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遭難受害遇正法,怨敵魔障恩德大
這方面的道理,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曾在《竅訣寶藏論》中也揭示過。如云: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脫道害者恩德大。正因為遭受別人的危害,我們才有幸遇到正法,得到解脫。所以,害我們的人恩德非常大。《大莊嚴論經》中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在印度的摩突羅國,有位相當聰慧、但不信佛法的婆羅門。一天,與他結怨的幾位婆羅門為了算計他,明知他不喜歡親近僧眾,卻特意悄悄來到僧團,假借他之名,邀請比丘到他家中應供。想到第二天他將因無法供養比丘飲食而惡名遠揚,這些人不禁暗自竊喜。次日早晨,比丘們威儀莊嚴地來到他家。他見後非常驚訝,但馬上冷靜下來,心想這可能是與自己有嫌隙的人,故意讓他措手不及,落得不敬僧寶的壞名聲。於是,他禮儀具足地恭請比丘進入家中,並派人儘速準備美味佳肴,供養僧寶。比丘用齋畢,慈悲地告訴他:「僧眾在接受居士的供養後,會為其開示法要。雖然你非信佛之人,但還是可藉此因緣仔細聆聽。」於是,婆羅門端身正坐,聽受比丘開示輪迴痛苦及四諦之理。由於過去善根成熟,他對三寶生起極大的信心,當下證得須陀洹果。可見,有時候陷害自己的人,恩德非常大,他使我們有因緣遇到正法,獲得解脫。厭離痛苦令己遇正法,獲得永樂痛苦恩德大。有人因為家人死了等痛苦,從而遇到正法,得到永久的安樂。所以,這種痛苦的恩德很大。就像塔波仁波切,他在家時跟妻子感情很好,後來妻子因瘟疫突然去世,他特別特別傷心。最後跑到米拉日巴那裡,證悟了特別高的境界。還有蓮花色比丘尼,也是因為一生中遭受了特別多的痛苦,以此引發她趨入佛門而獲得解脫。個別道友可能也是如此,因為在家裡遇到各種痛苦,即生才有緣學習正法。所以,我們理應感謝那些痛苦的來源。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獲得無畏鬼魔恩德大。因為非人對你進行作害,結果令你遇到正法,最終獲得無死無畏的果位。所以,鬼魔的恩德也非常大。米拉日巴在拉息雪山修行時,就有許多非人鬼神幻現各種形象,多次向尊者攻擊。尊者對他們說:「一切妖魔的幻變和魔障,都是我心的莊嚴。對我來說,魔障越厲害,越能增益我的菩提勝行。」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有些道友平時在修行時,沒必要擔心出現不順,也用不著在走路時看到關係不好的人,就趕緊掉頭,不願意走這一條路。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獲得利樂嗔者恩德大。別人嗔恨你,令你遇到正法,獲得了利樂。所以,嗔者的恩德非常大。唐朝有個人叫馬子云,一次,他負責督運本郡的租糧入京,途中船隊沉溺,致使萬斛皇米沉入江中,他也因此被禁閉獄中。馬子云從此專心念佛。5年之後,遇到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獄。此後,他隱居寺中,精持佛法,最終成就了西方凈業,往生極樂。所以,他遭受的那種違緣,其實是很好的解脫順緣。猛烈惡緣令己遇正法,獲無變道惡緣恩德大。遇到病痛、逆境等猛烈的惡緣,亦可令自己值遇正法,成就無邊大樂的聖果。所以,這些惡緣的恩德非常大。以前我也講過,嘎秋喇嘛在「文革」期間,天天挨批鬥。每一次批鬥時,他就以三殊勝攝持修自他交換。最後在接近圓寂前,他說:「我一生中修的就是自他交換,這個竅訣對修行最有效果、最有利益。」我們遇到一些違緣、惡劣的對境時,常會特別痛苦傷心,而境界比較高的聖者,絕對不會如此。像無著菩薩生病時,弟子問他以什麼辦法治療,無著菩薩回答:「如果我病了對眾生有利,但願我生病;如果我死了對眾生有利,但願我死去;如果我健康對眾生有利,但願我健康。除此專一祈請三寶外,不需作任何其他治療。」我翻閱《無著菩薩傳》時,就對這句話觸動很大。這種聖者的行境,我後來每次生病、遇到違緣時,雖然不能完全行持,但不管怎麼樣,經常口裡假裝說一說,對自己的心態也很有幫助。所以,修行人將違緣轉為道用,這一點跟世間人完全不同。有些修心要訣里也講了,對高明的醫生而言,山上所有的草木無非是葯,同樣,修行好的人,不論是遇到快樂、痛苦,或是生病、不生病,都可以變成修行的助緣。
