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花紅柳綠的(乞巧)七夕節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節,相傳是古時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個古老而凄美的愛情神話傳唱千年,打動了一代又一代對愛情有著美滿期盼的男男女女。

清 緙絲七夕乞巧圖軸

時至今日,七夕早已被當成情人節,時下的年輕男女也借著節日紛紛向心上人表達愛意。然而,七夕節的來源與愛情並無關係。恰恰相反,過去民間談婚論嫁,還要有意避開七夕:「七月七日,迎親嫁女避節。」

那麼七夕來源於何物?

古時候的七夕又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接著下文,我們一一找出答案。

清 任頤《乞巧圖》軸

七夕|乞巧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唐代陳鴻的《長恨傳》也有記載:「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秦人風俗,夜張錦繡、陳飲食,樹花燔香於庭,號為乞巧。」他清楚地說明了秦人風俗中所謂的「乞巧」就是七夕之夜,家家戶戶在庭院中鋪設飲食,樹花燔香,乞求上蒼賜予自己一點本領、功夫,這就是「乞巧」。

漢代 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

河南南陽漢畫館藏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早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這些從文獻上都能得到考證。

原來,古人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迹。

北斗七星圖

「七夕」也來源人們對時間的崇拜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清代陳枚桐蔭乞巧月曼清游圖冊八月部分

該圖描繪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場面,七夕之夜,女人們以碗裝水置於庭院,然後將一束針散放其中,人們爭相觀看在水中呈列的圖案,據說圖案的形狀越好看,放針者的手就越靈巧。

宋代的七夕

七夕乞巧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延綿數千載,過節特色也因時代而異,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時期的七夕乞巧的隆重程度堪比春節。京城中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之為乞巧市。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乞巧物品,那時乞巧市場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人山人海。

宋代乞巧市場景

宋時乞巧的方式在《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當中提到的「摩喝樂」是當時十分流行的、帶有送子寓意的小娃娃。這種節令性的偶像,主要在七夕節期間售賣。

供奉磨喝樂:七夕這天,富裕人家都在中庭擺上雕制的樓閣,飾金裝彩,把磨喝樂放置其間,表示崇敬;普通百姓也紛紛到街市購買摩喝樂,放在家中虔誠供奉。

12-13世紀 磨喝樂·騎鼓執蓮童子偶

望野博物館藏

12-13世紀 磨喝樂·童子玩雀偶

望野博物館藏

12-13世紀 磨喝樂·童子坐鼓凳抱琴俑

望野博物館藏

12-13世紀 磨喝樂·童子讀書坐俑

望野博物館藏

12-13世紀 磨喝樂·童子執蓮坐偶

望野博物館藏

除了焚香列拜,宋代姑娘間流行一種有趣的乞巧方式:捉一隻小蜘蛛,關在小盒子里,七夕次日再打開盒子,看蜘蛛結出的網,如果蛛網圓正,則表示「得巧」,意味著姑娘們獲得了紡織的巧智。

喜蛛迎巧

宋代李嵩漢宮乞巧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趙伯駒漢宮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漢宮圖,描寫宮娥彩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的場景。

南宋 女孝經圖局部

結合材料而論,比起情人節,七夕節更像是現代的「女生節」、「閨蜜節」。所以看完了前面的材料,您是否和我一樣,想約上三五知己,在晴朗的七夕夜裡,還原古人的七夕節的習俗,體驗更加傳統的節日氣氛呢?

如果您也有更特別的七夕民俗與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最後,祝各位七夕安康!

本期責編:黃芊華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七夕,寫給情人
(原創):今又七夕
這才是古人七夕乾的事:晒晒衣服晒晒書,穿針引線乞個巧啥的
「七夕出租自己」遭家暴,婚姻里的玩笑也需要界限感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