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因新聞而美麗

張泉靈:因新聞而美麗來源:中國播音主持網 | 作者:網路 | 發表時間:10年06月03日

鏡頭前,她以新聞人的敏感,報道著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個問題;鏡頭後,她為那些生離死別、殘垣斷壁失聲痛哭。她的報道始終層次鮮明,邏輯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職業新聞人的幹練,最重要的是,她的報道和表現時刻閃耀著人性至美的光輝。

在災難中綻放美麗,張泉靈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這樣一個素顏女記者,從雪災現場到聖火登頂珠峰,再從珠峰輾轉到四川災區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採集第一時間的新聞,成為首個深入災區的央視女主播。在汶川地震的報道中,由於連續奮戰,她來不及化妝,連隱形眼睛也來不及戴,在電視鏡頭裡顯得素麵朝天,疲憊不堪,但在觀眾心中,她卻是最美麗的。

鏡頭前,她以新聞人的敏感,報道著一個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鏡頭後,她為那些生離死別、殘垣斷壁失聲痛哭。她的報道始終層次鮮明,邏輯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職業新聞人的幹練,最重要的是,她的報道和表現時刻閃耀著人性至美的光輝。人們感慨,這是一朵有著過人膽識和魄力的「鏗鏘玫瑰」。 張泉靈說:「我因新聞而美麗,新聞因我而美麗。」這恐怕是對她最恰如其分的描述。

「差一點就會生死相隔」

5月12日,張泉靈為了做聖火耀珠峰直播,在海拔5150米的珠峰大本營呆了1個月之後,回到了拉薩。正當她還沉浸在奧運火炬珠峰傳遞報道成功的喜悅中時,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這時,張泉靈的第一反應是:到現場去!雖然她非常清楚,從高原下撤以後的第一原則是休息,而且她也很想家,想不滿兩歲的兒子,但是這時候在她心裡,到一線去是不需要選擇的決定。

5月13日,張泉靈擠上了震後拉薩飛往成都的第一班飛機。幫助外面的人搞清災區的情況是此時記者的第一責任。太多太多災區的情況,搶險救災的人要知道,受災的群眾要知道,黨中央要知道。到達四川的當天下午,報道組3點半左右從成都出發,一路往北,歷經3個多小時,抵達重災區之一的北川縣。

交通斷了,通訊斷了,餘震不斷。儘管做了心理準備,災難的慘烈還是超出了張泉靈的想像。要快,要讓外面儘快了解災區的情況!在北川縣入口前的山脊公路轉彎處,張泉靈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在雨中發回了第一條4分鐘左右的現場報道。

經過一天的奔波,張泉靈已經很疲憊,但是她堅強的身影仍然出現在抗震最前線。5月13日晚,張泉靈在綿陽城區九州體育館連線報道,思路清晰,採訪細緻紮實。「這裡由北川轉移出來的災民已超過10000名,目前食物供給充足。但是現在因為在下雨,氣溫只有14度到16度左右,群眾儘管在體育館內,仍然缺少保暖的衣物和棉被,目前這些物資已由當地駐軍發放,而且在館外有免費電話站可供使用。」

5月14日,張泉靈奔向通往汶川的213國道,踏進了打通道路的現場。

路,是生命線,也是搶險救災的關鍵。奔向震中的途中,張泉靈和全國很多觀眾一樣急切地想知道一個問題:災區的路到底怎麼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為什麼還不能打通?她意識到,這個時候,必須把鏡頭對準這條路,去引導人們解開這個疑問。

於是,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幾乎半座山塌下來,路不見了。隨著張泉靈的解說,觀眾了解到,這條路原本只有七八米寬,一邊在塌方,一邊臨著岷江的懸崖。工作人員上得去,但是疏通工作無法展開。這條報道,也許不那麼驚心動魄,但是把大家的疑問解開了。不解的責難不見了,人們焦急的心情也冷靜下來,開始積極地幫著出主意,想方設法使修路的進展快一些。

「到達汶川比上珠峰還難。」張泉靈在央視連線直播中說。上珠峰很多困難是可以預計得到的,但徒步去汶川,有太多不可預料的因素。「已經探明的道路情況非常惡劣,每隔三五公里就有一處教宕笏?每隔三五百米就有一處滾石的小塌方。」在描述這些經過時,張泉靈從容而鎮定。

