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百年恩怨
來自專欄俄羅斯視野4 人贊了文章
談到國際關係,人們往往傾向於關注大國博弈,在這樣的語境中,弱國只是一個任人宰割的羔羊。這樣的認識實際上忽視了強國與弱國之間相互博弈的複雜性。誠然,弱國在強國面前可出的牌確實不多,但是其所作所為依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國之間的互動。十九世紀的俄土關係就是這樣的情況。俄土之間的互動不僅牽涉到歐洲所有大國,而且也與十九世紀歐洲幾乎所有的重大外交事件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的這段持續百年的紛爭。
土耳其為什麼對歐洲大國那麼重要?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地緣環境在這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俄羅斯的版圖雖然幅員遼闊,但是它存在一個致命的地緣缺陷——沒有溫帶水域的開放的戰略性不凍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集中在西部的歐洲地區,聖彼得堡是西部最重要的港口,但是聖彼得堡面對的是封閉的波羅的海,即使出了波羅的海進入北海又必須面對英國;北面的摩爾曼斯克地處北冰洋,遠離國際航運的主幹道,這裡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海軍基地,但是卻無法在經濟政治影響力方面發揮作用;太平洋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遠離歐洲核心區,而且有朝鮮半島和日本的阻隔,遠處還有美國的阿拉斯加。因此,只有黑海的出海口有潛力成為這樣的戰略性不凍港。此外,第聶伯河、頓河等俄羅斯重要的河流也注入黑海。因此,黑海對俄羅斯的國防和經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不幸的是,黑海由於土耳其海峽的存在同樣是一個封閉的海洋。因此,控制土耳其海峽成為歷代俄國領袖心中的夙願。
圖:君士坦丁堡始終扼守著黑海的門戶
也正是由於土耳其海峽的極端重要性,這裡也是歐洲其他大國無法忽視的戰略要地。十八世紀以來,俄羅斯的不斷擴張在歐洲國家心中成為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拿破崙戰爭結束時,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以歐洲盟主的面貌出現在世界面前更是加重了西歐國家對這個巨人的擔心。因此,英國、法國和奧地利都無法接受俄國的力量暢通無阻的進入地中海。早在十七世紀的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法國就開始與奧斯曼帝國發展關係共同對抗宿敵哈布斯堡王朝,二者建立了很強的政治和經貿聯繫,因此法國無法坐視俄國征服奧斯曼帝國。英國的殖民核心在印度,中東地區是連接印度和地中海的重要通道。雖然十九世紀初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但是任何控制這裡的歐洲國家都可以開通並控制這一重要戰略水道的前景是英國非常擔心的。因此,英國同樣不允許其他國家控制這裡。奧地利雖然沒有控制奧斯曼帝國亞洲和非洲部分的野心和實力。但是奧地利非常擔心,各大國對這裡的爭奪會引爆歐洲大戰從而破壞奧地利苦心經營的歐洲協調體系。換一個角度,雖然十九世紀時奧斯曼帝國早已是日薄西山,但它依舊能夠明白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並努力加以運用來維持自己日漸衰微的統治。因此,在整個十九世紀,這裡上演了一幕持續百年的精彩博弈。
1815年拿破崙戰爭剛結束不久第一場危機就降臨了——當時仍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的希臘爆發起義。希臘的起義立刻吸引了歐洲大國的目光並得到歐洲絕大多數的同情。為應對奧斯曼的殘酷鎮壓,希臘向俄國發出滿懷激情的呼籲,請求各國干涉進來。希臘危機也極大地震驚了奧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和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他們都十分擔心俄國藉機控制希臘。好在經過一番勸說,深明大義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認識到歐洲協調體系的來之不易,沒有進行干涉。
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佛朗茨二世和普魯士皇帝腓特烈三世
但是情況很快發生了逆轉。1825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去世,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對他哥哥努力維護的歐洲協調不感興趣,一心為俄國開疆擴土。與此同時,君士坦丁堡求助於不可一世的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出兵幫助平叛,希臘起義者被殘酷的鎮壓。當此之際,英國新任外交大臣坎寧提出與俄國聯合干涉來抵消俄國單獨開戰的可能(即《聖彼得堡議定書》)。可惜坎寧失算了。尼古拉一世藉機與奧斯曼簽訂《阿克曼公約》(1826年),要求奧斯曼將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當時是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的實際保護權交給俄國,同意俄國在土耳其海峽上的完全自由通航。面對列強的壓力,土耳其沒有退縮,拒絕了《聖彼得堡議定書》並且單方面撕毀《阿克曼公約》。這正中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下懷。1828年俄國出兵攻打土耳其。雖然俄國取得了勝利但是贏得非常艱難。不過這場戰爭卻對俄土關係有一個里程碑式的意義:尼古拉一世一方面認識到戰爭如此艱難很容易遭到其他列強的干涉;另一方面也接受了顧問的意見,保留一個虛弱的土耳其作為南部的屏障要好於瓜分它。此後的俄土關係雖然依舊紛爭不斷,但是總的思路依舊延續著這一點。
