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快樂一個支點

給快樂一個支點

來自專欄帶著孩子去戶外

  相比蝴蝶谷的靈秀,九龍潭多了一份桀驁不馴。

  尋小徑左繞右拐,300米後豁然一開,兩側山壁對峙而立。伴著瀑布飛濺的聲音,一弘深綠色的潭水夾著一絲涼意讓三年前的九龍潭之行漸漸清晰起來。

  金錚拿起畫筆更帥氣吧,凡凡瘦弱的身板應該壯實了吧,勇煒得比老爸更高更強了吧,曹凱、小馬哥偶爾的客串帶來的更多是濃濃的回憶……熟悉的身影一個個淡出視野,而慕名而至的新驢會讓這次溯溪更加值得期待嗎!

  第一潭「繞遠潭」(絨絲潭已經湮沒),溶青湛綠,深不見底。老王的第一次試跳點燃了小驢友的熱情。還真佩服小驢們的興奮勁,我試了試潭水,一下子從酣熱到冰涼還真是不適應。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選擇了內斂,先熱身再玩不遲。

  第二潭「畚斗潭」,因形得名。看似陡峭,因著力點容易,不用像第一潭拉好護繩再上。有了第一潭的經驗,小驢們再不用引導。等小驢們滑下去爬上來玩嗨了,我悄悄地下了崖。「嗨,嗨,等得就是你!」老馬哥守在必經之路賊笑著迎了上來,老王守在第二關。看來是跑不了了,只得將包乖乖交給老王,用水潑潑胸口適應一下水溫。經年累月瀑布地衝擊早已經把粗糙的頑石磨得光滑無比,順著滑道一瞬間感受潭水的冰涼,周圍一片盈綠,激起的一長串水泡後身體緩緩止住,感覺一雙有力的大手把我托上水面。

  也許老王玩夠了,也許往第三潭去的人越來越多,放心不下,第二道防線終於撤防。壓力頓時減輕,磨在崖上的鬧媽終於可以鬆了口氣,忙不迭得下了崖。

  過了第二潭,山谷由窄變寬。青苔紅岩,山谷始見靈秀的一面。溪邊的萱草這邊一叢,那邊一叢肆意開放。

  行至第三潭。第三潭似平放的長方形硯台,俗稱「明瓦潭」。坡度較緩,但水流並不緩。兩個大人在上面固定成樁放下繩子,下面的人拉著繩逆流而上。「明瓦潭」還是有點意思的,只是經歷了前二潭的刺激,再沒人把這當回事了。

  第五潭稱「浴桶潭」,潭不大。瀑布從崖左側下跌,中途一個迴旋,一個漂亮的「龍擺尾」。水珠迸裂開來,形成細小的水霧瀰漫開來。兩邊皆為峭壁,左壁如巨斧削成,無路可行,右邊水侵風蝕,看似有借力點,不過十餘米的落差,絕大多數人還是遠觀為上。

  等我趕到「浴桶潭」,老王和幾個強驢爸爸們早已經在上面了。右側放下打上節結的主繩,左側放下保護繩套,繩套由幾位爸爸輪流牽引保護。小驢們套上保護繩套拉上主繩開始攀爬,一些有經驗的小驢身子稍稍離遠點崖壁,雙腳就可以發力,再藉助雙臂的力量,輕輕鬆鬆可以上去。反倒是幾個弱點的媽媽讓潭下的人一驚一乍,由於整個人貼在崖壁,雙腳撐不住借力點,僅靠雙手的力量,一會往左盪一下,一會兒往右盪一下。我們的心那,跟著左一盪右一盪,還好幾位爸爸的牽引保護終於讓媽媽們平安登頂。當然了媽媽中還是有高手的。樂媽上去了,沒想到琛媽也徒手上去了,原本文弱的媽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

  過了「浴桶潭」再無難關。至最後一潭興盡而歸。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不過對於溯溪而言,這句話反而不合適了。除了「浴桶潭」,原些上去有難度的潭的反而成了終南捷徑,奮力一躍即省了體力也省了時間,還多了份樂趣。不知不覺中回到了「繞遠潭」。

  「你先滑!」

  「你滑我也滑。」

  這二句簡簡單單的對話居然成了時髦用語,成了勇氣的支點。原些」逃過一劫「的媽媽在最後的關口終於放下了包袱(不放也不行了,原本左側上山的護繩早已撤了)。在時髦用語的推力下,即使大腿打顫,心神不寧,也只得閉上雙眼坐下來,隨著」啊.......!「一聲的嘎然而止,」咦!我怎麼下來了。」睜開不解的眼晴,估計心裡第一問就是這句話了。多多成了最勇敢最幸福的小驢。在我們過「浴桶潭」時,小傢伙曬著太陽趟在票爸身上居然睡著了。這次套上救生圈,老王牽著繩緩緩放下去。不知道多年以後小傢伙會不會再想起這個不尋常的「美國父親節」。

  「中媽加油……媽媽加油……」不知不覺中,頂上只剩下中媽一個了。似曾相似,在一片加油聲中想起畚斗潭中媽為昕怡媽大聲加油的一刻。看來老王遇到難題了。對付孩子她媽自然不用費太多周折,一把抱過來就得了,但對付中媽,抱又抱不來,扯又不能扯。相比為別人喝彩的輕鬆,坐在崖上恐懼一點點放大擴散。看著中媽轉過身來,坐下,屈腿,伸直……老王用手輕輕一推,彷彿經歷了半個世紀。從懼怕、無助、茫然,到坦然、掙扎,直至感覺到充塞在鼻腔里酸酸的味道和口中清冽的潭水,才驚奇得發現這一切結束那麼容易。

  九龍潭之行在老王的傾情一跳中落下帷幕。

推薦閱讀:

【戶外風寒效應與失溫】
[資料]《戶外不完全手冊》三
3種方案改造露天陽台---甜美戶外空間(1)
Ueli Steck,願天堂也有你執著嚮往的高山岩壁
***戶外登山杖使用技巧***

TAG:戶外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