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獨居過,活該婚姻不和諧

文- 知性范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變動,學妹要搬家。

在搬家前,她特別糾結,不知道要不要一個人住。「從小就沒有一個人住過,特別想一個人,但又害怕。」

學妹的心情我很理解。當初,大學畢業後,我也有過這樣的猶豫。既渴望獨處,又害怕每天回去,等待自己的只有黑黢黢的房子。

但我最後還是決定一個人住。

當時剛工作,為了找個安全的小區,租一房一廳,幾乎貢獻了工資的一大半,每次交完房租後,剩下的錢勉強夠溫飽。

當時,不管是同事還是朋友,都說我有毛病。「掙錢不容易,跟別人合租多好。」

事實證明,正是當初對獨居生活的執念,讓自己愛上了獨處,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加獨立,擁有了一個人也能洒脫自在的能力。

獨居——快速獨立大法

曾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張孤獨等級圖,一級孤獨是一個人逛超市,五級孤獨是一個人吃火鍋,十級孤獨是一個人去做手術。

當時看到這張圖片後,閨蜜就說,她覺得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個人住。

她是個愛熱鬧的人,哪怕只是樓下買個水果,她都得拉著男朋友才行。

對閨蜜來說,獨居就是天方夜譚,「除非別人拿刀架我脖子,要不然,這輩子都不會一個人住。」

往往現實卻是,你越懼怕東西,生活總想方設法讓你去經歷。

去年,閨蜜準備要結婚了,連婚紗都挑好了,相戀五年的男朋友卻提了分手。理由是,閨蜜太黏人,他太累了。

這件事,對閨蜜的打擊特別大,她甚至都諮詢了情感專家,怎麼辦?結果,情感專家提得建議是,一定要學會獨立,這樣兩個人才有機會複合。

狠了狠心,閨蜜搬進了公司附近的單身公寓,「就是看看一個人住,到底會不會死人。」

一開始,閨蜜極其不習慣,每天晚上回到家,要不跟人微信閑聊,要不輪番給朋友打電話,時不時半夜還發朋友圈感慨,一肚子哀怨。

但沒出一個月,關係好的幾個人都有點受不了她了,有個朋直言不諱:「如果一直這樣子,要想獨立,下輩子吧!」

也許,這話刺激到了她,那晚,閨蜜發了條朋友圈「本人已死,有事燒紙」,然後就「消失了」。

從那以後,每次給她打電話,要不在做飯,要不在做瑜伽,總之說不了幾句話,就把電話給掛斷了。

大半年後,終於約到閨蜜時,她剛從大堡礁潛完水回來,人黑了也瘦了,整個人的狀態特別好。

一問她獨居的感受,她說了段超級文縐縐的話:「女人吶!一定要過段一個人的生活,這不是為了鍛煉生活能力,而是要學會與自己相處,只有能與自己相處愉快的人,才能在與其他人相處中獲得幸福。」

說完這段話,閨蜜還不忘補充一句,「我們和好了,趕緊準備好份子錢吧!」

獨居後,所有的事情都要一個人面對。凡是能適應獨居生活的人,都有一定的獨立能力,當一個人變得獨立後,就懂得了如何和自己相處。

而和自己相處很好的人,總是有著獨特的魅力。

好的獨居時光,會讓你閃閃發光

前段時間,因為跟舍友起了爭執,同事一氣之下把舍友趕走了。

一開始,同事還在網上掛租找舍友,看房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性格溫和、好相處的人。

但最後,同事都拒絕了,「合租太累了,算了不租了。」

她把空著的卧室改造成了小書房,在書架上擺滿了曾經放在床底下的書。

每次,有人問同事,一個人住無不無聊嗎?她的回答都是:「簡直不要太爽,工作一天回去,我想怎樣就怎樣,想放什麼歌就放什麼歌,根本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一個人住的自由,讓同事的心情格外好。在她的朋友圈,全是一個人住的愜意,清晨精美的早餐、午後陽台上的綠植、睡前完成的插畫……

這和以前的她,判若兩人。

私下問她,怎麼改變這麼大?難道是受刺激了?

結果,同事的一句話,讓人哭笑不得:「房租那麼貴,平均一天就得100多,我得想辦法讓這段時間價值最大化啊!」

雖然,這理由很接地氣,但不可否認,同事確實改變了很多——以前根本不下廚房的她,開始研究各種美食;以前最愛睡懶覺的她,開始早起看書、寫日記;以前在工作上馬馬虎虎的她,開始報班學習惡補………

但她給我最直觀的改變,不是更加獨立,而是性格不再像以前那麼火爆,變得越來越沉穩淡定,始終都是一切在掌控中的樣子。

正如,在《生活大爆炸》中,leonard說過這樣一段話:

「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者練習大提琴。其實你真正在做的是讓自己變得有趣。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像中更酷的人。」

沒有獨處能力,獨居會讓人頹廢

看了閨蜜和同事的故事,是不是有點蠢蠢欲動,對獨居生活充滿了幻想?

