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層次 剖析
關於人的需求層次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馬斯洛……馬斯洛介紹
1943年,馬斯洛發表了《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在這本書中,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他看來,人的需求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發展層次。把人的需求層次分成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即(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個由低到高的層次:第一層次是生理的需求。生理的需求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可簡要概括為五個字:衣、食、住、行、性。 第二層次是安全的需求。希望在晚年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希望在失業以後有人照顧和救急,希望自己的財富能得到保護,不會無緣無故的失去。 第三層次是社交或情感的需求。不但有溫馨的親情、甜蜜的愛情,而且有真摯的友情、鄰里情、同事情、鄉里鄉親情。在社交中建立感情,在感情中得到歸宿。 第四層次的需求是尊重,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讓別人看得起你。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第五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就是能夠實現自我的價值。有成功感、成就感、有自決權、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動、對成功有所期待、喜歡或至少樂意承擔責任、體驗自己作主的自我、體驗自主性、體驗自發性、體驗獨立性、希望自己的能力能獲得他人的認可。
1.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或者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境地,需求的側重點、滿足感不同。
需求是一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東西。平民大眾在溫飽和安全滿足之後最需要的是社會的尊重和認同,而富翁、名人、君主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價值需求極大地滿足之後更側重於安全需求和交往需求。不幸的是當人的高層需求實現以後,滿足較低層次需求的願望卻又處處受到了限制,甚至失去了普通人也能得到的快樂和自由。於是,有了順治皇帝出家、溫莎公爵為了辛普森夫人捨棄王位,以及國王羨慕躺在路邊曬太陽的農夫和黛安娜王妃宮外戀情的真實故事。虔誠的僧侶會把修行作為自我價值實現的唯一目標,而把人一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看成是齷齪的東西,甚至籠統認為人的慾念就是萬惡之源。即使他們如此清心寡欲,也有溫飽的需求和對美好人生歸宿的嚮往。
2.人的需求存在著特定的依附性,必然受到身邊環境的感染。不同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激發或限制了一個族群的需求,進而影響和引導了人們的需求特點及方式。每一個人的需求和每一層需求都在環境的熏陶之下、都要接受環境的認同,因而存在特定的依附性。3.個體需求的實現依賴於群體和社會。在人類解決自身需求的漫長歲月里,群體內部的和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世界文明的進步,消滅貧困,縮小各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實現需求的差距,實現人與人之間需求相對的公正、公平,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共同責任。
4.人的需求總是處於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需求都是動態的,始終處在量變的過程之中,內在和外在條件的改善總會不斷提升人的需求標準。人的精神需求,特別是自我價值實現需求更是沒有止境,因而需求可以界定下限卻無法界定上限.人的價值取向建立了人的自我價值實現的判定標準。一個人即使實現了既定的生存需求,進而實現了自我追求的既定目標也往往並不滿足,以至於正直的人奮鬥不止,貪婪的人慾壑難填。於是,古今中外總會湧現一代又一代英雄豪傑,也總是出現一批又一批貪官污吏。5.人的生理需求要自覺向精神需求過渡。高檔次的物質條件會變成了人精神享受的工具。
6.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人本身就是一個靈與肉的結合體。每當物質需求獲得新的滿足,人便會關注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每當精神需求達到新的境界,人便會調整物質需求的結構。當精神需求被誤導或庸俗化之後,也容易表現為狹隘的物質需求。擁有錢財、享受人生無可非議,而暴殄天物、玩物喪志則是社會倫理所不容的。
7.需求是一種連貫現象,從低的一端向高端延伸。恩格斯曾經提出過的需求三層次理論「生存、享受、發展」,就是一個好的說明。
8、每一個需求都可以是多層因素的組合。人的任何一個行為或動機都可能不為單純滿足某一個心理需求,往往是多項動機的權衡或多種滿足相結合的價值取向最大化;一個動機的產生又可能是多層次需求的組合。例如:當人們打算添置一輛私家轎車的時候,既要注重品牌、又要比較價格;既要考慮舒適,還要考慮安全、實用、美觀等等。實際上,在謀劃的過程中已經包含了基本生活之需、安全之需、交往之需和尊重之需。這類生活現象十分普遍,甚至讓人習以為常,這恰恰反映出人在實現需求的過程中複雜的思維動機和必須隨時面對的選擇;反映出人在具體需求之中生理需求、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交互作用。
9.需求的意識包括慾望屬於心理範疇,需求的實現過程屬於行為範疇,兩者密切聯繫在一起。人的實踐活動總是力圖一次次完成從心理動機到行為結果的循環,這既是一個心動到行動的心理過程,又是一個行動—感悟—再行動—再感悟的實踐過程!
