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小傳
在20世紀的歷史上,托洛茨基可能是最具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人物之一。 ---約翰-杜威
1940年8月24日,蘇聯官方報紙《真理報》頭版刊登一篇大幅社論《一個間諜的死亡》。報道了「黨的敵人」,「叛國者」,「資產階級的間諜」,列夫-托洛茨基(Trotsky, Leon)因腦顱內出血於8月21日死亡的消息。社論一種此君「去之而後快」的語氣加以報道,同時也回顧了其「醜惡」的生涯,文章結尾又號召廣大警惕其同黨既所謂「托派份子」的死灰復燃。托洛茨基究竟是怎麼樣個人物竟會招致如此激烈的攻擊和批判呢?而所謂的「托派」有什麼呢?這兩個問題也將是筆者下文嘗試論述和解答的重點。 一切先得從1879年10月26日說起,在烏克蘭南部的偏僻鄉村赫爾松,托洛茨基誕生在一個猶太普通農民家庭。和大部分早期的俄國革命者一樣,列夫-托洛茨基並不是其本名,他原姓布朗斯坦(Lev Davidovich Bronstein)。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是其父卻看重他的教育,在其9歲時,把送到了縣城的較好學校學習。1896年,他考入了尼考勞夫大學主修數學(Nicolayev),在校期間他開始接觸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開始向一個革命者轉變。1897年至1898,他開始積極參於組織籌建南俄羅斯工人聯盟(South Russia Workers Union)和俄國社會主義勞工黨(Russian 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然而他的這些舉動受到了沙俄政府的注意,1899年遭到逮捕,此年被流放西伯利亞。1902年逃離西伯利亞前往英國,在離境的時候很隨意地在偽造的護照上寫下「托洛茨基」這個化名,此後這個名字也開始伴隨他的餘生。到達倫敦後,托洛茨基遇到了比他大十歲的列寧,其敏捷的思維,國人的精力和優美的文筆很快得到了列寧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工黨革命同仁的尊敬和欣賞,並加入了由列寧擔任主編的《火星報》(The Spark),其在統籌和管理上的能力進一步凸現。到了1903年,社會主義勞工黨在社會民主工黨黨員資格和黨章等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之後,就產生了兩個派別,其中大多數人用戶列寧的主張,被稱為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既俄語中多數派的意思,反之則被較為孟什維克也就是俄語少數派的意思,而托洛茨基選擇了後者也就是孟什維克(Menshevik),在他看來布爾什維克的看法過於激進帶有強烈「雅戈賓派作風」。1905年,當十月罷工高潮掀起後,托洛茨基回到了俄國彼得堡主要從事報刊宣傳工作,參加了彼得堡(St Petersburg)蘇維埃的工作,被選為彼得堡蘇維埃主席。12月3日,托洛茨基和彼得堡蘇維埃的其他委員在開會時被逮捕。之後1907年,他第二次被流放西伯利亞,在被關押了19月後,托洛茨基再次從流放地逃往,經彼得堡到芬蘭,不久他又搭乘一艘開往瑞典的輪船,抵達斯德哥爾摩,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作為孟什維克左翼著名人物,托洛茨基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流亡者中的積極分子。其間他第一次提出他的《不斷革命》的觀點。在第5屆社會民主工黨代表大會上,托洛茨基第一次遇到了斯大林(Stalin)。到了1912年1月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大會,決定把孟什維克派開除出黨,從此布爾什維克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唯一主要派別和代表,但是實際上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關係並有變得極為糟糕,這次分裂還是一次雙方都認可的「文明離婚」,之後兩者之間還是維持良好的競爭與合作關係,直到斯大林上台後。1914年,托洛茨基和孟什維克領導層就一戰的態度問題發生分歧,在年底和維辛斯基一起加入了布爾什維克。1915年在瑞士參加反戰社會主義者國際會議。因發表反戰言論,於1916年被逐出法國。後赴西班牙又被逐。1917年 1月抵紐約,與布哈林合編俄文報《新世界》。2月底,俄國國內爆發革命的消息傳到了紐約,托洛茨基十分活躍,急忙辦理回國手續。3月27日,托洛茨基在歸國途中遭到英國警方扣押,5月才抵達彼得格勒。8月,成為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成員(Central Committe of the Bolshevik),成為列寧之後第二把手。9月,彼得堡蘇維埃的布爾什維克與日俱增。在選舉中,托洛茨基當選為蘇維埃主席。 