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零開始走向財富自由——向(像)機器學習
來自專欄有隻蘑菇9 人贊了文章
本文算是《原則》讀後感,沒看過原書亦無妨,但真誠的建議各位入手一本,我看過一些書,這一本稱得上是很好。
現在很多朋友都想尋找人生的「捷徑」,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捷徑,那一定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方法。用一天一星期一個月就想找到人生的「捷徑」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用一年兩年去系統的搭建,那有希望。
1.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挺有意思,有個叫AlphaGo的程序先後擊敗了李世石和柯潔,登頂世界。讀者朋友們不下圍棋的可能對這件事不太清楚,我給大家做一個不恰當的類比:
這就好比張繼科在比賽里單打0:4輸給了一個只訓練了三年,15歲的年輕選手,而且每局的小分也不是那麼好看。
這件事情在圍棋界引發了大地震,集結了兩千年的人類智慧到頭來敵不過一段代碼。是的,這個AlphaGo就有這麼強,號稱人類智慧最後一道防線的圍棋——被他(她)擊潰了。不僅如此,AlphaGo的船新版本AlphaGo zero只用了21天,就從無到有擊敗了自己的上一代。
但是人類棋手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AlphaGo現在是AlphaGo老師了。他(她)的出現,其實是帶給了人類棋手更多的思路,給圍棋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在創造AlphaGo的過程中,人類棋手的經驗以及人腦的思維模式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現在,人類棋手反而要向AlphaGo老師學習下棋了。
我們普通人不需要學習如何下圍棋,卻需要學習一下AlphaGo是怎麼學習的。簡單來說,我們需要像機器一樣建立一套基礎演算法,通過不斷的迭代優化,使自己的人生產出更好的結果——這個過程,叫做進化。
而《原則》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內容其實也就在這裡。作者告訴我們應該把機器學習的模式應用到生活中,並且告訴我們怎麼建立「人生的基礎演算法」。就像蓋一座大樓一樣,先打好了框架,才能把更多豐富多彩的內容逐漸填充進來。
讀書不一定要讀完整本,《原則》這本書的前123頁還是值得一讀的,後面的內容則見仁見智、不看也罷,具體為什麼我會在後文提及。
2.
在討論開始之前,我想先說說這本書的作者,瑞 達利歐,橋水的創始人。
他 1949 年出生,12 歲就開始買賣股票,花了 300 美元買了北方航空的股票,收益 3 倍。
1975 年他創建 Bridgewater,最初的主要業務就是為公司客戶提供匯率和利率的風險管理諮詢以及出版名為 「Bridgewater 每日觀察」 的每日市場評論。1987 年,Bridgewater 開始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當時的規模為 500 萬美元。時至今日,不到三十年,橋水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到起初的接近 4 萬倍。
不管是比爾蓋茨還是扎克伯格,以及其他國內外的大佬們,都願意為這本書寫推薦,對作者本人讚賞有加。無他,無非是因為達利歐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機器學習,硬生生的迭代出了任何人都不敢想像的成功與輝煌。而現在,他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能夠完全複製他成長路線的方法,就像是一本武俠秘籍,告訴你如何成長成為一代武林高手,而且不必自宮。所以這本書在美國開賣之後,實體書於兩天之內售罄了也絲毫不奇怪。
達利歐稱自己為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一個專業犯錯者。他曾說過一句話,我認為可以和他對自己的定位結合起來理解:
我們必須渴求真相,要渴求到為了換取真相甚至不惜被羞辱的地步。
當他面對自己的錯誤時,為了尋找錯誤的來源——即真相,不惜反思和檢討到了「自己羞辱自己」的地步。試想,一個人如果能這樣的直面自己的過往,那麼他每犯一次錯誤便更強大了幾分。把從錯誤中得到的經驗,總結成規律,凝練成原則,然後用這些原則構築人生的演算法,這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不斷迭代優化,最終達成進化的結果。
3.
