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莫非 | 讓閱讀動起來(下)

期待又一個美好的果實 來自香柏領導力 04:17

香柏主持

HONGNIANG

紅娘

2018.03.12

閱讀是文明的聲音,是歷史文化的傳承,是個人學習的方式。閱讀也是力量,累積心靈厚度,打造生命夢想。新的電子科技正衝擊我們的閱讀方式,生命階段推進,也影響我們進入閱讀的空間。從求學到專業,桌前到床前,書頁到網頁,電子世界雖不斷進化,但「書」卻長存不變。只要開卷,就能進入字裡行間海闊天空!

相約香柏,認識生命,傳遞信仰。各位香柏沙龍的讀者朋友們上午好!我是主持人紅娘。

閱讀延伸我們的生命長度廣度高度深度,人都想獲得生命的高貴與優雅。有人說閱讀是最簡單的高貴方式。許多人有錢了就去買奢侈品,拚命往自己身上堆積昂貴的東西。然而高貴優雅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你面對他人乃至這個世界,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善良與寬容、堅強與淡定、寵辱不驚的定力,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堅持閱讀,就是獲得這種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大家知道,民族復興的核心是文化復興,而文明的程度與閱讀密不可分,據2014年的統計,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而韓國是15本,法國24本,日本44本,俄羅斯55本,以色列更是高達68本。大家知道,以色列人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讓幼年孩子舔塗了蜂蜜的《聖經》,以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今天我們的沙龍就是探討如何懂得享受閱讀,使生命在閱讀中優雅高貴,點亮未來的創意。今天我們十分榮幸請來了來自美國的莫非老師,她是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計算機碩士,是典型的理科女,而由於家庭和教會的服侍的需要,她轉而就讀富樂神學院MAinTheology,並開始了文學創作。著有《在永世拋擲一個身影》《莫非愛可以如此》《在愛的邊緣》《愛得聰明,情深路長》等多個系列書籍,獲台灣湯清文藝獎、聯合報文學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宗教文學獎等。還獲得了大陸「冰心文學獎」。並錄有《莫非老師單身講座》、《莫非老師婚姻講座》等視頻和音頻,傳遞婚姻的智慧。

今天,莫非老師給我們分享的話題是:讓閱讀動起來,有請莫非老師!

作家

共讀共享的必要

阿爾委託在《閱讀地圖》當中說:「書本的象徵功能,彷彿就是一種結盟的符號。」閱讀雖然是一個人在孤獨當中完成的行為,但閱讀永遠不是一個孤立的行動。當我們讀的時候,不管是語言,還是故事,我們已經跟其他讀者、作者一起進入到一個共同的世界了。某些方面來說,閱讀就像社交,我們是在文字裡面交朋友,交換思想,不知覺間我們就組合了所謂的,套一句現代的詞就是「粉絲團」。在1720年,愛丁堡有一群女人,每周聚集在一起,取名為「公平知性俱樂部(Fair Intellectual Club)。她們是討論書,同時也推動卓越的女性。這可以說是讀書會的先鋒了。沒多久,18世紀中在德國就出現了50個讀書會,然後在20年間有370多個建立,突破了過去只能在卧室或者閨房閱讀的經驗,也使得個人經驗成為更大的社會經驗。那時候分享書,很多是因為書不多又貴,讀書會其實是交換書的場合,但也因為知識分子可以聚在一起討論,可以針對書來做腦力激蕩。

(現在讀書會相當普遍了,創文也推動讀書會,我們在南家有四個讀書會北家有一個讀書會,我們甚至也把讀書會成立的手冊放在我們的網站上,我們的意向是想推動讀書會遍地開花,所以我們親自操作、實驗、培訓,然後帶著讀書會的經驗,寫出讀書會手冊,如果上創文的網站,可以看到我們過去四年所讀過的書,文學書籍,我們所設計的問題,全都放在網站上,你可以免費下載。你可以拿我們的問題去使用,因為我們是希望推動閱讀。)

