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之虎
來自專欄裝甲維修部90 人贊了文章
提起二戰中的匈牙利,人們更多會聯想到的是布達佩斯戰役以及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世代恩仇。本文將從另一個角度講述與匈牙利有關的不同的故事。
註:本文參考了《Tigers In Combat Vol1》、《Tigers In Combat Vol3》、《The Combat History of Tiger Tank Batallion 503》、《A Magyar Királyi Honvédség külf?ldi gyártású páncélos harcjárm?vei 1920-1945》,是對個人譯作《匈牙利之虎 一&二》的修訂版本。
一、匈牙利 —— 孱弱而頑強的僕從國
在44年初,蘇軍鋼鐵洪流的步步緊逼將東部戰線無情地推進到了喀爾巴阡山(Carpatians)的東北部,迫近的戰火已經對匈牙利的邊境造成了威脅,因此匈牙利的最高領導人趕緊動員匈牙利第二裝甲師(2.Páncéloshadosztály)開始行動。這個單位里最強的部分是匈牙利第三裝甲團,裝備有75mm 41M L/25 的突朗 41M (41M Turán)和40mm 41M L/51 的突朗 40M(40M Turán)。
原本這個師是計劃放在匈牙利邊境的,但在匈牙利第二集團軍於頓河遭受災難性損失後,匈牙利政府開始尋求途徑與盟軍達成秘密和平協議,察覺到匈牙利異心的德國人於44年的3月19日發起瑪格麗特行動(Operation Margarethe)無情佔有了這個國家,德國人對匈牙利皇家陸軍的控制力日益變強,在3月29日,匈牙利第二裝甲師受命去填上德國北部和烏克蘭南部之間的缺口。這個裝甲師被劃歸到匈牙利第1集團軍名下,駐紮在喀爾巴阡山外的加利西亞(Galícia)。
在4月5日到11日之間, 第二裝甲師被運到了他們預定的集結地——一個靠近斯特雷伊(Stryj)的地方。從這地方開始,第二裝甲師就得靠自己長途行軍跑上250~300公里到博列霍夫-達利納防線(Bolechow-Dolina)去。而時值融雪之際,道路泥濘難行,當他們終於到達博列霍夫-達利納之後不久,便馬上接到了作戰任務,因為德國人根本沒有在這裡部署兵力,在這條長達60~70公里寬度的防線上,可以說是一個人都沒有!
第二裝甲師在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便是拿下斯坦尼斯勞-達地拉登(Stanislau - Delatyn)公路,並確保比斯特里查河(Bistrica)的橋頭堡,而為此他們將要更加地深入,將戰線向前推進。
在4月19日,第二裝甲師成功地完成了這項任務,他們拿下了納迪維爾納(Nadworna/Nadvirna),並在比斯特里查河(Bistrice)東部又建立起2個橋頭堡。這是 突朗 的首次作戰,儘管他們成功打掉了2輛T-34,這次戰鬥也使匈牙利人認識到了 突朗 在裝甲和火力上都不算好。在1500~2000米的距離上,T-34便能擊穿 突朗,而突朗 41M卻只能在600米的距離上打穿T-34,至於突朗 40M,則要把距離拉到400米才能打穿T-34。
作戰的第二階段在喀爾巴阡山脈森林的東部展開,意圖是奪取科洛梅亞(Kolomyja)。然而泥濘的森林地形阻礙了匈軍車輛的腳步,突朗坦克由於其窄小的履帶而遭遇了同樣的問題。
為了維持補給,匈牙利人不得不將突朗坦克投入到各種牽引車輛,運輸物資的工作中,突朗坦克的可動率也因此而惡化了。
這次自44年4月20日發起的失敗進攻在斯洛波達的列斯納( Sloboda Lesna) 以西2公里處破產,蘇維埃擊碎了匈牙利人的攻勢。飽受重創的匈牙利第二裝甲師在5月4日從前線撤出,這支隊伍終於獲得了自作戰開始以來的第一次休整,而前線的一切作戰計劃也暫時停止了。
