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影評「驢得水」

【原創】影評「驢得水」

5 人贊了文章第一次看了5分鐘不愛看了,此次終於看完了,才發現這是一部能夠與霸王別姬相提並論的好電影。

故事起因

故事發生在1942年的民國,描寫一個農村學校把一頭每天負責拉水的驢子寫入教師編製來吃空餉的故事。

看了很多中國影視劇,有時候真要感謝我們民族這五千年歷史。眾多的前人都成了屎盆子,現代媒體人寬大的肚腸排泄出貓屎狗尿一股腦的往裡倒,絲毫沒有問問自己祖宗的腸胃能不能受得了。

有時候也真是替編劇擔心,萬一劇情編的太過火收不回來可怎麼辦?所幸中國的歷史足夠悠久,讓所有編劇、導演都能收放自如。於是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成了穿越劇,要看黑暗去以前,要看光明來現在。

其實那都是編劇開的一個玩笑,可有人就偏偏當了真。我們去查查中國歷史,光輝偉大的現代人站在古人面前,一地雞毛。

默默不聞的「驢子」

電影中的重要角色——懂事的驢子,知道特派員來了,居然嗓子就突然啞掉了,不會叫了。它知道,如果因為它的叫聲把事情搞砸了,大家的餐桌就會因為它而豐盛起來。驢子也就順理成章的在生命與死亡之間聰明的選擇了可口的草料。不過最後還是成為了盤中餐,可見聽話是改變不了命運的。它的生,是因為還不需要它死,否則就一秒鐘也活不下去了。

電影 「驢得水」 中的每個角色都代表了當今社會中的一個階級,既然有了驢子,就一定有養驢的,有養驢的就有殺驢的,有賣驢肉的,就有喝驢血的,萬一哪位財主老爺用黃金做了一頭驢行賄,那麼就又多了一個行業——受賄的。可見大老爺們沒有驢子是萬萬不行的,不然吃啥,喝啥,玩啥,樂啥。

銅匠變身呂得水

樸實而又無知的銅匠被找來修理上課鈴,卻又陰差陽錯的被趕鴨子上架冒充了一把英語老師呂得水。

在平生第一次梳了背頭穿了中山裝之後,銅匠也隨著眾人得意的說:「絕對以假亂真」。但是這種得意是脆弱的,真到了特派員面前馬上就變得全身僵硬、一言不發。直到一曼老師發現了特派員的秘密之後,才激昂的用地方方言背起了民歌歌詞來充當用英語朗誦了一段莎士比亞的名句。就這樣,在第一幕當中呂得水老師的使命結束了,又恢復了銅匠之身。只不過銅匠是梳著背頭穿著中山裝走的。

銅匠的轉變

這個農村的銅匠,在美國教育家羅斯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再一次華麗轉身成為了呂得水。他居然先找了件皮草穿著出場,這個時候的銅匠已經知道了仗勢欺人,就像愉悅的跑在老虎前面的那隻狐狸一樣狐假虎威。所不同的是,剛剛獲得了一點點短暫人生地位的銅匠就連特派員這隻老虎也是沒有放在眼裡的。令人崇敬的呂老師再也不是當初的那個銅匠了,他知道自己在這個關鍵時刻有多麼重要。在接觸了狡詐,權力,互相利用之後,銅匠再也不想做銅匠了,他明白了自己終於擁有了做上等人的機會。

銅匠也就是呂得水老師是聰明的,很會抓住機會做些苟且的小勾當。不過呂得水老師並沒有得到任何利益,他不過是殘酷的復仇著當初拒絕他的張一曼老師。聽說自己「很重要」而突然出現的呂老師成了一把刀子,一把打破封建枷鎖、衝破封建禮教的刀子。可是呂老師卻不知道,自己這把刀子是握在溫和的特派員手裡的。於是,一場文化革命爆發了。

可他沒想到的是關鍵時刻過後,在別人眼中他還是那個銅匠,只是比以前不堪了很多。他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在他的心裡多了那麼一點點兇狠、狡詐,也多了那麼一絲絲的血腥。

銅匠之所以會發生這些變化,是因為他在一如白紙的時候,接觸到的全都是這些教書匠的阿諛奉承和爾虞我詐,恰恰沒有被告知作為一個人的道德操守是最為寶貴的底線,越過了就是無底的深淵。仔細想想,一批一批的銅匠走了多少,又來過多少。我們每個人放到歷史的長河裡總是渺小的,每個人做事情也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可是真的有道理嗎?也許未必。

