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寫點什麼。你說是科幻也可以
4 人贊了文章
逐漸發現,在一些回答中,我寫過一些類科幻的東西。連起來可能很長了。所以就想把這些搜集一下,放在這裡。俗話說攢雞毛湊撣子。成不成形看天意。
作為開篇,先對我以為的科幻小說的寫作邏輯作一個思路——一言以蔽之,就是開腦洞——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是開腦洞。所有的所謂「合邏輯」的邏輯,都是在桎梏幻想。冷兵器時代,如果有人寫小說,有一種機器可以飛到萬米高空,下個蛋蛋平了整座城市,炸死多少萬人。更多的人在幾個月後陸續死亡,死狀極其凄慘。這故事合不合邏輯?符合「基本法」嗎?
…………………………… 正文的分割線 ………………………………………
故事的開始,其實是這樣的。
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就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60471/answer/235487735
然後我就回答了。回答後,就覺得這有展開的必要。因為不斷有人向我提出問題,有些問題真的可以串起來。逐漸的,這些問題和我的答案就成形了。
先從這個問題開始吧。
小時候,走在煙雨朦朧的鄉下的早晨,看到地上有一個稀稀拉拉的蘑菇形成的圈圈。後來知道那是以一個蘑菇為源頭,生長一個腐爛一片,再生長一小圈,腐爛一大圈,繼續如此下去……最終形成了一個大圈圈。我就覺得這一定是個普遍的規律。後來,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得到了驗證。每一個大城市,都是從小村落開始的。隨著發展的進程,城市的中心逐漸越來越沒人,城鄉結合部永遠是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那一部分。和地上的蘑菇圈一樣,在接近最有活力的部分內圈,一定是最腐爛、最臭的部分。從市中心往外走,感覺到哪裡最臭,哪裡一定是剛剛腐爛過的部分。這個思路甚至影響到我自己的人生。幾十年前,我聞到了三環路上的臭,知道這裡快到了。於是放棄了二環邊上的工作,自願到「郊區」。當時,甚至因為「支援郊區建設」,調動時還給我漲了一級工資。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我又聞到了五環外的臭。好在已即將退休。退休後我一定會汲取教訓,再離城市遠一些,別過些年就又要搬遷。
人自以為是處於進化的頂端,其實,也不過是一簇簇消耗腐殖質的蘑菇。這裡本來寫的要靠後的多。但是因為實際上是緣起,或者說是開篇,所以要放在開頭。
如果人類文明誕生在一顆擁有眾多衛星的氣態巨星的衛星上,將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朱庇特」高高的懸掛在天空,已經不知多少個世紀了。可以看到,周圍的那些伴星,左邊幾下,右邊幾下,很有節奏的。就好像永遠在圍繞著無比巨大的朱庇特,「嘭嚓嚓嘭嚓嚓」,跳著華爾茲。而主神朱庇特呢?一會兒席捲起一股巨大的波濤,一會兒又翻滾出一串兒波浪,看著就令人感覺到怹的偉大和凶暴。遠遠的,卻又有一顆光明的小星星,靜靜的守候在旁邊,慢慢的划過天空,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每當她高掛在天上,地面上的人們就紛紛走出家門,趕緊把多日未見天光而變得陰濕的鋪蓋衣服等等拿出來晒晒。那個遙遠的光亮,遠比掛在天空不動的這個殘忍、易怒、巨大的主神要可愛得多。
悄悄地,不知什麼時候,一個新的傳說在流傳。據說,本來天上不是這樣的。本來天上只有一個光明的太陽。那個太陽沒有現在的這個「朱庇特」那麼大,但是卻比現在的這個要亮得多,甚至亮到絕對不能直視的程度。萬一直視了,哪怕極短的時間,也會造成視力的永久損傷,甚至失明。但是人們早已習慣了太陽的光芒。在這樣的光芒指引下,人們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著平靜的日子。——對了,「日子」這個詞,正是那段快樂平靜生活的遙遠記憶。而在那個時候,地面是堅硬的。雖然有時候也會有「地震」,但也是偶爾才會出現。
天有不測風雲。
人類一直沒有注意到,人類誕生的地方其實很小很小。當人類剛剛可以站在門口,遙望門外時,人類的搖籃已經裝不下人類了。於是人類匆匆忙忙的舉家遷徙到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幾顆大衛星上。
人類是一種善於遺忘的種族。短短几個世紀後,人類已經忘記了自己來自於何處,哪裡才是自己的故鄉。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傳說,在某天居然得到了實證。
補充說明——這裡應該加進一些文字,講因為地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當然是被人類糟蹋的結果),然後才有後面的文章——
一,這是我在這裡—— 胖大叔:金星在產生失控的溫室效應之前是怎樣的情況?初寫的開始。
正文如下:
一億年後……
太陽系從距太陽最近往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木星……人類目前主要居住在木星的四大衛星上。
金星和地球,是僅有的兩顆包圍著濃密的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大氣的石質星球。
人類對地球的探測有了偉大的發現——
「在地球上發現巨大的生命結構!
