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子學敬業,在服務中實現人生價值
孔子是萬世師表,他對職業的敬重態度亦足以讓現代人效仿。
兢兢業業 干好小職務
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時喪母,二十歲娶親,次年生下兒子孔鯉,生活的重擔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盡忠職守
生活的艱辛磨練了孔子的性格,他做任何事情都認真細緻。因為這個緣故,孔子獲得了在貴族季氏手下當差的機會,職務是委吏,就是管理倉庫的小職員。他說:「我只要把賬簿統統做好就可以了。」結果一年下來,成績斐然,在他的管理下,貨物碼放整齊有序,帳目清楚毫無差錯。
不久,季氏給他提拔到乘田的崗位,就是管理牧場的小吏。結果一年下來,牛羊長得特別肥壯,繁殖率比往年提高了好幾倍。
為什麼同樣的職務,孔子幹得特別好?沒有什麼竊訣,盡忠職守,認真細緻罷了。
學禮有成
學禮有成 情感真誠
孔子三十歲左右學禮有成,就辭去了乘田的職位,成為了一名主持喪禮的專家。
在古代對喪禮特別重視,從過世到入土有五十多道程序,一般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一定要請專家。孔子經過學習,完全掌握了這一套複雜的程序,他主持喪禮,井井有條,什麼事情都辦得很好。
孔子主持喪禮與一般的專家不同,其他的專家可能把為人助喪當做賺錢的工具。孔子不一樣,《論語·鄉黨》記載:「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一般來說,從事某種職業,久而久之,一切按部就班,就不太有感情了。孔子不同,好象每次都是重新開始,以致於替喪家主持喪禮,不曾吃過飽飯。
情感真誠
《鄉黨》還記載:「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為什麼經常哭?他替人主持喪禮的時候,看見孝子賢孫哭,他也難過,跟著流淚。
孔子對職業的態度,情感真誠,盡心儘力!
因材施教 誨人不倦
孔子開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收徒授學。
他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因材施教
子路和冉有先後問孔子同一個問題:「如果聽到正確的主張,立刻去做嗎?」孔子告訴子路:「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告訴冉有:「對,立刻去做。」公西華就奇怪了:「老師,同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孔子說:「冉有性格柔弱,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子路逞強好勝,所以我勸他遇事多聽聽別人意見。」
孔子教誨弟子不知疲倦。比如說子路,性格耿直魯莽,孔子經常給他開小灶。
有一次,孔子稱讚顏回,子路不服氣了:「您統率三軍,找誰共事呢?」孔子說:「空手搏虎,赤足過河,死了都不知悔改的人,我是不會找他的。我一定要找那種遇事謹慎,善於謀劃的人。」
又有一次,孔子稱讚子路:「穿著破舊袍子,與穿著貉皮大衣的人在一起而不覺得恥辱,大概只有子路吧?」接著念了一句詩:「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得意了,反反覆復背誦這句詩。孔子教育他:「你的行為固然好,但整天掛在嘴上怎麼能算十足的好呢?」
內修政理
從政一心 為公無私
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魯定公任命為中都宰,上任後,行教化,勸農耕,政績斐然,一年後升任司空,隨之再升為大司寇。
當時的魯國,三桓家族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聯手把控朝政,國君大權旁落,國家衰微。
為了恢復正常的國家秩序,孔子不計個人安危,輔助魯定公「墮三都」。先拆毀了季孫氏、叔孫氏的城邑,但不久之後三桓清醒了,拆毀了城邑,他們就失去了與國君叫板的資本,於是孟孫氏頂著壓力不拆,季孫氏、叔孫氏在背後搗鬼,致使「墮三都」的策略功敗垂成。
同時,孔子內修政理,販羊賣豬的商人不敢哄抬物價;各國的客商來到魯國,用不著向官員們求情送禮,好像回到家中一樣。
一心為公
消息傳到齊國,齊國人害怕魯國強大,送來了八十名美女和一百二十匹好馬,離間孔子與國君的關係。魯定公中計,耽於享樂,不理政事。
在三桓的壓力和國君不作為的共同作用下,孔子不得不離開魯國,開始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
孔子不計利害,一心為公,最終個人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胸襟與格局,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價值。
今天的時代,我們比較喜歡談個性,談自由,對他人、社會、國家的關注度在下降。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強調以真誠的心,在服務他人、社會、國家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此種價值觀,雖從今而後千萬年,不可磨滅!
實踐此種價值觀,從敬業始!
文章來源:【騰訊儒學】 文/趙大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交到這五種人,你的人生就基本毀了
※強行提純的人生
※奧黛麗·赫本的電影人生
※人生學會「拐彎抹角」 你就成功了
※人生的勝利不在於一時的得失,不要消極的去接受別人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