些內向的孩子看到陌生人就躲,到了一個新環境,就會緊張、焦慮和迴避,這其實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防禦機制。
我們發現,有些父母會強迫孩子去參加適合外向孩子的活動,如上台表演等,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鍛煉得外向一點,可孩子卻怎麼說都不肯嘗試,甚至到最後,孩子哭鬧不已,父母也感到特別挫敗。
所以,千萬不要逼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氣質的東西真的很難改變,反而是,你越逼迫,他的內心越抗拒。
我們最好根據孩子的情況,給他提供適合他的能力的社交環境。
內向孩子一般在小集體——人比較少,稍微安靜一點的環境中,會感覺到自在、愉快。
所以,如果想要內向的孩子交朋友,你最好把小夥伴邀請到家裡玩,而不是一開始就去別人家,這樣他會更放鬆一點。
而且,一開始你邀請一個小朋友就可以了,然後定期讓孩子跟他相處,再循序漸進地擴展他的社交舒適區——有意識地給孩子找一個相對固定的玩伴,這對於內向的不太喜歡主動社交的孩子很重要。
③ 強化成功的經驗和積極的感受。
比如說我們家的初初,前幾個月去託管班,他就對集體環境產生了排斥心理。所以我就開始從他喜歡的音樂遊戲開始,拓展他的舒適區。
我把其它小朋友邀請到家裡來玩,然後模仿課堂上的活動,如玩音樂遊戲。當他發現,很多歌謠配合動作其實都是他會的,他就有興趣引導別的小朋友去玩這個遊戲了。
而且,在他帶著別的小朋友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嗨的過程中,他的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對他來說,是個愉悅的體驗。
接下來,我會及時鼓勵他,去強化他的這種成功經驗。我會告訴他,你唱的歌,拉小朋友手跳舞的動作,都特別棒,那麼大家一起玩得真開心,對不對?
過後,我還會和他一起回顧這些經歷,去強化他的感受。比如晚上,我會跟他一起去討論:
今天咱們跟誰在一起做了什麼呀?
你們發生了一件特別好玩的事,你還記得嗎?
你當時覺得怎麼樣,你們說了什麼呀。
總之,對於孩子主動去做的一些行為,我們要特彆強調,然後試著幫他說出內心的感受。
④ 給孩子做榜樣。
孩子的性格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內向的孩子背後,往往會有內向的家長。
所以,當內向的父母再遇上內向的孩子,我們最好用榜樣的力量做給孩子看,讓孩子看到你是如何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區。
其實我自己就是一個性格偏內向的人,沒事就希望能夠自己待著。但是,當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會給他去找一些節目,跟他做一些活動,我希望能夠帶動他「嗨」起來。
比如,當我們在小區散步,我都會跟園藝師傅們聊天:「你種的是什麼」「你們每天什麼時候澆水啊」「你們給花花草草施肥用的是什麼呀」……
當我表現出對新鮮事物很好奇的時候,孩子也會睜著他好奇的小眼珠看著我,他會覺得,和不熟悉的人這樣聊天是自然的,是快樂的。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最後,還想提醒的是:
相當於外向的孩子來說,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偏向于敏感。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偏向於內向,千萬不要再緊盯著他在社交上的弱點,不要強調他的膽小、害羞的性格劣勢。
相比起來,他們更需要我們去發現和肯定他的長處,做積極的養育。
唯有如此,他才會建立好自尊和自信。
▽▽▽
斷奶、分床、分房、入托,永遠是媽媽非常關心的話題。關於分床睡,就身邊人的情況了解來看,有嬰兒時期就已經分床睡的,也有8、9歲了還同睡一張床的。對於孩子來說,能夠獨自睡覺和能夠自己穿衣吃飯一樣,都是自立的表現,是值得培養和鼓勵的。那麼,孩子多大就該分床睡了呢? 用什麼方式引導孩子分床睡才科學呢?
科學育兒微學院邀請到
心理諮詢師、兒童教育專家
家長教育資深指導專家韓琪老師
3月29日
帶你解決寶貝分床難的問題
長按以下二維碼可進入直播間
▽▽▽
今日互動話題
INTERACTIVE TOPIC
﹀
﹀
﹀
你家孩子是內向性格嗎?
the end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贊不感興趣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現在給寶寶起名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說法:寶寶八字里缺什麼就補什麼!你怎麼看?
※生薑這樣吃,幾天內甩肉10斤,皮膚白皙光滑,吃了的人都瘦了
※哪個瞬間你最想出軌?婚姻里的女人這樣說
※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男人會這樣對你,說明他已經開始嫌棄你了,別再犯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