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第十六章:虛靜歸根

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第十六章虛靜歸根

——2012年08月01日——

親愛的家人:

您好!8月是開放月,在烈日炎炎中開放,在陰雨綿綿中開放。開放,從欣賞自己開始;開放,從接納自己開始;開放,從追求生命的卓越開始。開放,就是應該用自己眼睛來看自己,帶著愉悅的心情來欣賞自己,回應著自己,回應著我們周圍的世界。

開放的特徵是:柔軟。

讓我們身體柔軟,讓我們的心柔軟,讓心的柔軟運用到我們生活、工作層面。雖然生活中的人與事有正也會有反,但是我們懂得柔軟,就是不斷地在強化自己正面的力量。即使生活中也會有不舒服的眼光、不舒服的語言、不舒服的衝擊,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用一顆柔軟之心去平靜地接受,弱化不舒服的事情,而不是強化不愉快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就是讓自己通達,讓自己獲得平衡。

開放的特徵是:愛。

愛在我們心裡,愛從來沒有離開人一步。愛自己、愛別人、愛一切,每一個人都有愛的能力,而不是只等著被愛!開放就是從內而外的愛護別人,愛最終還是回到自己身上;生活也會像圓圓的運動,是起點也是終點。在開放的人生中,愛就在我們的心裏面,也在我們的心外面,愛無處不在——愛是一種生活,愛是一種狀態,愛是一種力量;唯有愛讓我們歌,讓我們舞,讓我們在一呼一吸中發現愛在心中流出流進。讓我們在愛中,舞出自己美麗的人生!

開放的特徵是:不斷清除心中的雜草的過程。

我們的心就像一朵花,花成長的好,需要不斷地清除周圍的雜草,不斷地給予養分。這個「雜草」就是我們常說的的「雜念」,清除雜念猶如打掃衛生——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這個「雜念」就是我們生活中恐懼、憂愁、冷漠、埋怨、爭鬥、悲傷、慾望、憤怒、驕傲、是非、爭鬥等等,如果我們看到自己心中雜草,馬上把之除掉,就不要再繼續為自己製造其他的煩惱與苦厄。如果我們每天不清掃這種心中雜草,久而久之,到了不得不打掃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不但費時費力,更甚至於有的髒東西滲透在裡面,已經成了永久的印跡、成為生命中永久的遺憾……清除雜草的過程,是讓我們眼光慢慢地學會向內收的過程——只有內觀自己,才能夠創造自己,成就自己。

8月是開放月,開放自己一顆封閉的心,讓我們自己與自己對話。

開放自己一顆和諧之心,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把和諧帶到哪裡。開放自己一顆覺察之心,每天都會從對方身上發現優點,吸納別人的長處,每天進步卓越一點點,就是對生命的一種嘉賞,就是奉獻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練習開放,就是不斷地發現生命本源的美麗,發現自己之美麗。

現在讓我們共同走進《道德經》第十六章《虛靜歸根》,打開自己玄之又玄、一層又一層的天,這個天就是「眾妙之門」。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dǔ)。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

達到極度虛無,守住極度清靜。萬物都在生長,我以此觀察它們的循環往複。萬物紛紛紜紜,都要復歸到它們的根源。回歸根源叫做「靜」,這就叫作回複本來狀態。回複本來狀態就叫做常道,知道常道叫做「明」。不認識常道,妄加作為就要遭來凶禍。知道這個常道才會包容,包容才會公正,公正才會周全,周全才會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會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會長久,才會終身沒有危險。

本章共六十八個字,共分三段來闡述。

第一段共二十四個字,即:「致虛極,守靜篤(dǔ)。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致虛極」

「致虛極」就是告訴我們,人類受這個熙熙攘攘的人世間太多物質化的誘惑,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不知所選、不知所終——我們內心世界往往被五色世界所迷所惑、所堵塞了,而「致虛極」就是讓我們去掉被繽紛世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所迷、所惑、所堵,讓我們的內心得到一次新的洗滌、新的開始、新的綻放!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我們慾望不安的內心重新格式化了,然後再去安裝我們喜歡的操作系統!

「致虛極」的虛極虛空,為萬物芸芸眾生提供了一個大舞台。「芸芸」是一種普通的草,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生生不息的宇宙萬物,叫做「芸芸」。佛家把「芸芸」稱之謂「眾生」,所以中國文學上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名詞,即「芸芸眾生」。在這個大舞台上,萬物紛擾,生死枯榮,悲歡離合,演繹了一出變化無窮的精彩大戲——您方唱罷我登台,看人間多少桑田變滄海!「致虛極」中的「致」,就是達到、進入,就是一步步、一層層地求證和把握終極人生的目標。

「守靜篤」

「守靜篤」也是一切政治家、軍事家、觀察家們研究、判斷、分析、洞察事物發展形式、變化規律所要恪守的準則。有經驗的運動員在賽前都要保持安靜;偉大人物「每臨大事有靜心」;兩軍相遇勇者勝,而兩帥相逢卻是靜者勝。

「守靜篤」告訴我們二點:

第一守住靜。這個靜,是一種安安靜靜的狀態,像顆頂於天地的青松,任爾南北東西風也不為所動!這個靜,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狀態!是一種「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豪邁!

