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年前中國人登上瓦良格號航母始末

中國海軍對航母的考察持續多年,圖為1991年鄭明少將(左六)帶領的軍事代表團應邀考察蘇聯「新俄羅斯」號航母。

  編者按:2月27日,中國航母「遼寧艦」首次靠泊青島航母軍港。「遼寧艦」的前身是原蘇聯的「瓦良格」號,這艘一度被折騰得只剩主船殼的廢舊航母,於2002年初被運抵中國。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年前,中國曾有機會獲得這艘航母,當時它大體處於建造中後期,而非之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樣子。鄭明少將,原中國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是首批見到「瓦良格」號的中國造船專家,他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當年去烏克蘭接觸航母的難忘經歷。

  從造船學院傳來的消息

  我們知道烏克蘭想要向中國出售航母的信息是在1992年年初。這個信息是怎麼來的呢?當時並不是通過政府渠道,而是靠兩個造船學院之間的聯繫。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學院和哈爾濱工程大學之間有業務交流,烏克蘭的教授跟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教授說:我們那裡有一條航母造不下去了,蘇聯解體了,俄羅斯不再給烏克蘭的船廠出錢。要不你們來些專家看看,接手把這艘航母造下去。

  這名中國教授知道情況後,先後向學校領導和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彙報了情況。我當時是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的副理事長,劉華清同志(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是學會的名譽理事長。我知道這個事情後立即商請潘曾錫理事長,說,第一,安排這位教授來北京向學會領導彙報;第二,我去請示劉華清副主席,看他能不能抽時間來聽彙報、給指示。

  劉華清副主席親自來聽完彙報後,我們學會幾位領導共同請示他,希望將這個事情繼續往下干,想去烏克蘭去訪問考察。大家覺得應該去,機會很難得。劉副主席當時的指示也很明確,去,但不能以海軍名義出面去,要由造船界牽頭,軍方派人參加,大家用民間的名義。報告由造船界跟海軍聯合上報,到上面就由他來處理。報告很快就批下來了,組織了一個以造船工程學會出面的、實際上軍民結合的訪問團,我是顧問身份,團長是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即中國艦船研究院)尤子平副院長,他也是以學院的名義出面。還有當時的國防科工委、總參謀部、海軍司令部、造船工業部門的一些專家和領導都去了。整個代表團有十來個人。

  我們抵達烏克蘭是1992年3月初,在那裡考察了大約3周。我們是通過兩個學院聯繫的,所以屬於半官半民性質,烏克蘭方面的一切接待也都是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又稱黑海造船廠)和造船學院出面負責。主要聯絡人是一位女教授。

  一座封閉在過去的保密城市

  尼古拉耶夫就跟中國早期的大慶一樣,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地圖上沒有標註。它是蘇聯的國防工業要地,所有航母都在那裡造。我們去的時候蘇聯已經解體,可能是沒人管了,才開始有外國人去。

  烏克蘭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國家原先很發達,也很富裕,但當時處境卻相當困難。我們那會兒住在他們的招待賓館裡,冬天都沒有足夠的暖氣。烏克蘭朋友對我們這個代表團很友好,專門給我們每人加了一床毛毯。儘管經濟非常糟糕,船廠工人們仍非常守紀律。船廠站崗的保安都是女的,一幫中年婦女,別著槍,很認真。我們大巴車進出,她們都上來檢查,看有沒有把廠里的東西帶走。

  我們在船廠接觸了從廠長到主管航母的骨幹,包括廠長、總工程師、總工藝師、總建造師都來接待我們,陪著我們仔細地看「瓦良格」號,允許我們爬上爬下地考察。「瓦良格」號很大,上面有三四千個艙室,很容易迷路。他們自己人都有走進去之後迷路的,隔了一兩天才被找出來。所以他們領頭參觀的領導自己隨身也帶著一個小本,隨時核對位置。

  兩艘航母:一艘待賣,一艘在拆

  這次考察訪問,讓我們感到蘇聯的造船工業科技真的很發達。再一個呢,烏克蘭船廠的朋友給我們的感覺是同志,甚至是兄弟,很友好。其中有一位副總工程師,長得特別像馬克思,也是蘇共黨員,他的真名我沒記住,我們管他叫「馬克思」。有一次他給我們講心裡話:「中國朋友,你們把它買回去吧,我們跟著你們到中國去把它造出來。它是一個保衛和平的力量。」用他的話來說,造船就如同生兒子,現在兒子既然已經生出來了,就要讓它長成。他還告訴我們,不要只看艦上的情況,「艦上設備還沒裝好,有的設備你們也看不到,這些東西全在倉庫里。該訂貨的配套設備基本已經買到了,大部分也都到貨並發送到船廠里了。」

