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 | 原創
希望把孩子塑造成「天才」,不如稍微動動腦筋、花點心思,多從家庭中給予孩子支持和教養,教他們腳踏實地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辛上邪
01.
近日採訪著名美術教育家郭紹綱先生,談到孩子的教育,他說:「現在很多人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認為,起跑線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補習班,而是在家庭。」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郭老的觀點確可謂真知灼見啊!
現在有的家庭,從胎教開始就去參加各種輔導班。孩子出生後,忙不迭地去上早教班。幼兒園時期就要上提高班,以至於上小學後,很多學校都不講一年級的課,因為學前班肯定都學過了,否則也通不過小學的入學考試。孩子一路小跑地被趕著往前走,特長班包羅萬象,奧數都成了必修班。孩子們學識越來越多,越來越聰明,加上網路的普及,現在的孩子們比父母們知道得少不了多少,但是,人們發現,孩子們的發展有些不盡如人意,比如禮貌的欠缺、行為規範有待提高、對理想的追求不足,甚至孩子的自殺現象都有所增加。
究其原因,根源恰恰是家庭教育被忽視了。
02.
從前,人們生活都慢,家庭經濟不寬裕,社會上也不流行輔導班,一家幾個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看電視、和鄰居的小孩玩,晚上家長喊回來吃飯。生活簡單,家長們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遇到孩子不懂事了、沒寫作業、學校表現不好等等,家長少則一頓罵、甚至動手打。如今,打罵教育不提倡了,可家長的管理職責不能放鬆。
現在的家長應酬多,孩子學習負擔重,每天能帶著孩子上各種課外班就算盡責了。有的家長回家晚,孩子睡覺了家長都不一定回得來;第二天孩子一早起床上學,家長可能還沒起來呢。即使能回來陪孩子的,也是陪著寫作業,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更捨不得時間和精力管教。現代生活節奏快、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的管教不嚴,是家教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溺愛孩子、忽視了行為規則的重要性。過去的孩子被管得死,很多言行細節都逃不出家長的火眼金睛,比如坐著不能晃悠腿、餐桌上不能挑三揀四、連左手拿筷子都不行,後來隨著人們「自由意識」的增強,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必要管得那麼死,孩子要自由發展,加上獨生子備受寵愛,於是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小霸王們折騰得都要造反了,家長們還能愛意滿滿地看著行為粗魯的孩子,認為活潑好動、可愛至極。對於孩子的缺點和不足,有些家長認為是天性使然,不用去管,或者認為樹大自直,不捨得去管。結果呢,本來應該是常態的事情,變成了特殊現象——如今有規矩、有禮貌的孩子成了異類。其實,成年人都應該有體會,在社會上生活、工作,怎麼能沒有規矩呢?而一些行為方面的規矩如果不從小養成,長大了再學就困難了。不捨得管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知道,你現在不管孩子,將來會有人替你收拾他!這絕不是威脅恐嚇,須知,人以群分,一個不懂規矩的人長大了結交的也多是同類。一群不懂規則的人在一起,能有什麼好事呢?
家長不管孩子的第三個主要原因是家長的惰性大、依賴性強。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去學校了,就想要靠老師管。管得深了,家長不願意。管得淺了,又嫌老師不管。過去對老師非常尊重,現在某些人認為和學校是買賣的生意關係——我付費了,你就有責任照顧好孩子——稍有疏忽,責罵投訴就來了(老師和醫生一樣,已經成了高危職業)。還有的假期送孩子去成長夏令營,讓輔導員管。送到讀經班,藉助《三字經》等古代順口溜「陶冶情操」。對於喜歡玩電玩、網癮大的孩子,甚至送去集中營,希望依賴強制、武力措施逼迫孩子改正。誠然,學校、夏令營、讀經班、集中營等等,有責任管教孩子,退一步說,對於未成年人的成長指導,全社會都有責任。但家長不能完全依賴他人。作為最了解孩子的家長,如果都認為管不了或者不想管,那和孩子只是萍水相逢的其他人怎麼可能管得更好?如果一對一或者二對一管理孩子的家長都認為無能為力,那麼一對多的其他人怎麼能管得更細緻?
