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準備了一年的分手

一場準備了一年的分手

來自專欄《北京晚報》來訪者

本文發表於《北京晚報》2018年6月15日44版來訪者欄目

作者:楠語 梁明霞

發生在心理諮詢室里的故事

最好的整合是說出來,說出來就是一種整合。

本期來訪者:薇薇,平時成熟獨立,此時卻難以分手的事業型女人。

諮詢師: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是我主動向男友提出了分手。但也是我的原因,光準備分手就耗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一向果斷的我,這是怎麼了?」

第一部分:來訪者說

來訪者說 01 分手持久戰

在提出分手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內心足夠強大,可是提出分手的那一刻我卻崩潰到泣不成聲,我突然意識到我遠比自己想像中更依賴小L——可是,我怎麼會依賴別人呢?在家人心中,我是最令他們驕傲和放心的長女;在朋友眼裡,我成熟獨立,年紀不大已能將公司運營得有聲有色;即使是在和小L的相處過程中,也一直是我在牢牢地佔據主導。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能夠感受到的唯有:如果真的分手,這會讓我痛不欲生,彷彿失去所有精神支柱。

原來,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獨立和堅強,這個發現更讓我崩潰。

小L很體諒我。於是,這一年來,我和他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在外人眼中相當奇怪的關係:我們不再對外宣稱是戀人,但我卻忍不住還像女朋友一樣對他:我仍會給他買貼身的內衣褲;空運新鮮的時令水果給他,並囑咐他與同事一起分享;即使不是節日,我也會給他寄小卡片和小禮物,寫上我的祝福和心情,希望他的生活里充滿了由我帶來的情調……

但我知道,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我離不開小L,就不應該分手,但既然我決定分手,就該徹底放手。

為什麼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我會變得這麼「不像自己」?那個能拿主意、有主見、牢牢掌舵自己人生方向的我到底哪裡去了?

諮詢師說 01

「親密關係沒有結束」

一個人內心強大與否其實在親密關係中可以看得最清楚。親密關係包括戀愛關係、婚姻關係、原生家庭關係等。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的狀態最接近真實的自己,包括認知、情感、行為等。我們會吵架、會像小孩子一樣笑和鬧、也會展現外人不知道的柔情與脆弱。

從薇薇的「泣不成聲」和小L的「小心翼翼」來看,這段親密關係在心理層面並沒有結束,雖然言語上已經提出「分手」。

薇薇覺得在這件事的處理上,變得「不像自己」,其實這恰恰是最真實的自己。一個人的真實更多地體現在「完整」上,有堅強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有陽光的時候也有陰鬱的時候。

接受自己的「完整」而不去追求所謂的「完美」,是在諮詢中和薇薇不斷探討的主題。

分手這個持久戰中,可以讓薇薇更發現自己以前忽略的、不接受的人格層面,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是很有意義的,也可以讓她在下一段感情中走得更加順利。

來訪者說 02 我是大女人

從小我就不是嬌滴滴的小公主:不愛裙子,卻喜歡簡便舒適的褲子;不愛粉色,更喜歡藍色。

我還特別有主見,凡事自己拿主意,我覺得那樣才能掌舵人生。

高考填報志願時,家人輪番上陣,勸我不要報考省外的大學,可我硬是頂住了壓力,形單影隻地拎著行李來了上海。

本科畢業時,我本已找到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但繼續求學的渴望讓我果斷放棄了這一切,轉而走上了艱辛的考研之路。

一轉眼,研究生即將畢業,當周圍所有人都在為找工作而焦頭爛額時,我卻開始獨自打拚,自主創業:註冊公司、組建團隊、研讀法律法規、一家一家地跑客戶、熬夜開會討論方案、加班加點完成訂單,甚至還有一次只因為按時繳稅跑了十幾趟稅務局……

經歷了這一切,我自認為嘗過了許多同齡人還未體會到的生活苦澀,但也很充實,這才是我熱愛的生活!

我也由此在同齡朋友們的眼中活成了一個楷模——獨立而孝順,即使仍是一個學生,但創業有了一定的收入之後便不再向家裡索取任何經濟支持,反而常常給祖輩們、父母和弟弟買禮物;外向開朗,社交廣泛,時常吆喝著組織大家一起聚會談心,幫助她們排解生活煩惱;積極樂觀,說話風趣,從不願意對朋友發牢騷,總是在朋友圈裡分享一些有趣的事物,朋友們經常被逗得樂不可支,稱我為「正能量小太陽」。

更重要的是,那時的我還擁有一個交往多年、感情穩定的帥氣男友小L。

諮詢師說 02

「獨立是種假象」

薇薇在諮詢中提到,她小時候不喜歡穿裙子,不喜歡當公主,不喜歡粉色……說起這些的時候,薇薇的表情是自豪的,似乎在等著我的肯定與讚賞,包括後來種種「大女人」的跡象——「形單影隻、獨闖上海」、「獨自打拚、自主創業」等,我在想,估計薇薇的家人與朋友對這些都是讚賞與肯定的態度,那麼她自己呢?她在做這些的時候,自己內心的動力又是什麼?於是我們很自然地說起了她的童年。

