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比文憑更重要
08-10
——獨家對話著名作家池莉
采寫/本報記者王一近日,作家池莉在微博上感慨,和很多外國人相比,國人很少會回報陌生人的微笑。此言一出,短時間內轉發量即超百萬,且熱議不斷。微笑,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微小表情,折射出的卻是有關教養的大問題。而對於教養,我們的一些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顯然還沒有將其視作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池莉說,「其實,成人比成績更重要,教養比文憑更重要」。孩子慢慢懂得了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那天下還有什麼功課他們拿不到A呢成人比成績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盲從和跟隨社會大流千篇一律地去對待孩子,就是一種殘害。解放周末:您的新書《立》里記錄了24年來您與女兒的共同成長,怎麼理解這個「立」?怎麼樣才算「立」?池莉:「立」就是「成人」。在我們的常識里,成人就是能夠獨立生活,能夠自食其力,進入社會角色適應能力強,善於與人相處和溝通,懂得盡量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懂得讓自己健康和快樂。解放周末: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不立」的現象,比如學生自殺事件接連發生,校園惡性案件時有耳聞,更讓人感到詫異和嘆息的是,很多涉事者都曾經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學生、好孩子。我們評價孩子「好」的標準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池莉:是啊!顯然是我們的教育出了一些問題。今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目是《同學之間》,網上有人一句話就完成了這篇作文,他寫道:「感謝同學不殺之恩。」這話雖然調侃,但也反映了些問題。你看現在,有博士給同學下毒的,有博士後自殺的,還有大學畢業生長期「啃老」的。按現在社會流行的標準,博士、博士後不都是很成功的人嗎?在他們出事之後,在毀掉別人也毀掉自己之後,這些人的父母,還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成功嗎?對於其他正在撫養孩子的父母來說,難道還不足夠引以為戒嗎?解放周末:可是更多的父母還是只盯著孩子的成績,成績好就一好百好。池莉:其實,成人比成績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我們的孩子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種大事,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知曉是一種最好,那天下還有什麼功課他們拿不到A呢?解放周末:孩子「不立」,社會就「不立」,而根源往往和我們的教育相關。池莉:教育應該是為了人能夠生活得更好而存在的,而我們的教育很多時候都忽略了人,這就導致了學校教育為利潤,社會教育為物質,家庭教育為臉面,就是沒有人!解放周末:「沒有人」會帶來很多問題。池莉:法國著名作家蒙田說:「世上最難學懂學透的學問,就是如何享受生命。在我們所有缺點中,最嚴重的就是輕視生命。」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孩子是什麼?他(她)首先是一個「人」。這個答案聽起來雖然有些可笑,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更多的是將孩子視作工具,將他們朝一個公共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目標培養,而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特徵: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盲從和跟隨社會大流千篇一律地去對待他(她),就是一種殘害。名校畢業、分數成績和社會角色,不是孩子成功的標準,那些都只是階段性的身份不覺得自己是在做一個教育實驗,就是在努力做個好媽媽。我很滿足和得意的,就是我的孩子成人了。解放周末:當年,女兒曾接受的應試教育令您十分痛苦,覺得對分數的嚴苛追逐扼殺了孩子的很多天真快樂,您開始選擇「對抗」,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寫作業,於是您成了校長眼中「奇怪的媽媽」。為什麼選擇逆流而行?池莉:人在當刻都是糊塗的,也想不到究竟有哪些風險。只是作為母親,看到自己懷中天真可愛的嬰幼兒,時時刻刻都被那種瘋狂教育所脅迫,從胎教到幼兒園到學校到各種培優班、興趣班,都虎視眈眈地要把她的天真剝奪,要把她快樂玩耍的權利消滅,我就是不甘心。孩子小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簡單:這是我的孩子!堅決不讓她的快樂被剝奪!既然全社會潮流洶湧,唯有我奮起反抗,我的孩子才可能保存一片自己的快樂領域。快樂是她競技狀態最好的安穩劑。我在懷孕生子之前就是作家,我閱讀很多,也思考很多,對自己將要成為母親並怎樣撫養孩子,也有很多心理準備並不斷學習。我不覺得自己是在做一個教育實驗,就是在努力做個好媽媽。解放周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也有很多糾結,有沒有想過放棄?池莉:當後來一再與現實發生衝突和糾結的時候,我感到疲憊和憂傷,但沒有動搖和放棄。我相信自己,相信我的孩子。