共讀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自己有計劃地閱讀,然後可以彼此交換所讀的洞察。共讀也不一定要用讀書會的形式,可以親子閱讀、夫妻閱讀、教會的小組閱讀,也可以一對一師傅帶徒弟式的閱讀,也可以姐妹弟兄辦公室共讀,一起買書,一起分享書,一起成長。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許一個閱讀的一生》,你如果要許一個閱讀的一生,首先就要從建立一個閱讀計劃開始,我希望每個基督徒都能夠有一個閱讀成長的計劃,能夠許一個閱讀的一生。如果你喜歡書,我盼望在你現在的生命當中,至少可以鼓勵一個人去接觸書,幫助他閱讀,指引他買書,和他談論你現在正在讀的一本書,讓他跟你一樣愛書。我常常送書,教會裡面姐妹也好,弟兄也好,甚至牧師,我都常常送書給他們,我不大會買禮物,可是我很會選書。通常我會選內容和形式適合對方閱讀的的書,我送給對方的時候,我會跟他解釋,為什麼會覺得選這本書要送給你,為什麼覺得這本書對你可能會有用、會喜歡,送給他以後,我不會逼他,不會隔天就問你開始讀了沒有?我會過一陣子,不露痕迹地問,你讀了以後感覺如何啊?不喜歡,沒關係,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我們所喜歡的書。如果對方說:「唉呀,我還沒開始看。」,也不要太催促,也不要跟他說,「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錢嗎?」或者是說「你知道那本書有多難買嗎?」不要給他壓力,你只需要鼓勵對方說「試試看嘛,你先翻翻看第一頁或前十頁,你讀一點看看嘛」。你也可以找他一起逛書店,談書。我常常會帶著小組組長到基督教書房裡選書,我告訴他這本書可以做什麼用,那本書可以做門徒訓練,帶著他一起逛,跟他談,或者說,「這本書你要不要跟我一起來讀?」我選一本書跟他共讀,然後跟他討論我們讀的內容。甚至我也常常喜歡訂雜誌,給我的同工團隊,因為我們都是寫作的人,所以我看到好的雜誌,比如說台灣的《校園雜誌》,我就每一個同工送一份。我也會去訂基督教領袖雜誌給我的牧者,當然我事先跟他打過招呼,他說:「並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這個雜誌可以幫助你,會有更多成長的空間」,這樣就不會得罪人。

我也鼓勵聽眾朋友,你們也可以成立一個讀書會,讀書會的人不需要多,只要三四個愛書,又有閱讀經驗的人在一起就好,固定聚會,然後輪流代理,一起的討論你要讀什麼書,也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來討論。我們創文的讀書會形式,不是那種找一個專家來分享他所讀的這本書的心得,我們是用設計問題、討論,就像教會的查經一樣,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所以我們的書有四層次的設計,(你們可以在網站上可以看到),我們的設計的讀書會形式是走到社區,用文學書來傳福音,帶領人信主。所以我們的讀書會手冊裡面提到基督徒跟非基督徒的比例是多少,成立一個讀書會需要什麼條件?這些你們都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找到這些資訊。在讀書會裡面,你可能會遇到一些跟你背景不同的人,可是在書裡面,你們卻可能會找到共同的話題。只要選到一本真正的好書,它所探討的主題,絕對會幫助你,討論當中回到信仰。一本好書一定脫離不了愛情、死亡、不朽、生命當中的傷痛等等,這些深刻的問題,借著討論書裡面的內容,可以幫助讀書會的人進到信仰。所以我們鼓勵大家,希望讀書會遍地開花。我也邀請聽眾朋友跟我一起讓閱讀動起來!

從閱讀裡面學到生命中所需要的東西

怎麼樣能夠真正從閱讀裡面學到生命中所需要的東西?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兒童的時候的閱讀是「水仙花」式的閱讀,因為自戀,所以讀什麼都看到自己在其中,讀《睡美人》,就覺得自己是睡美人,讀《灰姑娘》就看到自己是灰姑娘,這是兒童時候的水仙花似的自戀的閱讀;青少年的時候的閱讀是尋找自我式的,想要透過書裡面的來定義自我,摸索自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成人階段的閱讀是為了充實自我式的,想從書中裡面借一些現實當中缺乏的觀念或者情節或者因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在這裡要做什麼?一本好書,會強調擴張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對我們自己處於哪個生命位置更為重要,這會擴大我們對生命選擇的範圍。

