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圍棋的「道」與「技」(一)----------論圍棋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統一...

我看圍棋的「道」與「技」(一)----------論圍棋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統一引子:看見幾位朋友在我的帖子的回復里,展開了關於「棋聖」稱號的長篇論辯。(http://bbs.weiqi.tom.com/item_111_864908_0_1.html)由此我也興趣大發,作了許多聯想。現把我的聯想整理後,作為「我看」系列的又一個題目發表,請大家指教。以下是正文:記得以前有過這樣的講法「中國是圍棋的生母,日本是圍棋的養母」。這一點,有點常識的人不會否認吧。但吳清源先生卻又說過「圍棋是被日本搞壞了的」的話。這不是矛盾嗎?為什麼這麼說呢?——兩者的講話目的和立場是不一樣的。前一種提法的目的是想說明日本在近代圍棋史上的重大貢獻。日本取消了座子,大大豐富了圍棋的手段內容,而現代的新聞棋戰則走出了世代相襲的古老模式,擴大了圍棋的受眾面,擴大了圍棋的影響,也提高了圍棋選手的社會(經濟)地位。其意義不言而喻。但吳先生的說法,卻強調了現代棋戰引發的弊病。那就是觀賞性逐步減弱,「棋譜變髒了」。棋手們更多地注重於勝負的結果。(中國古代的棋,比較淡於勝負,所以棋譜大都不記錄最後的結果)這兩種提法的出發點,前者是在圍棋的「技」----也就是勝負性(競技性)的基礎上說的。而吳大師的講話則在強調圍棋的「道」,也就是圍棋的藝術性。圍棋是藝術和競技的矛盾統一體。1藝術是模糊(甚至於抽象)的,而勝負是明確的----怎麼理解呢?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藝術中模糊的最好的代表。可謂說不清,道不明。圍棋也有這種抽象。吳清源的名著「黑白布局」里有一篇的題目就叫「朦朧的妙手」。頗有「靜觀待變,含籠四方」的意蘊,但我們卻說不出它的直接用意。但勝負不同。勝負擁有直接的結果,特別是實行貼目以後,圍棋里絕少見到和棋。那一盤棋下來,此刀見血,必有結果。這就是明確。可見,從意境上圍棋更接近藝術,但最終卻逃不出勝負的桎梏與結局。2藝術注重於創造或「超前」,但勝負卻只注重於結果與現實-------這點在圍棋里很容易舉例。最具人氣的「宇宙流」被譽為「幾百年後都不會人被忘記」,可謂才華橫溢,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創造性的革命」。可惜,在勝負的世界裡,這種近乎執著的創造卻顯得蒼白。武宮正樹是棋盤上的浪漫主義大師,但過於注重理想的他,在「六超」里成績只能屈居末位,而堅實得近乎難看的小林光一卻成為了棋界的霸主。3藝術的成就更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且可能成為永恆;勝負的世界裡優劣立判但存在超越--------吳道子的畫,王羲之的字,即便在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舊在讚美,這就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藝術的魅力。這種魅力幾乎是永恆的,不能被超越的。圍棋里的吳清源猶如「吳帶當風」的詩人漫步在竹海,一陣風吹過後,青竹落翠,對手在感嘆這入夢的美景時卻也早已迷失在了棋局之中。這就是圍棋的藝術。但一局棋的勝負,卻不會也不需要留給一千年以後的人去評判。這就使勝負世界的殘酷。然而,至少在許多局部手段上,現代棋手的理解卻又超越了前人,理解更深刻了。大量定式的淘汰就說明了這一點。其實,圍棋中的「道」與「技」的矛盾統一遠不止表現在以上三個方面。又如,藝術里,和諧可以創造美(吳大師的「六合」理論就強調了和諧),但這種「和諧」卻無法解決勝負的殘酷結果,所以,大師的思想有可能永遠只是夢想。綜合以上,我更想說,圍棋與其他藝術的共同點在於他們擁有同樣的氣質,即「理想性」(有時更接近「宗教性」);而同所有競技體育一樣,圍棋也在追求最終的勝負,也就是它不可避免的具有「現實性」(也就是「世俗性」)。我們對圍棋哲學般的思考,唯美主義的構思,就是圍棋藝術性的體現。然而,對「勝負」的追求也在很多時候迫使我們放棄自己的理想,老老實實地走「正常的路」。擁有美好的理想,不一定會有美好的結局;現實的勝負要求可能扼殺我們的藝術創造。這,就是圍棋的矛盾,換言之,這就是圍棋里的「求道」與「務實」的矛盾。這和我們生活里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樣,即讓我們痛苦,也促使了事物的發展。所以,我說,圍棋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統一體。那麼我們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又什麼意義呢?有,而且很重要。我將在下一篇里再接著論述。2008-04-27 16:56:37 分類:圍棋的道與技系列評論閱讀(46)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宏亮瞻局丨區域海權的歷史經驗與現實價值(下)
現實比小說更荒誕:讀《達維多維奇之墓》
黨報批安倍軍國主義言論:可能變成現實中的冒險|安倍|軍國主義|冒險
脈診的幾個注意事項 鐵杆中醫論壇——聯合網路與現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探索「精準中醫...

TAG:現實 | 理想 | 圍棋 | 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