開啟修心門扉講記》金厄瓦羅珠加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十四修習苦為助伴《開啟修心門扉》共有十九個問題,現在講第十四個問題——修習苦為助伴。 我們在身體或者心理上所遭受的痛苦,應該把它作為修行的助伴、順緣,不要把它當作修行的違緣。我們以前也講過,世間人和修行人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世間人中,無論是上至皇宮裡的大國王還是下至乞丐的世間人都願意得安樂,不願意受苦,受苦的時候,根本不會把苦轉為道用。但是修行人不相同,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裏面的痛苦,可以全部轉為修行的道用,所以噶當派的大德在這方面強調得非常多。 我們去年學習了《竅訣寶藏論》,其中的教言希望大家不要忘,因為這些教言在我們的修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們不要單單依靠實修,放棄所有的理論,一方面一直耽執理論不管修行,兩者都不好,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世間人也經常這樣講。 昨天有一個人說:「我不想修加行,我就想好好地坐禪。」我對他說:「你考試一下,如果你打坐考得及格,我肯定願意開許。你是怎麼樣打坐的,在哪一個上師面前得了打坐的傳承,你現在是怎麼樣坐、怎麼樣觀想的。」我問他的時候,他也張口結舌,但仍堅持說:「反正我打坐,我就不想修加行,修加行累得很,修加行浪費時間。」他可能沒有佛教的基礎,而且真正佛經裡面講的有功德的事情我們把它忽略了,不認為它是有功德的。本來五十萬加行,每一項都有那麼大的功德,但是都覺得好像多餘的事一樣,這就是我們欠缺智慧的緣故。所以不懂理論之人的實修還是存在問題的,我也許是受上師如意寶的影響,對沒有一點理論的實修有懷疑,不敢說不好,也許有個別的人會修得很好,但是一定要觀察。 僅僅不貪執快樂還不夠,我們還應當將痛苦視為助伴,像依靠良藥一般依止痛苦。 前面已經講了,不貪執世間的快樂,只是安坐也不行,在我們的身上肯定還會遇到很多的痛苦。我們還應將痛苦視為修行中的助伴,像依靠良藥一般依止痛苦。可能很多人都不會,世間人更不會,我們修行人應求上師三寶加持,「千萬不要讓我在修行中遇到什麼痛苦,我的身體千萬不要生病呀,我的生活一定要遇到順緣,千萬不要遇到違緣。」很多人是這樣講的,但其實這不是修行人的行為。 博朵瓦尊者所講的一些寓言,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思考空間:「仲敦巴尊者的出生地羅當巴,包括阿[學+我](拼音,兩個字連拼)巴、耶[學+我]巴以及東[日+阿](拼音讀ra)瓦三地,在阿[學+我]巴有一個人名叫芒贊。 博朵瓦尊者給我們講了一則寓言,是關於芒贊的一個人。 一天,他的妻子試探性地問他:『你是願意連續三年以粥維生,其後永享美味。還是願意連續三年享用美味,之後永遠喝粥呢?』 他的妻子也不一定有把握讓他一生中享受美味,但她故意試探丈夫說:你三年中什麼都不捨得吃,光喝一點湯,我們把財物全部積累起來,而後永遠都享用美味佳肴好,還是把我們現有的東西全部吃光,以後沒有糧食,只喝一點粥,你到底選擇哪一個? 她的丈夫還是很有智慧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當然是選擇喝粥三年了!這樣我就可以積攢滿滿一桶無量光、啟明星以及獅臂等各種各樣的松耳石。』 他說:我肯定選擇三年中喝湯,將財富積累起來,以後我肯定就變得特別富裕了,他可能認為妻子真的有這方面的把握。漢族人也是這樣的,一般都執著於房子或者衣服,藏族人有財產就全部買成松耳石或琥珀、珊瑚等等。 這個人還是有智慧的,他先苦行,以後永遠享受,以後變成富翁的時候,肯定有一桶無量光和啟明星,還有獅臂松耳石等等。無量光、啟明星、獅臂都是松耳石的不同名字,松耳石是有很多類別的,尤其是搞生意的人都會懂得。以前是這樣的,特別富裕的家裡有成桶松耳石,藏地習慣上也有這種說法。他想在三年中苦行,以後享用美味佳肴,同時家裡很富裕,最好的松耳石肯定會有一桶兩桶的。他當時說了這些話。 所以說很多漢地禪宗的大德也是將世間的語言用作禪語開悟。噶當派的大德們,他們的語言很一般,從一家人的對話中看不出什麼,但是要真正結合到修行上面。作為修行人不管是發願還是做任何事情,不應該只看眼前,為眼前短暫的快樂也可能捨棄了永遠的大樂,如果我們捨棄了眼前的安樂,以後就會享受永遠的快樂,有很大的差別。 昨天講發願的時候我也再三地講了,希望大家將昨天講的宗喀巴大師的話刻骨銘心地記下來。可能我們在座的人也修行很多年了,但是你每一次遇到上師、遇到三寶所依的時候,這樣發過願沒有,這樣迴向過沒有。 很多人都不懂佛法,行為不如法,表面上看來做了很多行善的事情,但實際上對自他都沒有很大的利益。如果對佛法特別精通,表面上做得不一定很多,但實際上功德很大,對眾生的利益也相當大,所以用自己的智慧來選擇和分析極為重要。(世間的人為了長遠的享樂尚且甘願承受暫時的痛苦,)同樣,我們為了修法就更應該卧薪嘗膽、與苦相伴了。 世間人為了長遠的打算尚且願意這樣,我們作為希求解脫的大乘修行人,更應該卧薪嘗膽。所謂卧薪嘗膽是以越王勾踐的故事來講的,他卧在柴薪上享用苦膽,非常苦行,但是最後也獲得快樂的一種比喻。 修行人若不接受痛苦的挑戰,就不能調服自心,就會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我們修行人有時候苦一點好,不要在生活上要求特別高,而且該發展的地方不發展,不該發展的地方反而發展起來了。