第二守住篤,這個篤,就是描述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我是誰?我的使命是什麼?我堅持什麼?我確信無疑的是什麼?當一個人內心中一旦有所相信、有所秉持,那麼他就肯定能:致虛極了!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告訴我們:我在這裡,觀察萬物,花是花,草是草,水是水,月是月,人是人……天下萬物都是來自道的造化,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生命路線圖,按照自己生命形態去生長、去成長,去經歷、去穿越!特別是「並作」這二字,簡直就是一部部生物學、生命學和運動學等等,高度概括了事物生化的複雜表象。生命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一輪輪花開花落,都是那樣的神奇!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告訴我們:大自然不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芸芸眾生,不以自己是非好壞去衡量對方、指責對方,而是相信對方一定能夠做好自己,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己,歸屬於自己的根,這才叫自然之道!

草木之根在泥土之中,人的根在哪裡?在頭頂上,虛空就是我們的泥土。如何「歸根」?就是求靜,靜到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歸生命的根本。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是有靈性的,都有一顆靈慧的心。但我們所生長的複雜外部環境,讓我們受到許多干擾!有時我們抵擋不了誘惑,就會陷入慾望的旋渦而不能自拔,從而使我們聰慧的心靈蒙垢受污。「致虛極」,就是老子希望我們能夠排除物慾的誘惑。釋伽牟尼之所以能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智慧之果,應該說也是在「致虛極」的狀態下而實現頓悟的。同樣那些出家的和尚們之所以要念經,其實也就是要通過念經的形式,讓自己的心境逐步排除物慾的干擾,達到「致虛極」的狀態。

第二段共二十二個字,即:「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本章用了四個「曰」。

第一個「曰」就是萬事萬物總要回到屬於它生命的本源,這個本源就是「靜」。

第二個「曰」就是能夠靜了,不再那麼折騰、喧擾、奔波、忙碌了,那就自然而然回到生命的本來!

第三個「曰」就是生命本源就是永恆不變的,也是天長地久的,它就是我們常說的「常道」。

第四個「曰」就是明白並瞭然了這個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常道,就會對世間規則有所明了與洞察!就會對這個主宰世間命運的道有所了悟、有所敬畏、有所遵守,一切的災難才會轉化成一種財富,陪自己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第三段共二十二個字,即:「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本章為了知道規律,用一個「容」字,來知道並遵守這個「常道」;來對世間的一切,包括自己,有所包容、有所接納。有所包容才會像天地一樣那麼公平公正,不因親而近,遠而疏;不因得而喜,失而憂。有了這個公平與公正,才會有王者之風,而這時與天地而混然了,沒有高低卑賤、沒有是非美醜,每一粒沙子、每一片樹葉,都是世界的王者!有了王者之勢,就會與天地同存了!與天地同存就會自然而然達到天長地久的地步!到了天長地久的地步,就會對花開時候雖然花會落,但那花開的一剎那卻留給了世界一種永遠燦爛的東西有了感悟、有了微笑——每天、每時、每刻,自然之手都在無時無刻向我們展示著那朵對我們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花朵。緣來緣去,而那朵花一直長在,不在過去,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知常容,容乃公」定律,是老子用濃墨重彩寫下了知常歸真的極其重要的方法論。

這一段高度概括了修心歷程和歸真的技術要領,彷彿是天地的手牽著我們的手去天游;又彷彿站在巨大的臂膀上去攬風雲、看雲霧、體造化、驗不虛、臻化境、了生死!這中間的五個「乃」,前後的起首與歸結,其實就是一部我們進入狀態的至高完善的無上秘訣!

縱觀本章,從「致虛極」到「各復歸其根」,是闡述「觀復」和「歸根」的方法論和必然性。

從四個「曰」,是闡述獲得「明」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從「不知常」到「沒身不殆」,是闡述避害趨利,實踐和實現「不殆」的高級境界的系統論和方法論。整篇句句是妙法,字字是真訣。

本章幸福人生密碼有三:

第一,「致虛極,守靜篤」定律。

這是一種虛無如山谷一樣的境界,這是一種壯闊如大海般的形象。我們的心境達到這樣一種寬廣無邊、單純寧靜的心態,我們的人生就回歸生命的本原。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想到達生命的本源去悟道,這個前提必須是「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是古今中外所有探索生命的悟道者唯一的一把總鑰匙!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體驗生命形態往複循環的神奇真諦。

第二,「歸根復命知常」定律。

就是您觀的目的是什麼?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仰觀俯察之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生命不要白白來到這個地球,不要白白虛度光陰,不要白白錯過此生!人生之目的就是來踐行生命的偉大,來體會復歸於生命之本源的道。若沒有體會我是誰?我的使命是什麼?便只能等下一個輪迴。下一個輪迴會轉換成什麼物質?還會不會像這個空間、這個時間一樣感悟這生命的常理?若人類不斷地追求自由,卻不知道追求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一種舍本求末的人生——那不是自由,那隻不過是跳出這個籠子進入那個籠子罷了。