薇薇是家裡的長女,弟弟比她小3歲。弟弟出生時,父母為了照顧弟弟,把薇薇送到了外公外婆家住了一段時間。在諮詢中談起這段經歷,薇薇的神情有些黯淡。看著薇薇,我的心裡突然湧起了一股巨大的「委屈」。果然薇薇說著說著,一向很理智的她突然就哭了,她說她特別特別害怕被拋棄,在與男友交往前,她一直很獨立,但這種獨立其實是假象,她的內心對家人實則有著強烈的需求感,這種需求就是希望她自己可以「被需要」「被肯定」。她固執地不需要家人提供經濟幫助,甚至是情感幫助——有什麼苦她都憋著不和家人說,直到小L出現。提起小L,薇薇哭得更凶了,哭完之後,薇薇有點不好意思,她說很少在人面前掉眼淚,和自己「正能量小太陽」的形象不符,我笑了笑,沒有說話,待她平靜下來,我們繼續談起小L。

在戀愛關係中,小L實際承擔了很多角色。薇薇不對家人傾訴的苦惱、困惑一直全部都由小L來幫助排解,他既是薇薇的戀人,還是她隱形的「家長」。聯繫到薇薇3歲時弟弟出生的情形,我推測薇薇對小L的需要實際還原了那時的自己對父母的需要。

來訪者說 03 愛情難敵距離

但別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我心裡早就十分明白,我和小L的這場戀愛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註定了遲早要分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愛情難敵距離。

上海這塊土地,充滿了我夢寐以求的機遇和挑戰,七年前我既然毅然選擇了前來,此時我便不會這麼輕易離開,何況在這裡,我的事業正剛剛起步。但小L離開的理由也很充分:他是家中獨子,他不忍離開家鄉和父母,像我一樣「漂」在上海。

我也曾掙扎過,難道愛情真的要敗給距離了嗎?現代社會,飛機、高鐵哪個不是四通八達?別說異地戀和異國戀,就是異星球戀說不定都有可能修成正果,我為什麼不試一試再放棄呢?但其實,橫亘在我和小L中間的並不僅僅是地理距離,真正令我們難以跨越的,實則性格上的鴻溝。換句話說,如果小L的內心是歸園田居,我的內心就是金戈鐵馬。我曾無數次試想過,假如我是一個柔順可人的女生,可能就很自然地和小L一起回老家了,從此過上和和美美的小日子。但我終究不能違拗我的個性,將一直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生之舵交給別人——哪怕這個人是我的愛人。

這樣想著,長痛不如短痛,我主動向小L提出了分手。

但沒想到的是,做事一向果斷利落的我,卻耗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準備分手」,總是無法徹底離開小L,過程十分糾結痛苦。

諮詢師說 03

童年的「被拋棄感」

在整個的諮詢中,薇薇慢慢明白了為什麼和小L分不開。和小L分手的現狀與薇薇小時候面臨的境況類似,現實要求兩個人分開,但心理層面,薇薇再次體會到了童年時的「被拋棄感」。

薇薇感受到的害怕被拋棄感,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叫「分離焦慮」,也叫「失客體焦慮」。這種焦慮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面臨的焦慮,只是一個6歲的孩子離開父母和一個3歲的孩子離開父母體驗到的焦慮程度完全不同。這種焦慮就類似於你身邊最親近的人突然音信全無,對於一個3歲的孩子而言,受認知的局限,她還沒有辦法用邏輯去思考,所以突然的分離就類似一種音信全無。

對於薇薇來講,3歲時突然面臨的「分離焦慮」是她難以承受的,可以說是一個創傷性事件,如何面對這種創傷事件,小孩子最常用的就是「幻想」,在當時薇薇的幻想世界裡,或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是個男孩,父母就不會不要我了」、「如果我足夠優秀,父母就不會把我送到這裡了」、「如果我很乖、不惹麻煩,就不會在這裡了」……

總之,所有的幻想都圍繞著如何避免「被拋棄」展開,這對薇薇的後來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附:

—The End—


—「《北京晚報》來訪者」創辦者簡介—

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

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熱愛心理學,喜歡精神分析

正在以「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走在心理諮詢的路上……

公眾號:梁明霞與精神分析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想更多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梁明霞與精神分析」,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

微信原文:一場準備了一年的分手


往期內容:

【文章合集3】北京晚報「來訪者」系列 | 諮詢室里的故事


推薦閱讀:

你的諮詢師想要改變你嗎?
心理語言學 主流心理 心理諮詢 心理測試 心理健康 心理諮詢師 無錫心理諮詢-主流心理網-...
迴避型人格的認知失真
[心理諮詢室]出軌的女人
心理衛生、心理診斷、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