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行為,最容易破壞孩子對你的信任
有的家長抱怨自家孩子不聽話,叛逆得令人頭疼,叫他往東偏要往西;
還有的孩子像是鋸了嘴的葫蘆,什麼事情都憋在心裡,不願意和父母說。
除去孩子性格等因素,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逐漸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很難想像,孩子從身心都極度依賴自己,到失去對自己的信任,導致親子信任危機的導火索到底有哪些?
言而無信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原因。給了孩子承諾卻不兌現,不僅讓孩子失望,也降低家長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值和權威性。
有一個孩子,6歲那年,他父親答應他周末一起去游泳,但到了周末,父親沉迷球賽,孩子問了幾次何時能去游泳館,這位父親最後揮手讓孩子走開,別擋著他看比賽。從此孩子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再也沒和父親提任何要求。
曾子殺豬的故事流傳至今,說明父母言而有信,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更是維護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主觀臆斷
親子間信任橋樑的坍塌往往是從父母那端開始。發生一件事情,僅僅憑藉家長的主觀臆斷,就給孩子扣帽子。法院里被告還能申辯呢,所以一定要耐心聽聽孩子的解釋。
鄰居家孩子幾個月前離家出走過,原因就是在期末考試的時候,父母問他分數,因為高中考試科目很多,他就說了幾門分數已經批改好的。但他父母就固執地認為肯定是考得不好,孩子在欺瞞他們。
或許人生來帶著多疑的劣根性,但最親密可敬的人不願意相信自己,是孩子一生最沉重的打擊之一。
侵犯隱私
有的家長為了全面掌握孩子的成長動態,以愛之名侵犯孩子的隱私:偷看孩子的日記、聊天記錄;翻孩子的書包、抽屜;不允許孩子鎖卧室的門……
一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故事,小時候父母經常在自己卧室關燈後,偷偷把門拉開一條縫,檢查自己是不是在偷偷玩手機。現在自己孩子都4個月了,聽到父母的腳步聲還嚇得一激靈,偷偷地放下手機……
其實家長想要抓得越緊、控制得越多,孩子想要逃離的心也就越急切。
強迫分享
別家熊孩子看上自己孩子的東西,為了不讓孩子成為「自私自利」的人,或者是大人之間的面子問題,就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書本、玩具或者零食。
在大人眼中,不就是點小東西嗎?實在不行就再買一份。但在孩子的世界裡,這些小東西都是他的寶貝、好夥伴,甚至是父母愛自己的證明。
孩子也會去想:父母連保護自己物品的都做不到,以後自己發生什麼事,還會不會護著自己呢?
而且用孩子的物品表示慷慨,不是培養出一個面對欺凌和掠奪時,只會逆來順受的懦弱孩子;就是養出一個只懂得強取豪奪的霸道孩子。
開孩子玩笑
在孩子學會表達之後,就會有各種奇思妙想和幼稚的言語:
「爸爸,長大後我要嫁給你」
「幼兒園濤濤說要娶我,你說我要不要同意呢?」
「你不可以衝掉我的便便,他們都是我的朋友」
……
在大人看來,這些童言童語實在好笑,但是孩子不明白大人為什麼笑。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們認真地和他人交流,其他人卻在莫名其妙地捂著嘴巴偷笑,心裡肯定很不舒服,更沒有繼續交流的意願了。
更過分的是拿孩子出於信任告訴我們的「秘密」,作為和別人聊天和開玩笑的談資,比如孩子尿床了,希望家長不要說出去,結果第二天鄰居阿姨拿這件事打趣。
大人可能只是覺得有趣,孩子卻羞愧得恨不得鑽進地洞里,特別傷自尊心。以後再有秘密和小心事,也不會和父母傾訴了。
親子間的信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如果信任缺失,孩子不相信父母的話,也不願意聽父母的話,更不會把心裡話說給父母聽。
想要讓孩子敞開心扉去信任父母,其實並不難。
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要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尊重他們的隱私,不要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自己的孩子,覺得孩子會背著自己偷偷摸摸做壞事、和自己作對。
言出必行,做好榜樣
用承諾和行動證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家長。如果實在無法兌現,就要和孩子解釋,請求他們的理解和原諒。
耐心傾聽,不輕易下定論
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自以為是」的家長,在孩子表達的時候,不耐心傾聽就指責孩子,給孩子貼標籤、扣帽子、下結論。
問一問自己:在孩子的言語和自己直覺相悖的情況下,願意去相信孩子嗎?
在電影《麥兜的故事》里,麥太對麥兜說過這樣一句話:
「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都只愛你;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
我愛你愛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腳趾頭裡。」
你會和孩子說嗎?
編輯:溫笛
漫畫:在在
錢志亮老師線上系列課程正在熱播中。
點擊下方關鍵詞即可了解詳情:
【早期教育】【幼小銜接】【家庭教育】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最高級別的信任,莫過於自己騙自己
※贏得信任的第一個原則
※信任,就是一把刀!
※民調結果膠著 希拉里更適合當總統但未獲普遍信任
※魚那麼信任水,水卻煮了魚,人亦然!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