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如何做除數

零如何做除數

4 人贊了文章

1、引言 「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如果除數是0,被除數是非零正數時,商不存在,這是由於任何數乘0都不會得出非零正數;如果除數是0,被除數也等於0,也不行,因為任何數乘0都得0,答案有無窮多個,無法定義。

這是大家對於「0不能做除數」標準回答的一種,這種解釋非常簡單,因為它的支持條件「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都是大家都熟知的、認同的、不需要再去思考的東西,所以無需再往下解釋。也會有人繼續往下思考這個問題,但如果你抱的不是「0一定能作除數」的心態去思考,你很難得出不同的答案。

2、「0」無法作「除數」的原因

如果除數是0,被除數是非零正數時,由於任何數乘0都不會得出非零正數,所以商不存在,但也有解釋認為「無窮大」乘「0」會得出一個「非零正數」,所以這時的「商」可能會是「無窮大」。這個推論無法直接得到驗證,因為我們我們看不到「0」,也接觸不到「無窮」,所以僅存一種情形「除數是0,被除數也等於0」值得去分析:

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例如:1×0=0,2×0=0,3×0=0,等等。

而「1」、「2」、「3」各不相等,所以「0÷0」的「商」會出現多個,無法定義。

出現多個「商」的原因因為是「多個因數」乘以「一個因數」對應「一個積」,「多一對應」導致了「一多對應」,如果不能接受「無法定義」的「商」,那麼就需要驗證「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的正確性。

3、等式成立的條件

想要得出「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是錯誤的,只需要證明「2×0=0不成立」即可。

證明:等式「0+0=0」是否成立。

1、等式成立的條件為「等式兩邊相差的量為0」時,

那麼,因為等式的兩邊差值為「0」,所以等式「0+0=0」成立;

2、等式成立的條件為「等式兩邊的量比值為1」時,

那麼,因為等式的兩邊比值不為「1」,所以等式「0+0=0」不成立。

這兩種「等式成立」的條件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分歧,唯獨當「等式兩邊的量同為零」時分歧才會出現。由於「0+0」與「0」所表示的量都「不存在」,我們無法直接觀察,所以我們只能去了解這兩個條件的「起因」(如果它們的「起因」相同則不會現「分歧」,如果出現了「分歧」那麼一定是「起因」不同),找出錯誤的根源從而得到正確的推論。

4、相等的條件與比較的相對性

1、先認識一下,兩個量相等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兩個量不存在差別,或者差別為「0」。

2、再來看一下,我們是如何比較兩個量的:

比如生活中比較兩個物件的長度,辦法有兩種:一種是最簡單的直接比較,將兩物件放在一起比較出長短;另一種是最常用的測量比較,先確定一個共同的參照量(它可以是某人的身高),令此量的單位為「一丈」,十尺一丈,然後再確定兩個物件與參照量長度上的關係並表示,比如一個物件比參照量短「一尺」,另一個物件比參照量短「兩尺」,最後通過兩個「關係」的比較,得出「九尺」物件比「八尺」物件多「一尺」,這種比較其性質就是間接比較。

那麼也就表明出「九比八多一」並不是「九」與「八」的直接對比,因為「八」與「九」本身都是參照「一」的產物,「八」、「九」是這樣,其它數自然也是這樣。

得出:所有數都是參照「1」產生,所有「數」與「數」的對比都是參照「1」的間接對比。

結合「1」、「2」可以知道,「兩個量不存在差別,或者差別為0」這當中的「0」的相對對象自然是這兩個對比的量。而兩個「等式成立」的條件結論不同的起因在於:

1、「等式兩邊相差的量為0」:這裡「0」的相對對象一直被我們默認為第三個參照量「1」,當相對對象由「0」變成了「1」時,那麼相對差別自然也從「無」變成了「有」,結論與實質就發生了偏差。

2、「等式兩邊的量比值為1」:是以其中一個量作參照,另一個量為其的多少,實質上就是直接對比,所以它的相對對象始終是自身,結論也始終是正確的。

5、結論

等式成立的條件為「等式兩邊的量比值為1」,即等式「0+0=0」不成立,「多一對應」的關係解除了,「0」作除數時的商也可以定義了。稍作一下調整,將等式成立的條件「等式兩邊相差的量為零」更為「等式兩邊相差的量為等式某一邊的零倍」,這樣它就始終與「等式兩邊的量比值為一」條件結果一致,「0」也可以像其它數一樣能夠四則運算了。

「0」能夠作除數的有著非常的意義,牛頓微積分中的求導中存在著一個似「0」非「0」的東西,它並不是無法定義的「無窮小」,也不是性質模糊的「極限」,「0」作除數能夠完美的解釋微積分的求導,相反微積分的求導也能印證「0」作除數時的「一一對應」性。

6、附

錯誤的根源在於我們將「0」的相對對象由「比較量」轉變為「參照量」,而「0」的自身性質是一個可以忽略的數,當「比較量」與「參照量」為常數倍時並不會影響等式,所以之前大家並沒有注意到「對比的相對性」的重要性。當然大家認同「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更多的原因不是數學邏輯,將「比較量」轉變為「參照量」也不是大意所致,而是源於生活中的直觀感受,接下來舉個小栗子:

甲給了你0個蘋果一次,乙給了你0個蘋果兩次,問:誰給的多?

顯然你的回答是:「一樣多!」

為什麼?

「因為兩個都沒有。」

「沒有」是相對「有」而產生的嗎?

「呃......」

那它們是相對與「有」相同嘍?

「呃......『有』是什麼?」

「有」在這裡可以是「一個蘋果」。

「那『一次0個蘋果』與『兩次0個蘋果』是因為它們相對的是『一個蘋果』才相等的?」

是的,但是它們自身是不等的,只是你看不到它們的差別。

推薦閱讀:

學好數學就靠它,數學圖形計算公式匯總
六年級數學
極大似然估計為什麼有效?

TAG:數學 | 數學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