這種生命無化石遺存,所以猜測是軟體生物。身體外附有硅酸鹽結構(與其他生物多具含鈣質外殼不同)。我們正是根據遺留下來的硅酸鹽結構得出相關結論。
硅酸鹽結構由巨型類似方形的單元組成,每一方形單元平均直徑大約3米左右,最小的1米,最大的可達100米以上。每10至100個單元(鮮有更大規模)形成一個基本結構群,結構群中間有大致20米左右的間距。這樣的結構群我們稱之為樓。無數樓單元聚集在一起,形成直徑大約10至100公里的更大規模結構群,我們稱之為市。市與市之間由更大規模的鐵質線狀材料連接,鐵線下有硅酸鹽材料附著。
我們由此猜測,在很久很久之前,地球上曾經有過特殊的生命。這種生命形式體型十分巨大,平均身體就有三米左右,最大者可達百米以上。因為過於巨大,這種生命體似乎只能貼地爬行,而且這種生命體似乎具有(或者能夠分泌)硅酸鹽質外殼,而這些外殼可以堆疊起來,與珊瑚類似。但是它們的硅酸鹽結構外殼都是緊貼地面,至多堆疊一點點,平均僅能堆疊兩三層而已。猜測這與它們無比巨大的身體有關。
今後,我們將深入研究硅酸鹽結構大小的關係。現有的猜測是與這種生物的年齡有關。它們是不是一種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可以無限長大的?
更進一步的研究,已經發現,我們所稱的「市」,結構是分圈層的。巨大的「市」有5、6圈甚至更多。越向外圈層間距越大,圈層間隙無結構,卻也由硅酸鹽組成。而圈層附近,小型的(1至3米左右)硅酸鹽結構有密集的趨勢。內圈與基本結構十分相似,也是方形的。外圈卻逐漸趨向於圓圈,十分符合我們的猜測。由此我們又猜測,這種生物有更大更複雜的生命結構。以及,圈層是不是這種生物的繁殖層?
很快,有生物結構專家經過計算證明,在地球這樣的地表重力條件下,沒有任何一種軟體生物能夠支撐如此巨大的身體而不崩潰分解。科學證明這種生物是不可能正常生存的,更罔論爬行等運動了。於是有專家提出,當時的地球表面是不是包裹著一層水體,也就是說有大範圍的淺層沼澤地貌?這有硅酸鹽材料本身的高含水特質以及浸水後會適量膨脹,大大加強其結構強度等分析支持。並根據硅酸鹽材料的水溶性,提出此種生物的可能壽命區間……然而,立刻就又有人提出,即使有以上種種可能,硅酸鹽材料仍難以在如此大的規模上保持合理的堅實度。此種生物仍有被強大的重力壓垮的必然理由。故關於地球表面曾有超大型特殊軟體生物的論點被嚴重質疑。更有對地球表面廣泛分布的硅酸鹽材料組成的結構群分析,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成分區別:越是大型的結構,其鐵質成分越多。這似乎說明了更深刻的原因……
待續……
二,續寫的內容:
假如人類現在滅亡,幾億年後能留下什麼痕迹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且達到了高度文明?(接上段——)
隨著分析的進一步深入,人們有了更進一步的發現——
市與市之間的很長很長的鐵質結構上,周期性的有擴散污染物升降。基本上以年為一個周期。污染物的構成,多數是十分碎小的有機物質和金屬物質。每年的冬季,擴散物會達到一個高潮。終於,有人提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構想:因為設想中的軟體生物體型巨大,行動不方便,那麼如果需要周期性的行動,可能需要某種輔助附枝。這種附枝可能是所關注的生物分孽出來的。某種情況下十分類似植物的藤蔓。於是,這種生物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又掀起了一場大爭論。爭戰的核心在於,為什麼一開始人們會認為這一定是動物呢?這需要更深入的地質挖掘來獲得信息。