不忘初衷的校長

校長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知道憑藉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所以他在眾人面前是包容的,與每個人都是利益上熱情的合作者,時刻想著為大家某點福利,好讓各位能心甘情願的跟著他在這個窮鄉僻壤里。

校長沒有忘記自己為什麼在這,每次在痛苦的抉擇之後都會安慰自己「做大事就不拘小節吧」,他希望自己的妥協能夠成就自己的初衷。可是他卻真的忘記了,這種失去了道德的苟合教育是無法培養出什麼有用人才的,只不過有無數的銅匠進入自己的學校,出去的時候就都變成了兇狠的呂老師和狡詐的特派員,最後的結局無一例外的倒在了自己的血泊里,留下一地雞毛。

校長希望哪怕有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希望能夠和誰說說心裡話,他是介於光明與黑暗之間的獨行俠。他明白,他的寂寞是無人能解的,大家都正在經歷,並一直到死。他會維護每個人,對所有人都是好脾氣,只有對自己的女兒才會爆發。當自己被特派員捆綁在了窯洞里的時候,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一味妥協是於事無補的。

溫文爾雅的特派員

據說是英國留學後進入教育部的特派員終於來到了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學,先是用權勢給了大家一個下馬威,說這個小學的選址沒有經過教育部,讓所有人更加的誠惶誠恐。他在心裡暗暗的觀察、評價著這個小學,這個小學中的每個人,最後大家歡欣鼓舞的得到了美國人的捐款,每月三萬法幣,誰能想到另外的七萬都進了特派員的腰包,憨厚的特派員心裡暗自嘲笑著這一群聰明人。

我們經常因為看到一些高高在上德藝雙馨的這廝那廝們說了一些低智商的話而去嘲笑對方,殊不知我們已經一腳踩進了對方的套路里,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的設計之中。當看到一個一貫老辣的人突然變得很和藹,很幼稚,很口無遮攔的時候,就要清楚的想到對方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我們可能根本就沒有資格站到盤面上,我們的生不是源於對方的仁慈,而是還沒需要我們的死。假如對方說了兩句稱讚我們德高望重、財源廣進的話,我們就飄飄然了起來,那可能就真的離死不遠了。有的人到死都還沒搞清楚,殺死自己的不是那個德藝雙馨,而恰恰是自己,因為死者可能真的認為自己德高望重,真的將要財源廣進了。有些明白的人是清醒的,他們知道自己在特派員這種人眼裡從來就不是什麼人,只不過就是案板上一塊等待切割的肉而已。殺慣了人的屠夫是舍不掉那份一劍封喉的快感的,有的時候殺人也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殺人。

整個電影中有兩個人始終保持真我,毫不動搖,其中之一就是特派員。他始終是淡然的,平和的,溫文爾雅的,眾人的被迫害和心靈的被摧殘都是無關緊要的,也都是應該發生的。它只有在可能領不到美國人捐贈的一萬美元時才憤怒的說:「我怎麼那麼想殺人呢?」但他的一生都是在戰鬥,在剝削,在迫害,在互相套路,他人的生死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不過他的生活同樣充滿了危機,周圍同樣有著各種各樣的特派員,也都在干著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勾當。他們紅紅的眼睛只盯著白花花的銀子和上面那個寬大的位置。

鐵男一點不鐵男

一直大義凌然的鐵男老師在被槍口指著自己頭顱的時候,馬上匍匐在特派員的腳下,成為了權力的馬前卒,迫害他人的一根棒子。在正義的佳佳老師面前,鐵男激動的描述著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想,他知道說出來並沒有人會相信,但這是證明自己尊嚴的唯一方式,用語言來證明自己人格的高貴,用人的話來證明自己是人,或者曾經是人,而不是眾人眼中那隻小狗,趴在地上殷勤的搖著尾巴。

在整個電影當中每個人都在改變著自己的角色,每個人都在快速的成為那個自己最為不屑的人。電影里出現過幾次校長很詫異的看著不同人的表情,這種老油條也是難以理解於這種變化之快。