有的家長不想管孩子,是怕把孩子管老實了、將來受欺負。這也確實是個問題。社會在變化,已經不是過去的農耕時期,人口流動大、觀念意識翻天覆地,有些過去認為大逆不道的已經變成了天經地義。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管、管到什麼程度是需要家長思考的。
03.
簡而化之,在孩子的行為舉止方面,應該遵從的最基本的規則是「不打擾別人」。家長應該明白、並讓孩子懂得,任何人言談舉止的自由都是有度的,不是無限制的。當我們享受自由時,應該不打擾其他人。比如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打鬧,嘈雜、粗魯的動作會妨礙他人。在需要排隊的地方要守規矩排隊,插隊是侵佔認真排隊的人的時間。不亂丟垃圾,亂丟垃圾破壞環境,大家都是受害者。宴會上吃飯,無論多好吃的菜,大家輪流夾菜,都夾一筷子,誰也別多吃多佔。和同學、親人相處,自己的東西保管好,不是自己的不要去惦記,明確人和人之間的界限,不是「我想」就能得到的,世界不是任何人的。帶出去作客,要提醒孩子注意客人和主人的差別,主人應該盡量是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但客人不能主動就不把自己當外人,要記住客隨主便。諸如這些如此基本的常識,是一定要教會孩子的。
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習慣。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有自我負責的觀念和意識,才能真正對自己的發展「上心」。不過想要達到這點,家長們首先要放手,不要每天逼著孩子多穿一件、多吃一口,避免「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的發生。北美的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要自己負責穿衣服事項。每天早晨起床,自己找衣服,決定穿什麼。父母會建議孩子穿多或穿少,但很少動手幫忙,更不會強制要求。吃飯更是如此,不會出現追堵喂飯的事情。一個孩子如果連吃穿這樣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理性,或者自由有沒有,還能有什麼其他大發展?從生活自理開始,孩子要對自己的書包、物品、時間、金錢都逐漸學會管理,父母盡量少插手。管得越多,孩子越廢物。而父母更不能不按理出牌,比如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對孩子的獎懲措施朝令夕改、或者讓孩子花錢無節制,這些都會抹殺孩子內心的規則意識,不利於他們養成對自己真正負責的態度。父母干涉太多,會讓孩子不敢對自己負責。一個從小到大沒對自己負責過的孩子,不可能在18歲成人時瞬間具備責任心。這也是巨嬰流行的一個原因。
04.
有些父母認為,放手讓孩子成長便是一切聽孩子的,這是一种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未成年人什麼都明白、能做正確的決定,那就不需要成年人的監護作用了。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放手是在一定限度和範圍內的,而且是逐漸放開,切不可大撒把。作為家長,要盡量站得高、看得遠,對孩子處於引導的地位,而非遷就、迎合。為了跟上日新月異的社會新發展、新觀念,家長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開放的心態面對變化,以身作則地實行「活到老學到老」。
倘若家長放棄了希望、不肯進步,怎麼能指望孩子積極向上呢?無論家長是何種學歷,無論家庭是貧窮還是富有,在孩子心中,父母都是燈塔。燈塔如果一直明亮,給孩子指引美好,鼓勵孩子追求真善美,賦予孩子拼搏的正能量,孩子的成長會輕鬆、健康。求人不如求己。與其帶著孩子在各種補習班間奔波、希望把孩子塑造成「天才」,不如稍微動動腦筋、花點心思,多從家庭中給予孩子支持和教養,教他們腳踏實地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知識培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教習。會「做人」是人生的根基,堅實的根基上才能建高樓。如郭紹綱先生所說,家庭教育是孩子們的起跑線。從這個層面說,真的是不要也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十件事你做過嗎
※【機票】美國機票購買指南
※.少兒編程能幫助孩子獲得什麼?
※從安息日看猶太家庭教育
※留學美國就是奔向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