綜上所述,人的需求層次問題說到底是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架構問題。生存與發展是人及人類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相對於這個目的,安全是基礎,交往是條件,尊重是保障。這些層次交織一起,構成一個相互依存的、相對和諧的需求層次體系。我們既要注意需求的表現形式,也要注意需求的具體內容;既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內因,又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外因。用辯證的、變革的眼光看待和運用需求層次論,用相互聯繫的方法分析、運用需求層次論。
人的需求層次社會現象剖析
前些日子,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台灣首富郭台銘捐出財富做慈善的新聞鋪天蓋地,人們熱論之餘,各種情緒都有,畢竟那都是富可敵國的財富。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毫無疑問,這三位人士應該歸屬於「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也就是說達到了人生最高境界需求層次了。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分為五層次,依次為生理需要——所有基本需要中最強的;安全需要——對安全、穩定、依賴、秩序、法律、界限和免受恐嚇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自尊和他人對自己的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成長、發展、發揮潛能等。
有位朋友吳先生說「一說自己窮,周圍的人就會笑」。吳先生沒事就喜歡跟人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他說自己很嚮往五層次中的最高境界:自我實現的需要。可是不知道是猴年馬月才能實現,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實現了。說到這兒,吳先生苦笑自己現在不過是處於需求層次論的第二層次:安全需要。然而,在旁人看來,吳先生怎麼也不應該是第二層次的。他和太太兩人年薪加起來將近一百萬,數套房產,兩部轎車,事業穩定,孩子也快成人了,基本上沒什麼太需要擔憂的。可他依然很不開心,覺得自己跟有錢人比,還是太窮了。
吳先生家的收入依照目前的薪資水平已經算很高了,不知為何還有這麼強烈的失落感。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幸福安寧的,受人羨慕的。可是他自己卻總是感嘆自己窮,常說如果自己有錢就好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更有價值和意義。其實,價值和意義不在於錢多,錢少或者沒錢,都一樣可以做很多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比如,幫助一個盲人過馬路,拾起別人隨意丟棄的果皮,給需要的人適時幫助等等。大的做不了,可以暫時先做小的,從小事做起,一樣可以實現內心的某種價值需求。
關於這一點,在另一個朋友王影身也有他的體會。六年前的王影,從事銷售工作,那時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在有空調的房子里吃西瓜。而今,王影已經擁有自己的房屋,事業也蒸蒸日上。手裡不斷積累的客戶資源和行業經歷,也讓王影對未來信心十足。王影每月薪資六千左右,這種薪資在北京不算高,但她很滿意。她認為錢多有錢多的活法,錢少有錢少的活法,她不會去跟別人比什麼,只要自己覺得好就行了。
王影希望自己創業,那樣,她就可以把家鄉的小姐妹弄來打工,讓她們也掙錢養家。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有了錢,至少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王影說,汶川大地震,她捐了一個月的薪水:六千。如果她的薪水只有三千,那她就只能捐三千,所以,錢還是賺得多好,幫助別人也更有力量。
王影的薪水跟吳先生比,實在少得可憐,可她依然很快樂,而且因為能夠用這份薪水去幫助地震中的孩子,她感到很滿足。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王影似乎只能算處於第一層:生理需要。可奇怪的是,處於生理需要層的王影,在心理上卻達到了尊重的需要,因為她經常幫助他人的行為,在贏得別人尊重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心理滿足。
需求層次論從理論上界定了人的歸屬層次,但實踐中不一定都會是那樣的,比如吳先生,比如王影,按照層次論,他們的行為剛好是相反的。很多時候,不用刻意去界定自己的所屬層次,因為快樂的根本在於,雖處不同需求層次,但都有方法讓自己生活得健康幸福並獲得自我滿足。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拒絕借錢的經典的話 啊我要買房;啊我要到國外留學,需求用錢
※金融IC卡市場需求超500億卡商受益時間程度均排第一
※女友需求太旺盛了該咋辦
TAG: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