第三,「知常容,容乃公」定律。

就是把這一原則應用到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法;就是讓我們通過對宇宙始點運行到每一個現實的我整體的邏輯軌跡的一種復命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用「道」一個字來統稱;這個「道」字也可以用其它字來作等量代換,即有:常﹦容﹦公﹦王﹦天﹦道﹦久。人類心中只有包容利他,才不會有得失和滅身之禍。

老子《道德經》是指導我們今天工作、學習、修鍊的的大系統論和方法論,他不是急功近利的、心胸狹窄的、自私自利的、是是非非的、求全責備的、埋怨爭鬥的;他是開放的、柔軟的、和諧的、喜悅的、自律的、平衡的、順其自然的。

順其自然,是中華民族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體系!順其自然,包含著要尊重自然平衡法則,不尊重自然最終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世界上不少曾經輝煌的古代文明已經黯淡,而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至今薪火相傳、熠熠生輝,繁衍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偉大民族,這都與我們的祖先格外敬畏自然力、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密切相關。

現奉上《道德經》第十六章的【悟道心得】,希望大家笑納:

一、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回歸和生長的命運圖,我們只要關心他,不要控制他,這就叫自然大道。

二、《道德經》是修鍊成功人生一面鏡子,鏡子的功能是照亮自己,完善自己。

三、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別人太多,看自己心靈太少。思維是因,行為是果,要想改變外在結果,就要從根源做起。

四、人是天地化身,當一個人思考的時候,他的想法與他的源頭相呼應之時,天地屬性與力量就如影隨形伴隨著他。

五、真正的包容是不必忍受、不必包容,讓他來去自如,如如生長。人生路上總會有許多事情發生,有人戰勝了,有人克服了,有人掙扎了,有人放棄了,有人永不言敗還在努力著,相信您就那個不斷向前走的人。

六、一切活生生的力量皆源於人類內在的心靈世界,可是很多人還在尋找外在世界的大師和能量。

七、我們怎樣把自己的靈魂發掘出來?兩個字,就是「修鍊」。我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修正自己」,不斷地接近自己。

八、命運就是選擇,可以走定數,也可以走變數去創造。但是,是您自己改,別人拿您沒有辦法。

九、生命的和諧比競爭更重要,內在的樂觀與滿足,也將帶來外在的富足。

十、 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從頭再來,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今天開始讓自己有所不同,創造一個全新的結局。

八月是開放月,在動蕩不安中開放,在黑暗的環境中開放。開放出黎明之花,開放出信任之花,開放出博愛之花,開放出精進之花,開放出健康之花,開放出快樂之花,開放出幸福之花,開放出永恆之花。通過我們的歌,我們的舞,開放出通達之花,開放出感恩之花,開放出我們的單純之花。單純,是人生最高的到達!

親愛的家人,《道德經》走的是一條學用的路,更是一條修鍊的路。

修,就是在日常言行中修正自己不符合規律的言行;煉,就是我們在紅塵中練自己定力、承受力、判斷力,特別是練好德。

修鍊,就是要修自己能夠適應不同環境條件下去工作、生活。

修鍊,就是要修自己在任何優劣環境和狀態下,都能夠坦然面對,不會因為環境與狀態的改變,而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和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

修鍊,就是要修自己一呼一吸、進進出出的管理。

修鍊,就是要修能夠震動自己、震動十方世界的一思一念——這一思一念最珍貴,就像金子那樣,照亮自己,也照亮世界,老天的手會牽著您的手!修鍊要往內找,往內修,沒有往外找的!往外找別人的不是、別人的不對,那是修魔道。

修鍊,就是要修掉自己的傲慢、偏激、苛刻、目中無人、惟我獨尊、忘恩負義、麻木不仁、無所事事、毫無作為和爭鬥性、妒嫉心、張揚心等等……

修鍊,就是要修智者濟世,善心愛人,助人為樂的境界。

修鍊,就是修大覺者的本性,修大慈悲心。

修鍊,就是要修順其自然,順天應人,順勢而為,順理成章,寵辱不驚,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親愛的家人,感謝您給了我《道德經學用每月一信》與大家分享的平台,也謝謝您的分享!願開放月的柔軟、欣賞、接納,愉悅,能夠創造您幸福的一切。願「致虛極守靜篤」的觀復、歸根、知常修持,能夠成為您生命中的柱子,成為好人一生平安的柱子!

謝謝您,我愛您!

趙妙果

2012年07月01日

道德經學用

和諧身心我的責任,和諧家庭我的責任,和諧社會我的責任!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
推薦閱讀: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象元」
多分享自己的提升,多感謝《道德經》,少誇幾句羅博士 | 道德經語音文字版(155)
李涵虛《道德經》注釋(《東嚴正義》)——第四十一章
【道教經典】道德經古本篇·道經(下)

TAG:道德 | 道德經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