在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托洛茨基終於跨進了武裝起義的指揮部——斯莫爾尼宮。在領導起義的過程中,他協助列寧,掌握情況,部署戰鬥。 不管之前托洛茨基與列寧有過多少次爭論,也不管托洛茨基之後的經歷如何,有一點 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十月革命的功臣。 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後,托洛茨基擔任了外交人民委員。1918年3月3日,托洛茨基 辭去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不久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和軍事人民委員(People』s Commissar for Military and Naval Affairs),具體負責組建紅軍和指揮軍事作戰,在國內戰爭期間,托洛茨基一直乘坐指揮專列巡迴於俄國各戰區,為紅軍的組建和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1922年,列寧的健康急劇惡化,儘管托洛茨基與列寧有過許多爭論,但列寧還是很信任他,列寧病重期間,托洛茨基在許多問題上都與列寧的觀點一致。目光敏銳的列寧,此時就以其直覺判斷,如不採取重大措施,黨將很可能發生分裂。他預計到,分裂的危險主要將由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緊張關係所構成。1923年,列寧尚未辭世,黨內矛盾就開始緊張,以後日益激化終於成為了成錯綜複雜無法挽回的派別鬥爭。 在列寧去世後,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鬥爭立即顯現。列寧逝世這一天,托洛茨基正在前往蘇乎米的療養途中。托洛茨基在第比利斯接到斯大林拍來的電報,得知列寧逝世的消息,並被告知,列寧的葬禮定於周六上午舉行, 這樣,托洛茨基因時間緊迫,肯定無法趕回莫斯科。而實際上葬禮定在星期日。很快托洛茨基也發現了實際準確的葬禮時間,然而自己也已被斯大林故意欺騙了,他終沒能趕回莫斯科。在托洛茨基不在的情況下,斯大林和布哈林突然做了人事上的安排,托洛茨基的權力被大大削弱。 在黨的十三大上,斯大林繼續保留了總書記的職務。而且,書記處的實際權力進一步得到了加強。托洛茨基的政治影響在黨內迅速下降。1923年托洛斯基由於反對斯大林得政策而創建了「黨內左翼反對派」組織(Left Opposition),至此所謂的「托派主義」(Trotskyism)和「托派份子」(Trotskyists),這兩個名詞被斯大林喊了出來。兩者之間的爭執在於托洛茨基的所謂「不斷革命論」(Permanent Revolution)和斯大林的「社會主義一國論」(Socialism in one country)的矛盾。托洛茨基與斯大林所爭論的問題,是在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條件下,如何在一個孤立、落後的國家中向社會主義過渡,同時這也包括著的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即工業化。前者最早在1905年被托洛茨基提出,其認為俄國無法單獨地完成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革命,由於俄國的工業水平落後,其革命的成功必須和世界各國的革命聯繫在一起才有成功的可能。因此俄國的革命不但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更應該成為全世界革命的序幕。按托洛茨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國範圍內完成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當新社會在我們整個星球上獲得最後勝利之後,社會主義革命才會完成」,「在孤立的無產階級專政下,各種國內外矛盾必然隨著成就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無產階級國家繼續處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後必然成為這些矛盾的犧牲品。」而斯大林的「社會主義一國論」堅持俄國應該在列強的包圍中自力更生地先把建設自己,社會主義完全可以在單一的一個國家內得以實現。這理論日後,也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共產主義國家。到了1924年秋,蘇共黨內又爆發了新的衝突,導火線是托洛茨基剛剛發表的《論列寧》和《十月的教訓》兩部新書。兩書一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因書托洛茨集指出出他們在十月革命中反對武裝起義採取過消極態度而大為惱火。隨即他們也組織文章批駁托洛茨基,斯大林更藉此開始了炮轟托洛茨基。