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特別專題|北大網路文學論壇X「灕江年選」:一拍即合,大勢所趨

特別專題|北大網路文學論壇X「灕江年選」:一拍即合,大勢所趨

4 人贊了文章

2017年12月27日,嚴冬稍暖,灕江出版社在北京大學採薇閣舉辦了「灕江年選20周年出版研討會」,會議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協辦。與會者有灕江出版社總編輯張謙、副社長李弘,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年選系列」各冊主編。其中,北大網路文學研究論壇主持人邵燕君老師和部分成員作為「年度網路文學」的編選者,亦有幸參與其中。

灕江出版社總編輯張謙、副社長李弘

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

北大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北大網路文學研究論壇主持人邵燕君老師

張謙主編簡要介紹了出版社歷史與與會嘉賓,指出灕江出版社始建於1980年,是傳統文學出版大社,當下正在尋求新的轉型。接著,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老師致辭,對灕江出版社和「年選系列」做出了高度評價。陳曉明老師說,灕江出版社最初是外國文學出版的重要陣地,對新時期文學界和文藝青年有極大影響。「年選系列」自1997年起已經走過20個年頭,始終堅持專業的選家眼光和不滅的文學理想,涵蓋了小說、散文、詩歌、隨筆、報告文學等文學種類,呈現出當代文學的豐富樣態

《散文》《散文詩》主編王劍冰、《詩歌》主編林莽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徐南鐵、《長篇小說選刊》主編顧建平

從左至右、由上至下:解放軍出版社主任編輯,《報告文學》副主編丁曉平、《小說選刊》雜誌社主編室主任張克軍、《小小說》雜誌主編,《微型小說》主編秦俑、作家網總編輯,《微型小說》主編趙智

北大網路文學論壇自2015年加入「年選系列」,連續三年推出「網路文學年榜」。邵燕君老師稱,在新舊媒介激變的大潮中,傳統文學出版社需要找到在新時代的落腳點,而網路文學作為新媒介文學,也在尋求主流話語的認同。北大網路文學論壇和灕江出版社的合作是「一拍即合,大勢所趨」。研討會末,灕江出版社副社長李弘為「年選系列」主編頒發「感謝狀」。

李弘社長為北大網路文學論壇頒發感謝狀

會後所有與會者合影

下午,張謙主編、李弘社長和年選責任編輯孫精精、劉紅果參與到網路文學課堂中,與論壇師生深入交流年選的問題。

灕江出版社總編輯張謙與副社長李弘在課堂與師生們交流互動

邵燕君老師首先回顧了從2015年到2017年的年榜目錄,指出網路文學場內部始終有政治、經濟和文學自主力量的博弈。北大網路文學論壇堅守 「文學性」和 「民間性」,推出「學院榜」,意在媒介變革時期「守望文學傳統,引渡文學精靈」,在縱向的歷史中觀察網路文學的發展和取向。

"灕江年選"責編孫精精與李紅果

圖中左邊,正在寫作本通訊稿的王鑫同學

張謙主編表示,年輕讀者的思維模式、體驗模式已經改變,如何與之對接成為傳統出版業的一大難題,「網路文學年選」正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切口。李弘社長認為,在網路時代的大潮中,傳統出版業的「優勢」抵不過媒介變革的「趨勢」,應當「順勢而為」,改變落後的出版方式。

《中國年度網路小說》男頻卷副主編吉雲飛、女頻卷副主編肖映萱總結了往年年選編選過程中的心路與得失,提出改進方案。孫精精、劉紅果兩位責編也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提出「年選」要增強可讀性和趣味性。之後,參與年選的部分成員也講述了自己的心得。

由左至右:女頻卷副主編肖映萱、男頻卷副主編吉雲飛、網文史小組負責人李強

課上正在認真聽講的同學們

最後一個環節是女頻掃文成果展示,由原創組負責人王玉玊介紹滄月大神的新作《星夜永沉》,這也將是2018年年選重點觀察的作品。

最後,張謙主編和同學們交換了聯繫方式,灕江出版社各位編輯和同學們合影。交流活動圓滿結束,也為2017年秋季網路文學課程畫上句號。

灕江出版社各位編輯和同學們合影

2015年到2017年《中國年度網路小說》封面圖(左為男頻卷,右為女頻卷)

(活動組織策劃/王玉玊 志願者/許婷、孫凱亮、邢玉丹、劉心怡 文/王鑫 圖/李強)

(本文首發北大網路文學論壇微信公眾號:媒後台)


推薦閱讀:

519首屆中國網路文學周—IP推介會部分
網路文學為何頻現「抄襲門」(文化脈動)
三個方法,教你擺脫小說流水賬(直播文字版)
《無污染無公害》書評連載——解構主義視角下的熱血江湖
作品沒有主線,讀者就不會有期待感|小說開頭點評

TAG:網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