現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方向就是從經濟方面發展,並不是從智慧方面發展,修行人如果也在經濟方面去發展、去享受、去追求,我們的所謂道心就徹底敗壞了,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講道心很重要,其他的世間財富不值得追求,如果追求,我們乾脆不出家,住在城市裡面,這方面的對境特別多。 雖然我自己不是很好的修行人,我原來也講過,但是修行人的方向我們應該知道,依靠高僧大德的論典來衡量的時候清晰瞭然,因此,如果我們沒有受苦,生活過得特別快樂的話,那麼這些人不一定把握好自己,不一定有正知正念,慢慢貪得無厭,最後就變成非常可憐的修行人了。(世間的人也明白,)如果認為氆氌只需經過洗濯、揉搓、敲打已能滴水不漏的話,這樣做出來的氆氌就不夠結實。 世間人做氆氌的時候,先洗,然後一直搓,還要用棍棒敲打,這樣就滴水不漏,有些人認為這樣做氆氌的質量已經很好了,但實際上它的質量還沒有達到標準,那麼他的質量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呢? 只有通過兩人分別從兩個方向抓住氆氌,用力將對方往自己的方向拽拉,才能做出質地精良、經久耐磨的上等氆氌。 只有兩個人分別從兩個方向使勁拉,最後才會特別結實。 氆氌是這樣的,還有羊毛做的一種羊毛墊子也是這樣。 同樣,修法之時,若沒有瞻前顧後、躊躇不決,而是勇往直前,就能穩操勝券。 我們修行的時候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和境界呢?沒有「我這樣出家可能工作上不行,單位上不行,家裡不行」等等的瞻前顧後,也沒有猶豫不決、前思後想。只要勇往直前,最後達到穩操勝券,就是說最後已經獲得了全面的、穩妥的勝利。作為修行人不要考慮很多,如果考慮很多就已經隨順世間了,因為世間百分之百的人都反對你的行為,在他們的同意和他們的認可下,我們要修行成功,這是不可能的,高僧大德們也實在做不到,他們沒有聽國王的話,沒有聽父母的話,沒有聽妻子兒女的話,最後前往殊勝的靜地,而且獲得成就。 擁有不計其數的鋒矛利劍並不能稱之為英雄,若能赤手空拳地戰勝敵人,才是當之無愧的勇士。 如果自己身上擁有非常多的鋒矛利劍,因為有很多兵器的緣故不一定叫真正的英雄。手上什麼武器都沒有,赤手空拳,但是卻真正已經戰勝敵人的話,那麼我們稱他為當之無愧的英雄,為什麼這麼講呢?如果沉溺在世間中修行,不叫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拋棄世間能修行,這叫做真正的勇士。 所以,我們應當慷慨無畏地宣言:『別人不能做到的我必須做到!』 世間人的家庭也不會捨棄,看破今世也不會做到,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我作為修行大乘的人來講一定做得到,有這樣一種英勇無畏的雄心壯志非常重要。 這樣讓自心依於貧窮,安於貧困直至死亡,(由於自己的屍體棄置荒野、無人認領,)幾天以後,餓狗就會前來舔食自己的腳,兒童就會用棍棒抽打自己的頭。 前面我們講的噶當派四依:心依於貧窮,不是上半生剛來學院的時候像我一樣苦行,但是越來越老,越被財富各方面困擾,最後死的時候處理財產都處理不完,這不叫真正的修行人。 最後直至死亡,屍體被拋在荒野,沒有人管,首先被狗吃,最後放氂牛的小孩也看見,就用石頭和棍棒來打他的頭。 我們應當有這樣破釜沉舟、萬死不辭的雄心壯志。 我們作為修行人,應該有這樣破釜沉舟、萬死不辭的雄心壯志。破釜沉舟也是世間語,噶當派的教言並不是這成語裡面的內容,只是意思上相近而已,有些漢語中的成語牽涉到很多故事。 破釜沉舟,以前我們的漢語老師特別喜歡講,他每一堂課都講破釜沉舟,有時候他自己可能忘了,過了幾堂課以後又開始講這個成語。說是在三國時有非常了不起的士卒,他們把船和鍋扔到海裡面,打算不戰勝就不回來,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因為他們的船已經毀掉,沉在海底了,他們燒茶做飯的鍋也已經破損,沒有了退路。我們很多修行人也是這樣,家裡的房子也賣了,家裡的人也不管了,跟破釜沉舟沒有什麼差別,想回去也沒有回去的餘地。這也可以說是萬死不辭,一萬次死在殺場上也不推辭。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首先下這樣的決心,尤其是修行人應將心放在修行上,有沒有這個勇氣值得注意。 總之,若想不再流轉於輪迴,尤其是惡趣以及無間地獄中,就必須有敢於喝下別人不喝的洗碗殘湯,穿上被人當成坐墊的破衣爛衫的勇氣。」 作為修行人真正要想不墮惡趣,應該有這樣的勇氣:別人不喝的殘湯我要去喝,別人不能穿的放在屍陀林或者當坐墊用的衣服我還是做自己修行的衣服來穿,這樣想。至尊宗喀巴大師云:「世間圓滿皆欺惑,唯一利者即勝法,與法相遇僅一次,故當思維彼等義。」 