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90後收入觀:一邊掙錢一邊發展興趣
01
掙錢與發展興趣可以「並行」
相信很多80後奮鬥青年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攢錢」的日子,「砸鍋賣鐵」攢了一年的錢買架鋼琴這樣的事不在少數,掙錢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興趣」。
然而,現在「泛90後員工」的觀點是「一邊掙錢一邊發展興趣」。
在他們看來「時間就是金錢」,下班之後的時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做個「直播」,或者到各種技能交換平台「接個活兒」就能掙錢,關鍵這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你說他們「不務正業」?他們會告訴你,我有很多「業」,每一份我都很認真對待啊,拜託,你怎麼能說我不務正業呢?至於為什麼還要「打工」,「我爸媽說,企業給上『五險一金』啊……」
02
「任務至上」而不是「領導至上」
也許有人會說,純屬「無理狡辯」,正點上班正點兒下班還周末雙休,就這樣能得到晉陞嗎?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嗎?
人家又告訴你了,非要晉陞才能算成功,才能有成就感嗎?再說我們看透了你們當「領導」的那些「套路」與「爾虞我詐」。
我們打LOL英雄聯盟,都是組隊「打怪」的——我們為了完成的是「任務」,不是誰指揮誰的問題。
「升級」比「晉陞」更重要!通過「做事」比利用「權勢」掙錢更容易得到「泛90後員工」的認同。寧當「兵王」也不要做「將軍」者大有人在。
03
「我用時間交換金錢」,僅此而已
不可否認,中國已經進入了「多元就業」時代。客觀地講,在僱傭關係上,企業僱傭的是員工8小時「工作時間」;而員工,特別是現在的「泛90後員工」,卻在8小時內不只給一家企業「打工」,或者說很多時候已經是「一邊打工一邊消費」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泛90後員工」不願意在生產型、製造型企業,特別是流水線工作的根本原因了。「我用時間交換金錢,這是多麼平等的交換關係」。
「泛90後員工」其實根本不是在乎加班,而是堅決抵制那些「不知道為了什麼的加班」,對他們來說——這種浪費時間的行為簡直不能容忍。
04
「職業槓桿」與「斜杠青年」
「職業槓桿」與「斜杠青年」是這些年「炒」的比較火的兩個詞。
前者核心思想是說,「你所在的職職位越高,或者佔有的資源越多,在花費相同的時間條件下,你的綜合收入就會越多」。
後者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在收入構成中,前者更多靠的是「槓桿效應」,後者靠的很多的是「職業身份」與「專業性」。「泛90後員工」顯然更傾向後者這種「收入觀」。
05
為什麼會這樣——「收入觀」背後是「職業觀」的改變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告訴我們,「懂得剋制或者延緩自己慾望的人越容易過得成功」,於是有人就把它引入到職業領域——職業是一種「苦行僧」的修行,只有不斷去「熬」才能大有作為。
但有的時候「泛90後員工」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職業只是一種「掙錢」的手段,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去好好享受。
「業」有很多種,只要是喜歡的都是「正業」;只要是能夠獲得收入的,都值得去嘗試——這才是最大的「務實」。
【猜你喜歡】
當你在和老闆談加薪時,其實你在談什麼?
你不喜歡你的領導嗎?「好巧,我也是。」
別扯了,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的工作
當你在和老闆談加薪時,其實你在談什麼?
為什麼你拚命努力,還是活在底層?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2011最掙錢的五大星座 有你的星座嗎?
※愛老婆?那就拚命掙錢去
※從八字能看出一個人的掙錢多少!
※活著就是勝利,掙錢只是遊戲,健康才是目的,快樂才是真諦
※應對通脹根本是提高掙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