閱讀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生活

閱讀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生活。很多人不讀是因為坐不住,因為閱讀需要一個持續的注意力,要能夠坐得住,還需要有思想和感情的投入,這些都需要靠意志來完成。所以閱讀絕對不是一個一次性的行為,心血來潮買一大堆書回家,然後就放在那裡,等著哪天有心情才會去碰。閱讀需要建立成為一種習慣,固定發展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才可能對文字從生疏到讀來不費力到讀起來會津津有味。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建立閱讀的生活。像讀經,如果每天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被撥划出來給閱讀,可以持續不斷。或者是中午吃飯時間的30分鐘,或者是送小孩去學鋼琴、學運動打球,你在旁邊等候的那一個鐘頭,或者是帶著孩子上醫院等醫生的那幾十分鐘……中國有句話說,「人在槍在」,對寫作的人來說,是「人在筆在」,對閱讀,我們可以把它改成「人在書在」。我每次帶孩子去看醫生,都帶著書,我也帶書的,孩子也帶書,也有人問我說,「你的小孩怎麼教的會那麼乖?」其實他們就是喜歡看書。看書實際上是一個模仿的行為,如果大人不愛看書,你很難把你的孩子栽培成為讀者,因為我常常拿著書,我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面,媽媽就是拿著書在看,所以他們也模仿,也會想拿著一本書。我還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我拿了一本書在看,我女兒拿著一本書在看,我兒子也自動去拿了一本書來看,只是他的那本書是倒著拿的,他只是在模仿我們閱讀的行為。

台灣的誠品書店的書訊,有一期的主題是:「閱讀,不能罷免」(Reader wherever whenever)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極是。所以我希望聽眾朋友們在閱讀上永遠不會罷工,常常拿一本書閱讀,因為大腦就像是肌肉,需要時不時的去鍛煉,就像練舉重的人,沒事的時候手上就會拿個啞鈴,上上下下地練肌肉,我希望我們的閱讀也能夠把大腦給建立起來。

以個人為例,如何建立閱讀計劃?

我跟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怎麼建立自己的一個閱讀計劃。對我個人來說,我的所有閱讀是跟著我的生命走,我走到什麼階段,我就閱讀哪一個領域的書,或者是我的事工需要我受哪方面的裝備,我就去讀那個領域裡面的書。當我在跟杜老師交朋友的時候,還是單身,就讀了很多單身輔導方面的書,結婚了以後,就讀剛結婚,如何溝通、如何處理衝突這方面的書,等到生孩子,就讀親子方面的書,到了中年的時候又讀中年方面危機的書,等到我母親得了重病快要過世的時候,我就是讀怎樣照顧老人痴呆症或者是臨終關懷等方面的書。

提問互動:釋疑解惑

Q莫非老師,您是如何看待現代年輕人的圖畫閱讀的?

A莫非:當我們閱讀文字的時候,是在腦子裡面去建構文字的意義,而圖畫閱讀基本上不會啟動你腦子去逐字逐句建構文字的意義,它對整個腦子的啟發是有限的。所以大量閱讀圖畫,不會給我們的年輕人語言。通常我們會說,你的語言是一個思想的鍛煉,你的表達是跟你思想的緊密度息息相關的,你怎麼表達是跟你想怎麼想有關,所以「講不清楚,是因為你想不清楚」。因此如果大量的閱讀圖畫而不閱讀文字,年輕人基本上沒辦法掌語言,不能掌握語言,他在跟人家的溝通上面就不能夠理解人家所說的,自己表達也不會太清楚。

Q莫非老師,您的2017年您的閱讀書單有哪些?有什麼好書推薦?