續寫——
終於,人們契而不舍的挖掘探究,有了決定性的收穫。
在地球上的許多角落,發現了一些強放射性的遺存。當然不是什麼超重元素的堆積。恰恰相反,是一些只有超重元素的裂解才會形成的某些罕見低原子序數元素有聚集的現象,才使人們開始思考,是什麼原因產生出這樣的現象。
因為強放射性遺存點的廣泛性分布,一開始,有人提出,有可能是遠古時一顆富含放射性元素的隕石,撞擊了地球。造成了地球上生存過的生物,包括人們新發現的無比巨大生物體的滅絕。
然而,很快就發現了一個新的規律,使上述假設受到極大的挑戰。
這些放射性遺存物密集點,沿著「市」與「市」之間的連線分布,卻距離「市」有一些差不多的距離。似乎與「市」有什麼有機的密切聯繫。
所以,「市」的形成,似乎應該在放射性遺存點的形成之後。這顯然與之前的發現嚴重不符。而且,在放射性遺存點附近,總有與「市」差不多結構,但是比「市」又要小一些的硅酸鹽結構,與放射性遺存的出現時間差不多。由此甚至建立了一個新詞:「鎮」。
「鎮」的結構功能性十分明確——就是圍繞著放射性物質遺存點而構建起來的。「鎮」是放射性物質遺存的先導,「鎮」是放射性物質的出產地。先有「鎮」才有放射性物質遺存點。而不遠處,和「鎮」存在著有機聯繫的,一定有關聯的「市」,卻遠在「鎮」形成之前就形成了。
這是為什麼呢?
待續……
有人說,所謂文明就是遠離自然。而人類越文明,能夠在自然界留下的東西就越少。三葉蟲尚且能夠留下澄江化石群,恐龍也能夠留下一些化石堆。那些都是長達幾億年才留下的遺迹。而人類,我能想到的,頂多是某些地方深陷到泥潭的不幸之人。還要考慮當地是否有形成化石的地質條件。我的想法是,人類在地球上的進化歷史太短。數億年的三葉蟲、數千萬年的恐龍能留下多少東西?想來人類恐怕連我說的這些也留不下來呢。
三、下面這篇文章,更直接就是提示提問者,這是小說內容。
如果地球開始加速自傳並開始逐漸遠離太陽系中心,地球的生態結構和礦產結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報紙上發表了一條消息:民間謠傳今年夏天比往年要寒冷。據氣象部門統計,並無此事,請廣大市民不要輕信謠言。
……………………
廣播緊急通知:因南方下大雨發洪水,大量城市產生內澇。呼籲大家捐款捐物,支持抗洪救災。
………………………………
電視節目緊急停播,政府發布公告:北方大面積乾旱,經歷史上最寒冷乾燥的冬天。建議想到北方過節的群眾不要急著起行,並希望做好接納北方親戚的準備。
…………………………………………
不要去南方!不要去南方!!不要去南方!!!香港已完全淹沒,廣州已不能進入,杭州經歷史上最大天文潮!潮水直接漫過防潮大堤,杭州市危在旦夕!上海已成水城,人們只能乘坐小船上班,從二樓出入。江浙滬經濟圈遭受重大損失!鑒於北方剛剛經歷最乾冷的冬天,大量農作物因沒有大雪覆蓋而被凍死,今年很可能顆粒無收!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河南以西才是最安全的地區!
另外,還有一個可怕的謠言不脛而走:一天在越來越短!一年卻越來越長!
