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ISS宇航員需要登上「嘔吐彗星」? 各國都在哪裡訓練宇航員?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3:41,今年首批ISS宇航員搭載的聯盟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全自動對接,毫無懸念——背後正是強大科技的支撐。

預祝對接圓滿成功的同時,來看看上一批宇航員第54遠征隊,從飛船對接到進入空間站的全過程,真實比想像還難!

從今天起,我會系列說說太空人——有趣又有料的那些事。

NASA真的建有一個反重力實驗室?重力能夠被完全抵消掉?

傳說中的NASA在休斯敦建立了反重力實驗室,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目前人類還遠沒這個能力。

NASA等各國航天機構主要是通過專門的高速噴氣機、中性浮力實驗室來模擬失重狀態。

比如說,NASA宇航員都要登上「嘔吐彗星」,其實是坐進高速噴氣式飛機,需要進行40次過山車般的爬升、下降,自由落體持續時間,最長能有25秒!並且是在自由落體和2G(兩倍重力加速度)之間來回切換。這種求虐狀態,當然都會感覺噁心想吐,所以,取名「嘔吐彗星」真的名符其實。

NASA約翰遜航天中心還有一個巨型游泳池,用來模擬自由落體的失重狀態,讓宇航員熟悉太空行走時的狀態。

國際空間站里的宇航員用什麼語言溝通?需要懂幾種語言?

地球上,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國際航空航天領域同樣適用。所以,英語也是國際空間站的官方操作語言和溝通語言。

不過呢,自從2011年美國太空梭徹底退役後,往返國際空間站都需要使用俄羅斯聯盟號發射系統,無論是啟程出發,還是再入返回,包括搭乘聯盟號載人飛船,都在俄羅斯掌管範圍內,還有將近一半的宇航員來自俄羅斯,所以呢,各國ISS宇航員的第二語言就是俄語,必須會說會讀。

宇航員候選者需要受訓、掌握哪些能力?需要多長時間?

以美國ISS宇航員候選者為例,簡單來說,最開始學習理論課程,然後搭乘高速噴氣機進行失重適應訓練,接下來就是飛船模擬操作培訓,備餐培訓,體能培訓,維修技能培訓,太空行走培訓,領導力培訓,俄語培訓等。

整個過程,至少需要專門訓練兩年,受訓考試合格後,才能正式成為ISS宇航員。

航天大國都在哪裡訓練自己的宇航員?

美國ISS宇航員都是在德州的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受訓的,俄羅斯是在莫斯科附近的衛星城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歐洲是在德國科隆附近的歐洲宇航員中心,日本的訓練基地是在東京郊外的筑波科學城,加拿大是在魁北克聖休伯特的約翰·H·查普曼航天中心。

經過初步訓練後,歐洲、日本、加拿大的宇航員會來到美國休斯敦,參加ISS遠征隊培訓,專門為了進駐國際空間站而受訓。

在ISS培訓期間,來自美國休斯敦受訓的宇航員,還會有一半時間待在莫斯科受訓,同樣俄羅斯宇航員也會拿出一半時間在美國休斯敦受訓。也就是說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其實在地球上就已是國際化培訓、國際化交流了。

因為被排除在外,中國宇航員無法參與進來,也無法成為ISS宇航員,所以只能單挑,從培養、培訓宇航員,一直到獨建中國太空站。國產宇航員培訓中心設在北京,中國空軍負責運營管理,而不是中國國家航天局。

?今天就說到這兒,明天說說——起飛前宇航員會吃啥?起飛時宇航員到底啥感覺?返回地球後需要檢疫隔離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太空遇鬼 宇航員古怪離奇夢幻經歷 | 奧秘網
讓宇航員們帶到天上去用的智能眼鏡
昨日國際空間站險被太空垃圾撞碎 宇航員已進入逃生艙
科學解密UFO謎團 宇航員遭遇不明飛行物之謎

TAG:宇航員 | 彗星 | 訓練 | 嘔吐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