「在漩口,16個人擠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帳篷里休息了一晚上,所有人都沒敢脫鞋,因為擔心隨時可能發生餘震。在返回都江堰的途中,報道隊伍剛經過一個非常狹窄的路口,後面500米高的山突然全面崩塌,如果稍慢一些,就可能是生死相隔了。」

「當時,有網站以『張泉靈遇險』為題做了條新聞,我老公看到這個標題擔心死了,因為手機不通,他當時已經有一天時間沒有跟我聯繫上。其實,我也知道家裡人很擔心我,只要通訊有保證,我們就會打電話報平安。在災區,我們看到有很多免費電話,這讓我非常感動。還有一幕也很感人,當時,裡面和外界的聯繫都斷了,我們的飛機一著陸,就有100多個人拿著小紙條來求我們,讓我們把這些紙條帶出去,轉告他們的家人,他們沒事都很平安。」

在她的博客上,張泉靈還記錄了從漩口鎮徒步回到都江堰大本營的情景,她跟隊整整走了9個小時,腳上全是血泡。她卻寫道:「我穿著登山鞋,情況要好得多,他們(戰士)腳流血了,還得不停地運送物品。」

一線記者就是要把希望的聲音傳遞出去

作為一名女記者,女性特有的溫柔使她的情緒時刻與救災現場聯繫在一起。在災區的人民處在驚恐與悲傷中的時候,特別需要鼓起勇氣,在廢墟上沒有比活著把人救出來更讓人振奮的了。5月14日,都江堰的幸福小區發現了一名女性倖存者,救援者開始與死神展開搏鬥。張泉靈認為,雖然現場人員連被壓在廢墟下的人的姓名都不知道,但電視機前卻有無數的人關心著她注視著她,於是便向現場的領導建議直播救援過程。

那一片廢墟有三層樓高,裡面充滿了空洞和尖利的鋼筋,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整個直播過程中,張泉靈被指定站在一個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說不能動。四川台的攝像師在黑暗中拍攝,不僅要緊盯著尋像器里的畫面,餘光還要觀察周圍的情況,根本顧不上腳底下。在起吊一塊水泥板時,攝像師腳下的斷梁被拉動了,原本看似安全的地方變得非常危險。但消防官兵繼續救人,張泉靈也繼續報道,沒有人離開。戰士們緊張有序又小心翼翼,電視鏡頭盡量地靠近跟隨。幾個小時後,受困者終於被抬出來了:她活著!現場一片歡呼,張泉靈的耳機里也傳來北京演播室里的歡呼聲,她激動極了,在現場用最大的力氣喊著:「這歡呼是對生命的禮讚!」外面的人不拋棄,裡面的人不放棄!救人的是英雄,  被救的同樣是英雄!這就是一線記者要傳遞的精神——以人為本。

5月15日,張泉靈和報道組跟著部隊徒步奔向震中。那不是一條安靜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斷的餘震、鬆軟的塌方層、滾落的石塊,危險無處不在。經過不停頓的9個小時,她們緊隨部隊到達漩口鎮,那已經是5月16日的凌晨1點。緊張、飢餓、勞累,張泉靈真想躺下什麼也不做,但一想那麼多人等著裡面的消息,她立即投入採訪工作。天蒙蒙亮的時候,張泉靈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用幾根從廢墟里撿來的木頭和一塊塑料布搭起的一座帳篷外,整整齊齊放著3塊牌子:漩口鎮黨委、漩口鎮人大、漩口鎮政府。旁邊,戰士們已經展開了救援,當地的鄉親們給部隊送來了他們僅有的蔬菜。那場景,讓她震撼:災難降臨了,但我們有黨在、有政府在、有人民軍隊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於是,張泉靈和她的同事們用了一個長長的鏡頭,把這樣的信心傳遞給全世界。

5月17日,張泉靈和報道組進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島」耿達鄉。面對滿目瘡痍,誰都會有一種揪心之痛。當她問受災群眾缺什麼,需要什麼幫助的時候,有一位受災的群眾對張泉靈說:「給我們送點玉米種子來吧,趕著現在種下去,秋天我們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當時就會讓人熱淚盈眶的話,卻讓張泉靈在心裡反覆回味。這就是我們最質樸的鄉親,遭受了那麼大的災害,失去了那麼多親人,但他們想要的卻是種子!種子不就是希望嗎?一線記者就是要把這希望的聲音傳遞出去,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民的偉大與堅強!

