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娟:把心給了教育
代表檔案
王家娟,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骨幹教師」,2003年3月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先進女職工」,同年9月被遼寧省政府授予「功勛教師」稱號,2004年被教育部、人社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個別職校竟然通過拉人掛名方式騙取政府補貼,希望各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時高度重視這種情況,通過明察暗訪,了解真實狀況。
要讓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有教材、有課時、有考評體系,成為一門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培育未成年人守法習慣的「必修課」。」
不久前,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就《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下稱《規定》)相關情況作說明。《規定》從制度上進一步規範和加強了職校生實習管理,比如首次提出了頂崗實習學生報酬底線。這讓一直關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王家娟倍感欣慰,「孩子們的權益終於有了制度保障,不用再做『廉價童工』了。」
從教近30年,王家娟把心給了教育。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更將關注面從所從事的高中教育,擴展至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她呼籲,教育不應再歸類到民生,而應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談學前教育——
儘快立法,應對「全面二孩」難題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是「深入骨髓的教育」,而在我國教育體系鏈中,學前教育卻是最薄弱的。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初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王家娟領銜提出了關於儘快制定學前教育法的議案,呼籲政府加大投入,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解決老百姓普遍反映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培訓,增加男性幼兒教師的比例,以利於學齡前兒童個性和性別意識的形成。
「關於學前教育的立法,我國相關部門從2004年開始調研,一直到2012年,調研了近10年,這個文件還沒起草。雖然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但那畢竟不是法,不能依法有效地規範學前教育的有序開展。」王家娟表示,耽誤孩子不應該,立法越早越好。
「入園難」「入園貴」是學前教育中最受社會關心關注的問題。王家娟認為,公立幼兒園數量少,民辦幼兒園質量參差不齊,是導致現在「入園難」「入園貴」的主要原因。儘管身為教育者,她和同事也被「入園難」困擾著。「我現在都有孫子了,兒子跟我說趕緊找個幼兒園。其實孫子三年以後才上幼兒園。還有,我們學校的老師剛結婚,就開始想著為孩子找選幼兒園。」
幼師缺乏,是困擾學前教育發展的另一大難題。王家娟建議,除了培養專業的學前教育老師以外,還可以從高校畢業生中,通過考試,選拔有意願從事幼兒教育的非幼兒專業人才,比如藝術院校的畢業生,雖然不是幼兒專業畢業,但他們有藝術才能,受過高等教育,經過培訓,完全可以勝任幼兒教師崗位。這樣既解決了畢業生就業,又擴大了幼兒教師人才選拔範圍。
今年1月5日,中央發文明確生育「二孩」無需審批。「全面二孩」的實施,也對學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王家娟建議儘快出台相應配套措施,以緩解越來越嚴峻的「入園難」「入園貴」狀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再次建議儘快啟動學前教育立法,以保障每個孩子有獲得良好學前教育的權利,同時使學前教育辦學和發展有法可依。
談職業教育——
如果課時、生源都沒保證,更不必提創新
職業教育如何適應我國工業發展新形勢,是王家娟尤為關注的重要議題。今年2月底,她獲邀列席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那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的報告,王家娟在分組審議時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在她看來,目前職業教育社會評價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於職業教育本身「虛弱」,畢業生能力不強。「有些企業負責人向我反映,招來的職校畢業生連焊接點都找不清楚,做出來的產品常常不合格,導致企業丟失訂單。高薪也招不到優秀的技術工人,他們對此很苦惱。」
調研中,王家娟還發現有些職業技術學校不踏踏實實辦學,竟然通過拉人掛名方式騙取政府補貼。「其實前段時間媒體也曝光了類似招生黑洞,有一間職業技術學校,全校100多名學生,真正在校上課的孩子只有3名,其他的都是掛名。」
對此行為,王家娟用「深惡痛絕」來表達她的反感和憤怒。「我聽說有些職校生三年沒上課,卻拿到畢業證、培訓證。國家撥付的款項,就這樣白白被學校套取。」她希望各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時高度重視這種情況,通過明察暗訪,了解真實狀況。
職校生頂崗實習問題也是王家娟關注的重點問題。有媒體報道,目前在珠三角各類電子廠的生產線上,大約有三成工人都是頂崗實習的「學生工」。調研中,王家娟也發現有企業把實習生當「廉價童工」使用。「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實習期間根本沒有學到應有的專業知識和操作規範,以後把他們安排到生產一線,不出安全生產問題才怪!」王家娟直言,職業培訓不到位,是我國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她反覆強調,我國的職業教育要做大做強,首先要在生源、課時上有保證,然後才能談創新。
談青少年法治教育——
高考增加法治內容,普法教育會更有效
從事教育工作28年當了班主任25年,喜歡孩子的王家娟非常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當選代表四年,她三次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有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建議。
「我了解到,我國14歲至18歲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率正呈上升態勢,這一問題不可小覷!」在2015年全國人代會上,王家娟提出,目前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普遍淡薄,值得關注。「小孩和他人發生衝突,往往喜歡用『擺平』這個詞。」她介紹,在一次調研中,她問一名小學生和別的孩子有了矛盾該怎麼辦,這名學生想都沒想就說「有錢就能擺平」。話雖出自稚嫩孩子口中,卻深深刺痛了王家娟的心。她意識到,對未成年人進行科學、有效的法治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王家娟曾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改,也就此問題進行過長期調研,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問題,她有著清醒的認識。「從『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應該說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普法效果總體不錯。但對青少年的普法方式,我個人認為需要改進。」她說,青少年是普法對象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全國法治宣傳日,學校都會組織孩子們參加普法活動,但拉拉橫幅、做做給出參考答案的選擇題後,一場看似轟轟烈烈的普法活動就結束了。學生們學到法律知識了嗎?微乎其微!
王家娟說,現在我國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普遍採取「進課堂」做法,而不是「進課程」。在她看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不能僅限於邀請法律界人士給學生上法治課,而應該有針對性地設立法治教育科目,將其納入整體課程教學體系中,統籌安排。要讓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有教材、有課時、有考評體系,成為一門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培育未成年人守法習慣的「必修課」。
為此,她建議在高考中增加適當的法治內容。「高考能起到引領作用。學校重視了,學生重視了,家長重視了。自然而然,全社會也就重視了。」(郭美宏)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中國近半千萬富豪擬移民 50%為孩子教育
※家長必知!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
※英語替中國式教育背了黑鍋
※王國維:把「人」字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
※特區政府的教育政策出了偏差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