……………………………………………………
很久、很久以後,或者,不久的將來(看題主打算如何讓地球越轉越快,以何種方式遠離太陽),
一顆晶晶亮的,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冰層的萬米巨星,孤零零的飄在寒冷的太空。厚厚的冰層下,有一些建築遺迹,講述著人類曾經在這個星球表面繁衍生息。
四、下面這篇,是從細節上描述只剩下一個人的生活。離寫完差得更遠。等哪天有了想法再說吧。
世界上突然只剩一個人,現有資源不變的情況下能有質量的生活多久?看到很多評論(在其他比較好的答主處,有人比較喜歡煞風景),說到有心理學家研究,人最多在完全孤獨的情況下能夠活10天。還有說僅能活20分鐘就要自殺的。我說一說自己的故事吧。
我早已結婚,但一直沒孩子。上個世紀末,老婆去國外教學整整1年。而我則在一個沒有人、沒有網路、沒有電視(有水有電有廁所)的空蕩蕩的小樓里值班。
在這一年裡,先頭,我還會習慣性地每天回家,自己洗洗澡,洗衣做飯什麼的。一周後, 我就不再回家了。買了幾大箱速食麵。每天窩在辦公室看電視劇、看電影。餓了就打開包速食麵,燒水沖著吃。再後來,連水也懶得燒了,直接吃乾脆面。
電視劇看完了,電影也看完了。我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這時候我喜歡聽音樂。先從浪漫主義聽起,然後,過渡到了古典主義、巴洛克。最後,在巴赫那裡找到了歸宿。於是,我聽了所有的大無、小無、小提琴協奏曲、小協奏曲、各個受難曲、大彌撒。最後聽的是康塔塔。這康塔塔就是80幾盤CD。聽過之後又回頭再聽,百聽不厭。這時候,飯量明顯減少,於是出門的機會也明顯減少。這樣,我一個人過了整整1年。
我沒有瘋,也沒有變得如何宅,更沒有擼到死。
以我的經驗,只有一個人的情形之下,只要想辦法解決水電問題,按照題主的設定,活下去,有質量的活下去是可以辦到的。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所以很多道德上的問題可以不予考慮,對解決問題也就有了方便之處。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寫下以下文字。
————————————————————————————————————
早晨,我被熾熱的陽光照醒。
停電了。所以外面格外的安靜,沒有修路工的喧囂,沒有蛤蟆機平整道路的「砰砰」聲。真是一個平靜而又光明的早晨。我迷迷糊糊的走到洗漱間,小便。一拉水門,停水了。「停電怎麼也怎麼沒有通知呢?物業幹嘛去了?」因為外面正在修路,可能臨時把電纜挖斷了吧,連帶著水也沒有了呢。我這麼想著,今天只好湊合著吧。於是,我穿好衣服,拿起上班的包,走了出去。當然,電梯也停了,這是可以想得到的。
好不容易從十幾層樓上走了下來,居然一個人都沒有見到,奇怪得很呢。下到單元門口,幾隻飢腸轆轆的小貓站在門口,向著我可憐兮兮地叫著。「我也沒吃的呀,等伙兒貓媽媽們就會給你們帶好吃吃的哦,別那麼急嘛……」快9點了,往常貓媽媽們早已準備好了貓食,今天是怎麼了呢?我躲閃著,快步走向自行車。
騎車在路上,今天,馬路上也格外寧靜,一個人也沒有,一輛車也沒有。沒有了擁擠的路況,我不由得加快了踏頻。痛快!
前方不遠處,一輛汽車橫跨在隔離墩上,汽油慢慢地漫灑出來。突然,「嘭!」的一聲,燒了起來。火勢很快掩蓋住了整個車身,濃煙衝天而起。周圍一個人也沒有。我拿出手機,準備打電話報警。
咦!怎麼沒有信號?我家門口電纜挖斷,不會把手機基站的電也停了的?不由得抬頭,才發覺遠處,發電廠過去一直冒著的白煙(我知道有人會說那是水蒸氣)也沒有,雙曲線形的大煙囪(我知道又有些人會說那是冷卻塔。算了吧,知道您水平高,別在這顯碑)靜靜地矗立著,在格外晴朗的天空下顯得分外顯眼。怎麼?發電廠也停工了?這可是件大事!回頭上網查查吧。現在當務之急是趕緊到班上找人救火。
一會兒,我到了單位。打開門,今天怎麼了?一個人也沒有?想了想,應該不是周末。我還沒過糊塗。拉了拉燈繩兒,沒電。我笑了笑自己,這是當然的。原來是因為大停電,所有人都不上班了。
再次拿出手機,才想起來,今天沒有信號。我上哪兒上網查去!覺得自己的習慣性動作真是很可笑。
那今天就在班上混一天吧。好在我習慣性地在班上留有大號——鄰居嫌吹號聲太大,所以我把號放在辦公室。反正這裡是排練場,往常同學們都在練習室練習各種樂器,不會有人嫌我鬧的。
想起往常,我終於發覺今天,排練小樓里也格外安靜。即使停電,對玩樂器的人來說影響並不大,怎麼也沒有人彈琴呢?回想過來的這一路,一個人也沒見著。終於,我開始感覺到一絲絲不安。
關好門,我向樓上的排練室走去。往日里,即使沒有同學在練琴,也會有幾對兒少男少女悄悄地躲在房間里卿卿我我。有時候如果突然進去,能看到她們突然分開,臉上帶著一點尷尬。所以,往常我習慣停在一個個門口,敲門,等著。確認無人後,再進去查看。今天不同,因為整個樓道里鴉雀無聲,我急步經過一個門口,推門就進。沒人!再一個門口,再推門進入,還是沒人!查遍整個小樓,的確只有我一人!