宗喀巴大師是這樣講的:世間的圓滿都沒有任何意義,比如說感情、財產、名聲等等從究竟實相的角度講全部是欺惑你的,唯一不會欺惑、有利益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佛法,乃至生生世世對每一個眾生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當我們遇到佛法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思維佛法的意義,不要放棄,不要以分別念作為主導自己者,隨波逐流是不合理的。 這裡的很多修行人真的很不錯,不知道一生能不能圓滿究竟,如果能究竟就沒有白活一趟。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一定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到底給我們開示了什麼樣的真理,這樣的真理才真正是妙藥,一定會治癒我們每一個眾生心裡的煩惱疾病。 夏沃瓦格西的一席話可謂字字千金:「如果上午沒有呆在床榻之上(厲行對治),下午內心就會被狡詐之念所佔據。 夏沃瓦格西的話很重要,噶當派大德特別重視:比如說上午沒有呆在床上,東奔西跑,或者出門坐車前往東方或者西方,他的心肯定已被狡詐之念所佔據。 因此,所有的青年人在身心強壯有力、朝氣蓬勃的時候,對治的力量也堅不可摧,此時若與煩惱交戰,必將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在自己很年輕、尚未衰老的時候,朝氣蓬勃或者強壯有力的時候還是很好,當時你的智慧很不錯,你有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如果你真是到了老態龍鐘的時候去學,就會迷迷糊糊。 我們這裡的有些人也是這樣說:「我現在太老了,一定要讓我參加聞思班。」聞思班可能不如念佛號好,現在你的智力已經衰退,可能要想背誦真的有點困難。如果年輕時與煩惱交戰,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若此時不行對治,)等到胸膛已經布滿皺紋的垂暮之年,應當虛弱衰老的煩惱仍生機勃勃,不應衰老的對治反而老態龍鍾、力不從心。 等到垂暮之年,煩惱卻還是朝氣蓬勃,該老的煩惱沒有老,不管是貪心、嗔心都跟年輕人沒有差別,但是不該老的對治,比如說無我的智慧、出離心、菩提心、不凈觀反而老了,什麼都觀不了,一觀想對治就迷迷糊糊,老年人有這種過失。 所以老年實修的人一定要注意,講法的時候也聽不到什麼,說各種壞話、互相吵架的時候你還是很厲害,罵人時候的聲音特別高,背誦的時候什麼都不行了,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也念不準。有時候該批評老年人,讓他好好穿衣服,說了三遍、五遍、六遍還是糊裡糊塗的。就會做出各種有失妥當的言行舉止,給他人留下的都是極壞的印象。」 做出不妥當的言行舉止,在人們面前留下了極壞的印象,老年人不要講是非,你們老年人沒有什麼事就把是非傳來傳去,背誦肯定你們沒有能力,但是你還是好好地坐在家裡念阿彌陀佛,出門時看年輕人的裙子、披單是怎麼用的,你也應該這樣。我在路上碰到他們的時候都跟一些老年人(男眾中有,女眾當中也有,)說過,你看你像什麼呀!說了三四次還不行,應該老的沒有老,不該老的可能老了,所以還是注意。 在這裡跟老菩薩說一些老大德們的教言。 世尊云:「忍者有三:安受苦忍、耐怨害忍以及諦察法忍。」在其他的經典論著中,宣講安忍的篇幅,也可謂卷帙浩繁。 講到這裡吧。2004年2月15日 第35節課(外出四天後) 第十四個問題——修習苦為助伴,也就是痛苦轉為修行的助伴。說是這樣說,但實際上遇到痛苦的時候,很多人不但不能將痛苦轉為道用,而且還成為修行的違緣,作為初學者,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認為所謂的修行就是修一個本尊,修一個法就馬上成就,馬上出現什麼驗相,但這非常罕見。對一般的人,尤其是沒有打好基礎的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為什麼藏傳佛教中提到修瑪哈嘎拉,修某某本尊,六個月就立即成就,這是什麼原因呢?一方面是對上等根基者來講的,一方面是打好修行基礎的情況來講的。所以首先應修鍊自心。 前輩的上師們都勇於承受三安忍等的磨難,或者將苦難看作是促進修行的助緣而進行實修,並與前面所講的「四依」等「十大至寶」結合起來進行修持。 前輩的高僧大德們都能勇敢地面對以上所講的這三個安忍,真正能實修。遇到怨敵他們也能安忍,遇到比如大圓滿的見解、中觀的甚深法要的時候,他還是能堪忍。遇到生活上的苦難或者疾病的纏擾等等,他也能安忍,是安受苦忍。所以所有的高僧大德們不像我們一樣,他們對這三大安忍確實是能勇敢地面對,或者說上面所說的苦難全部是他們修行的助緣。 很多人修行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為什麼這樣講?