A莫非:要我推薦書單有點困難,因為在閱讀上面可以稱為是「雜食動物」,什麼都吃,我只能跟你講我閱讀的方向,這跟我個人的喜好有關,除了屬靈書籍之外,也大量的閱讀文學小說,我也喜歡讀一點哲學書,我現在的年齡、生理階段,讓我忽然喜歡去讀一些談植物的書或者大自然的書,我只能這樣子的跟你講,具體的書單那就太多了,所以很難在這裡給你們擠出來。

有幾本書,可以說是常銷書,我是蠻推薦的,一本是《把人生變動詞》(A Million Miles Thousand Years),它的作者是唐.米勒(Donald Miller)而且是基督徒,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裡面是個蠻有名的一個講員,是文學系畢業的。(我不曉得大陸有沒有出版這本書,台灣大田出版社)。把我推給「南家讀書會」的書跟大家講一下(都不只是限於2017年),奧爾罕·帕穆克(曾諾貝爾文學獎)的《我的名字叫紅》,《雪》,徐則臣的《耶路撒冷》,《小屋》等等。

Q莫非老師,香柏公眾號您閱讀過嗎,有什麼建議給我們,讓我們能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

A莫非:香柏公眾號我覺得我還沒有什麼資格給你們什麼建議。我只能說,只要讀,就不會有損失,讀下去的東西沒有人能夠搶得走,也沒有能夠偷得走。所以我鼓勵大家能夠盡量的閱讀,而且注意你閱讀什麼,因為我們常常講說你吃什麼,人就會變成什麼,不要去讀那些垃圾的東西,沒什麼營養的東西,我覺得要讀就要深度閱讀。對我個人來講,我比較喜歡深度的閱讀。

Q莫非老師,您能把自己的書的圖片展示出來,讓我們有機會可以看到和閱讀。

A莫非:這個照片是我書的一部分,所以我簡直不知道要怎麼去展示給你們。我的書是很雜的,而且都基本上都爆滿,快放不下了,可是現在你們看到的照片只是我的一個片面。我的書還分很多個牆面,我們家基本上有牆的地方全都是書架,從地面一直到天花板。所以你們可以看到一個書獃子,我就是被書圍繞著,也成為書的奴隸了,當我們要刷房子的時候,所有的書要下架。而且重的不得了,像磚頭。我們家靠山,如果發生火災的時候,這些書可真的是很好的燃料。加上常常在講大地震隨時會來,因為這些書都在我的卧房是四面牆,我們的床就在書的當中,所以如果發生地震的話,我說這就成為一個「書冢」(我寫過一篇文章),我們就會被埋在書底下了。聽眾朋友見笑了。

Q香柏10群問題:莫非老師如何能讓我們自己也成為一本可閱讀的書,可留志歷史的書?

A莫非:我不敢說能夠讓我們自己留志歷史裡面,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可以成為別人的參考,我們可以做的是,盡量在讀的時候參照自己的生命,把所讀的東西盡量在生活里把它活出來,這就是把自己讀成書的觀念。在我們讀靈修書籍、讀聖經的時候,都是用這樣的態度,不斷地把所讀的文字跟自己的生命進行參照,然後盡量用書來開墾自己的精神的世界,讓自己能夠想的深刻,也活得深刻,這樣不知不覺間「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然就會從你的生命裡面散發出來一種香味,慢慢的就會影響你周邊的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先不需要太考慮自己是不是可以在歷史上留名,在我們周邊能夠影響一兩個人的生命,我覺得那就已經很賺了。老實說,我不是太在乎是否會在歷史裡面留下很深的記錄,我比較在乎的是,我能否在永恆裡面能夠留下我的足跡,當然,我們既然有了救恩,都一定會進入到永恆里,可是我更在乎的是,我可不可以在永恆裡面投出更大的身影。

Q莫非老師,請您解答香柏九群的問題:我的小孩子讀小學5年級,喜歡看卡通類的書,有點深度的書就不喜歡看。怎麼才能改變這個習慣?謝謝!

A莫非:要培養小孩子閱讀的喜好,最好的是用共讀的方式,而且是孩子年紀越小開始越好。在美國的很重要的是注重親子的床前閱讀,孩子小的時候,每天晚上睡前給他讀一篇故事,在故事當中不只是讓他體會語言的那種陰陽頓挫感覺,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故事當中傳遞一些重要的道德觀念或者是信仰觀念。五年級的小孩,已經是進入到小學教育了,要作業、考試等等,把時間已經剝的差不多了,我覺得可以用獎勵的制度,一個禮拜讀完一本書,給他什麼樣的獎勵,在美國常常會辦這種閱讀的活動,讀完多少書就換一個什麼樣的獎品,你可以試試看。

Q北京群問題:非常感謝您帶給我們如此高質量的分享。請問如何提升我們在讀書時候的認知能力?

