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故意搗蛋如何破?一個小小心理應對法

當孩子故意搗蛋如何破?一個小小心理應對法

來自專欄幼兒說13 人贊了文章

孩子為什麼會故意使壞?如何破?

飯桌上,媽媽跟小男孩說:「不要掉飯粒,慢慢吃」,媽媽叮囑後,發現熊孩子不僅加快速度,還故意吃得滿桌子都是飯粒,最後還把飯粒彈到牆壁上……

「為什麼好好說話,孩子卻故意使壞?」最近有好幾位父母留言類似的問題。有些父母讓孩子玩玩具時安靜,孩子卻大聲吵嚷嚷;有些父母讓孩子把衣服放在凳子上,孩子卻故意扔地上還踩幾腳;有些父母讓孩子不要往窗外扔紙團,一不留神孩子卻搓了一個更大的紙團……

▲孩子為什麼會有故意使壞的行為?

有兩大方面的原因:

1、孩子自主意識的發展

一般來說,寶寶2,3歲時會經歷寶寶叛逆期,孩子7-9歲間,會遭遇兒童叛逆期。在早期的寶寶叛逆期,寶寶們愛哭鬧、不聽話;在兒童叛逆期,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執拗不妥協的舉動。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認為這是孩子對秩序的要求下出現的行為。比如有些2歲的寶寶伸手要打人,聽到媽媽急促地阻止說「不要不要」時,寶寶似乎沒聽見,伸手就往其他小朋友臉上抓了一把;還有些6,7歲的孩子,當媽媽叫她「不要打擾貓咪睡覺」,孩子卻大吼一聲,把睡夢中的貓咪嚇醒了。換言之,這其實也是孩子的自主意識發展的結果。

當孩子由於自主意識發展而表現出來的叛逆行為,父母們應該高興。因為這是他們「自我」意識發展的標誌,孩子們在表達「自我」,而不是壓抑「自我」,這是他們建立良好自尊感的基礎,未來他們才能成長為心智健全、心理積極的人。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海查對此有過專門的研究,他在研究中發現,孩子們在叛逆期表現得越突出、自我意識表現得越強烈,這些孩子80%的概率在未來的性格會更有主見和獨自判斷力。

2、除此之外,有些孩子表現出來的故意使壞的行為,卻是因為不良的家庭養育環境導致:比如有些家庭的父母愛批評否定孩子,有些父母經常欺騙恐嚇孩子,有些孩子常常被不公平對待,還有些家庭的父母有打罵孩子的行為或父母對孩子很專制……不良的養育環境,導致有些孩子故意使壞「發泄」情緒。

▲當孩子故意使壞,大人表現出強烈的行為情緒會怎麼樣?

當孩子搗蛋或故意做出讓大人不高興的事情時,如果大人採用強烈的情緒反應或採取激烈的言行阻止,反而會讓孩子的搗蛋行為得到強化,因為孩子的行為得到了回應,對孩子來說,他的故意使壞讓大人不高興了,這常常也是被大人忽視的孩子的一些常見的行為表現。部分孩子可能會在大人的嚴厲批評或打罵下暫時停止搗蛋行為,卻會在其他事情或以其他執拗的方式反映出來。就像水裡的氣泡,總會冒頭。

一位小女孩把姥姥給她做的小花褲剪了,姥姥批評外孫女沒禮貌,還往小女孩的小手打了幾下。小女孩「哇哇」哭了一會,當姥姥從廚房出來,發現小女孩又拿著剪刀剪姥姥的一隻襪子……半小時前的批評似乎毫不留痕。

▲面對孩子故意使壞,父母應該如何做?一招小心法

如果孩子是因為家庭不良的養育環境導致的使壞行為,父母最好從根源上改正。大部分情況下,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故意使壞,是因為自主意識發展導致的。這時父母只需要一個小小心法即可。舉個例子。

一位小女孩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會故意把水杯上的水倒在了玩具上,她還會在倒水之前故意大喊:「媽媽,我要倒水哦!」一開始奶奶趕緊阻止「不能」,但沒用,小女孩反而「哈哈」笑著舉著水杯往玩具倒水。第二次,當小女孩舉著水杯又大喊「媽媽,我要倒水哦」,沒人回應,奶奶在做飯,媽媽在疊衣服,當小女孩又大喊了一次「我真要往玩具倒水哦」,大人連頭也沒回。這次,小女孩反而把水杯放在了茶几上,氣鼓鼓地一邊嚷嚷「不好玩」,一邊走進了房間。

上面的奶奶和媽媽對小女孩的行為表現叫消退法,這是心理學上的行為療法,簡言之,就是採用故意忽視或不理會孩子的搗蛋行為,從而冷卻孩子某些不良行為的熱情,最終幫助孩子達到行為的糾正。

這個過程,其實就像人的眼睛旁突然長了一顆小粒粒,一開始感覺很煩,因為有些「礙眼」,想擠掉又生痛。當你故意轉移注意力和忽視它,過幾天後才發現,那顆煩人的小粒粒不知什麼時候已經不見了!這便是消退法的形象比喻。面對孩子的搗蛋行為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父母採取冷處理的做法,孩子會因為激不起父母的「關注」而自覺無趣,便放棄了搗蛋行為。

故意使壞的孩子,常常像一塊亂跳的「臭石頭」,當父母採用「消退法」,「臭石頭」撞棉花團里,孩子反而變乖了。

關鍵字:叛逆與執拗、行為習慣、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育兒經驗:驅除討厭尿布疹 還寶貝漂亮小屁屁
寶寶感冒,愁壞寶爸寶媽
好媽媽育兒平台:5個月—2歲,不同年齡段的小兒輔食食譜
如何給寶寶斷奶
產後總結之待產包清單

TAG:兒童教育 | 兒童親子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