我們修安忍就是為了自己的解脫,很多修行的所作所為全部是以「我」為中心。從小乘出離心的角度來講應該是有我, 「我」從三界輪迴中要獲得解脫,所以我為中心。從大乘的角度來講我不存在,因為菩提心就是為了利他而修,從無二智慧方面也根本不存在我。從這兩個角度來修。我們口口聲聲說我是大乘修行人,但實際上整天都以我為核心,所有的修法中以我為中心而修都算不上菩提心,所有的修法中以我為存在而修,不叫無二的空性智慧。這是個問題,大家還是要想一想。 所以我們在聞思修行的過程中希望大家不管做什麼樣的事情,心裏面應試著慢慢串習,如果能慢慢串習,五六年、七八年以後,雖然不敢說所有的我執和所有自私自利的心全部斷除,但是跟以前的心態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前輩的高僧大德或者坦然面對而修安忍,或者把所有的苦難看作是修行的助緣來實修。 我們講「看破今生」的時候已經講過四依、三金剛和三類這十大至寶,所以應與四依等十大至寶結合起來進行修持,前輩高僧大德們全部是依靠四依等,希望大家不但是口頭上說,真正在實際行動中實行。我們前面所講的不緩金剛先行、不恥金剛後衛、智慧金剛助伴等等的修法隨時隨地都非常需要。如果沒有三金剛,恐怕我們的修行很容易被其他摧毀,如果我們具足了這三大金剛,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磨難、違緣都無有障礙,因此應該與四依等十大至寶結合起來進行修持。 諦察法忍與所謂「智慧金剛助伴」,說的都是同一含義,我們應當對其進行觀察抉擇,並以觀修的方式來修心。 諦察法忍實際上是遇到什麼樣的甚深法都能接受,不像現在所謂的大法師,看見密宗的大空性時,「噢,不不不,這個不能修,不能修。」看見大圓滿法的時候,「噢,不能修,不能修。」他就忍受不了,頭都馬上要裂開了,有這麼害怕。真正聞思比較廣大的人,對顯宗、密宗、小乘、大乘所有的法全部能接受,這叫做諦察法忍。諦察法忍和智慧金剛助伴相結合,自己有了真正的智慧,無論面對世間法還是面對出世間法都容易解決,如果沒有智慧,遇到小小違緣,我們就可能倒地,一直抬不起頭來。 首先用智慧來觀察、抉擇,抉擇過後,不僅在口頭上,而是實際修持中實踐。 《開啟修心門扉》的文字大家都明白,這裡的有些小孩子,整天打瞌睡的有沒有?除了這幾個以外,文字上都清楚,但重要的是我們實際能不能修持,再過三年的時候能不能經常用《開啟修心門扉》的每一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恆時觀想,如果沒有這樣,今年講完了以後明年就捨棄了,再過十幾年也從來沒有看的話,雖然傳承有一點點加持,除此以外不一定對你的相續有大的幫助和利益。 雲龍瓦格西閉關時,一位信士拉著他的衣服,急不可耐地祈求尊者賜予一段言教,尊者語重心長地說:「你年紀輕輕就出家,應該專註地修持一門臨死不後悔的法。 雲龍瓦格西對這位信士說:你是年輕出家,年輕人的心不定,你要專註一個真正能看破今世的法,不然沒有出家幾天就帶一個大活佛到漢地去化緣,也許化到一點,但這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很難說。也許你當一個大法師,但實際上你是年輕出家,煩惱還很熾盛,佛教的基本方向可能還沒有搞懂,因此你應好好修持臨死不後悔的法。 吃糌粑維持生存,披破衣抵擋風寒,與鄉鄰素不相識,持低劣之位,著襤褸衣衫。 臨死不後悔的法是什麼呢? 吃糌粑維生,披破破爛爛的衣服抵寒。 我們這裡的人有些也這樣的,沒有了生活費吃糌粑就可以,吃糌粑也不是那麼容易,其實吃糌粑可能比買菜還貴,有些人是這樣講的,以前藏地有糌粑的人是最富裕的人了。 吃糌粑很方便,應該吃的不講究、穿的也不講究。現在很多人對衣服特別執著,對食物要求很高,這樣一來所有的時間全部耗費進去了。在寂靜山要求太高不現實,每天不吃東西是不行的,但是我們這裡有些新來的人把在城市中的習氣帶進來,我觀察過很多新來的人,他每天的午飯起碼三四個小時之前就開始考慮,但一會兒吃完了就無所事事了,不如還是吃得簡單一點。遠離故鄉,像服用甘飲一樣地聆聽善知識的教誨,即使此生遭受閑言碎語式的譏毀詈罵,即使林木斷塌、山洪暴發也無動於衷,只有這樣精勤修持,才能(在臨死之時)不會後悔。」 聆聽善知識的教言非常重要,一定要認真地去聽。 別人用什麼樣的閑言碎語來毀謗你,說:「這個人沒有人情,沒有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怎麼樣說都無關緊要。 而且你所在地方的山上的林木全部都倒塌,山洪暴發,你還是如如不動地坐在家裡面。有些人不是這樣的,外面有一個人的叫聲就馬上出去看熱鬧。比如說去年我們學院發生火災,幾個商店都著火了,但有些心比較穩定的人看都沒去看,聽說起火了還在安心背書,心應該這樣穩重。 來到這裡最主要的事情是要修法,真正獲得法要是我們來到這裡最主要的目的。可是我們的有些覺姆和喇嘛來到這裡的目的還沒有搞清楚,當然自己沒有方向。 