快中午,因為沒吃早飯,感覺肚子有點餓。我關上窗,鎖好門,出門找飯轍。臨出門想了想,又折回來,找張紙,寫上「臨時出門,有事請打電話XXXXXXXXX…… 」 貼在樓門口。
走在衚衕里,往日街面的喧囂都不見了。個個店門緊鎖,冷冷清清。遠處,幾隻狗嗷嗷的嚎叫著,引來附近幾條狗跟著「汪汪」起來。遠遠近近的幾聲狗嚎更顯出冷清凄涼來。
我越發感覺到餓。終於,找到一個忘記關門的店面,走了進去。這裡也沒人!因為停電,店家冰櫃里的東西已經開始有點化了。不管了!我打開冰櫃,拿出雪糕,先吃了再說。離開店面,我沒忘記給她們放上零錢。
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回到家裡,仍然沒有電。因為光纜入戶,意味著沒有了電,所有的信息來源就全部中斷。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在沒電、停水、格外安靜的環境中,我沉沉地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我不是餓醒的,而是被樓下紛亂的貓叫和遠處的狗嚎吵醒的。這是怎麼了?
仍然停電,仍然沒水。我覺得應該想點辦法了。先打開冰箱,裡面一股酸臭熱氣撲面而來。東西已經開始要壞了。我趕緊把東西都掏出來,找到些還能吃的,先填飽肚子再說。冷藏室還有些冰,還能堅持一會兒,先不管它。我把冰箱里剩下的不太新鮮的東西胡亂打個包,下樓看看吧。
剛剛到門口,一群野貓沖向我,不停地擺尾乞憐,向我要吃的。我把食物包扔給它們,沖向自行車,騎到了大街上。
經過這一天的觀察,我確認,至少在我經過的地方,以及可能有我需要服務的地方,一個人也沒有。這是怎麼回事?我開始往最壞的地方去想:這個世界上,從此只有我還存在嗎?如果果真如此,我是不是應該想想今後怎麼生活下去?
首先,那些伴生動物,平時被人伺候慣了的,飲食無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是食肉動物。尤其是貓,它們可是純食肉動物。在沒有人餵食的條件下,它們隨時可能變成真正的撲食動物。我聽到遠遠的貓狗已經開始突然發出慘叫,然後又寂靜下來。我估計,食肉動物們開始自發的野化了。
進入辦公室。不出所料,仍然一個人都沒有。首先,我找到平時值夜班用的長柄手電筒,找到一些電池,放了進去。手裡掂量掂量,夠重,但防身還不夠。於是又找出鐵鏈,栓上一個巨大的鎖頭。這樣,也許勉強夠用了吧。出門,看見牆角放著一根四分水管,先拿著,也許有用。出門,鎖好。這些地方將來很可能是我的掩體。一定不能讓別人(或者別的什麼)進來。
帶上一堆原始工具——鐵鎖、鐵鏈、水管(這時候有把刀多好)和電筒,我開始在院子里巡查。確認了,一個人都沒有——除了我之外。所以我可以很原始的活著了。
站在院長辦公室門前,我掄圓了水管,一下、一下砸下去,終於把防盜門砸開了。進入,果然不出所料,裡面的飲水機上的水桶是滿滿的。然後,我砸開儀器室,推出一輛儀器車,把滿水的水桶裝上。再砸開一個門,找到飲水機,再裝上……如此三番之後,儀器車裝滿了大大小小的水桶。順便,找到了根繩子,把水桶都捆上,一路跌跌撞撞半扔半搬的運到樓下。怎麼帶回家呢?
