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戰火再燃

三十九——戰火再燃

51 人贊了文章

打完仗之後就是論功行賞,首功自然是德川家康,作為賞賜,秀吉收回了他原有領地,賞賜他北條家的七國領地,德川家的領地一下上升到了兩百五十萬石,成為了天下僅次於豐臣家的大名。

但是家康很不高興,原來地盤雖然又小又偏僻,但是好歹是多年紮根的地方,基礎深厚,方便管理。現在到了北條領地,人生地不熟的,民眾多年受北條家管理,對自己肯定會有抵觸,所有工作又得從頭做起,自然不高興。

秀吉要的就是你不高興。留著家康在三河老家太過於危險,還是把他打發遠一點比較好。不過家康並不孤獨,還有個哥們和他一樣遭遇。

信長的女婿蒲生氏鄉也被加封了九十二萬石領地,但是被扔到了奧州的會津去,更加偏遠。據說聽到這消息哥們當時就哭了,別人都以為他被感動得哭了,他說尼瑪把我趕鄉下去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個猴子怎麼想的么?(秀吉曾說過蒲生氏鄉是個非常可怕的人)

家康比較淡定點,也沒有哭,直接收拾東西準備搬家去小田原。反正忍習慣了,繼續忍就是了。

這時秀吉叫住了他,家康大喜,以為秀吉反悔了。

秀吉自然不會那麼好心,小田原這種堅城給了你那你要造反我還麻煩,他攤開地圖,一陣搜索,指定了一個地方:「兄弟啊,你的新居城就在這裡吧!」

這個地方不是偏僻,而是非常偏僻,就一個小漁村,旁邊有一座破得不行的城池,在秀吉催促下,家康就搬進了這座搖搖欲墜的城池。

城池的第一代領主姓江戶,於是這座城也得名江戶。而那個小漁村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了亞洲最大的城市,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東京。

秀吉又再接再厲把其他的領地也都分封掉,基本原則就是調離老家。折騰完了之後,秀吉長出口氣,把關白的位置讓給了養子羽柴秀次,自己退休自稱太閣,然後過起了悠閑的退休生活。

全日本人民終於看到了久違了和平——只是看到了一下而已。

這年三月,秀吉下達總動員令,要求全國大名帶兵趕赴名護屋。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又要開始戰爭了,大家自然不爽,被一腳踹到奧州鄉下的蒲生氏鄉又得帶兵趕到遙遠的九州,當即直截了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這隻猴子好日子不過搞毛線啊!」

對啊,好日子不過幹嘛打朝鮮?秀吉是戰爭狂么?也不是啊,要是的話早武力統一日本了,還留那麼多大名幹嘛。

因為不打不行,再不打日本就崩潰了。

為什麼崩潰,以下有兩種說法(我個人不支持野心說,因為在文獻中可以看到打朝鮮後的土地主要為了安撫外樣大名)。第一,由於秀吉血統不正,所謂豐臣氏,只能糊弄糊弄自己的脆弱的心靈。大家都知道你秀吉就一個泥腿子。於是,只能用物質拉攏。物質,就是土地。

第二,一百年來的戰亂,已經讓日本的經濟發展畸形了,各種兵器盔甲的製作、運輸業等等行業已經成為了日本支柱產業,更不用說靠打仗吃飯的武士們了。現在一和平,經濟轉型沒跟上,失業率嗖嗖地往上爬,治安問題日益惡化,對豐臣政權構成了巨大威脅。在豐臣幕僚們的思考之後,最後石田三成給出了一個看起來目前可信性最高的方案:發動對外戰爭。

這是個相當靠譜的主義,只要打仗,失業的就不在失業了;打贏了,就有錢了,就能保證國內經濟轉型;打輸了,國內過多的戰力就被消耗了,也就不會鬧騰了。所以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最後就是考慮打哪兒了,目前有四個選項:

A.太平洋

B.南洋諸島

C.明朝

D.朝鮮

A肯定不能選,在澳大利亞還沒有發現的1591年,日本人還沒必要跟一片海較勁。B也是送命選項,因為那裡有洋人的軍隊。C更不可能,雖然胡宗憲總督被嘉靖弄死了,戚繼光將軍前幾年病死了,但是去挑戰明朝簡直是作死。