解放周末:今天看起來這場教育實驗很成功,您的女兒順利從英國名校畢業了。但「實驗」的風險很大,如果她的成績平平,獲得不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您會後悔當初的選擇和一路的艱辛與堅持嗎?池莉:我孩子現在拿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碩士學位,在一般人看來,這算是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我承認這一點。但是,我只是出於隨俗才承認這一點的。事實上,我真是從來沒有用什麼名校畢業、分數成績和社會角色,來作為孩子「成功」的標準。那些都只是階段性的身份而已,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中有幾十位現任或歷屆國家元首,有十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如果以地位作為成功的標準,那我的孩子不是太差了、太不成功了嗎?解放周末:但她的成長非常符合您心中的成功標準。池莉:對。我很滿足和得意的,其實就是我的孩子成人了。我眼看著她逐步長成為一個懂事、自食其力、善解人意和溫文敦厚的女孩兒,同時身心健康、漂亮時尚、十分節儉,並善於用琴棋書畫來滋潤生活,因此生活得恬靜而美好——我的成功感在這裡。假如她成績平平乃至沒有考上大學,只要她的成長依然能夠獲得以上狀態,我照樣會很滿足和得意。只不過她也許是在做別的,留下的是另外一種人生軌跡,何談後悔?解放周末:當今,很多人都有「名校情結」,覺得考入名校就是一種成功。您怎麼看?池莉:讀名校並不是成長的唯一途徑。我本人就沒有讀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這類名校,也沒拿到什麼碩士學位,我照樣感覺我的人生不錯啊。從前我的家長也堅決不同意我棄醫從文,當醫生多好啊,但是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了一個半途而廢的不成功的醫生,這有什麼不好嗎?我看沒有什麼。解放周末:從小生命的孕育開始,到與孩子共度所有歲月,直至孩子畢業於世界一流大學,順利踏上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池莉:收穫了一個美好的孩子。我想這應該是天下所有女人由衷的心愿。現在是我們應該想想「wheretogo」(我們去向何方)的時候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類鬼話根本就忽悠不了我。望子成龍原本是父母對孩子愛的心意,怎麼眼下就變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會現狀呢?解放周末:現在,焦慮著急已然成為了一種比較尋常的社會心態,不僅做家長的急,似乎人人都很急,生怕落下,生怕吃虧。池莉:「忽悠」在我們國家一直可以大行其道,這是很奇怪也是應該令人深思的現象。像「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一大「忽悠」。這句話的唯一功能,就是掏你口袋裡的錢——你要胎教,交錢;你要早教,交錢;你要培養神童,交錢。看看,別人都進世紀英才班了,你不進就落後了。解放周末:不少人把人生當做一場比賽,有一種「輸不起,輸不得」的心態。池莉:事實上,人生不是比賽,也根本就不存在統一的起跑線。愛迪生六七歲了還是木訥的,小學都不願意收他,最後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比爾·蓋茨剛上大學就退學了,他的很多同學都以優異成績畢業並拿到了碩士、博士學位,比爾·蓋茨連畢業證都沒拿到,還不是照樣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這樣的例子,簡直數不勝數。人都是個體的,個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個人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時間都自有定數。我孩子小的時候,「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理念剛剛盛行,彷彿真理一般被人傳誦。我對此嗤之以鼻,這一類鬼話根本就忽悠不了我。解放周末:但是卻忽悠了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池莉:望子成龍原本是父母對孩子愛的心意,應該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用自己愛的行為,去啟蒙、引導孩子。怎麼眼下就變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會現狀呢?我也一直都沒明白:我同輩的以及比我年輕很多的家長們,為什麼總是那麼願意被忽悠?解放周末:焦慮就容易盲目、容易被「忽悠」,在您看來是什麼導致了時代的焦慮?池莉:只能說,焦慮和短視,歸根到底,都是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權貴主義在社會上大行其道所導致的惡果。這涉及到發展經濟與堅持文化的問題。一個國家,以什麼樣的「文」來「化」人,要在國家層面採用真正明智的策略。解放周末:這種焦慮也引發了很多不好的東西。有人說,我們生活的時代是「粗鄙時代」,比如,網路上謾罵飛天,生活中動不動就掌摑,旅遊時不管是多少年的文物都在上面刻上「到此一游」。池莉:我看,就算說是「粗鄙惡的時代」似乎也不太誇張。因為總有些事情讓人感慨,我們幾千年優良傳統文化中的「溫良恭儉讓」哪裡去了?現在的一些人,惡氣衝天,善意匱乏,不好好坐下來說話和討論問題,不是拍磚和潑糞,就是咒罵和「人肉」。這種環境人人都會不喜歡,人人都會受到負面影響。解放周末:按理說我們現在的知識積累越來越多,學歷也越來越高,應該更文明才是,可為什麼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粗鄙的行為?