我到了車庫,一輛車一輛車的檢查,終於找到一輛裝滿油的油電混合動力轎車。砸開,以我微薄的電氣知識,撬開電門,點火啟動。這花了我多半天的時間。不急。反正從今往後,我有得是時間。鑽進車裡,一種安全感油然而生。看來,過去堅持自行車是錯誤的。在環保的謊言下,換來的是犧牲了安全。
一桶桶的把水桶裝好,啟動!我搖搖晃晃的開著車,準備往家走。
突然,我想到,我何不就住在院里的招待所?省得還要上那麼高的樓!反正,除了我,已經沒有其他人了。
沒有電,意味著空調什麼的都成了擺設。所以我一定要找一個牆壁很厚的老樓,這樣才能冬暖夏涼。然而老樓往往會有老鼠。這也是個問題。然後又一想,也許將來,老鼠也是重要的食物來源。於是我又不在乎了。
招待所的門是開著的。一個人都沒有——除了我。
因為沒有電,招待所的電控門都打不開。但是已經自覺回歸原始狀態的我,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我一個個門砸,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房間。哪個房間合適呢?我找到水房旁邊的一間,裡面主要傢具一應俱全。於是,我把車上的水桶一個個運了進來。擺放整齊——在這個時候,一定要養成整齊的習慣,因為再沒有人幫你打掃了。並且,還不能浪費。
這都是可以等將來再說的問題。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安全。於是我又回到辦公室,找到一個大鎖,再到木工房,找到門鼻兒搭扣和螺絲、改錐,把房間鎖好(招待所的門已經被我砸壞了,而我又不能不注意安全)。
又一天很快過去了。累壞了的我,一頭倒在床上,第一次免費睡在不屬於自己的床上,很快進入了夢鄉。
第三天。我再次醒來。此時,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其實,我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可以認真的想一想,真正開始思考人生了。
首先,當務之急的是需要有電。當今世界,沒有電的日子簡直沒法過。再這麼下去,我很快就會沒有吃的了。於是,我首先去看看電工房。很好,發電機是完好的。雖然沒有汽油,但是這很容易搞定。以下的事情就簡單了。經過一天的努力,我已經有了一個還算不錯的住處。當然,離有質量的生活還有一定距離。但是至少,衣食住行不成問題。
幾天下來,我基本上把周圍的大小商店洗劫一空。把能吃的食品,按照乾濕、是否可以冷凍保存等等分一下類。該放冰箱的放冰箱,該乾燥放置的乾燥安置。等等。
撬開若干個辦公室,拆掉若干個桌椅板凳,再撬開若干個辦公桌,搜集到一些打火機。燃料問題解決了。進入工地,搬一些磚頭瓦塊,壘一個灶。吃的問題也解決了。如此等等,我逐漸把自己的生活拾掇起來,逐漸開始井井有條。
我甚至還進入了音像圖書館,把自己喜歡的音像作品搜羅到自己的窩裡。
幾天下來,我覺得招待所這個地方仍然不算完美。其實,就目前我的情況,除了這個招待所可以當作比較永久的窩,還需要一個可以隨時移動的窩。於是,我進入地下車庫,在車庫的角落發現一輛久已不用的野營車。陸陸續續把要緊急使用的東西搬了進來,當作臨時住所。
這麼說吧,在只剩我一個人的頭一個月里,我幾乎沒有什麼可以一個人靜靜呆著的時間。我要趕在秋冬季來臨之前,把一切準備妥當。因為我知道,這第一個冬天,是我能不能活下去的關鍵。
這樣,我開始了自我放逐的生活。白天,我到處尋找搜集生活用品。把不太新鮮的食物送給那些夜貓野狗,把還算新鮮的食物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由此,我甚至還找到了一群還算忠實的看護者——那些夜貓野狗。它們因為有我的餵養,明顯比周圍的更加野化的貓狗們健壯。有了它們的守護,我的生活也略微安全了許多。夜晚,我點起LED燈,打開音響,聽著我喜歡的音樂入眠。
未完待續。
…………………………………………………………………………
一個小短篇
來自
以"我們未能通過大過濾器"為開頭,能寫出怎樣的故事?"我們未能通過大過濾器"。一個文官模樣的傢伙走了進來,向老大哥說道。
「什麼!」老大哥猛地抬起頭,狠狠地揮舞著手杖,黑板被敲得「噹噹」響。
「旅行者號似乎撞上了什麼物質,性質不明。」文官接著彙報。
「把科學家叫來,聽聽他們怎麼說。」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大哥,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很快,科學家們進來了。與文官不同,他們更多的顯露出一種如釋重負的表情。
與往常的彙報不同。這次,科學家只帶來一個手機大小的投影機。
「完成了。我們的宇宙探索到此為止。」
投影儀裝好,只投射出兩條簡單的曲線:
這張圖表顯示撞上旅行者1號的銀河宇宙射線在不斷增多
該探測器遭到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轟擊的次數顯著下降