法-王圓寂以後我就想,這幾年先要明確目的,教學計劃都給你們安排好,你學不學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尤其是在這個非常時期,可能大家的心都亂了,認為聞思修行的地方都沒有,馬上要跑到別的地方去,當時很多人的心情我們也基本上了解,所以我想我還是把方法給你們定了,很多人的心就安下來了,好好聞思,但是我們聞思的時間比較短,希望在聞思期間不要有很多違緣,更不要自己對自己造違緣。 山上的林木倒塌也好,洪水暴發也好,對這些都無動於衷、置之不理,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自己住在家裡精進修持。外面出現怎麼樣的熱鬧,對你的心不起任何作用,仍一如既往地聞思修行,如果不是這樣,外面稍有風吹草動,自己的心也跟著它此起彼伏,聞思修行的機會每天都不會有的。 總而言之,格西對他臨死的教言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應該不加理睬,不管是親戚朋友死了,還是家裡的人死了,你給他念一個「嗡瑪呢叭美吽」,一邊吃餅乾一邊背書,不要管他,這就是真正修行人的作為。 這樣到了臨死的時候會由衷地想到:「沒有遇到佛法之前當然是我的緣分不具足,遇到佛法以後有生之年都用到了佛法方面,盡心儘力,並沒有荒廢我的時日和精力。」這樣我覺得有意義。 我們來到這裡並不容易,肯定不能享受生活,如果要享受,大城市裡面特別舒服。我那天在成都,蔬菜也一個比一個香,身體也可以沐浴,城市裡面過生活也很簡單,吃蔬菜什麼都很方便的,不會像這裡這樣寒冷。但我們不是為享受,所以來到這裡還是要把心思放在聞思修行上面。聞思和修行哪一個都不浪費你的時間,有人認為聞思好像很浪費時間,要修行;有些人說實修不行,要聞思。但不管怎麼樣,將你的精力全部放在聞思修上面一點也不會浪費的。 博朵瓦尊者云:「他人於我生悲心,吾則恆時歡喜住,此人具法他人無。」 博朵瓦尊者也說:別人認為我這個人真的很可憐,家庭也沒有,工作也沒有,頭髮也沒有,別人對我生悲心,我反而心裡很高興,因為這個人具足真正的佛法,其他人沒有。當然有些人自己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別人生悲心,不是這種情況。 原來米拉日巴傳記中也講:他的親戚告訴他,你真是很可憐的修行人,你看綽迫羅扎瓦他們那麼富裕,財產那麼多,你應該要想辦法發財,你不要整天在山洞裡面,不然親人沒有臉見人了,後來米拉日巴說:你們對我生悲心是個好事,我不會學他們的。當時綽迫羅扎瓦他們是很出名的,但是他沒有學這些人。所以表面上看來,世間人可能對你心生悲憫,認為你應該想辦法發財,否則可憐兮兮地過生活,很多人都可能毀謗你,但你自己心裡應該很高興,這種人應該是具有佛法的。又云:「佛陀教法隱沒之時,喜黑法方實力強大,喜白法方勢單力薄。是故趨入非法之徒,長壽無病利惠眾多,趨入正法適得其反,此本規律修士莫懼。敦巴格西如此教我,故當思維此對治法。」 在末法時代,喜歡黑法造惡業之人的勢力非常強大,喜歡善法之人的力量非常薄弱。趨入黑法的人可能會長壽無病,我們這裡有些人特別精進地背書,身體都不好,漢地也是這樣的,經常給寺院布施、給出家人結緣的人,他的生意也搞不好,經常出現違緣。經常殺生造惡業的人,工作順利,身體也很好,這是為什麼呢?這一方面是黑法方面的護法神幫助他,一方面他前世造的業力如今現前。所以,世間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身體越來越差,為什麼不順利,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因果的規律。 趨入黑法的人也許是長壽無病的,趨入正法的人與其相反,身體不好、壽命短暫、沒有財產等等,但是希望修行人不要害怕,為什麼不要害怕呢?我們要明白這是前世的業力,並不是我們現在造善業,當下就馬上現前。 博朵瓦格西說:這是我的上師仲敦巴教我的教言,所以你們應該好好地思維。我們修行人也應該如此,遇到一點點修行的違緣時,「是不是佛法沒有加持,上師沒有加持?乾脆我還俗了吧,佛法好像是假的,我修行越來越精進,身體越來越不好,修行越來越精進,什麼都越來越不順利。」世間沒有佛法基礎的人經常怨天尤人,實際這就是在顯露愚痴的本性。 顯而易見,於此五濁興盛之時,想沒有痛苦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各種厄難,而毫無怯懦之心。 修行人沒有痛苦簡直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中很順利地度過的,哪裡有?從他們的傳記中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修行中沒有痛苦簡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與天方夜譚的故事沒有差別。 在中學的課本中老師講過,是阿拉伯發生的一個故事:一個國王特別霸道,每天殺人,晚上娶一個王妃,天亮的時候就要殺掉她,他殺了很多很多的王妃,還有一個國王有一個非常聰明的王妃,她去了以後,她附近的人都忐忑不安,但她晚上一直給國王講精彩的故事,天亮準備要殺她的時候,那個故事沒有講完,就延緩行刑。