二、新裝備的到來
匈牙利第二裝甲師的指揮官對這支隊伍的表現十分滿意,而北烏克蘭集團軍的指揮官莫德爾也承認,是匈牙利的行動讓俄國人停下了腳步,他認為匈牙利的裝甲部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果他們能拿到性能更好的裝甲車輛,這支隊伍就能發揮出更多的作用,而不至於因為其二流的裝備水平成為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軟肋。作為緊急事項,莫德爾向最高統帥部請求為匈牙利軍隊提供德國裝甲車輛來加強他們的實力。
44年5月,在科洛梅亞(Kolomyja),第503重裝甲營和第509重裝甲營的人員先後對匈牙利第二裝甲師第三裝甲團第一營的裝甲兵進行了「虎」式坦克的培訓。
此時的匈牙利第二裝甲師隸屬匈牙利第1集團軍,被部署在德涅斯特河(Dnjestr) 與喀爾巴阡山(Carpatians)之間。
關於訓練用車的調配和最後真正移交給匈牙利軍隊的「虎」式需要理清一番:
根據503營戰史和TIC1中的記載:44年5月6日至14日期間,第三連的的士兵,以北烏克蘭第一裝甲教導群第1虎式教導連的名義,在靠近斯坦尼斯勞(Stanislau)的納迪維爾納(Nadworna)對匈牙利裝甲兵進行培訓。
培訓中使用的教學坦克來自於先前配屬給米特梅爾戰鬥群(Kampfgruppe Mittermeier)的車輛,後來這7輛「虎」式中的4輛被移交給509營。
根據TIC1中的記載:5月,509拿到了24輛全新的「虎」式,同時又從503接收了4輛「虎」式,該營原先的11輛「虎」式返廠維修。
6月2日,6輛全新的「虎」式交付給509,此時全營「虎」式保有量為52輛。
6月21日,509轉移到納迪維爾納(Nadworna)。並接收了501移交來的9輛「虎」式。
在匈牙利官方的記錄中,5月匈牙利軍隊將接收10輛「虎」式,到了7月再增加3輛;根據OKW的命令,509營向匈牙利軍隊移交的應該是從從501拿到的那些舊貨。但實際上,在6月份,509營違反了命令,將501營的9輛舊「虎」式加上幾輛新「虎」式,總共14輛的「虎」式移交給了匈牙利軍隊。
這一情況在TIC1中有記錄,來自於科洛梅亞(Kolomyja)培訓參與者的確證,只是沒有更準確的日期。
早在43年,為了提升軍隊的自信,匈牙利就有意圖想從德國採購裝甲車輛。總的來說,從44年5月開始,德國總共向匈牙利提供了74輛四號(G型和H型),50輛三號突擊炮,100輛追獵者,到了44年中期,「豹」式和「虎」式開始加入匈軍序列,德國為匈牙利提供了總計5輛「豹」式G型。
最早一批移交給匈牙利的德國坦克是由匈牙利第二裝甲師第三裝甲團第一營在納迪維爾納(Nadworna)接收的德國駐軍移交的坦克,包括12輛四號,10輛三號突擊炮以及10輛「虎」式。這些車輛大多是德軍使用過的舊車,仍保留著原先的德國塗裝、炮塔編號及國家標識,與之配套的只有基礎保養的必需工具,至於大修要用的車間設備與備用零件之類的,德軍的答覆是「不見了」。
將各型坦克各抽出一輛,Máthiás Eszes少尉組建起一個訓練小隊,配合德軍抽調的人員,對匈牙利裝甲兵進行培訓。
在匈牙利第二裝甲師的報告中,5月15日,該師擁有4輛「虎」式,5月26日,該師擁有10輛「虎」式。第一營劃分為四個連隊,一個連隊配屬了11輛四號,一個連隊配屬了9輛三號突擊炮,剩下的兩個連隊都配屬了「虎」式,一個連6輛,一個連4輛。
指揮「虎」式連的是János Vedress上尉(第1連)和Ervin Tarczay中尉(第2連)。
匈牙利裝甲兵們十分熱情地接受了對新裝備的培訓。虎式那覆蓋著防磁塗裝的厚重裝甲以及強有力88炮讓他們找回在了在早期戰鬥中使用突朗被蘇軍暴打而喪失的自信。匈牙利人的士氣高漲,他們甚至開始迷信這些虎式曾在隆美爾那傳奇的非洲軍服役。
