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讀《未來簡史》

若要評今年的熱門書,《未來簡史》上榜估計毫無壓力。我就經常在飛機上、地鐵上看到有人捧著這本書在讀。

其實早在1月份我就第一時間拿到了紙質書,可已習慣了看kindle的我生生等到這個月有了電子書才把它給讀了的。

雖然沒有去年看完《人類簡史》後的那種驚艷感,但尤瓦爾·赫拉利依然以他博學的知識、獨到的視角繼續刷新著我的認知,很多有趣的觀點讓你大呼精彩。

我們還記得,在《人類簡史》中,尤瓦爾·赫拉利用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這三大革命概括了人類發展的歷史。憑藉虛構的力量,智人進行著大規模合作,從而控制了世界。

沿著虛構的力量這個視角,在《未來簡史》中,尤瓦爾·赫拉利將我們智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說又概括為了三個宗教時期,從神本主義宗教,到人文主義宗教,再到未來可能的數據主義宗教。

在神本主義宗教時期,靠著上帝、真主和佛陀等等這些至高無上的神們虛構出了一整套的故事體系,為這個世界和人類的存在賦予了意義,我們靠著這些神們的指引判斷著對錯、好壞和美醜。

但從文藝復興開始,人文主義開始盛行。一些智人開始不斷思考,為什麼要神來決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才是自己的主人。所以尼采說:上帝死了。於是人們的感受,人們的內在體驗就成為了行為的標準,這就是人文主義宗教。

人文主義政治相信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人文主義經濟相信顧客永遠是對的;人文主義美學相信看的人覺得美就是美;人文主義倫理相信感覺對了就去做吧;人文主義教育認為要為自己想為自己思考。

不過,人文主義也不是大一統,它也有分裂,主要分為三大派別: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和進化人文主義。雖然所有的人文主義派別都認為人類體驗是權威和意義的來源,但對於人類的體驗卻各有詮釋。

自由人文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獨一無二的內在聲音和體驗,從不同角度照亮著世界,為這個宇宙增添色彩、深度和意義。因此,我們應該讓每個人都盡量自由自在的體驗世界、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表達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不管在政治、經濟還是藝術中,個人的自由意志都應該比國家利益或宗教原則更為重要。個人能享有的自由越多,整個世界就會變得越美麗、豐富和有意義。

但自由人文主義,面臨一個問題: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常常感受到的是各種不同的事,彼此的慾望也有所衝突,如果所有的權威和意義都來自個人體驗,當彼此發生衝突時,該怎麼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社會人文主義走了另一條道路。他們認為自由人文主義過於注重自己的感覺,而不顧他人的感受。因此他們讓人不要再迷戀於自己和自身的感覺,要注意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動如何影響他人的體驗。想達成社會和諧,方式並不是讓每個人都自戀地探索自己的內在,而是要請所有人先放下自己的願望,把他人的需要和體驗視為優先。因此,社會人文主義並不鼓勵自我探索,而是主張建立強有力的集體制度(比如社會主義政黨和工會),為我們解讀這個世界。

同樣為了解決人類體驗互相衝突的問題,進化人文主義又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他們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衝突是好事,能促進自然選擇、推動進步。畢竟,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優越,而在人類體驗有所衝突時,最適者就該勝出,淘汰不適者,這樣人類就會不斷變得強大。納粹主義就是進化人文主義的一個極端。

咱們回看二十世紀的整個世界大局,從一戰、二戰到冷戰,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就是這三種人文主義派別之間的分歧引發的。到目前來看,自由人文主義佔據主流,但它也充分融合了社會人文主義的思想,如一系列社會福利政策的出台。

但隨著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人文主義將遭受到嚴重威脅。人文主義長期崇拜人類的生命、情感及慾望,於是人文主義文明希望人能長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擁有最強的力量。但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為了實現這種人文主義夢想,將會出現新的後人文主義科技從根本上顛覆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的基礎是個人的體驗,現在的整個世界似乎都與人類體驗息息相關,但如果以後人類的體驗也成了可設計的產品,就像能在超市裡買到的任何商品,情況又將如何發展?

人文主義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每個人都有自我。不過生物實驗證明,所謂的自由意志和自我,都是幻覺,無非是各種演算法的集合,而在未來萬物互聯的大數據時代,計算機演算法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會替你做出更符合你的決定,如果積累了足夠的數據,萬物互聯的偉大演算法就能告訴你該跟誰結婚,該做什麼工作等等。演算法成為了行為的標準,這就是數據主義宗教。

關於自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一項開創性試驗告訴我們,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與敘事自我。體驗自我是我們每時每刻的意識,但它沒有記憶能力,不會說故事,而當我們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負責的則是敘事自我,敘事自我卻只會選擇性的記憶,它就像記者、詩人或政治人物,不會敘述所有細節,通常只會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後結果來編織故事。

所以,我們所謂的自我認知,不過都是自己的敘事自我,說的是我們腦中的故事,而不是身體持續感覺到的當下體驗,我們認同的是自己內心的系統,想從生活的各種瘋狂混亂中理出道理,編織出一個看來合理而一致的故事。

在書中,有一段關於自我的精彩描述,我極為喜歡:「自我」也像國家、神和金錢一樣,都只是虛構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個複雜的系統,會丟下我們大部分的體驗,只精挑細選留下幾樣,再與我們看過的電影、讀過的小說、聽過的演講、做過的白日夢全部混合在一起,編織出一個看似一致連貫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己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哪裡。正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己該愛誰、該討厭誰、該怎麼對待自己。如果情節需要,這個故事甚至可能讓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類別:有些人活在悲劇之中,有些人上演著永不完結的宗教戲劇,有些人的日子過得像部動作片,也有不少人過著喜劇人生。但到頭來,一切都是故事。

也許,我們終將發現,一切的意義都是虛構的,都是幻想出來的。那我們該怎麼面對呢,或許,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去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相信自己選擇的,但要清楚它終究不過是虛幻的,因此不要過於執著,要明白有時候你所做的可能都是錯的。就像羅曼羅蘭告訴我們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亞夫:世界經濟未來數月將出現新拐點
科幻電影中腦洞大開的未來建築
【巴夏:來自未來的生命訊息】第十三章 朋友和鄰居 誰是外星人
生日在農曆這六天的人,別發愁了!未來10年財運紅,不缺錢!

TAG: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