池莉:2010年我去南非看世界盃,向計程車司機提出去索維托地區走走。那是黑人聚集地區,也是窮困地區,據說比較亂。當地的華人司機怕我出危險,極力勸阻我不要去。後來,我還是去了。到了那個地區,我才發現,那個地區的名字叫做「So,wheretogo」,是黑人的詠嘆般的疑問:「這樣啊,我們去向何方?」居住在此地的兩個人用他們的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們就是因堅決反對種族隔離制度而贏得世界讚譽的圖圖大主教和曼德拉。後來,當我不得不面對社會上的一些粗鄙惡的現象時,我都會想起索維托之行。現在是我們應該想想「wheretogo」的時候了,也需要有一些智者賢達給我們以精神的指引。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有教育也不代表有教養水和水域就是魚的生活方式,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它就成為什麼樣的魚。生活中的不少常識被糟蹋、被破壞、被損毀,甚至被遺忘了。解放周末:我們的教育中確實缺少了教養這一環,孩子成績掉下來,家長會急著送他們去參加補習班、培優班;但是若是缺少教養,更多時候是睜一眼閉一眼,不會引發特別的焦慮。池莉:這是因為很多人把概念搞錯了。其實,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不用多說,我們現在的課本知識,就不全是文化。更何況提供課本的人選擇的是哪些知識,也是大問題。反正我知道我的一些作品被選入課本,有的被改得一塌糊塗。有教育當然也不等於有教養,「多考一分,幹掉千人」這種高懸在高三教室里的標語,惡氣橫生,還談得上教養嗎?解放周末: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教養的重要。池莉:可是沒有教養的後果很直觀,也很簡單,它關乎一個人的生死存亡。孩子學習的不應僅僅是知識,更應修習人生涵養,這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解放周末: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培育教養?池莉: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方式。比如一條魚在湖裡,它是淡水魚,長到三五斤,就是大魚;另一條魚在海里,它就是海魚,長到上千斤,也不足為奇。水和水域就是魚的生活方式,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它就成為什麼樣的魚。人類也是從30幾億年前的海洋生物進化到今天的,道理一樣。解放周末:我們一談到教育,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學校教育,其實教育有更廣泛的內涵。池莉:正規學校的出現,幾百年而已,最早的大學雛形,也不足千年。學校在人類進化史上,是一個尚在摸索階段教授知識的形式。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當然關鍵是他(她)所處的生活方式。一個嬰兒被狼叼走了,撫養大了,他就是一個狼孩。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環境是身邊人抽煙、喝酒、打麻將、開口閉口爆粗口,他(她)就很容易成為同樣的人。這就是從小到大,言談舉止耳濡目染的結果。因此,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給孩子營造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你要孩子成為一條什麼樣的魚,就給他(她)一個什麼樣的水域。正如美國兒科權威醫學博士斯波克所說:「孩子是通過觀察他們的父母來學習尊重、愛和得體的行為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太依賴於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里又缺少了很多真正重要的內容。解放周末:的確,我們現在對家庭教育還不夠重視,您認為應該怎麼將教育轉化為日常生活點滴的規範?池莉: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至少可以依據生活常識行事,來撫養和教育他(她)。生活常識大多都是很具體的行為準則,比如「伸手不打笑臉人」,「將心比心」,「吃有吃相,睡有睡相,站有站相」,「積少成多,積水成淵」等。解放周末:這些都是常識,但很多時候卻被人們遺忘了。池莉:不僅遺忘,還有很多時候被曲解了。我最近出的另一本書《石頭書》,就專門寫了常識究竟什麼意思。解放周末:那麼,在您看來常識究竟是什麼意思?池莉:我以為常識就像石頭一樣:古老,恆常,簡單,厚實,作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地流淌於人類歷史,引領我們的生長之路:判斷是非公道,實行日常倫理,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相處相知,相親相愛——它強大無比,神奇廣被,植根最廣大人群,代代延續。常識其實是最基本、最自然、最簡單,也是最根本的事物軌則;但是今天,我們生活中的不少常識卻被糟蹋、被破壞、被損毀,被遺忘了,怎麼能讓人不著急呢?
推薦閱讀:
2013年7月19日 13:13-解放周末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王一
|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手相看你有無學識、文憑高低?
※文憑高低賞析
※文憑的騙局
※他沒有文憑,卻是全中國最博學的人,300年來無人能敵,連梁啟超都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