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病逝退回善款:為何公益的底線必須是」極端性救急」?

女兒病逝退回善款:為何公益的底線必須是」極端性救急」?

來自專欄姬鵬

有媒體報道,安徽明光市管店鎮管店村,一位母親在女兒病逝後,將「公益籌集」到的,治病沒用完的43萬元通過「籌款平台」原路發還給捐助者。按照,逝者母親的說法,女兒的病情發展太快,所以僅用掉很少一部分「善款」。但從媒體的報道態度來看,似乎對這樣的事情,對這樣的行為,表現出「刻奇」的趨向。所以,在逝者離開之後,媒體展開對她家庭的「深度報道」,以此實證關於「善良與善心」的「必然」聯繫。

事實上,「善心與善良」到底有沒有必然的「強關係」,或許也不是直接可以證明的事情。但是,作為較為正面的事情,媒體們喜歡在底色上賦予更高的評價,而這也是「女兒病逝退回善款事件」被聚焦的主要原因。當然,從「被救助者」層面而言,也顯現出基本的「公益共識」。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對於「公益共識」的遵守,本應該是有一條底線的。但是,當一些「被救助者」打著「救急號子」玩詐騙把戲的時候,如「女兒病逝退回善款」一類事件,就顯得較為品格高尚。事實上,對於「退回善款」而言,也僅是一種基本達標的事情,但能被媒體聚焦「刻奇」,也就說明「公益共識」在很多「被救助者」群體中,基本上還沒有完全形成。

就事論事,從公益的邏輯出發,救助者獻出善意,給出實質性捐助,被救助者沒有用完捐助的物品或善款,繼而退還或轉讓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這本是一條很合理,很正常的邏輯路徑。但是,卻因很多「被救助者」的不守底線,讓本來正常的事情,顯現出較為高大的形象,著實值得深思。

當然,與類似邏輯相同的事情也比較多,不如「孝子的衡量」,比如「信用的評價」等,很多事情本是基本的共識,卻因多數人的不作為,不守規則,讓本是底線的行為,成為最高的一種行為準則,著實顯得有點尷尬。但是,就普適的觀念而言,這些確實是一種普遍認同。

不過,關於「公益的底線」,著實應該被重視起來,要不然很多「命懸一線」的被救助者,很容易就會因救治不及時,最終失去寶貴的生命。當然,如若沒有「公益的底線」,公益的熱情也會被打擊,顯得較為消極。所以,對於「公益的底線」的固守,這幾個方面必須要搞清楚。

其一:為何公益的底線必須是「極端性救急」。

關於「公益底線」的討論,在前一段時間「眾籌喪葬費事件中」,其實已經有很明晰的答案。不過,我們在討論過「公益底線」之後,還應該對其的作用和副作用,進行更進一步的明確。從直接的感受來看,公益的底線如果能守護好,公益自然是越來越有底氣,相反的,如若總是出現欺騙和謊言,公益終將也只能消逝在絕望之中。

所以,慣常的認知中,公益的底線必須是「極端性救急」。如何理解「極端性救急」,或許通過「女兒病逝退回善款」就能很好的回答。病逝者在需要治病的時候,因家庭貧困而難以救治時,就屬於「極端性救急」的情況,因為誰都清楚有些病,治療的晚就徹底沒有希望;而病者在因救治無效離開人間時,雖然家庭依舊貧困,善款還有結餘,但已經超出「極端性救急」的範疇,所以「退回善款」的過程,完全就是一次教科書級別的「公益底線」的科普。

由此而言,我們就能更全面的看到「公益的底線」的重要性,而這也是媒體為何要對逝者家庭進行全面深度報讀的原因。坦白講,如若救助肉身無效,總要將救助之火繼續持續,而在「退回善款」的後續解讀上,媒體的正面解讀和渲染,顯然就是一種「續火」的過程,即便存在「常識性虛高」,但目的是純粹的,就算是一種功德。

其二:規則意識淡薄的環境中,公益事件中的「常識性」示範著實很重要。

就事論事,「女兒病逝退回善款事件」並不特別,從常識角度判斷,簡直就是一種「發揮正常」。但是,從整體的公益環境來看,卻是較為積極的一次「公益後事處理」的示範。坦白講,就現在的公益環境,這樣的示範真的很重要,因為太多人分不清善良該如何被正確應用。

一些認知狹隘的人,總覺得逝者已經不在,好不容易籌集到「巨額善款」,如若能有結餘,這不就是很好的脫貧機會嗎?只是,對於這種想法背後,有太多「不自覺」和「不自重」。如若這樣,相信會有一部分人,將不再願意把「善意」釋放出去,因為自己的善意很可能成為一些投機者謀利的工具。

所以,在一個公益環境不太透明的環境中,對於公益底線的落實,公益底線的示範,真的很重要。雖然,「事情」看起來感覺有些尷尬和生硬,但是對於公益本身而言,著實是一種滋養和教化,有助於公益可持續發展。

其三:「公益底線」就是「前後要一致」。

過去人們總強調「言行一致性」,就是做人要統一,才算是君子。這種邏輯拿到公益上來看,就是「籌款理由」和「用款理由」要有一致性。不能籌款一套理由,用款一套理由。比如「女兒病逝退回善款事件」中,「籌款」理由是治病,一旦病人逝去,剩下的錢款就應該退還或者轉入更需要救助的人。

而那些想以此「脫貧」的想法,顯然就不太符合「前後要一致」的邏輯,而這也是這次「事件」為何充滿「正能量」的主要原因。說到底,女兒已經病逝,當事家庭肯定處於悲痛的氛圍之中,但是,「退款本身」關乎公益的長久發展,就顯得比較重要。

於此,「女兒病逝退回善款事件」就由一個家庭的悲劇,一躍成為公共事件。它本身關乎救助者的慰藉,捐助者的愛心,以及更多公益事業的成長。同時,也告訴我們,關乎公益中的「錢款流向」,從來只是「善意的流向」,如若涉及利益勾兌,自然也就說明公益環節出現問題,而這也是救助者和被救助者最應該清楚的問題。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大岩資本:在一線,感受公益執行的溫度
「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 「愛心」也要遵守法律
禮優媽媽《贏在家風》一個讓萬千家庭受益的大型公益活動
暖心公益,為愛停駐
大醫同盟公益課堂邀您一起參加

TAG:公益 | 公益組織 | 公益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