A莫非:要提高閱讀時候的認知能力,別無其他,就是要多讀,而且要多讀好書,如果常常讀一些「垃圾」或者是粗製濫造的文字,網路上很多這樣的文字,這樣的閱讀,會把你的認知能力讀得越差勁。你需要挑戰自己的認知能力,就是要選一些稍微有點難度的書,最重要的是,書必須既要有感性也要有知性。現在大家都很忙碌,所以,如果是太生硬的你吞不下去了的書,你乾脆就不要去讀,選一些也有感性也有知性的書,讀下來會讓你的思想有激蕩,會讓你去思考的,這樣的方向閱讀下去,就可以把認知能力建立起來了。當然,最重要的,閱讀是日積月累,不是一本書就改變了你,必須是慢慢來。

Q香柏1212群:莫非老師,怎樣才能使讀書的速度提高?很多時候讀後就忘了怎麼辦?

A莫非:這裡問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怎麼樣讓你讀書的速度能夠提高?要靠多讀的訓練,剛開始讀的時候,因為這些文字陌生,語言方式陌生,讀起來,消化時間會慢,可是如果同樣主題的書讀得多了,掌握起來就比較容易了,這是建立在經驗的累積上面。另外讀後就忘了怎麼辦?我建議你讀的時候,用筆在書上去劃線,這樣印象會加深,那如果划了線的那一句話,你能夠補充一點你自己的對應思想,你對這句話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同意是為什麼,不同意又是為了什麼?把它寫上去,做一個簡單的筆記,然後把你所讀的東西找機會在你的家庭,在你的教會,在你的工作裡面,去跟人家分享。

Q香柏讀者11群:請問:當閱讀出現瓶頸期,如何能夠不急躁地過渡?或者說,如何能沉下來?我曾對汗牛充棟的圖書館,既愛,又懼,心緒有過一個波動,謝謝!

A莫非:讀書無有窮盡的,你們也看到了我的照片,我的書架,這麼多的書,天天環繞著你,真很像皇帝面對後宮的這麼多的妃子,每個都是哀哀的看著你,希望你能夠趕快去把它拿出來讀。你要擺脫這些眼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給自己建立一個讀書計劃,會減少你的焦慮感。建立一個實際的計劃,就是你要多久可以完成一本書,這一年裡面你希望在哪個主題上面學習,你能達到這個目標就好,不需要什麼焦慮,而且要常常在心裡做個準備,如果今天晚上耶穌就再來把你提升了,你這麼多的書還沒有讀,怎麼辦呢?其實沒讀完就進天堂也沒關係。

Q香柏讀者11群:莫非老師,閱讀必需要先讀經典書籍嗎?怎麼選擇書籍呢?

A莫非:我覺得讀經典是一個很好的挑戰自我的一個方式,余秋雨也講過,閱讀(經典)可以擺脫平庸。所以可以讀經典的書籍,那怎麼選擇書籍呢?我覺得選那種你讀得下去的,因為不是每一本經典你都吃得下去。經典它的好處是跨時空,經受過足夠的檢驗,一定有基本文學素養,文學技巧在裡面,一定有一些比較提升的主題。所以我覺得經典不要貪多,比如說《悲慘世界》那麼厚的一本書,你一年讀下一本,能夠把它吃完,然後吃透,就夠了。

Q新疆群 問題1:請問莫非老師您自己建立閱讀團隊?帶動一起閱讀。

A莫非:我建立的閱讀團隊是這樣的,因為「創文」想要推動全民閱讀,這個「全民」指的是基督徒,我們希望所有的基督徒都能夠讓閱讀動起來。因為從來沒有讀書會,我自己沒有參加過,也沒有帶過的經驗,所以我們就先花一年的時間在同工團隊里做內部訓練。那時候我們參考台灣的一些讀書會的組織方式和帶領方式,然後我們的一個同工許玉芳就把它寫成讀書會手冊,我們就按照那個手冊進行內部培訓,培訓了一年,一年以後我們就對外開放。所以從一個核心的閱讀組一下子開放出來,就成為兩個組,經過幾年下來就變成有四個組,就是這樣子的開始得。