最後她講了一千零一個故事,因為故事的情節很多都是勸人行善、不能殺人的一些動聽的故事,後來國王已經感動了,沒有殺她。但是《天方夜譚》里的故事全部是王妃的虛擬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就像說不完的故事一樣。 所以這裡說修行人沒有痛苦等就像天方夜譚的故事一樣。一定要有無怯懦的心,這對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違緣和痛苦的時候就認為很痛苦、認為不應該,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一點都不懂。 薩迦班智達云:「諍時福報圓滿者,百里難得挑其一,朽塘若將水注滿,必有一方會毀塌。 薩迦班智達:在濁世末法時代的時候,圓滿所有福報的人,一百個當中難以挑出一個人,比如說他的名聲也具足、修行也具足、人才也具足、身材也具足、智慧也具足,樣樣福報圓滿的人在一百個人中可能一個也沒有,有些修行好一點,人格不好,有些人格好一點,但是沒有名聲,一者好另一者不一定好。我們觀察別人時也是這樣,有些人稱許為美好端正的人,真正仔細觀察,也許是他的鼻子太大了,也許耳朵太長了,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真正圓滿齊全之人的面孔也是找不到的,所以說福報圓滿的人在末法時代百分之一也難以尋覓。 將腐朽的池塘里灌滿水,必定在一個地方會倒塌。人也是這樣,在末法時代,修行稍微好一點的時候肯定身體不好,譬如心臟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全部圓滿很困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生長的世間太濁了,這樣的濁世中樣樣齊全圓滿具足是很難得的,所有修行人都在思忖自己為何遇到如此多的磨難,其實每一個修行人都會有不同的違緣。何人如若具財富,彼則難有貴種姓。子孫滿堂富者鮮,彼者若具怨敵至。爾等俱皆圓滿者,多數即將趨死城。」 有些具足財富的人,難以有珍貴的種姓。如果子孫滿堂可能財富就消失殆盡,財富俱全的人沒有子嗣,整天都求上師加持自己有個孩子,否則財產沒有繼承人。 如果財產和子孫都具足,那麼可能就有怨敵來損害他們的財產。 如果名聲、福報、智慧、勢力、財富、子孫全部都已經圓滿了,那麼這個人可能馬上要死了,會趨入死城。如同夏天在牛糞堆裡面小小的蟲,小小翅膀剛生出來的時候就馬上會死,秋蠅一樣的。 現在很多當官的就是這樣。有個姓馬的官員,他貪污了很多錢去賭博,後來判了死刑,前兩天一個副市長也判死刑,所以這些人真的有福報、有錢財,結果卻一死了之。修行人也是如此,各方面比較不錯時,這個人就即將死去,很可惜。 喀[日+阿]瓦格西也殷切地說道:「違緣乃為善知識,障礙本是勸善者,苦難實為惡掃帚,莫視不喜為禍矣!」 喀[日+阿]瓦格西告誡我們:違緣實際上是善知識,有了違緣我們有修法的機會。障礙本來是勸你行持善法的。苦難是真正要掃除你的惡業的掃帚。遇到一些禍害的時候你不要認為是:「哎呀,我遇到了痛苦,又不行了,我身體不好了,我名聲受到了損害,我財產沒有了。」修行不好的人每當遇到痛苦的時候就開始悶悶不樂,不應該這樣,遇到痛苦的時候就像前輩高僧大德那樣,一定要生起歡喜心。 《入行論》也雲:「得此不樂食,嗔盛毀自他。」 《入行論》中說:吃了不快樂的食物會毀壞自己和他人,生起嗔恨心。有時候別人說了什麼話,好像吃了不樂的食物一樣,肚子裡面不舒服,之後開始生起嗔恨心,摧毀自己和他人。「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 我也曾經引用過《入菩薩行論》的這句話,按理說真正的修行人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事,都應坦然地面對,不要影響自己的歡喜心,不破壞他人的歡喜心,但是這很難做到,心裡這樣想,道理上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遇到一些不歡喜的事情時,不破壞自他的歡喜心難能可貴。為什麼是這樣呢?「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如果這個事情可以更改,可以重新來過,你有什麼不歡喜的呢?如果這件事情已經來不及重整旗鼓,已經毀於一旦,你煩惱又有什麼用呢?《入菩薩行論》中所講的這個道理是很深奧的。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悲愍生死眾,羞惡樂行善。」 其實苦害有很多功德——生起出離心、斷除自己的傲慢心、對眾生生悲憫心、喜歡善法和對罪惡有醜惡心等等,所以我們遇到違緣和遇到痛苦,修行人應該樂意接受。 比如說我們生病的時候,依靠病會在自相續中生起很多功德,但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利用它。