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享受寂寞、享受寧靜
我們的思想那麼多,自己看不清楚。其實大家靜坐下來,是不是知道自己思想那麼多啊?譬如諸位坐在這裡聽的時候,是不是知道有一個很清楚的在聽講話的,有沒有?一定有吧!當然有個知道的,那個是知性,不是思想。
現在我講話,你們聽到,同時你們自己也在分析這個話的道理,對不對?起了很多作用,對不對?可是你有一個知道自己在分析、知道自己在聽話、知道自己在思想的這個東西,它沒有動過,這個東西很清楚。所以這個東西不需要你去用力的,不需要你去找的,你自然知道自己思想。搞清楚了嗎?起碼有一兩個搞清楚的吧?假如全體搞清楚,那不得了啦。
我們知道自己有思想有感覺的,這個是知性,它沒有動過。當我們睡覺一醒過來,第一個是這個東西,那個叫「睡醒了」,很快的,第二個東西——思想來了。是不是這樣?對,就是那個東西,你把握住。
自己的思想為什麼那麼多?這個叫妄想,也可以叫浮想。我們知道的這個妄想,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就沒有了,未來還沒有來,現在已經沒有了。所以你靜下來的時候,不要怕妄想多,你那個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這個。前念已過去,未來還沒有來,就看著現在。分成三段。常常這樣反省、體會,時間一長,你就會很空靈了。如果你把握這個空靈,假如盤腿打坐,越把握得久越好。這個把握久了以後,你的身心、腦力、體力什麼都轉變了。
(問:有時候打坐會有一個靈感來,這算是妄想嗎?)
這也是個妄想,但是這個妄想不同。當你很寧靜時,妄想也比較細小。忽然一個思想來,明白了一些事,這叫做「覺」。這個「覺」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慧的初步作用,在西方哲學叫做「直覺」,也叫做「直觀」。
這是好的,但是也是妄想。如果沒有這個妄想,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當下很空靈,沒有直覺的妄想,在裡面能知道的,這個叫「智慧」、叫「般若」了。
佛學裡有一句話:香象渡河,截斷眾流。它比方人的思想、情緒,像長江、黃河的水流一樣連著的,非常大,斷不了。象王叫「香象」,普通的象是兩個牙齒,菩薩騎的象王有六個牙齒,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那就是大英雄了。象王渡過急流時,不轉彎走,急流力量那麼大,它用身體把急流切開。所以叫「香象渡河,截斷眾流」。
中國人有兩句俗語形容有勇氣的人,「提得起,放得下」。思想也可以有勇氣,我常常告訴人,借一個力量來,「想他媽的」,沒有了,切斷了,這就是咒語。不過話說回來,這是借用的辦法,不是究竟。
要自己對心念有很大勇氣,馬上放下就放下,切斷。但是不是壓制的,千萬不能壓制,不是很緊張的硬壓住,那對腦神經對身體有妨礙的。還有個方法更清楚,一個人到最傷心的時候,痛哭一場,悲哀時大號一聲,痛苦就沒有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跳舞?因為這個時代的人都很苦悶,物質生活的壓迫,他在跳舞時放鬆了,可是他沒有辦法把握。在唱歌跳舞的時候只是暫時忘了,一回到家還是感覺凄涼。如果他把握到放鬆空靈的境界,就了不起了。
音聲瑜珈,這樣一念,使你身心空靈,會進入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境界。你跟著音聲進入,自己會流下眼淚,那個眼淚不是悲哀也不是歡喜,是自然進入寧靜的世界。中國有句唐詩,叫「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是凄涼也不是悲哀,是菩薩的大悲心。「獨愴然而涕下」的獨字,是沒有一切人,或者獨自一個人空靈地在這裡,這就是大悲的境界。
我告訴你們一個經驗:當夜深人靜時,一個人跑到高山頂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寧靜,自己的眼淚就不曉得怎麼會流下來。這不是悲傷也不是喜歡,那是一種無比的寧靜的舒服,身體每一部分都自然打開了,心裡的痛苦、煩惱什麼都沒有了。就是古人所謂的「空山夜雨,萬籟無聲」。只聽到空山裡雨水拍打樹葉的聲音,別的什麼都沒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錢財能夠買得到的。在這種境界中,沒有了身體,人和宇宙合一了。從科學上講,你把自己腦神經一放鬆,就很少生病,從而健康長壽了。
所以我的結論告訴大家,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寂寞的享受是沒有用的。
整理自《南懷瑾與彼得·聖吉》
------------
「或有清凈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有的佛土清凈,寂寞無言,萬一你到了那個境界,能受得了嗎?恐怕很難。我們人越到老就越想找人講話,要找聽眾。乃至沒人可講了,心裏面還在講,念頭不能止。學佛真的絕對清凈了,你反而會害怕的,要能夠享受清凈,享受寂寞,才可以學佛。
我有個朋友,年紀很大了,學問很好,學佛也幾十年了,他用功也很有心得,在外面名氣也很大,去年他來看我,說到他到國外某某人的道場去了一趟,那邊只有一個人,人家要他住下來,他不肯。我問為什麼。他說自己只住了一夜,清晨起來看到主人一個人跪在房中念佛,那個場面好凄清寂寞,自己實在受不了,所以不肯住下去。我聽了就說,那個人實在了不起。
修行能否做到清凈佛土暫且不談,能做到寂寞無言就不容易了。如何才能做到寂寞無言呢?蒼雪大師有詩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沒有煩惱,沒有事,善惡是非苦樂都沒有,這才是寂寞無言。不是嘴裡沒有說話,而是心聲都沒有了。
