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海人文歷史的簡單描寫(二)

關於青海人文歷史的簡單描寫(二)

來自專欄青海旅行12 人贊了文章

西寧城,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湟水谷地中,統屬祁連山系,四面環山,三川匯聚,形恰似一葉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流、北川河由西、南、北匯合,在老城區以大十字、西門為中心,漸趨平緩,向東流經全市。

此地屬於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日照長,雨水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夏都」美譽。

這一特殊氣候也賦予了此城獨特色彩。城市以灰黯黯青色高山為背景,由於水分少而空氣透明度高,天高而曠遠,因此建築色彩多偏暖灰色,或者是以灰白相間色、深赭石紅色、米黃色為基調。從雲層中張望,阡陌縱橫在連綿高峻山間,暖色調如沉寂千年的玄武岩,裸露出來一星半點亮色也是悻悻的,如誤入古化石的貴金屬。

雖然人愛遺忘,城池也低調,但其開發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新石器時代,現存的小橋沈那遺址,朱家寨遺址,西杏園遺址,張家灣遺址可為見證,可發古人幽情。

在久遠的歷史潮流之中,她曾活在古羌人畜牧的歌謠中,也鐫在漢人的西平郡志譜中,還是南涼鮮卑人的西都縣,是北魏人的鄯城鎮、鄯州,也被吐蕃唃廝啰政權呼為青唐城。她的街巷,曾經有蒙古人的鐵蹄踩踏得震天,也曾有來自江南故園的官員鶯歌悠遊。

建城

西漢公元前111年,武帝於此設立西平亭。

東漢時趙充國屯田湟中,即如今的西寧樂家灣,世稱漢將營。

魏黃初三年,即公元222年,立西平郡,增築南、西、北三城,以郡治。留存有北魏佛教壁畫藝術的北山洞窟記錄了這段歷史。

公元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唃廝啰築青唐城,廣二十里,旁開八門。中間為隔城。城設兩重譙樓,譙樓之後設中門和儀門;城中之屋,佛舍居半。城西多建佛祠,廣五六里,並「繚以岡垣,屋至千餘楹」。只是歲月久遠,如今也只遺留了青唐城遺址公園幾段殘垣,西風斜陽下供一些酸腐文人憑弔了。

圖為古青唐城復原圖

明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90年,長興侯耿秉文率陝西軍士筑西寧城,在元西寧城之上「割古城之半」,棄南佔北,「城高厚皆五長,壕深一丈八尺,周長九華里多;築成後因其高聳險峻,號稱「岩疆」。後世皆沿此維修傳承。

民國二年改稱西寧道,民國三十五年 6 月 11 日,正式成立西寧市。

立巷

時光剝蝕,現今的年輕人已經早就記不得那些口口相傳的遙遠故事。但是城市卻是有記憶的,她的記憶深深淺淺埋在西寧城每一條新街老巷,每塊門楹長瓦,每個公交站牌上。不知道這裡的本地人外地人們每天行色匆匆出現又消失在站台屋瓦間,是否知道這幾個拗口又遙遠的詞牌背後的故事呢?

教場街

教場街得名於小校場。

明代由於西寧「孤懸絕塞,外控番夷,中衛華夏」,設西寧衛後設鎮守總兵官,以管轄軍務。城中置小校場,作為校閱護守之地。當時小校場在城東南隅,清廷建立後西寧城成為總兵駐府,營兵擴員,小校場移至如今省政府所在地,設東西二門,二門外街道被稱為東西校場街,如今獨存西校場街,人稱「教場街」。

圖為上世紀50年代的教場街,商鋪林立

飲馬街

有詩云,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飲馬街也得名于軍營駐地軍馬飲水一事。現今人流如織的飲馬街地區在當時有一眼水脈極旺的井,井旁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用。遙想當年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井水清澈涼爽,濺濕熹微晨光里昏昏人影,總有種邈遠幽思。

民國時街景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遊人如今尋訪西寧必往之地。

元朝末年,山河破碎,群雄爭霸,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 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口口相傳叫作「 莫家街」。