希臘危機暫時告一段落。在英法俄的壓力下,奧斯曼同意希臘自治。但是它的後果卻絕對談不上樂觀:希臘危機增加了西歐國家對俄國的擔憂;同時,希臘成功自治的例子也鼓勵了上文提到的那位埃及帕夏的野心。1831年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以要求得到幫助鎮壓希臘起義的獎勵為由進軍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並很快擊敗了奧斯曼軍隊。此時,奧斯曼帝國悲劇的發現,英國正忙於1832年的《大改革法案》無暇東顧,而法國更是支持那位埃及帕夏。奧斯曼唯一可以求助的只有他的宿敵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藉機與土耳其簽署《安吉阿爾-斯凱萊西條約》,與土耳其結成防禦同盟,從而使俄國成為土耳其的實際保護人。有了俄國的保護,土耳其大膽的向埃及發動進攻,希望一舉收復失地,可惜又是慘敗。接連的慘敗讓歐洲大國看到了奧斯曼帝國有土崩瓦解的危險。在奧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親王的號召下,英國、俄國、法國和普魯士決定啟動歐洲協調,阻止埃及的進一步成功,維持奧斯曼帝國的存在。這一次,除了法國之外其他大國都認識到保留一個虛弱的奧斯曼的重要性。為了安撫法國,1841年五大國和土耳其簽署《海峽公約》,保障各國在土耳其有平等的商業機會,並且規定在和平時期土耳其海峽對所有軍艦關閉。《海峽公約》是歐洲協調機製取得的一個顯著地成果,保障了近東地區近十年的相對穩定。
1848年席捲歐洲各大國的民族主義革命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在這次巨變中,拿破崙三世登上歷史舞台。拿破崙三世一心要打破維也納體系和歐洲協調機制對法國的束縛,重現他叔叔偉大的拿破崙的榮光。他認為,歐洲協調的核心力量就是奧地利和俄國,因此必須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拿破崙三世以要求奧斯曼帝國承認拉丁教會作為奧斯曼帝國境內基督教聖地保護人為由施壓。這樣一來就觸犯了俄國的利益,因為俄國支持的東正教會始終是這一特權的所有者。俄國在多次要求土耳其保障俄國權益未果的情況下,惱羞成怒,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面對危機,最為擔心爆發戰爭的依舊是奧地利,因為地處中歐的奧地利不論站在那一邊都會成為歐陸大戰的前線。為此,奧地利再次提議召開歐洲協調,由英法奧普四國向俄國和土耳其發出照會。沒想到的是,土耳其竟然決絕了!土耳其利用歐洲大國之間的不和,而法國和英國又打算利用土耳其的不妥協。就這樣克里米亞戰爭爆發。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的戰敗而告終,幸運的是,戰後簽署的《巴黎條約》非常寬大,除了禁止俄國在黑海保持海軍之外,沒有什麼傷筋動骨的要求。但是,克里米亞戰爭的影響確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它是1815年之後第一次在歐洲大國之間爆發的戰爭。它標誌著維持歐洲幾十年和平的歐洲協調體系徹底崩潰。英國反思這場不體面的戰爭,而在未來更加謹慎的面對歐洲的爭端。奧地利在戰爭期間的中立態度惹怒了俄國,後者原本希望獲得他的支持。而這兩點也解釋了為什麼在1866-1871年普奧和普法戰爭中,英國、俄國會做事不管。克里米亞戰爭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另一件對歐洲乃至世界格局都影響深遠的劇變——德國的統一。
圖:愛搞事情的拿破崙三世
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的紛爭至此還遠沒有結束。不過後邊的故事,我們在討論一戰起因的文章中已經寫過了,這裡不再贅述。通過上述對十九世紀俄土關係的梳理,我們發現:俄土紛爭的核心是地緣政治爭端,這一主線從十九世紀初一直延續到一戰的爆發。有人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大國為了一個發生在遙遠地區的紛爭而爆發的戰爭」。但是,在歐亞大陸整體的地緣政治世界觀中,又有哪裡是所謂的「遙遠地區」呢?大國雲集的歐洲,利益相互重疊,而這種重疊最集中的地區就是原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地區。不幸的是,這一現實一直影響到今天。希望通過我的梳理,為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俄土關係、歐洲關係的新視角。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和今日頭條號:地緣分析君
推薦閱讀:
※軋錯風頭站錯隊土耳其認慫也晚了!
※土耳其組閣與埃爾多安訪華
※土耳其總統重壓下低頭 普京背後暗藏鋒芒(圖)
※中美下一個目標:土耳其小心嘍,下個就是你!ZT
※雲石:土耳其憑什麼敢擊落俄羅斯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