「我們可以拿魚缸中的魚觀察外面世界來比喻。」科學家這麼說道。
「水缸中的一條魚,對外面的世界感興趣。它觀察外面的世界,發現里外的物質雖然都是透明的,但外面物質的密度比水缸裡面的物質密度低。」
「但是,外面也並不安全,因為裡面有水流,外面有風,還有大量不知名固體物質在遊盪。」
「更特別的是,水缸和外面的世界,中間是有一層堅固的透明物質隔絕了里外兩個世界。」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水缸的這個界面,證據就是這兩張圖。」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那張圖,表示雖然旅行者號在不斷遠離太陽,但是接收到的宇宙射線量基本是恆定的。其緩慢上升,可以比做水深的變化對外來光的影響。」
「下面這張圖,表明到達某個距離時,接收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數突然下降,相當於我們周圍的物質密度發生變化。」
「如果把下面這張圖作為物質的密度,把上面那張圖,作為物質通過粒子的能力,就是透明度,我們將發現:」
「在物質密度突變上升的同時,物質的透明度卻有一個急劇的下降。相當於魚缸的缸壁,因物質密度的變化,造成的通光量的變化。」
「於是,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就處在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巨大魚缸之中。」
「而當前,我們的旅行者號即將撞上缸壁。」
「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什麼時候撞上缸壁,能不能撞破,都是未知。」
「撞不出缸壁,一切照常。但是,萬一撞出缸壁後的一切,都是未知。」
「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我們做好了撞破缸壁的準備了嗎?」
「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老大哥中指叩擊著桌面,沉思著。
「嗯。你們宇航局的工作就此結束。往後,對太陽系外的探查,將以軍事偵查的方式進行。這是軍事行動,與你們民間無關了。」
「在這個房間里討論的一切,都絕不允許離開這個房間,決不能讓外界得知此事。你們向媒體通報一下,紀念旅行者號40年來進行的一切。告訴科學界,一切如常。還可以派出水軍,以專業的名義,批駁一切試圖開腦洞的言論。現在開始,大力宣傳準備在幾十年後登陸甚至移民火星的宣傳,並付諸實際操作。行動之前,決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但願我們現在行動還為時不晚。」
…………………………………………………………………………………………………………
人類是地球原生物種嗎? - 胖大叔的回答 - 知乎
人類是地球原生物種嗎?「人類是地球原生物種嗎?」
這種問題……確定是問題?在知乎,現在已經變成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必須早早的明確的說「人是地球原生物種,自達爾文以來,有無數科學家通過各種各樣的生物,考古,地質,基因,化石……證明。」必須明確給出早已由先人鐵板釘釘的科學依據,自己千萬不要越雷池一步,才能不被某些人罵——甚至直接拿我的身體不方便來說事,我既然可以直接告訴大家,我的身體是不方便的,也就早就不拿這個問題當件事了。但是,這仍然不是那些無恥之徒可以隨意侮辱我的理由。
任何腦洞都是會被人說「沒有科學依據,請謹慎甄別」的。我的回答,不會給任何人當成科學論文的材料。所以,我也不會去提供什麼來源。
從知乎的評論中,已經可以想到,在發現南北極的臭氧空洞前,那位早幾十年就提出警告的傢伙,在知乎早就被罵殘了吧(辛虧那時候沒有知乎)。怨不得知乎多得是美國總統的粉絲。那位「總統」(不是科學家)也是說地球暖化是騙局的全世界權位最高的人了吧。
以下是腦洞!是腦洞!!是腦洞!!!連這句話也看不明白的,請回爐重練。
既然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當你不是釣魚,講一講人類除了「是地球原生物種」之外的一些想法。
人類如果不是地球原生物種,可能有哪幾種可能呢?
可能性一、雖然人類的祖先可能是地球原生物種,但是在向著人類演化的過程中,得到了外星人的啟發。這種想法,我可以提供一個出處——也許有別人也有類似的想法,但是我就是不說,因為除了這部作品外,別的都不值一提。
對,我說的就是《太空奧德賽2001》。這部電影,今年(2018年)正好是發行50周年。這部電影以太多的事情被實現,成為預言式的作品,而不太像是硬科幻了——誰知道未來還有多少事情會一再的被證實呢?畢竟,電影的宣傳口號是這樣說的:未來30年,這個片子中描述的一切都會實現。可能庫布里克和克拉克都對未來太樂觀了吧。