思來想去,只能選D了。

朝鮮確實是個很好下手的目標,當時朝鮮和當初宋朝一樣重文輕武,甚至更過分。宋朝只是以文制武,文官高一級,但是並不非常歧視軍隊的人;而在朝鮮,學武的是沒有社會地位的,根據朝鮮官方史書記載:如果一家兩個孩子一個學文一個學武,學文的就會成為全家的中心,學武那個只能給自己兄弟端茶送水。以至於朝鮮沒人樂意去當兵,不得不去當兵的都是些混不下去的傢伙,戰鬥力基本小於五。而朝鮮政壇卻是非常激烈,朝內有東人黨和西人黨,黨爭風潮較之明朝有過之無不及,過了一段時間東人黨還分出了南人派和北人派,都可以湊一桌麻將了。

但你如果以為這就結束了,就太小看朝鮮同志們的折騰能力了。在這場驚天動地的戰爭之後,北人派又分裂成大北派和小北派,大北派後來分裂成肉北骨北中北,小北派又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基本就是這樣子。

正所謂此地人傻錢多,別說放眼亞洲了,放眼世界都找不到比你更適合被打的了。

1592年春,明朝萬曆二十年,日本文祿元年(朝鮮是明朝屬國,用的明朝年號),豐臣秀吉的三十萬大軍集結在名護屋城。一半人留守在了名護城,另一半渡海打仗。很明顯,留守的人賺翻了,這幾個留守的是德川家康、伊達政宗、前田利家。

秀吉將渡海的大軍分為九個軍團,並且任命了軍團長。介紹一下這九個人,估計一下這幫人的水平。

第一軍軍長,小西行長,兼任先鋒總指揮。行長家裡原來是做藥材生意的,因為算賬好所以被秀吉招攬來做內政工作,所以很明顯他打仗基本軍事票友水平。另外比較特殊的是他是個天主教徒,天天胸口掛個十字架動不動就念叨上帝保佑,還有個教名叫奧古斯都。此外他有五個副將,都是些大眾臉,只是都和朝鮮做過生意,對當地比較清楚罷了。

第二軍團兩萬兩千八百人,軍團長加藤清正,老熟人就不介紹他了。副將是龍造寺家重臣兼實際掌權者鍋島直茂,這哥們還是很強力的,可以說他比加藤清正的統帥能力更強一些,後來也當了大名。

第三軍團一萬一千人,軍團長黑田長政,官兵衛的嫡子,副將是在九州被島津義弘打得滿地爬的大友義統。

第四軍團一萬四千人,軍團長毛利勝信,邊緣人物,我也不知道他之前干過啥,不過他兒子比較出名,毛利勝永,後面會說到。其實主要是第四軍團的原軍團長沒來才輪到他當的。沒來的是島津義弘,家裡出了點亂子,還在收拾,暫時來不了。

第五軍團兩萬五千人,軍團長福島正則,箍桶匠出身,不多介紹。副將一大堆:蜂須賀家政、戶田勝隆、長宗我部元親、生駒親正、來島通之和來島通總父子。福島正則和長宗我部元親的水平還是沒問題的,水賊出身的來島父子水戰也是可以的,另外幾個就無視了吧。

第六軍團一萬五千七百人,將領素質最好,軍團長小早川隆景(吉川元春此時已經病死了),水陸兩用人才,值得信賴。副將立花宗茂,這是個戰鬥力和人格魅力爆表的存在,單獨介紹下。

立花宗茂本來不姓立花,叫高橋統虎,幼名千熊丸。他爹高橋紹運是大友家重臣,有個外號叫風神。據說千熊丸小時候發育得很好,四歲時能打架打過八歲的孩子,六歲的時候劍道可以擊敗十幾歲的大孩子。