審實度勢的魁山老師

在小資品味的一曼老師「睡服」了銅匠之後,魁山老師覺醒了。他終於知道除了白花花的銀子之外其他都是扯淡。魁山老師開始和校長討價還價起來,他的名言:憑什麼用你的道德來綁架我的利益。民國的文人,有多少變成了四九年之後的魁山,他們的人生追求,他們的政治訴求都在銀子和位子面前變成討價還價的砝碼。如果哪位不去還個價呢?那麼就真的去死吧。

當初追求一曼老師而不得的魁山老師,在片子里那一場文化革命當中用最為不堪、最為下流的語言聲嘶力竭的揭發、攻擊、侮辱著一曼。他仇恨、扭曲的心理在這一刻得到莫大的滿足,他的臉上都洋溢著復仇之後的快感。但當他回過身看到被剪掉頭髮的一曼的時候,他也呆住了,他似乎並沒有想到會產生這樣嚴重的後果,原本的他只是想痛快一下的,但好像是在銅匠的要求下,在特派員平靜的縱容下,事件不易察覺的失控了。

小資的一曼老師

一曼老師小資的唱著那首「我要你」,顯得那麼單純、對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她是應該在上海的咖啡館裡聽著音樂,慢慢端起咖啡淺呷的人,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甘願來到這個窮鄉僻壤,象一曼老師這種人都是樸素的,她們有著知識分子的一廂情願和單純,可是在道德淪喪的社會當中總是最先死掉的。

在片中的文化革命過程中,一曼被魁山深深的傷害了,她不明白兩個人的矛盾怎麼就突然發展到似乎被對方扒光了衣服扔到了眾目睽睽之下。終於在頭髮被剪掉之後崩潰了,她瘋了。她不過是有一點點不良嗜好的社會最底層民眾,卻被最先捨棄掉了。單純的人似乎滿懷幻想不問世事,他們只活在當下,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可是在這個現實當中,在這個國家之中,哪個人能做到置身事外呢?

無辜的銅匠媳婦

銅匠的媳婦,整個電影里最沒有文化、最為野蠻的東北婦女,她的丈夫經過了一幫文化人的教唆之後永遠找不回來了,她也就被一群生活在這個國家當中冠冕堂皇的人騙了。她的家,散了。

從電影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她是深愛著銅匠的,但當銅匠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之後,就越來越難以接受她的無知和粗魯,也就激烈的反抗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要求脫了褲子打屁股。這個時候銅匠才猛然意識到一直以來被打的也許不是屁股,而是他的臉。

愚蠢的美國教育家

美國人羅斯先生為了發展中國的教育,計劃為這個小學長期捐款。他是簡單的,在呂得水老師突然死而復生這麼令人驚訝的問題上都能被說服,是因為一個善良的人並不會想到也不會相信:居然可以這麼冠冕堂皇、大義凌然的去述說一個謊言。

善良的人面對狡猾總是被欺騙,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就是文明的代價,就像很多非常好的人總是被人誤解,被人非議一樣。看到這種情況,高碎經常會想起好萊塢影星基努李維斯的話:他們需要快樂的活著,而我不用。

大人物總是最後出場

本片里唯一的大人物就是出場最少的佳佳老師,由始至終保持著自己的純真與率直,沒有絲毫的改變。和他人相比,佳佳只不過是從最開始就沒有介入苟且之事。保持住自己的善良和正直,不介入惡事,過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被改變,就這麼簡單。

當我們心想著做了不要緊,拿了沒關係的時候,我們也許就回不了頭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特派員,不知道什麼時候也會擋了別人的路,挨了別人的刀,倒在別人的腳下,流光鮮血。

所有事都發生之後,佳佳老師選擇了離開,就像三四十年代的知識青年一樣,去了什麼臆想中的聖地。當然這種橋段只能安排在片尾,讓我們還沒來得及想,電影就結束了。

曾經做過的夢

在電影最後所有事情都擺平了,除了迷茫的美國人和不屑的佳佳老師之外,所有人都高興了。校長領著幾位老師正準備互相鼓勁、從頭再來的時候,傳來了一聲槍響,一曼老師自殺了。

這些為了理想,把如火的熱情投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去,投入到戰天鬥地的工作中去的人們,在現實的狡猾與鬥爭中破滅了理想,只留下了這一張照片,這一個夢。


推薦閱讀:

《樓外樓》從蘇東坡的一塊紅燒肉說起
。。日劇《家族的形式》:一個人也好,和誰一起也好,只要開心就好。。
《暴雪將至》|多餘的人
編導專業如何寫好影評

TAG:影視評論 | 社會心理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