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長征第三回 北上湘西是死路 西進黔北是活棋
來自專欄瓦利哥的機器歲月7 人贊了文章
作者:桑文鋒,神策數據創始人兼 CEO,前百度大數據部技術經理
上一回:
桑文鋒:品長征第二回 三年不飲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血戰之後,博古的狀態不太好。紅軍損失太大了,人員銳減大半。博古整天拿著把槍在自己面前晃蕩,旁邊的聶榮臻嚴厲制止了他,越是危急關頭,領導者越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三年之前,博古成為中共領導人時,才不過 24 歲,而現在,也不過是 27 歲年紀。雖說那個年代年紀輕輕就能做大事,但這壓力也是異常巨大。
身為軍事顧問的李德倒是滿不在乎,雖然損失很大,但在他看來這是順利衝破了蔣介石的四次封鎖,這是一次勝利。接下來的行動路線,就是按照既定方針,朝著湘西紅二、紅六軍團前進。可知道這個計劃的不止是中共中央,還有蔣介石。蔣介石已經判斷出了中央紅軍的動向,並在中央紅軍與紅二軍團之間,部署了十萬兵力,要把中央紅軍消滅在路上。
這時的毛澤東可沒有閑著,那些有志向的人,總是在變化中尋找機會。其他人怎麼想不知道,但毛澤東心中有了更加務實的方案。務實,或者說實事求是,一向是毛澤東的行事風格。他一方面具有革命樂觀主義,另一方面又注重實事求是。早在他就讀湖南師範學院期間,徐特立給學校題的校訓「實事求是」就深深印在他的腦子裡。一個戰略的好壞,不在於它看起來有多完美。也不在於它是否成功過。而核心在於這一戰略要符合當時的真實情況,敵我力量對比,實際的群眾基礎等等。可不能說我的戰略是好的,只是執行的人不行,這隻能說明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戰略。當年俄國通過城市暴動勝利了,於是許多中共成員就也模仿著在中國搞。可中國的工人也就 300 萬,即使所有都動員起來,還沒有國民黨的軍隊多。更何況國民黨在城市的武裝力量過於強大。所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先後失敗。毛澤東在秋收起義時,接受的任務是攻打長沙,可在郊區都已經潰不成軍。毛澤東一看這不行,再把這 3000 人拼上去就像撒胡椒面,沒有意義。於是帶著隊伍奔向了羅霄山脈井岡山。在那裡,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雖然這時的毛澤東不是軍事負責人,但畢竟是政府主席,並且也是中央委員。儘管不是三人團決策者,他想發揮一下他的影響力。在行軍的圖中,他有時跑到張聞天的身邊,有時跑到王稼祥的身邊,有時又在其他師團指導員的身邊,推銷他的新戰略方案。在他看來,去湘西,和當年他攻打長沙,一樣的不切實際,雞蛋往石頭碰。上次他帶著隊伍奔向薄弱的井岡山,這次他建議奔上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也就是不要向北,而是向西。
在湖南通道縣,在他的提議下,幾個領導人一起召開了會議,張聞天、王稼祥這兩票顯然起到了作用。中共決策實行民主集中制,也就是投票的方式,最終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意見,中央紅軍放棄北上湘西,而是西進貴州。接著又在黎平縣城,召開了又一次會議,明確在遵義地區建立川黔邊根據地的方針,並且確定軍事決策必須向中央政治局做報告,也就是否定了三人團的軍事決策權。毛澤東的戰略方針得到採納,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被剝奪。
儘管如此,博古和李德依舊對去湘西抱有幻想,在西進的過程中,還在傳播著打到烏江邊,回頭奔湘西的思路。於是中共中央又在猴場開了第三次會,再次明確奔遵義的主張。並決定元旦一過,強渡烏江。
下一回:
桑文鋒:品長征第四回 烏江岸就地取材 遵義城重獲指揮推薦閱讀:
※歷史上走上巔峰的女人,一帝,一個發明人彘,一個萬人唾罵
※孟德斯鳩與普遍歷史(下)
※蒙元歷史其實很有趣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152
※歷史與空間:老來失計親豺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