但是,我的時間非常有限,讀書會有一個特點是必須所有人能夠聚在一起,找這個聚在一起的時間不容易,所以在我們南家的讀書會是三個月讀一本書,三個月聚一次,一年吃下四本書,其實也是很了不得的一個成就了。我後來發現有一些培訓的書,比如說,我的同工,我希望走社群的路線,我們一起共讀群體的美好,那這本書我們怎麼讀?在網上,我們就用微信群或者用臉書,組織一個群,然後我們就規定每天每個人讀十頁,在十頁當中你看到什麼亮光,你就把它分享進群裡面來,安排輪值的一個人把當天大家分享的做一個總結。網上這種每天規定讀幾頁,然後每個人寫出他所看到的亮光,所看到的一些重點,也是一種比較簡潔的方式,在這個大家都忙碌的時代,這種共讀的方式,你們可以參考。

Q我的孩子聽莫非老師所講的,他說,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需要一天一天地來培養的,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A莫非:你的孩子很有智慧,真的就是要一天一天的來培養,這是日積月累的。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講,培養我的孩子就是讓他們愛書。我能夠傳給他們的這一生,的,我跟他們講的很清楚,也重複的講就三件:第一個是信仰,第二個是健康的身體,第三個就是閱讀的習慣。我覺得他們有這三樣,走天下就不怕了,因為有信仰會成為他們支撐的力量;有健康的身體,想做什麼都能夠有體力和精力發揮,最重要的是碰到難處的時候,他們有閱讀的習慣,就可以靠閱讀來找到解決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家的三個傳家寶。

主持人紅娘

謝謝,莫非老師一開始就講到了閱讀對我們生命的幫助,讓我們通過閱讀進入到另一個生命的世界,體會到不同生命的各樣經歷。文學讓我們熟悉一個個不同的生命,增強對於其他生命的理解力,是推演生命的模板,開拓個人生命空間,活出更加豐盛的生命。

我們與書的關係從我們與書的空間距離就可以了解到,買書是最划算的精神投資,贈書是高貴的精神禮贈。

書是集體靈魂的集結,我們的閱讀經歷代表我們的精神歷史,也代表我們的未來想像。讀書人是一種身份,真正的愛書人是通過閱讀來開墾內在的生命,閱讀永遠是可以找到朋友的地方。捧著一本書,就是捧著一個世界,進入不同的時空,享受獨樂樂的美好。

邀請好書進入我們的生命,如同飯食,幫助生命的成長。脫離閱讀的功利性,自由的閱讀,使我們真正的享受閱讀愛上閱讀,用小說的閱讀可以形象的了解社會歷史的百態,由此產生的見識以及思考,往往會引領我們的生命進程。

閱讀幫助我們腦部的生理智力永久的變化,啟動閱讀的DNA,構築文字的意義,閱讀的記憶如影相隨我們的成長曆程。現在普遍的網頁的閱讀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是碎片化的,用廣度取代深度,書頁的閱讀不可完全替代。

自由選閱可以幫助我們建立閱讀的胃口,閱讀也是一種社交,讀書會促進了大家的生命交流。透過書籍可以讓我們回到信仰。香柏誠邀那些充滿靈感與恩賜的讀者朋友,一同進入閱讀,人在,書在,豐盛生命。

再次謝謝莫非老師的分享,紅娘在廣州提前祝各位農曆新年快樂,主恩長駐,生命時光閱讀相伴,活出深度,活出精彩。

香柏同工jack

感謝紅娘老師專業和富有感情的主持,感謝莫非老師深刻而感性的分享。感謝各位同工默默的服侍,感謝各位家人在年關的聆聽。通過閱讀,讓我們「進入別人的世界」;同時也重塑自己的心靈。感謝主和各位家人2017這一年與香柏同行。求 神帶領香柏所有的弟兄姊妹們在2018年的征途上,每天每周通過閱讀,積善思成善言,積善言成善行,積善行成善習,積善習成善性,積善性成善命。香柏同工Jack弟兄在上海預祝家人們出入蒙祝福,新年新氣象。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100個基本松浦彌太郎的人生信條
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一招就夠了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于丹
【青閱讀】不想當紳士的裁縫不是好特工
親子閱讀可以這樣做!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