親歷北川,才知人性之可貴

張泉靈坦言,自己在採訪過程中也曾有過害怕、傷心的時候。但,「親歷北川,才知人性之可貴。」 張泉靈說,無數感人的畫面讓她此生不會忘記。

5月15日,張泉靈到都江堰去拍攝尋找遺體和處理遺體的視頻,那是她在災區里唯一的一次精神崩潰。張泉靈說雖然救援人員很早就知道遺體在哪裡,但是為了維護死者的尊嚴,全程都是用手扒手挖,耗費了大量時間。由於在現場等待的時間過長,加上積鬱的情緒,這些鏡頭讓張泉靈幾近崩潰。在看到了一位母親在災難來臨時跪著保護孩子的場景時,張泉靈說自己完全失控了,轉身躲進一個帳篷里,失聲痛哭了5分鐘後,才穩定下情緒,繼續開始報道。

5月18日,張泉靈在卧龍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進行採訪,由於基地四面環山,餘震不斷,經常會感覺到四周的山體不斷在塌方,對面山頭塌方滾落下來的巨石居然能夠越過江面砸到基地中來,有些圍舍被完全砸壞了,甚至有巨石把基地大門都堵住了。

「當時我做採訪,塌方仍在繼續,這是我在災區感到最害怕的時刻,我問那裡的一位主任,既然這麼危險,為什麼不把剩下的熊貓全都轉移出去?當時他就回答我,『我們沒辦法把還在這裡的50多隻熊貓全送走,因為它們也不能全部集中在一起餵養,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這裡堅守,我們也一直是在驚恐中度過的。』」

接下去的幾個現場,張泉靈的報道層次鮮明,邏輯清晰, 真實客觀,全面細緻,總能說出觀眾最想知道的真相和答案。不僅是她的敬業精神得到觀眾的敬佩,她的業務素養也得到同行的認可。比如在災民安置點綿陽九州體育館做現場連線報道時,面對幾萬人在雨中等待救助的大場面,連雨衣也沒有穿的張泉靈忍住悲傷,直言:「救災物資的分發是個很有技術性的工作。」當演播室主持人問到災後疾病控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時,她很快就回答出是洗手間的問題,因為她已經事先專門去觀察過了。她以新聞人的敏感報道著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個問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連續多日在災區一線採訪,讓張泉靈和奮戰在那裡的救援人員、媒體同行一樣,心理上變得格外沉重,但一次在成都軍區總醫院的採訪,卻讓她看到了久違的笑容。

「在醫院裡,我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她是一名護士,曾經接受過嚴格的心理撫慰培訓,她是來當心理志願者的。我從她身上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她化著淡妝,而且時刻面帶微笑,用很細柔的聲音給每一個來自災區的傷者做心理撫慰和調查。我問她為什麼要那樣做,她告訴我,心理撫慰者跟其他人不同,她要讓每一個從災區出來的人看到一抹亮色。這讓我非常感動,也是我那些天里見過的最美的笑容。」

有很多人問過張泉靈,會不會去當一個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張泉靈的回答是不會。因為,她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新聞人。在這個時代的中國當一個新聞人是幸運的,無論用什麼職業交換,她都不會答應。

張泉靈說自己有三個理想,一是當一年的山村老師;二是環球旅行,在地球上輕鬆自由地徜徉,隨時可以在心儀的地方停下來小憩;三是能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傳媒的理論知識。她所追求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然,她也知道要完全做到很難。而這恰恰是理想的偉大之處,它可以讓人在功利中掙扎的時候,多一點超脫的力量,會讓通向真正快樂的道路更明亮一些。

張泉靈簡介: 祖籍浙江寧波,1973年6月出生於上海。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1997年考入中央電視台國際部。先後擔任《中國報道》、《東方時空》、《人物新周刊》等欄目主持人。在「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的直播報道中,發回了大量現場報道,被觀眾譽為央視最優秀的外景記者之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論鍾漢良和良民的愛與信任——從新聞爆料事件看到的人性美
買車 必須加價嗎-搜狐新聞
4月19日新聞匯總
09婚戀調查報告公布 四成單身女性擔心嫁不出去-搜狐新聞
4月15日新聞匯總

TAG:新聞 | 美麗 | 張泉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