雖然能打,但是這哥們是個徹頭徹尾的好心人,能不動手盡量不會動手,七歲的時候他老爹帶著刀出門射老鷹時,突然竄出一條野狗,而千熊丸只是用刀鞘趕走了野狗,他爹問他:「為何不拔刀?」千熊丸淡定地回答:「刀是用來殺敵的,不是用來殺貓狗的,戰爭已經奪去許多人的性命,不必要在犧牲無謂的生命。」

到了他十歲的時候,他爹紹運要出門和島津家掐架,於是裝著嚴肅地問他,要不要一起上戰場。根據當時的教育,一般的武家子弟會表現得非常勇敢,非常二愣子,表示我一定要上戰場(雖然去了也是送死)。紹運也沒打算讓他去,就是無聊了和兒子開玩笑罷了。

千熊丸思索片刻後回答道:「如果我現在去了,除了像野狗一樣戰死以外什麼用都沒有,不如父親給我個幾年時間,到時候我一定可以成為不亞於您的武士的。」

高橋紹運頓時對兒子刮目相看,從此以後更加器重他,而千熊丸不負眾望地成長為了一名傑出的武士。

話說大友家另一名重臣立花道雪,也是個統帥能力極強的人物,多年來戰鬥未嘗一敗,和上杉謙信並列勝率榜第一。只是他有兩個遺憾。

第一個遺憾是他下半身癱瘓了。這個癱瘓其實是他自己活該。當他年輕的時候,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下起了雷陣雨,在雷聲中,道雪突然靈(中)光(二)閃(病)現(發),決定用手裡的刀劍劈斷雷電。於是他舉起寶刀「千鳥」,對準了一道閃電劈過去。

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刀是良導體,於是道雪當即就被劈翻在地。雖然撿了條命,不過下半身癱了,只能坐在車上指揮戰鬥或者砍人。歷史圈人送外號雷神,都是托這個的福。

註:我其實很好奇一個殘疾人是哪裡來的這麼高的武藝的……

信長之野望13

三國志12

不管怎麼說,道雪成功驗證了雷電是可以電翻人的,而且此項研究比富蘭克林早了將近一百年,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同時他的寶刀「千鳥」也得名「雷切」,也就是火影裡面這技能的由來。

第二個遺憾是他一輩子沒生兒子,只有一個女兒誾千代,由於被雷打得下半身癱了估計也不會再生齣兒子來了,無奈之下道雪只好讓女兒繼承家督,成為戰國罕見的女家督。但是過了幾年道雪覺得還是收個女婿兼養子繼承家業比較好,選來選去他選中了高橋統虎。

為了試探一下,道雪把統虎請到家裡做客,吃完飯後道雪舉行弓術比賽,這時道雪對統虎說:「雖然你還年幼,但是能射弓箭給我瞧瞧嗎?」統虎拿了弓,拉了拉卻說:「這是把弱弓,有沒有更強的弓?」道雪因此給統虎自己的重藤弓,統虎拿起來連發四箭,四次有三次都射中紅心。道雪大喜,當即找到高橋紹運說把你兒子給我做婿養子吧。

紹運開始不幹,畢竟這兒子資質太好了,捨不得啊,但是在道雪苦苦請求下還是答應了,於是統虎就過繼給了道雪,改名立花統虎,後來改為立花宗茂。

可惜雖然立花家和高橋家都是很能打的,但是主君大友家不怎麼經打,很快被島津打得節節敗退,前面說過了。在戰爭中宗茂養父道雪病死,實父紹運戰死,既然風雷二神都死翹翹了,年僅十六歲的宗茂一個人扛起了大友家的旗幟。

後來秀吉九州攻略的時候,宗茂表現出色,多次襲擊島津軍後方,甚至孤軍深入島津領地把島津家的城池給打下來了,秀吉對其大加讚賞,賞賜了他十三萬石領地,提拔為一介大名,同時賜予光榮稱號:「剛勇鎮西一」,也就是西部第一猛將。東部第一猛將是本多忠勝,可見宗茂是非常強悍的存在。