如今整修一新的莫家街

雷鳴寺街

雷鳴寺街亦以這兒曾建有雷鳴寺而得名。

雷鳴寺創建於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寺南向,正殿為二層。據說當年正殿落成時,忽然烏雲四合,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寺主認為上天感應,遂將寺定名為「雷鳴寺」。

雷鳴寺今已片瓦無存。

宏覺寺街

聞名知雅意,宏覺寺街以弘覺寺而得名。宏覺寺,本名「妙華庵」,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後來該寺成為拉卜楞寺的屬寺,為該寺僧眾朝拜塔爾寺途經西寧時的寄宿之處。過去由於香火頗盛,由寺得名該街,明代已稱「弘覺寺街」。

此街南側還有金塔寺。

上世紀的宏覺寺路街景

莫家路

莫家路即今興海路。莫家路的形成與北山鐵佛寺是分不開的。鐵佛寺建寺歷史悠久,建築華麗,與北山洞窟一起,成了西寧城內士民和四鄉老百姓禮佛和遊覽的勝地。每逢寺院舉行佛事,人們扶老攜幼,進獻麵食、奶茶供喇嘛食用,稱為供「芒嘉」。當年,今黨校後的湟水上搭架有便橋,莫家路一帶田埂便成了去鐵佛寺必經之路,人稱其路為「芒嘉路」。起初有人在此做賣香表、蠟燭等朝佛用品的生意,後更有人擺茶園、開飯館,成了街道,因諧音,把「芒嘉路」叫成「莫家路」。

現如今的莫家路是品嘗本地正宗風味美食的絕佳之地哦。

南關街

西寧南城牆所在地黃土層很厚,築城取土後留下了很深的壕溝,人稱「南城壕」。當年南城壕作為一條車馬道,從漁場台下來,沿南城壕拐向東行,到山陝台下向北拐,即可到今花園南街。隨著人口的增加,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僅南城壕西段南側,就有近十家住戶。

1941 年 6 月侵華日機轟炸西寧後,當局為了戰時便於疏散城中居民,下令在四面城牆上各開挖一個豁口,南城牆豁口即在今水井巷南口處。由於此豁口的打通,人們進出更為方便,更有人依城牆建房修院,南城壕兩側更顯繁華。解放後,西寧市政府機關設在這裡,汽車場、長途客運站、煤場等單位相繼建立,當年冷清的南城壕終於變成了南關街。

玉井巷

玉井巷名字很美,其實得名於從前的西寧縣監獄。清雍正三年,新設西寧縣,七年後,知縣沈子績建縣獄於此地,後西寧府府獄亦在此建成,並明令此巷禁止百姓通行,驛軍巷漸被改稱「獄禁巷」。清乾隆二十六年兩獄合併,直到 1929 年才遷往他處,原地皮賣給一鹽商。鹽商嫌其名不雅,改「獄」為「玉」,改「禁」為「井」,並書招牌為「 玉井巷鹽棧」,從此有了「 玉井巷」的街名。

話說揚州也有一條貨真價實因為玉井而得名的古巷呢。曾經有幸獨往觀之,雖不見縹緲孤鴻影,看她淺波搖漾,遙想繁榮市井,也婉約別緻。與西寧這同名異命的巷子對照,一北一南,一粗礪有千年斷魂來去,一幽深見古今繁華起落,也算上是別有趣味了。

寫在最後的

不管是走在異國他鄉還是陌生的城市街頭,感受不同的人文,不同的笑臉,不同的飲食,不同的建築,感受到生命的廣闊,自己的渺小。

到一個地方,都可以去慢慢挖掘當地的人文,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旅行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目的地。青海的旅遊攻略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可言,一直想作點不一樣的東西,以另一個視角,帶你去看更深度的青海,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的是旅行而不是旅遊,希望給你帶去不一樣的收穫和感知。


推薦閱讀:

新型導彈驅逐艦西寧艦入列
從柏林到西寧,《柔情史》的電影節之旅還在繼續
青海最全旅行攻略:西寧有哪些地道小吃?(檸萌旅行)
街名 高原古城留聲機(山河代碼·西寧篇②)

TAG:青海 | 青海湖 | 西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