在我看來,搭建這套體系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兩點:
a. 對抗生活的麻木
有個商場里的手機導購員,他對每個來看手機的客戶都是同一套說辭,有的人買了,有的人沒買。但是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件事情,還是日復一日的重複著這樣的生活。你覺得他除了依靠運氣,在未來有什麼讓自己生活發生翻天覆地改變的可能性嗎?答案是顯然的,沒有。
有一種愚蠢叫做:每天不斷的重複相同的事情,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每個人來說,這件事情都太正常了。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其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時候對錯是沒法界定的;主要原因是——麻木,失去了改變當前生活的意願。而這種麻木,是資本主義、生存壓力等等的共同作用,也是我們這一生要對抗的最大的敵人。這種麻木具有強大的慣性,想要戰勝慣性,需要有系統、框架以及方法。
反思,就是最好的應對方法,它能打破這種麻木。但是打破這種麻木往往只是暫時的,習慣並不會因為短暫的打破就能改變,要改變一個習慣,就得用一個新的習慣去覆蓋它。所以反思過後,當結論變成原則,也即是我們人生大樓的框框架架,並撐起這麼一個體系的時候,我們就能持續的對抗這種麻木和懶惰。
b. 節省選擇成本,優化決策結構
我們人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在做選擇。小到今天中午吃什麼,買什麼牌子的手機,大到和誰結為伴侶,如何選擇職業,都是選擇。人生就是選擇的結果嘛,99%的選擇加上1%的努力。選擇對於人生的重要性可能不言而喻。
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科學研究表明選擇的質量會隨著選擇的數量增多而下降。
朋友們可以把我們的精力想像成王者榮耀里的一項數值,類似hp、法力值等等。每做一次選擇都會消耗一些精力,如果精力值太低,就很難做出最優的選擇。健康的身體、生活規律會提高精力值的上限或是提升精力值回復的速度。但是每做一次選擇,即使是今天吃什麼,遇到一個突發情況怎麼辦等等,都會消耗我們的精力。而精力消耗的結果是——如果我們花了很多精力糾結今天吃什麼,那可能晚上在面臨看書還是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會更容易選擇去玩遊戲,因為沒有精力去做或者說去承擔那個正確的決定了。
我們看到很多名人,比如喬布斯,買衣服一次買同款幾十件;又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吃飯也只去幾個固定的餐館吃固定的菜式。他們這麼做,背後的道理就是——減少無謂的選擇,把精力拿來做最正確的決定,不要因為一些無關的小事而導致在重大決策上出現失誤。
而這也是所謂的窮人陷阱之一。窮人因為購買力少,需要不斷的優化決策,以謀求用最少的資金獲得最大的購買力,比如貨比三家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消耗精力的例子。當一個人不斷的去糾結如何把握五塊錢的價值的時候,他錯過一個五百甚至五千塊機會的概率就在變大,因為沒有精力去支撐。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窮啊.....
所以當我們逐漸的用各種各樣的原則「約束」自己的生活之後,很多事情都變的有法可依。在做決策的時候就可以降低我們的精力消耗,不必再重走一次類似「貨比三家」的決策路程。這樣就可以保證我們可以精力充沛的應對每一個重要選擇。
4.
但是除了好處,原則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內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在於搭建系統的方法可以參考,但是系統本身卻沒有什麼借鑒的意義。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學習達利歐提供的方法,也就是我說的這本書只值得看前123頁,甚至是前30頁。而123頁以後的內容,是達利歐本人總結出來的自己的原則,反而沒有太多參考的意義。
因為我們看到的系統也不是他人生的全部,在他的認知里存在一些他默認不用提及的基礎概念,以及他沒有意識到的個體間的巨大差異。這並不是他的錯,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很難跳出這樣的思維局限。
舉一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我在香港生活,這裡的香港同事們和我的工作習慣和方式可能有一些不同。香港人極少午休,十二點過睡覺八點鐘起床,中午飯後還不用休息可以馬上工作,這種充沛的體能是讓我非常詫異的。但這種工作方式我模仿不來,具體原因在於他們並不是依據意念來支撐的..他們能這麼工作的背後是一整套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和作息習慣,這些東西我看不見也學不來。他們也不會完整的意識到這件事情,並且100%的向我解釋清楚。
所以回到達利歐這本書中來,他能提供的許多原則和方法,其實有大量生活習慣和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在支撐。一味地學習他的處世之道和管理方法其實很容易東施效顰,弄巧成拙。反而應該抽身出來去研究搭建框架的思路。
5.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沒提到這麼做和財富自由有什麼聯繫。
我個人認為財富這種東西,其實是優秀的附帶品。不管在什麼領域和行業,如果能夠持續不斷地優化和提升自己,賺錢只是捎帶手的事。而我們所欠缺的,一是持續優化自己的方法,二是持續優化自己的動力。但原則這本書能夠提供的不僅僅是方法,也恰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對動力的需求。
想要改變世界的人向來不少,但是能守住自己內心的已然不多。其實守住自己的一方明台,沒有被世界改變,便算是在改變世界。所以我們需要從生活的印證中建立原則,並以此為憑藉,反過來保護和捍衛我們的生活。就像奇異博士手中的法印一樣,有些東西雖然簡單,但是有效。
歡迎來到有《原則》的世界。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Mushroobby
推薦閱讀:
※像突然有了支撐,也突然有了朋友。-----乳香
※四國軍棋也是技術活
※為何我們需要一個儀式化的節日?
※教師個人成長計劃
※「忙」是另一種無欲無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