「無說無示」沒有任何表示。「無識」沒有意識作用,這是第六意識之識。「無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不管你修凈土、禪宗、密宗,能做到這一條,就是佛境界。無為而作佛事,佛的清凈法身就現前了,這也就是禪宗的開悟境界,也就是真凈土,心的凈土。
*****
「樂心喜清凈。」維摩居士為什麼在這兒講這一句話?我們會覺得奇怪了。我們學佛修道就是想求個心清凈,大家都這麼想。事實上,真正到達心念空了、心清凈的時候,你就不會幹了。剛才講過,其實悟道很容易,求道求到涅槃境界,到那個時候恐怕你就不幹了。我們天天要求清凈,真到清凈了,不做了。
剛才吃晚飯時跟老朋友們談話,談到人生的境界。有一對學佛幾十年的夫妻,在家中供養一位禪宗的老師跟著他學,過去很多學佛的人是這麼學的。這老師最後在他家裡面涅槃了,他還親自給老師收拾辦後事。他道家、密宗都學的,現在年紀也到了古稀的七十開外,正報依報都不錯,子孫滿堂。這位太太在大陸上的妹妹最近過世了,先生得到了消息沒有立刻對太太講,怕她心情不好,現在當到我在場才對太太說了。我就說他,「這個也看不開!生來死去普通得很。別人可以,你學佛一生,修道一生,這個情字舍不掉,什麼都不要談。」這話是說,講理論容易,勸人的時候好聽得很,臨到自己頭上,鼻子就變成眼淚了,就受不了了。
講心清凈,人到了老年清凈很容易,什麼都沒有了,返老還童了,像當小孩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光屁股來到世界上,老年又要回到那個光光的境界去了。修道的人到了什麼都沒有的境界,嘿!還正好享受。寂寞,在一般人叫凄涼,你如果一知道這個寂寞是享受,就變成真清凈了,那無比的舒服,一無牽掛。可是真清凈來了你受得了嗎?老實講,你們年輕人學佛是追求好奇,清凈寂滅的理論都會講,給你寂滅一下看看,真到那個境界你受不了的。所以「樂心喜清凈」,並不容易,不但清凈,還變成樂。清凈哪裡有?處處有清凈,你做不到而已。
*****
有位同學開始帶人學靜坐,他告訴我有一個問題,學靜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個都會害怕的。我說,你們是窮小子發了財就忘了窮。一切眾生都怕空的,都抓著個有。《金剛經》說,如果能在空的境界來臨時不怕的話,這人的善根是過去生親近了無量佛所種下的,空對他實在是一種享受。一個人單獨過生活,那種寂寞和無聊,能夠當成享受才能學佛。享受與不享受,罪與福,只是在一念之間,不是兩樣,如果當成兩樣就是有分別心,是不能學佛的。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我們學道就是想見空,為什麼見空又恐怖呢?很多人會這樣,所以金剛經教你福德要夠,如果福德不夠,你見到自己的空性會害怕。大家天天想修道,修道人第一個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養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賞得了凄涼,修道人面對凄涼的境界,會覺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凄涼,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滅,寂滅來了,你守不住了,這不是背道而馳嗎?這個地方非要「忍」,遠離空的恐怖,這是真「忍」。
宇宙萬有的現象都是相對的,有生有滅,有來就有去,有善就有惡,有是就有非,有動就有靜,這是生滅法,現象界兩邊相對,是靠不住的。能生能滅的,而不生不滅的才是佛道。所以,打坐念佛求靜,靜也是生滅法。靜久了,也坐不住,要下來走走,定久了要出定,靜極思動,動極思靜。為什麼凡夫想打坐求靜?動久了,煩了,所以想圖個清凈。但是,真讓你靜下來,卻又靜不了。我有幾個朋友很羨慕出家同學的清凈,想退休,我都勸他們不要,為什麼?因為很多人一旦退休,沒事做,靜不下來,結果,退到「陰」國去了。所以,學佛的第一步要先能享受寂寞,沒有這種修養,不要談學佛。
想當年我在峨眉山頂閉關的時候,山峰頂上,不要說人影沒有,連鬼影子都沒有。萬山冰雪,孤零零一個我,所謂: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就是如此境界。有時夜晚看經,一盞油燈,一燈如豆,孤燈獨影,那才清凈!那才享受!這才真是享盡清福,是人生一大享受。你們學佛修道,回去看到老婆孩子,抱一抱,然後就走開去打坐,偶爾清凈一下,老婆孩子還是在旁邊,假如真把你丟到人煙絕跡的地方去,保證你嚇都嚇死。
真正為道德而努力,不要怕寂寞、怕凄涼,縱然不得之於一時,也得之於萬古,這一點先要認識清楚。有許多年輕人說:「我一輩子要做學問,修持道德。」 我說:不容易啊!那你必須先要準備寂寞一輩子才行。要甘願寂寞一輩子還不夠,還要更進一步,懂得如何來享受寂寞。例如學道成佛,那都是千秋事業,不是一時僥倖的成功,乃至也不求千秋之得失,證無所證,得無所得,那就差不多了。
所以,談學問、道德,不要表面上做功夫,好像什麼都不要,只要學問,只要道德,不在乎其他。功夫做到胃出血的時候,看你在乎不在乎?那真在乎啦!但是,真要為道德的人,真要有這個精神,寂寞、窮苦、疾病所不能移其節操,才能說到出世入世,志在利他之心。沒有這個觀念,平日吹牛沒有用的。
整理自《如何修證佛法》《圓覺經略說》《老子他說》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寂寞是今世生命的美麗
※滿城儘是「偷菜人」,寂寞、落寞與無奈?令人堪憂!
※老婆寂寞難耐趁我出差裝處騙嫩男
※愛與寂寞相伴【情感美文】
※我的寂寞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