  確實,我們看到「瓦良格」號採用的是質量很好很厚的鋼板,非常亮。我們也進到部分艙室里,已經安裝上艦的各種設備都是新的,基本上全都看到了。我們還到機艙的機座下面去,看到主機的螺栓都擰上了,只是沒有擰緊,更沒有最後對上軸系和定位,但相當一部分設備都安裝進船了。主機、鍋爐等動力設備都在裡面,軸系等也都裝上了。烏克蘭方面跟我們講,已經完成60%多的建造工程,我們考察團的幾位專家估算認為,至少已經完工一半以上。我們考察團的意見很一致:這艘半成品船值得買,而且我們的意見是「連人帶馬」一起買,就是船買回來,船廠倉庫里所有有關的設備,只要當時還沒裝的,還有技術圖紙資料,全都買回來;烏克蘭這一套建造班子中的骨幹,也跟著請到中國去。那會我們還跟他們一些骨幹開玩笑說,你們待遇高,你們來中國我們養不起。烏克蘭朋友說,「我們不要那麼高的工資,只要能幹這個活,我們就願意」。

  當時除已下水停在碼頭的「瓦良格」號外,船台上還有一艘更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由於俄羅斯停止撥款,這艘航母也造不下去了。對一個船廠來說,船台被占著不能繼續造船,這個船廠肯定要完,所以這艘航母一定得處理掉。「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主船體結構當時已經基本成形,但美國有關公司引誘烏克蘭船廠說:你把這艘航母拆了,我願意出高價收購廢鋼。烏克蘭同意了。我們去的時候這艘航母正在船台上拆解。後來呢,據說美國公司付錢時耍賴皮了,但航母已經拆了。船廠有什麼辦法?蘇聯國家、政府都沒了,你廠里還有什麼好爭的?

  外行人喜歡看熱鬧,對於我們造船的人來說,希望學習技術,因此看這艘船台上在造航母的結構狀態比看一艘成形的航母更有價值。但船廠不同意安排考察。我覺得有兩層原因,一層原因他們後來說出來了:「我們是造船廠,現在在拆船,有什麼好看的?」我能體會他們的心情,換我也不願意讓別人看,他們把造出來的船看作自己的兒子,拆船等於在「殺」自己的兒子。另外,其實也涉及有些技術保密的問題,他們對我們還有些保留。

  沒搞出中國航母成最大遺憾

  我們在黑海造船廠參觀了幾天,深深感受到這艘航母對中國是有價值的;烏克蘭的朋友和同志是友好的,他們現在很困難,我們1992年的時候也並不富裕,雙方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標。回國後,我們逐級向上彙報,建議爭取推進政府間談判,把「瓦良格」號買下來。但得到的有關反饋是這件事情太大了,還要研究研究。那段時間,我個人理解,購買航母的事情似乎在高層並沒有人明確反對,但也沒有形成正面決策,就這樣被拖延擱置下來了。

  從整個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看,究竟國家把海洋問題放到什麼位置,海洋貿易放到什麼位置,海洋權益如何維護,應當怎麼考慮,這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對大局勢的評估還沒有完全統一的情況下,發展和購買航母這個事情可能就做不出結論。受傳統的大陸意識影響和國力、軍力限制,海洋權益的問題當時還沒有被真正放到國家的戰略位置上,這還需要一個提高認識和研究深化的過程。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提議正好處於這個大形勢、大戰略下,處於待研究的過程中。

  從我個人來說,我原本希望能夠投身於中國航母的工程中,但最終只是做了一些前期論證、考察研究和技術準備的事。所以,當我從部長崗位退休時,我向海軍司令員張連忠彙報了一句話:「我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把中國的航母搞出來。」他當時安慰我說:「鄭明,你在海軍裝備建設上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的,航母的建設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採訪期間,鄭明同志多次強調,21世紀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軍、全國大團結、大協作,終於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依靠祖國的力量,實現了中國航母工程。這是非常令人激動和欽佩的。)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2歷史再次驚人相似.中國人.請警惕這一陰謀
印度人批評中國人吃牛肉,為何忘記西方人吃帶血的牛排?
碘鹽會導致甲狀腺癌?中國人不用吃碘鹽了?到底還要不要吃碘鹽?

TAG:中國 | 中國人 | 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