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好不如長得巧
作者:憶江南
選自:《語文老師沒講過的三國》
有時候,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看完本文你會發現,有時候,長得好不如長得巧。
公元170年前後,剛剛成年的公孫度跟隨父親公孫延來到遼東玄菟郡,投奔他們的本家玄菟太守公孫琙,令公孫延父子意想不到的是,一見面公孫琙就給了他們一個天大的驚喜。
公孫琙曾經有一個兒子名叫公孫豹,卻不幸在十八歲時英年早逝了,碰巧公孫度乳名也叫豹兒,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所以公孫琙對公孫度這個青年「一見鍾情」,喜歡得不得了,於是就將他收為螟蛉之子。太守很高興,後果很「嚴重」,公孫琙不但送公孫度進京求學,還給他娶了妻安了家,後來又托朋友舉薦義子當上了尚書郎。
公孫度從此踏上了仕途,後來的一個特殊機遇,另一個貴人進一步成就了他的輝煌人生。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外戚宦官爭權,結果兩敗俱傷,涼州軍閥董卓趁機進京掌握了朝政大權。當時遼東太守的位置正好出現空缺,董卓手下的中郎將徐榮和公孫度是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老鄉,就向董卓推薦公孫度擔任遼東太守,董卓正想結黨樹威,而且也知道公孫度和公孫琙的關係,就順坡下驢賣徐榮一個面子,於是,事就這樣成了。
從這一年起,遼東的歷史進入了公孫度時代。
第二年,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各地刺史太守的公憤,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自顧不及,無暇東顧,公孫度便抓住這個機會自立為遼東侯, 繼而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並且越過渤海,佔據了山東半島北部的東萊諸縣,同時設館取士,封官授職,設壇祭天,親耕籍田,成了獨立於中央政府之外的遼東王。
遼東政權總共傳了三代四王,直到公元238年被司馬懿滅掉,從存在時間來看,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竟然在蜀國和魏國之上。
公孫度的特殊經歷發生在白山黑水的東北地區,五百年後,在地處大西南的青藏高原上演了一個與之異曲同工的傳奇故事。
公元677年9月,大唐和吐蕃在青海東南部展開大戰,結果不夠團結的唐軍被吐蕃名將論欽陵打得一敗塗地,主帥劉審禮和副帥王孝傑都做了俘虜。劉審禮幾天後傷重而死,王孝傑則被論欽陵帶到吐蕃贊普赤都松贊面前。
在赤都松贊見到王孝傑的一剎那,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來自大唐的俘虜太像他逝去的父皇芒松芒贊了,順便說一下,芒松芒贊是松贊干布的孫子,也是他的下一任贊普。
吐蕃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赤都松贊也不例外,他認為王孝傑的到來乃是天意,是佛祖給了他這樣一次重溫父愛的機會,作為回報,他不但應該赦免王孝傑的罪過,還應該以尊貴的禮節將其送回大唐。長得好不如長得巧,王孝傑就這樣逃過了一場生死劫。
十五年後,女皇武則天決定收復被吐蕃佔領的安西四鎮,這時她想起了王孝傑曾經身陷吐蕃的特殊經歷,就任命他率領數萬大軍向西域地區的吐蕃軍隊發起進攻。王孝傑一方面充分吸取上次失敗的慘痛教訓,另一方面努力利用他在吐蕃時獲得的各種信息,終於一雪前恥,把勢力猖獗的吐蕃人完全趕回了青藏高原,成功收復了安西四鎮,重新建立了安西都護府,在大唐歷史上寫下了燦爛輝煌、無比壯麗的一頁。
推薦閱讀:
※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資料
※孤立於世界的災難:當孫子兵法遭遇國際法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武王伐紂
※從太極拳的歷史發展與傳承看太極拳為什麼再也經不起實戰?
※[轉帖]伴隨帝國興衰 寶馬百年歷史回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