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彼岸的台灣史 - 序

寫給彼岸的台灣史 - 序

開始寫文章也純粹是偶然,就真的是躺在床上,看著林達先生的《歷史深處的憂愁》,有感而發。想想,我是否能像林達先生一樣寫點什麼來講講一個自己熟悉卻又剝離的地方;一個自己生活卻又慨然的故鄉,這個地方就是台灣。

若問近百年來哪塊土地發生的故事最精彩,可能很多人會回答兩次大戰的歐洲、民國以來的中國,但作為一個台灣台南出身的市井,我還是認為,沒有一個地方的故事能比台灣要精彩。快速的政權轉換、思想不斷的衝擊。很多的台灣人是找不到那個想像中的共同體成為心靈上的依託。

我是誰?已經成為困擾台灣人上百年的問題。我是大清的子民?日本的皇民?中國的國民?台灣的人民?這些標籤與符號似乎都能從不同世代的台灣人身上找到印記,但每個印記似乎又無法停留太長的時間,之後可能又被新的統治者貼上全新的標籤。是福?是禍?或許都有吧。但台灣海峽的兩側的確開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故事。是橘是枳,我想是沒有必要爭論的。一方水土本就養一方人,況乎台島還有這麼複雜的過去呢?

長年與兩岸同胞交流的經驗,我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雙方都戴著有色眼鏡在看對方的世界。誤會有此而生;紛爭由此而起。台灣人看待大陸仍停留在非常淺顯認識,漫天的文章無非分成了兩類。較好的是讚嘆改革開放後大陸有多麽的進步,北、上、廣、深等城市有多麼的繁華;較糟的是批判中國的社會有多麼落後,民主法治建設遠不如台灣發達。但這樣簡單粗暴的去了解對岸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嗎?我是存疑的。

然而,大陸的同胞看待台灣不也是以如此簡單的方式嗎?較好的就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台灣人的素養還是要好一些的;較差的就說台灣基礎建設落後,政府行政非常沒有效率等。更有甚者直接就用意識形態的分類帽子來區分獨派或統派,我想,這些都太過小看事情的複雜程度了。

台灣,或許真的不是一個完美的地方,但她的重要性在近代,雖稱不上舉足輕重,但絕不容小覷吧。

身為一個台灣人,我認為要降低他人對自己的誤解,我想就是得讓盡量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片土地,了解這裡的人。而我想要試試看自己在這個想法上能夠持續多久,影響多少的人。因此,在寫作風格上,我盡量不用艱澀的語彙,反而是像現在這樣,以聊天的口吻,娓娓道出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或許已經非常多的人在做台灣史的講述或影片,但我想說出的台灣故事與他們並不相同。我會用非常主觀的方式來寫下這一段段的過去,其中必然夾雜很多我自己的觀點。畢竟,我並不想要寫出一本嚴謹的歷史著作,那樣的工作太煩人實在不適合自己,我只想要的就只是寫出一篇篇能讓人有所觸動的台灣故事。


推薦閱讀:

大將軍施琅是如何一舉收復台灣的?
秘川普挑釁中國帶給台灣5大危局,蔡英文玩火自焚
台灣!台灣!

TAG:人文 | 歷史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