幸好還有宗茂這種戰鬥力強的,不然這次的侵朝日軍恐怕怎麼死完的都不知道。

繼續介紹,第七軍團三萬人,軍團長老熟人,毛利輝元,跟他兩個叔叔比起來他就是廢柴一根。

第八軍團一萬人,軍團長是秀吉的乾兒子宇喜多秀家,外號宇喜多士郎。與他父親不同,他是個有仁愛之心的優秀將領,人緣也很好。

第九軍團一萬五千人,軍團長羽柴秀勝,豐臣秀次的兄弟,秀吉的外甥,也是來刷經驗提等級的。

還有我們的老朋友長谷川秀一帶領的700人觀光團,但剛到朝鮮導遊就掛了。

最後還有九鬼嘉隆率領的七百艘船隻和九千兩百人的水軍。雖然有鐵甲船,但是九鬼嘉隆沒敢用。

雖然在國內很管用,但是瀨戶內海畢竟風平浪靜,安全得很,到了日本海上,不用朝鮮人開火,鐵甲船那不科學的配置估計立馬就能自己沉下去,嘉隆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只帶了安宅船,沒帶鐵甲船。

最後總後勤官石田三成,這個沒啥可說的。

扯白了這次去朝鮮的都是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角色,真正算是名將的也就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島津義弘等人。不過秀吉很有信心,打個朝鮮,派一群豬去當指揮官都夠了,他堅信以這麼多兵力佔領朝鮮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

四月二十日,軍團出發,兩天後,大軍在海對面的釜山登陸。

兩個小時後,釜山城破,沒錯,就是兩個小時。

隨後日軍兵分三路北上進攻,朝鮮人沒有讓秀吉失望,望風而逃,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星期,五月二日,首都漢城失守,宣祖李昖(yan,陽平)一路飛奔到了平壤,結果一個月內平壤門戶開城失守,李昖又一路直接跑到了鴨綠江邊上的義州,然後趕緊給明朝老大寫信。

原文不清楚,但大概意思就是我快撐不住了,拉兄弟一把。窮凶極惡的倭寇正在我們朝鮮燒殺搶掠,朝鮮也呆不了了,給我塊地方住吧。

還加了一句「與其死於賊手,毋寧死於父母之國!」

信寫得很感人,但是明朝官員沒被感動。

雖然兵部尚書石星很激動地表示,不用別人,我自己就把他們收拾了。但是兵科給事中許弘綱為首的其他朝臣紛紛反對,許弘綱認為,把敵人擋在門口就行了,不用出門去擋(御倭當於門庭),此外他還批評了朝鮮同志,說他們是被人打就求援,抓幾個俘虜就要封賞,自己打仗卻是望風而逃,土崩瓦解(望風逃竄,棄國於人),去救他們是白費勁(不得不說這些話還是實話)。

遼東巡撫更是表示,渡江內附可以,不過遼東最近資源有限,最多來一百人,多了自己想辦法。李昖表示壓力很大,我好歹也是國王,一百人還不夠我王室的一半啊,有啥用啊?

眼看朝廷已經達成一致意見放朝鮮自生自滅,有人說話了:

「我們應該馬上出兵。」

所有人沉默了,然後同意了這個意見。

因為說話的人,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

萬曆皇帝,眾所周知,是個超級大懶蛋。歷史課本上都寫了。

但是,懶不代表不辦事。萬曆覺得雖然日本水平就那樣了,不過萬一朝鮮沒了自己邊疆也麻煩,這點和太祖也是一樣的觀點,而歷史證明他們都是正確的。

當年七月,第一波援軍開拔,帶兵的是副總兵祖承訓,跟著李成梁打了很久的仗,也是久經沙場了。

援軍人數3000人。

是的,就是3000人,我並沒有少打零, 因為朝鮮人沒告訴他們有多少日軍,因為跑太快了壓根來不及調查。於是朝鮮官員發表了YY精神,告訴他平壤有一千日軍。

雖然說曾經有40個日本人團滅3000明軍的戰鬥記錄,但是死的是南方兵。而南方兵單兵戰鬥力弱於北方兵。更何況祖承訓帶的是遼東兵,單兵戰鬥力最強。再加上祖承訓帶的是騎兵,而騎兵克刀兵,所以打敗1000日軍無壓力。但是祖總兵也不想想就1000日本人怎麼把朝鮮弄得GG思密達的。

