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村七夕夜

  正是「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的七夕時節,我回到幕阜山區,參加一位山村女兒的婚典。

  故鄉的七夕,又叫「乞巧節」,有的地方也叫「女兒節」或「少女節」。傳說七夕的夜晚,是勤勞忠厚的牛郎和美麗善良的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時刻。小時候生活在山村裡,七月的夜空總是那麼晴朗透明,真的像杜牧的詩所描寫的情景:「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那時候每逢七夕之夜,仰望燦爛的星空,祖母就會指給我看,在明亮的織女星東南邊,有四顆梭子形的小星。祖母說,那是喜歡綉織的織女來不及放下的織布梭子。在牽牛星的前後,也各有一顆暗淡的小星時隱時現,那是牛郎和織女的兩個可憐的孩子,牛郎用籮筐挑著他們,在尋找和追趕被王母娘娘用銀簪划出的天河隔在對岸的織女。他們這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得到了喜鵲們的同情和幫助。每年七夕這天,喜鵲們就會相約著從人間飛向九天,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在鵲橋上相會一次。這也就是宋代詞人秦觀那首《鵲橋仙》里寫到的情景:「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還有傳說到了此夜更深人靜的時候,如果凝神靜聽,就會聽見從天河上傳來的幽幽低訴的聲音,這是牛郎帶著兩個孩子和織女團圓的時刻,到五更時分,他們就又得含淚分別了。

  美麗的傳說留下了美麗的憂傷,天上人間,代代相傳。後來每逢七夕,我總會心事重重地在星空下坐到後半夜,總希望能聽到從天河那邊傳來的幽幽低訴的聲音。夏夜乘涼時,有時候也這樣期待過。祖母還告訴過我們說,七夕這天,不論在哪處村莊和山野外,都不會看見喜鵲的,因為它們都相約著飛到天上搭「鵲橋」去了。這也使我從小就對喜鵲這種鳥兒懷有好感和敬意。

  因為織女不僅心地善良,而且心靈手巧,不僅自己能憑一雙巧手織出細密的錦緞,還樂於把最好的紡織和刺繡手藝教給農家女兒,所以老人們還說,七夕之夜,女孩子們如果在天井裡擺上香案、供上瓜果,再用七根絲線和七支繡花針,坐在月光下穿針引線,便會從善織的織女那裡乞得心靈手巧。誰穿針引線穿得越多越快,誰乞得的巧手藝就會越多。不僅小姑娘小媳婦們,就是上學念書的小學生們,如果此夜手持紙筆,謙恭誠實地在月光下揖拜乞求,也會乞得靈性和聰穎的。就是因為這,我們小時候對「七夕乞巧」這個習俗,總是認真對待,做得鄭重其事,從來不敢有絲毫怠慢。可不是嗎,誰願意自己成為一個手腳笨拙、心靈愚訥的人呢?

  在老家過七夕,還有分吃「巧巧面」的習俗。那也是乞巧的一種方式。從七夕這天早晨開始,村裡的小姑娘、小媳婦和小學生們,三五個人組合成一夥,每人端著一個小瓢,滿臉含笑地挨家挨戶去「乞討」來一些白面、花生、瓜果,然後聚集到一個主辦者家裡,或者聚集在一棵老槐樹下一間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碾房裡。大家分頭把做好的各種簡易的麵食擺在檯子上或盤碗里。一切準備停當了,天也黑了,星星和新月也升起來了。這時,每個人就輪流對著天上的星星和新月默默許願,許下自己所期盼的心事。許完願之後,大家便開始分享這頓「自助」的聚餐會。即使是在艱辛和貧窮的年月里,我們的心中也充滿了歡樂與夢想。

  憶故鄉,憶童年,怎能不憶七夕!故鄉的七夕,總讓我想起流沙河吟詠蟋蟀聲里的鄉愁的詩句:「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螢火;變成鳥,是鷓鴣,啼叫在鄉愁者的心窩……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

  此時此刻,山風靜了,山雀棲了,新月升上東山了;白露悄悄起了,牽牛織女星也亮了,根根紅蠟燭點燃了。有誰知道,這一個沁涼如水的七夕之夜,對於那些山村小姐妹來說,又是一個怎樣熱鬧而抒情的時刻,一個一生中也許只有一次的「哭嫁之夜」!一位小姐妹明天就要出嫁了,全村的其他小姐妹便在今夜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陪坐、陪睡,陪哭抒懷。不僅小姐妹們相互之間會開懷大哭,還有母親哭女兒、女兒哭母親,父親、兄弟、姐妹都可以歌哭相訴,這叫「喜哭」呢,有幾多熱熱鬧鬧,又有幾多依依不捨……