在這部電影(或者說是小說,因為實際上電影和小說是一回事——電影劇本是庫布里克約克拉克一起寫的,小說是電影成功後才允許出版的)一開頭,就搞了一個抽象的物體——一座1:4:9的黑石頭,以此來代表超越智慧的存在。最終畫面——穿越了宇宙和自己的生命的主人公,變成超級嬰兒,俯視著小小的地球。
可能性二、有人曾經分析人類的身體構造,發現人類似乎更適應重力比地球小的環境。因為人類有許多其他動物所不存在的特殊的「疑難雜症」。例如頸椎病等等。似乎人類為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不得不增加了一些加強,從而導致了人類這些「特有」疾病的產生。
後來,在美國人登月的動作上,找到了人類該有的行動姿態。一開始,人們在月球上,也像在地球上一樣行走。十分笨拙而且行動緩慢。後來,宇航員突然發現像袋鼠一樣的半跑半跳似的行動,又快又穩,節省體力而又方向準確。再分析袋鼠,就會發現袋鼠跟人類的確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因為袋鼠的確是在地球上演化的,所以袋鼠天然就適應了地球的重力環境。這樣一比較,人類是否適應地球環境,卻成了問題。
結論是,人類的原生地可能是比地球的重力環境小的地方。例如火星。如果火星曾經是地球人類的搖籃,那麼很多事情可能就迎刃而解。例如火星為什麼缺乏大氣和水,卻有大洪水的遺迹等等。如果等什麼時候探索火星獲得巨大成果,證明火星的確是從來沒有過生命,也許這個腦洞就不攻自破了罷。
可能性三、人類可能誕生在某一個海洋性環境里。原因是人類具有某些海洋哺乳動物所特有的身體特徵。例如人類的體表缺乏體毛。但是在身體可能相互摩擦,以及可能會暴露在陽光下的位置,例如頭頂,例如陰部,會有並不濃密的體毛。更特殊的在身體內部。人是陸生哺乳動物中,比較容易積攢下皮下脂肪的。人還是陸生哺乳動物中,比較少見的具有手蹼腳蹼的。具有這些特徵的陸生哺乳動物,一般都同時具有海洋生態的背景。例如某些被人類特意篩選優化的具有水中工作能力的工作犬等等。
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人類是一類極其特殊的物種。這不僅僅是人類所謂的「高智力」、「貪婪」、「好吃嗜殺」——
可能性四、人類誕生的環境,可能是極端缺乏宇宙輻射的環境。理由是人類是唯一特別害怕各種輻射的生物。不論是過去曾經作為美國原子彈實驗基地的比基尼島,還是後來曾經遭受過嚴重核輻射的切爾諾貝利鎮,在事發之後,都曾經有好幾十年沒有人敢去,因此也成為了人類的「禁區」。但是僅僅是「人類的禁區」而已。因為當人們終於可以進入這些「禁區」時發現,原來其他動物早已因為人類不進入,而將這些地方當成了家園、樂園和天堂。比基尼島上本來荒無人煙,因為人類不進去了,過幾十年進去一看,巨大的碩鼠橫行,歡樂無比。切爾諾貝利小鎮也同樣,人類幾十年沒敢進去。當人類終於敢進去了一看,野生的和曾經家養,後來變成軼生的各類動物,早早的就把這裡當成不會被人類打擾的幸福家園。一些善於登高爬低的動物——鹿啊、羊啊等等,甚至可以登上樓頂,拿這裡當成了它們最愛去的懸崖峭壁,而並沒有發生什麼奇怪的問題。唯有人類,直到如今仍然不敢貿然進入。想想,人類最害怕的,居然是人類自己產生的事情,居然是宇宙中最常見的事情。是不是很奇怪?
可能性五:壽命。人類在所有的動物中,壽命算長得出奇的。有多出奇呢?把所有體積、尺寸、生活環境跟人類相類似的動物擺在一起,人類絕對是所有這些動物中壽命最長的。不僅如此,人類的壽命甚至可能是這些動物平均壽命的好幾倍。
然而,人類仍然欲求不滿,還在渴望著把壽命繼續提高,直至永生。
為什麼呢?人類為什麼對自己的壽命如此看中呢?
這讓我想起了一篇科幻小說。
在那篇科幻小說里,人類所處的星球,因為受到強烈輻射的影響,只有8天的壽命。
在這8天里,人們要完成出生、少年、青年、戀愛、結婚、懷孕、生育、哺育、中年、老年、死去……這全部過程。
有一群人不甘於這樣的生活,寧願承受更大的冒險,甚至付出生命。去尋找延長生命的環境和機會。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動力,源於他們曾經不止8天壽命的傳說。
在無數代之後,在無數代的犧牲之後,人們終於尋找到了。可以開始長生。
在地球上是不是正是這樣的呢?過去,遙遠的過去,不在地球上,人們是可以長生的。(有彭祖的傳說——誰知道那個傳說是不是事實的文學異化)
推薦閱讀:
※冬眠與長生: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可能與現實
※從辯題到唯心主義:該不該阻止一個深思熟慮要自殺的人?
※電影==動作 科幻 恐怖==暗黑禁域
※【世界史】奇蹟之門(上)
※「科幻」不應僅僅是外衣(看台人語)
TAG: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