由於祖承訓當年曾經和李成梁帶著三千騎兵橫掃蒙古幾萬大軍,所以他覺得一千那更無壓力,於是很高興的準備出發掃蕩然後領大紅花了。

負責接待他的朝鮮重臣柳成龍倒是個明白人,知道日軍不可能只有一千,看著祖承訓這三千人又不好明說:「那個……祖總兵啊……倭寇略彪悍,你……小心為妙啊……」

祖承訓淡定地表示,沒事,當年,我曾以三千騎兵攻破十萬蒙古軍,小小倭兵,有何可怕(啥時候變十萬的,你接著吹吧)!

於是祖總兵一路小跑來到平壤城下,結果發現城門大開,日軍都不見了。他想也不想就往裡面沖。

於是他被華麗麗地埋伏了,小西行長雖然不是非常傑出的名將,但是屬於那種不會有什麼傑出表現也不會坑人的指揮官,所以兩萬對三千他還是小心謹慎地打了個埋伏。

一通槍響,明軍傷亡慘重,死傷兩千餘人,幾近全軍覆沒,副將史儒戰死。

逃回來的祖承訓直接找到朝鮮人問罪。

第一罪自然是情報亂來,這個也就忍了。

第二罪,朝鮮為了表達同甘共苦,撥了五百人協力進攻,結果一中埋伏這五百人瞬間逃跑了四百,剩下的全部投降。

第三罪,最過分的是,明朝士兵的屍體上發現了朝鮮軍的箭頭。這行為就過分了,不給情報沒關係,不出兵沒關係,搞盟友是TM什麼情況!

李昖被罵得汗如雨下,他只能不斷表示,我國多年和平,民眾意志力不高,他們都是善良的人民,只是被邪惡的小日本硬逼著作戰的。

萬曆也懶得聽他解釋,他現在很生氣,後果極其嚴重。

萬曆找來了兵部侍郎宋應昌,告訴他朕要擼平這群侵略者,你速速給我安排好。

和部長石星比起來,副部長宋應昌並不起眼,因為石部長不但個子高(長八尺),長得好(相貌過人),而且經常大發感慨,抒發情懷。而宋應昌每天不是跑來跑去,就是研究地圖兵書,一天說不了幾句話,這麼一個人,想引人注意也難。但是萬曆很清楚,這個才是真正有統領全局能力的人,石星嘛,充門面就好。

宋應昌雖然為人沉默寡言,卻深通韜略,熟知兵法,他雖然從未主動請戰,卻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且做事毫不拖拉,在受命之後,他片刻不停,即刻開始制定進攻計劃,調兵遣將。然而沒過多久,讓萬曆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向辦事極有效率的宋應昌竟然主動表示,雖然朝鮮局勢極度危險,但目前暫時還不能出兵。萬曆問:為什麼?

宋應昌說一是要等火炮,二是要等一個將領,他目前在邊疆,要調過來大概還要兩個月。萬曆當即表示同意,因為他也相信這個人的能力。

宋應昌等的人是李如松,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兒子,剛剛在西北痛扁了寧夏的叛軍,表現傑出,選他算是選對了人。

但是兩個月明朝可以等,日本不見得配合你等,如果這兩個月朝鮮被徹底擺平了就不好玩了,所以要派人去外交一下,拖延時間。

這個任務被各種推諉之後,落到了兵部尚書石星身上。石星老本行國防工作都是坑爹,更不用說本來該禮部做的外交工作了。

不過由於石部長平時搞關係搞得多,他還是想出了個辦法——找一個能去外交的外交官就行了嘛!

畢竟關係廣,石部長很快找到了合適人選,他叫沈惟敬。


推薦閱讀:

印度歷史的特點
歷史真相:外蒙古獨立的來龍去脈
如果評選十大劉姓歷史名人,哪些人可以入選?
三教九流,青樓女排名末尾,三個有趣的歷史知識
康熙詔書真跡現身,200多年爭論不休的雍正繼位之迷有了歷史定論

TAG: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