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獎勵越重的大學離「一流」越遠
轉載自:科學網 | 文雙春
讀媒體對張傑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長的報道,印象最深的是「動刀論文獎勵,排名不降反升」:「很多教師記得,他擔任校長對科研政策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對發表論文的現金獎勵,有人擔心這會影響教授們的科研積極性。可張傑認為,學術追求是大學靈魂,必須無功利目的,『我們不能為發表論文而做研究,而是應該出於探求未知,進行問題導向的研究,必須還科研的學術追求本質。』」
大學獎勵論文的目的,籠統說是激勵科研,具體說是激勵老師們多發論文、多發好論文。在全國高校都在重獎論文時,上海交大反其道而行之,實踐證明不僅沒有出現許多人擔心的情況,反而「排名不降反升」,說明現金獎勵在科研領域不僅失靈,其作用甚至適得其反。這令人好奇又生疑,值得探究和反思。
國外對金錢能激勵什麼、不能激勵什麼一直有研究。最著名的成果如趨勢專家平克(Daniel Pink)的著作《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About What Motivates Us》(中文版《驅動力》),它顛覆了傳統的"給我獎勵我就更努力"的激勵理念。平克把驅動力分成三個層次,認為個人和組織提高績效、煥發工作熱情的秘訣,不是我們的生物性驅動力或者追求獎勵、逃避懲罰的第二種驅動力,而是我們的第三種驅動力,即我們想要主導生活、延展能力、讓生活更有意義的深層慾望。他通過考察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大量創新例子,發現最好的創新成果都不是在金錢激勵下完成的,相反,「如果你使用金錢激勵,讓人去執行你想要的方式,這些獎勵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如成績下降,扼殺創造力,抑制善行,鼓勵走捷徑及欺詐等不道德行為,使人上癮以及滋生短視思維等。」我們通常認為金錢是最靈光的激勵因素——所謂「金錢萬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是也——實際上它可能是一種很糟糕的激勵。
世界領先的創造力研究者之一阿瑪貝爾(Teresa Amabile)發現了類似現象:當人們不為金錢而工作時更富有創造性。金錢只對單調工作(boring jobs,如計件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而對於需要思考、創造力或解決問題的活動,金錢是與人的內在動機作鬥爭並減少這種動機的因素。她做了個試驗,請一些藝術生針對某個主題分別創作一幅畫,告訴其中部分學生畫作完成後會獲得獎勵,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不知情。結果表明,明顯缺乏創造性的作品均出自那些知道畫作完成後可拿獎勵的學生之手。阿瑪貝爾指出,那些純粹為藝術本身的愉悅而追求自己的繪畫和雕塑的藝術家比外在獎勵激勵的藝術家被公認為優秀,正是那些最沒有動力去追求外在回報的人最終取得最高成就。
毋庸置疑,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一樣,不是單調工作或簡單勞動,而是創造性活動,其驅動力是興趣或好奇心,即屬於第三種驅動力。金錢之所以不能激勵科研工作,在於外部激勵與內在動機之間的差異,導致獎勵只會更加激勵人們得到獎勵,而不是做好事情。上海交大「動刀論文獎勵,排名不降反升」,其中道理也許就在這裡。
其實,論文獎勵一直受到許多有識之士的詬病。最狠的要數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謝克曼對《自然》、《科學》等所謂的奢華刊物的抨擊,他認為科學研究正在因「最奢華而不是最好的研究獲得了最大回報」的不恰當激勵措施而受到損害。特別是一些學術機構給在這些奢華刊物上發表論文的作者以重獎,他認為這是一種「賄賂」,正如華爾街需要破除紅利文化(這種文化鼓勵對個人有利而對金融系統有害的冒險行為)一樣,科學必須破除奢華刊物的暴行。說句公道話,《自然》等奢華刊物是躺著中槍,真正的暴行源於重獎論文的機構,道理類似於「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儘管認識到金錢不僅不能激勵反而可能毒害科研的行內人很多,遺憾的是,像張傑那樣敢動刀論文獎勵的校長實在太少。反觀身邊,一些高校或院系一直在調整論文獎勵政策,有些要減少甚至取消獎勵,有些則要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不難發現,真正喜歡科研的老師對獎勵政策真的很麻木——有沒有獎勵都一如既往地做研究。不排除少數老師對牽涉到金錢的事情動輒錙銖必較,他們往往是反對動刀論文獎勵的主力軍。從「學術追求是大學靈魂,必須無功利目的」看,這些少數老師如果因對金錢不滿而離開學校,對學校的發展其實更有利。科研就像愛情,如果沖著金錢而去,不會有好結局,即使勉強維持,也很難從中得到快樂。
中國的大學正在奔「雙一流」,誰是「一流」,論文獎勵也許是把好尺子:論文獎勵越重的大學離「一流」越遠。首先,縱觀世界一流大學,很少有用現金獎勵論文的,即使有教授得諾貝爾獎,充其量獎勵一個停車位。其次,根據「缺啥補啥」原則,大學重獎論文,表明該大學論文稀缺,總體學術水平遠未達到一流。第三,從關於獎勵的研究看,大學獎勵論文,反映出該大學如果不是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就是老師們的科研動機或境界跟一流大學至少還有層級上的差距。論文不存在該不該獎勵的問題,要緊的是如何獎勵。世界一流大學獎勵論文,往往是從驅動科學研究的內在動機入手,例如認可老師們的成就,給老師們提供有幫助的反饋、充裕的時間、充分的自由,以及追求激動人心想法的必要資源。
點擊閱讀原文訂購Science、TIME等雜誌,也可通過公眾平台自定義菜單「雜誌訂購」即可訂購。
-END-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