1925年 7月召開的中央全會,無疑是宣判了托洛茨基在政治上的死刑。全會對他 發動了嚴厲的批判。隨之被解除軍職,由伏龍芝接任。1927年10月,中央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11月14日,中央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將托洛茨基開除出黨。許多「黨內左翼反對派份子」被逮捕、流放。蘇共十五大以後,斯大林領導的中央對「黨內左翼反對派份子」和支持或同情反對派觀點的人採取了嚴厲的行政制裁措施。最先被流放的當然是托洛茨基。他被流放到中亞的哈薩克的阿拉木圖。1929年 1月22日,托洛茨基一家被押解離開阿拉木圖,抵黑海港口敖德薩流放土耳其,從這裡乘船於2月12日達土耳其。根據蘇聯政府的安排,他應該在這裡度過他的下半輩子。 在土耳其期間, 托洛茨基卻並沒有停止其政治活動。他聯絡各國支持和同情他觀點的人士,把「左翼反對派」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組織。在他的鼓動和幫助下,法、 美、德、比、荷、英等國先後建立了托派組織,1930年正式組成了「國際左翼反對派」。 由於托洛茨基在國外活躍舉動,1932年 2月20日,蘇聯政府決定,剝奪托洛茨基的蘇聯國籍和公民權,同時還剝奪了他的妻子娜塔利亞、兒子和女兒的蘇聯國籍及公民權。1930年《真理報》攻擊托洛茨基的批判漫畫 1933年 7月,托洛茨基以治病為由,獲得進入法國的簽證。法國秘密要求他只能化名住在南部,不幸的是有人認出了他,因此,法國當地警察當局於1934年 4月 要他離開。此後,托洛茨基便在法國道出遊盪了14個月。 1935年,由於法國親蘇人民陣線政府成立,蘇聯政府要求法國將托洛茨基驅逐出境,恰好挪威工黨政府此時上台,同意托洛茨基去挪威政治避難。 1935年 9月,托洛茨基遷居奧斯陸。1937年以後,挪威與蘇聯關係急劇好轉,蘇聯政府要求引渡托洛茨基。在蘇聯壓力下,挪威政府取消了他的政治避難權。 1936年12月19日,托洛茨基乘船於1937年1月9日到達墨西哥,在墨西哥居住期間,托洛茨基表示不會幹預和評論墨西哥內政,但在國際及蘇聯問題,他卻加緊開展了政治活動。他把建立托派第四國際作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發動了一場組織成立第四國際的運動。1938年9月3日,30多名來自10個國家的 托派代表在巴黎開會成立了第四國際以反對之前的第三國際。
1932年時的托洛茨基 1937年 1月23日至30日,蘇聯最高人民法庭開庭審訊所謂 「托洛茨基反蘇案」,13名「托派份子」被判處死刑—槍決。而托洛茨基及其兒子被作為「人民公敵」被指控為各種旨在顛覆蘇聯政府的陰謀、破壞、暗殺活動的主謀和指使者。 1938年3月,莫斯科又宣判,托洛茨基同希特勒、日本勾結,而且還與英國、波蘭政府達成賣國協議;同時被指控暗殺基洛夫和企圖謀害斯大林等人,又指控其謀害高爾基等人。就這樣,托洛茨基被足足三次缺席判處了死刑。 在蘇聯內務部,從1931年起就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暗殺托洛茨基的小組。30年代後半期這個小組曾數次暗殺托洛茨基但是都不成功。1940年內務部間諜拉蒙-麥爾卡捷爾化名莫爾納爾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托洛茨基成為助手,同年8月20日,麥爾卡捷爾按照計劃,在給托洛茨基從有關法國局勢報告的時候,用一把斧子猛擊托洛茨基頭部,托洛茨基只喊一聲「他們終於暗殺我了」,就倒在了血泊中。麥爾卡捷爾後又與趕到的墨西哥警察發生了槍戰,後投降被捕。托洛茨基馬上被送醫院,當即實施手術,利斧砍碎了他的頭蓋骨,砍進腦中三寸深,手術後26個小時,也就是1940年8月21日凌晨,托洛茨基去世。 在此後,托派主義並沒有隨之消亡,在各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有其追隨者,尤法共為甚。更重要的是,今天在斯大林體制崩潰和蘇聯瓦解後的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衰退的低潮期中,托派主義成為了一個新的突出反抗全球性政治倒退的一個方向,具有別的任何主義不可代替的功能,逐步為各地共運組織所重新認識和理解。對於當代的中國,更具有很多的啟發性和前瞻性,對其思想的重新解讀近年來也漸漸被人們所關注。 推薦書目: 《托洛茨基自傳》 作者:列夫-托洛茨基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先知三部曲》 作者:伊薩克?;多伊徹 中央編譯出版社 《極端政治--前蘇聯首腦遇刺秘聞》 作者:尼古拉?;津科維奇 中央編譯出版社 《第四國際──托洛茨基主義者的長征》 作者:皮埃爾?;弗朗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斯大林為何刺殺托洛茨基?
※西班牙的教訓:最後警告
※托洛茨基 「紅軍之父」率先在政爭中落敗
※陳獨秀與托洛茨基的交往
TAG:托洛茨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