別急!因為,獨居只是形式,要想變得閃閃發光的,關鍵還在獨處。

在知乎上,有網友這麼描述她的獨居生活:「每天最痛苦的時刻,就是拿鑰匙開門的時候。回去後,就只想癱在沙發上看電視。什麼時候,眼睛睜不開了,才願意入睡,一周至少有2晚都是直接在沙發上睡著的。」

為什麼,同是獨居,有人會上癮,有人卻只想逃離。

我想可以用叔本華的一段話來解釋,「可憐人體驗到的全是獨居的不幸,而聰明人喜歡的卻是獨居的豐富和靜謐。」

這裡的可憐人和聰明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有獨處的能力。

所謂的獨處能力,就是在沒有他人的陪伴下,在與自我相處時,有掌控力,不會感到恐慌。

擁有獨處能力的人,享受與內心相伴的幸福感;沒有獨處能力的人,看到的只是無人陪伴的無聊與空虛。

一個人獨處能力越強,他的情感就越成熟。

陳果是復旦大學的老師,她教的馬哲課,是學校最火的課程,學生都說:「比她漂亮的沒她智慧,比她智慧的沒她漂亮。」

在國外留學的那些年,大多時候,陳果都是一個人,在一個人的日子裡,她有了足夠的時間去讀書、觀察、思考。正是這樣大把大把的獨處時間,讓陳果有了簡直與年齡不相符的智慧。

在新作《好的孤獨》中,陳果寫過這麼一段話:「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孤獨的美好,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獨令我們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比起獨居,你更該學會獨處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想獨居確實很好,但不是人人都有條件一個人住。

有個朋友,一直都想從家裡搬出去,但每次一說要搬走,她媽媽就不願意了,甚至還會又哭又鬧,直到結婚了,她都沒有獨居過。

有時,她也會說,這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但是,在我看來,跟獨居相比起來,獨處更高級。

有的人,看似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個人生活,但他並不是在獨處。外界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自己就先亂了方寸。

有的人,即使身處鬧市中,但是一副從中抽離的樣子,不會因為外界的喧鬧打斷自己的思緒。

曾在一次訪談中,李安說,年輕時,他很享受每天往返4個小時的通勤過程,一個人在車上的時候,不管車廂多麼擁擠,他都是在獨處。

隨時隨地能夠獨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李安獨處的高級境界。

小兒子李淳也曾說過,他常常會看到爸爸在出神思考,小時候一家人還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里,爸爸沒有書房,他就坐在餐桌邊寫劇本,「眼睛望著窗外的不知道什麼東西發獃,好像靈魂出竅。」

如果有條件,在年輕時,可以嘗試一次獨居,因為一個人的時光可以教會你獨處;但是如果條件不成熟,那麼即使不能獨居,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實現獨處。

正如陳果所說,「獨處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層心境。不必去刻意尋找一個偏僻的角落,獨處本來就是自我心靈的詩意棲居。」

獨處,讓你變高級

周國平曾說,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能力……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

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卡耐基曾說,要想發現自我,每天都要為自己安排獨處的時間。

導師是一個活得很通透的人,她不愛熱鬧、不愛合群。

以前上學時,常常能看見她一個人在操場散步,時而眉頭緊鎖、時而會心一笑。一開始,還有人在私底下討論,導師是不是離婚了,要不然怎麼總是一個人。

後來才知道,導師不僅沒有離婚,她跟丈夫的感情還相當好。在丈夫眼中,任何人都沒有她有魅力,兩人的愛情常被人說是範本。

在私下,導師也曾分享過她的一個秘訣——給自己留有時間去成長。

每個月,導師都會跟丈夫做一次短途旅行,但與其他夫妻不同,他們是同時出發去不同的地方。

每次結束旅行,在兩人的相互分享中,導師覺得他們倆靠得更近了,兩人的感情更好了。

「獨自旅行是獨處的最佳方式,每個月的獨處,是我們愛情的保鮮劑。」

世界這麼匆忙,我們每天都忙著生活、忙著工作、忙著與形形色色的人相處。但我們並沒有給自己留有時間,我們知道身邊朋友們的性格,知道在他們難過時如何安慰、開導他們。

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機會,跟自己好好相處,好好聽聽自己的心裡話。

從今天起,試著一個人的時候,讓自己把注意力專註在當下。

比如,一個人在吃飯,那就認認真真吃完它,感受飯菜每次咀嚼時的口感、味道;一個人坐車,那就看看一下車窗外一掠而過的景色;一個人在家的話,放首奔放的音樂,在黑暗中盡情扭動身體,跳支隨心所欲的舞。

………

去感受脫下「面具」後的自如吧!感受獨處帶給你的快樂吧!也許,你會發現,即使世界紛擾,你的心正越來越安寧。

本期編輯?喵姐姐

圖片? 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知性范原創,轉載請註明

-END-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都市情感】無情婚姻比無性婚姻更傷人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出軌,不是家暴,而是......
婚姻大敵是無性
夫妻中有一人是這個生肖,註定由窮轉富,婚姻美滿
男命婚姻不順之紅杏出牆

TAG:婚姻 | 獨居 | 和諧 | 活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