  阿通伯是我過去在山區工作時的一位老房東。此刻,我和滿面喜氣的阿通伯坐在火灶邊,一邊聽著堂屋裡小姑娘們的嬉鬧聲,一邊看著他把那燉肉的火撥弄得旺旺的——這叫「紅紅火火」。阿通伯的幺女兒阿枝,是全村人都疼愛的小姑娘,此時正被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姐妹圍坐在堂屋中間。紅紅的燭光,還有那些無處不在的大紅囍字,把阿枝的臉蛋兒映成一朵紅山茶。屋門口擁擠著的那些乞巧歸來的小孩子們,紛紛抖落著充滿好奇和滿足的歡笑聲,有的還咧著缺著門牙的大嘴……晚風習習的院子里,坐滿了一邊喝著香茶、一邊吃著瓜果,又一邊談著今秋即將迎來的好收成的鄰里鄉親。

  也許是想到了大女兒、二女兒出嫁時的節儉與寒磣,眼前又是明天就要離開自己的幺女兒,剛才還在里里外外地大聲地張羅著,大把大把往八仙桌上撒著花生和糖果的阿通大嬸,突然間就進入了「哭嫁」的情境,率先扯開嗓門兒哭開了。是呀,女兒們都是自己在艱辛的日子裡用呵斥、用巴掌、甚至用挑豬草的竹扁擔和打板栗竹籃子養大的。這些年來的日子剛剛順心了,孩子們一個個都要離開這個家了……想一想怎能不傷感呢!「嗚……崽哎……心肝喲……我崽做女受盡了苦啊,冇把你做個女伢看啦……」阿通嬸用的可是山村裡的「花腔女高音」,一聲聲的哭訴催人淚下。那些遲早都要出嫁、都會離開自己親爹娘的小姐妹,一個個聽著聽著,淚泉便再也堵不住了。於是,悠悠的哭嫁之聲就像後面的合唱聲,漸漸升起,也漸漸趨向了整齊。她們一個個歌哭著自己隱秘的心事,歌哭著自己和阿枝二十多年來的姐妹情意,歌哭著臨近的在不久的一天也將出嫁的時刻,歌哭著各自與娘家人的難離難捨以及無以回報的恩情。

  憨厚的阿通伯又給客人們殷勤地續了一遍茶水。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坐在院子一角,狠勁地抖著自己的雙肩了。他彷彿在一瞬間變得老了許多。在這些曾經何其艱難和偏遠的山村裡,做爹的實在是更不容易。

  阿枝也在嗚嗚地哭。當小姐妹們的哭聲漸漸告一段落,她那甜甜柔柔、顫顫悠悠的哭聲還在繼續:「……媽喲,別人嫁女踩煞了路邊草,我母嫁女哭煞路邊人喲……我到人家去一定聽娘的話,要跟我娘爭口氣喲……」充滿了對父母的即將離家的歉意和培養成人的謝意。

  我想像著,這些平日里雖愛傻瘋卻又羞怯的女孩子,她們是什麼時候、又是怎樣學會的這些哭嫁的習俗呢?這可是我們山區一種古老的文化習俗。然而我又知道,她們已截然不同於她們的母親那一輩人。我確實從她們那自由發揮著的哭嫁聲里,聽出早已摻和進了幾分流行歌曲的旋律。她們都是這塊艱辛的土地好不容易養大的好女兒,她們更是這個正在走向新的歲月、新的生活的山區的未來的母親。當我這樣想著的時候,堂屋裡傳來女孩子們一陣陣脆生生的咯咯笑聲。那爽朗的笑聲,好像要把這七夕之夜的山村四周所有的星星都點亮,把整個幕阜山的夜晚給鬧成白天一樣。

  新一代的年輕人的生活,順心的日子,也許就是這樣。原本是哭嫁的夜晚,現在輪到她們的時候卻又笑了。是啊,為什麼不開懷地笑呢!在這個七夕夜,坐在山村朗朗的新月下,嗅著夜風吹過來的稻花香和槿花香,我的心醉了。沉醉之外,我更深深地祈祝,鄉親們和山村新一代人的日子過得更美好,更富足。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圖說:七夕(又名乞巧節) | 我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愛是七夕的別名
快樂七夕節
七夕話男女
「300塊這麼貴,七夕就不過了」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