無論如何,這次訓練收效顯著,德國人驚訝於匈牙利乘員的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虎式新人們很快就達到了德國師父的操作水準,那些習慣了突朗爛炮的炮手在使用88炮時,甚至能做到準確命中2千米外的一棵樹——從樹榦中央打斷了它。
到了7月,為了慶祝Hollosy-Kuthy少將的生日,3輛「虎」式被移交給匈牙利軍隊。
三、作戰經歷
匈牙利虎式的首次登場是在44年6月的突瑪(Tlumaczky)的防禦戰中,此時第二裝甲師第三裝甲團第一營被指派給匈牙利第24步兵師,「虎」式以2-3輛為一個單位分成排,由營部直接指揮。關於此戰,小強般的蘇軍的目擊者聲稱,他們只聽到了引擎的轟鳴聲及樹木倒下的哀嚎,隨後便受到了攻擊。在為期一周的戰鬥中,匈牙利虎式斬獲了3輛T-34,大量反坦克炮、碉堡以及一個彈藥庫。
根據44年7月11日匈牙利第二裝甲師的軍備盤點報告,總共有6輛「虎」式處於戰鬥準備狀態,到了44年7月16日,報告提到有7輛「虎」式處於戰鬥準備狀態。
第一營下一個階段的任務是斯坦尼斯勞(Stanislau)防禦戰,在7月23日,該營被部署到斯坦尼斯勞東部。蘇維埃的攻勢威脅著這個城市,第三裝甲團也因此轉移到了這個地區。
7月26日,在去往納迪維爾納(Nadworna)的公路上,一輛「虎」式擊潰了8輛坦克,大量卡車及火炮。與此同時,一個擁有幾輛「虎」式的戰鬥群設法抵達了斯坦尼斯勞北部的齊卓夫(Cziczow),暫時緩解了斯坦尼斯勞的窘境,但他們並沒能推進到埃祖皮利(Yezupil)。
事與願違,蘇軍很快突破了納迪維爾納(Nadworna)-斯坦尼斯勞(Stanislau)防線上的奧季尼亞(Otynja)。由第一營Mátyássy上尉指揮的一個戰鬥群受命在奧季尼亞以南的祖齊洛(Zhyrowa)攔住蘇軍,此舉無異於螳臂當車,俄國人並未停下腳步。
無奈之下匈牙利第一集團只能開始撤往喀爾巴阡山(Carpatians),由「虎」式殿後掩護,在薩圖尼亞(Saturnia)的514高地,兩輛「虎」式佔據地勢,於30分鐘內擊毀了14輛T-34。
截至7月27日,在從匈牙利軍隊自祖齊洛開始的一路撤退中,前線的10輛虎式里有7輛損失了。這些「虎」式的損失原因多種多樣:當「虎」式拋錨時,匈牙利人並沒有合適的拖車將其拖走搶修,而由於缺乏燃料,有些「虎」式在耗盡油箱中的最後一滴油後被乘員遺棄;有些「虎」式則是陷入泥濘動彈不得而被遺棄;有些「虎」式遭遇了森林中的蘇軍反坦克炮伏擊而損失。
截至8月10日,匈牙利第二裝甲師還剩下3輛「虎」式處於戰鬥準備狀態;9月14日,報告顯示還有2輛「虎」式處於戰鬥準備狀態;到了10月5日,所有「虎」式都損失殆盡。
最後的這3輛「虎」式的損失於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原因是燃料缺乏及匈牙利軍隊沒有維修它所需的工具和零件。
四、後記
這次「虎」式這短暫的客串中,匈牙利乘員通過行動證明了他們在技能方面並不比德國佬差勁,但問題在於,使用外國車輛對匈牙利後勤部門帶來了一定壓力,對於燃料,炮彈及零件等必需品,都需要另外配給,更不用提「虎」、「豹」兩者本身在德軍中的服役就很讓德軍裝甲維修部門頭疼了。
然而即使擁有強大的武器,匈牙利人也只能成為蘇聯攻勢之路上的一枚墊腳石而已。
推薦閱讀:
※偷雞不成蝕把米,德國該不該與世界為敵?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之41—1944.12.3
※1932年德國選舉戰中反對希特勒的人群集會
※挖到一部新的二戰電影,真!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