如果說我今天生病了,如果能利用就是非常珍貴的,生病的時候可以觀想為眾生代受痛苦,但有些人修自他交換是為了身體康復,這個目的不是很好,為了「我」的身體,以「我」為中心,我想 「我」的病馬上應該好,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聽說自他交換是最好的,然後觀想我為眾生代受,我求三寶加持,馬上令我的病好轉,這種發心肯定是不對的。而應該發心:病也好、痛也好,不管怎麼樣,我願解除所有眾生的苦難。如果生起了這樣的念頭,那麼你的病就有意義。 一般噶當派的修行人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會利用當下的心。當遇到快樂的時候,願所有眾生獲得像我這樣的快樂,這種心力的功德力量是非常大的。當你痛苦的時候,所有眾生的痛苦願我來代受,願我繼續再病下去,繼續再痛下去。如果心裏面能發出這樣的願,這個時候的苦已經有價值了。但是你心裏面想,我千萬不要有痛苦,我很痛苦,這樣就沒有什麼價值,是一般的分別念。 所以,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把它利用起來,就像金子,本來是金子,但是你沒有把它做成耳環,光是一塊金子不能當裝飾品,你如果把它做成耳環裝飾在耳朵上就很好。能利用這些痛苦的和快樂的分別念,就沒有一個不是修行。 密宗的一些修行人和噶當派的一些修行人,在觀看娛樂活動的時候,看見鮮花,都馬上供養,當下生起的歡喜心,也想讓眾生獲得。所以修行人不一定要坐在一個地方,頭上觀一個馬頭金剛才修行很好,隨時將違緣和痛苦轉為道用就是修行。 我們如果能生起如此定解,則能將過失轉為功德,將痛苦化為快樂。修法之時,無論出現何等的違緣障礙、艱難險阻都不能損害。 生起了這樣的定解後,本來是過失也可以轉為功德,痛苦化為快樂。這樣,你修行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全部都轉為道用了。 博朵瓦尊者云:「有的商人在下雪之時也會說:『這樣對馬蹄有利。』晚上下雨的時候會自我安慰:『這樣敵人就不會來侵擾了。』 博朵瓦尊者說:以前過路的商人也是特別害怕下雪,本來以前藏地的商人從康定把很多行李馱在馬上面過路,如果第二天下雪的話可能就走不成了,下雨的時候也同樣,晚上連個住處也找不到,因為商人夜晚時一般在露天過夜,所以他特別傷心。 但是有些商人,這樣的天氣還是會轉為道用,他會說:沒有事,下雪很好,因為天氣太乾燥,馬蹄會慢慢裂開,馬就不能上路了,如果下雪,馬走路時很方便,下大雪也很好,對馬蹄有利。 有些司機也同商人一樣,開車時都是祈禱千萬不要下雪,不然路上打滑,很害怕。 晚上下大雨時,大多數的商人不喜歡,但是有的商人也會說:晚上下大雨,敵人就不會來,我們就安心地睡了。他們的觀點不同。 同樣的道理,大多數的修行人不喜歡遇到痛苦,「最好我燒香拜佛不要有痛苦,不要有磨難,平平安安,我的修行要成功。」他是這樣來求加持的,但是有些個別噶當派的修行人不會這樣。他希望修行過程中發生一些違緣和痛苦,假設有違緣和痛苦就可以轉為道用。 同樣,我們也應將疾病、貧困、誹謗,乃至夢中的痛苦都轉為道用而使罪障清除,並生起諸多功德。 同樣,我們遇到一些病苦、困難、毀謗,甚至我們做夢的時候,夢中不吉祥,都可以轉為道用。小乘的轉為道用用出離心來攝持,比如說我做了可怕的夢,今天可能不吉祥,但通過可怕的夢可以知道輪迴都是痛苦的,自相續中生起出離心。如果是大乘就用菩提心和無二空性來攝持。 那天我們學院幾個負責人商量第二天出發到別處,有些人說明天是不吉祥的日子,不要出去,後來我們幾個人說:「沒事,不吉祥轉為道用就可以,明天就出發。」後來好像各方面還是可以的。 轉為道用有時候用無二慧的空性來攝持,用空性來攝持哪裡有不吉祥和吉祥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的事情,以利益眾生的心來轉為道用,如果只想著我自己不要遇到違緣,不要遇到痛苦,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去掉就不能轉為道用,但是以菩提心、利他的心來攝持,可以轉為道用。 因此,甚至我們遇到夢中的痛苦以上都可以用菩提心、無二智慧和空性見解來轉為道用,這樣不但不起違緣,而且產生了很多功德。此時,能出現違緣障礙反而成了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能這樣的話,違緣就成了我們修行的最佳良伴。」 違緣成了我們最好的助緣。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罵的人無法回嘴的話,讓人渾身難受的句子
※心裡難受的句子
※駱家輝臨別最後一次演講:離開北京很難受
※風風火火的小伙肩背難受右臂無力手指疼
※秋燥到!要想不難受,喝這6道潤燥粥,是必須的
TAG:難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