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研究】改一改我們的話語方式

【新聞研究】改一改我們的話語方式

一、省報用「淘寶體」開出黑名單

去年5月,新華日報出版了一期《編務簡報》,標題是《下大力氣改一改自己的話語方式》。全文如下:

親,你不覺得以下這些辭彙已同當今社會的話語體系格格不入了嗎?特別是中央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宣部發出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以後,有必要對我們的詞語庫來一次「大掃除」,清走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詞濫調,補充大量源於生活、來自群眾的鮮活用語。趁著我們的辭彙還沒有徹底僵化枯竭的時候,抓緊學習,多走基層,加強營養,積累底氣,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改一改自己的話語方式,免得再懈怠下去,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淘汰,被日益挑剔的讀者拋棄。為此,編委會建議,在新聞采寫中盡量不用或少用以下辭彙:

高度重視、正確領導、明確要求、重要指示、英明決策、高瞻遠矚、親自過問、親切關懷、無微不至、充分肯定、高度評價、熱情洋溢、諄諄教誨、指出、強調、親自、歡聲雷動、掌聲熱烈

一致認為、一致表示、深刻領會、深受啟發、心潮澎湃、心潮起伏、心情激動、歡欣鼓舞、熱淚盈眶、奔走相告、強烈反響、無比振奮、深入人心、振奮人心、倍感自豪、深受鼓舞、興奮地說、激動地說、逢人便說、深有體會地說、說到心坎上了

大江南北、春潮湧動、吹響號角、擂響戰鼓、轟轟烈烈、突飛猛進、熱火朝天、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快馬加鞭、大幹快上、你追我趕、江蘇大地、江蘇之花、奮力開創、掀起新高潮、功夫不負有心人、磨刀不誤砍柴工

圓滿完成、碩果累累、顯著成果、成效明顯、巨大成就、翻天覆地、煥然一新、日新月異、捷報頻傳、喜訊連連、高奏凱歌、芝麻開花節節高、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最近、日前、近日、前不久

原則上、基本上

某市、某單位、某女士、張先生、李小姐(實在不便透露姓名的,可用「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xx介紹」或化名[註明化名]等方式表述)

這份簡報,用「淘寶體」詼諧而又明確列舉了在今後新聞報道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的81個辭彙。

新華日報總編輯(現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周躍敏說,這81個辭彙被我們上了「黑名單」,今後,這個「黑名單」上的辭彙還會不斷「擴容」。

二、黨報不要打官腔

新華日報用「淘寶體」列出「黑名單」,是省報改進文風改進新聞報道的一項舉措。

黨中央十分重視新聞報道的文風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集體亮相不久,就出台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這八項規定中,「改進新聞報道」是一項重要內容。中宣部也發出「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在全國新聞界廣泛開展的記者「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活動中,中宣部反覆強調「改文風」這個重要內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省報對常用的詞語庫來一次「大掃除」,很有必要。

現在黨報的話言,大體有三方面組成,一是官方語言,二是精英語言(包括新聞記者自己的語言),三是群眾語言。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官方語言太多,群眾語言太少。

官方語言,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打官腔」。什麼是官腔?就是那些當官的常說的大話套話空話。比如:

我代表四套班子講三句話:一是祝賀,二是感謝,三是希望(接下來滔滔不絕講了幾百句上千句,也叫「三句」)……

總的看,成績是巨大的,形勢是嚴峻的,困難是很大的,機遇是並存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們的經驗是:1、黨委重視,領導親自抓。2、解放思想,堅持改革。3、勇於創新,講究科學。4、依靠群眾,走可持續發展道路。5、兩手抓,兩手都要硬。6、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

我們領導對這個問題是十分重視的,要相信政府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某某領導的講話十分重要,我們回去要認真學習好,深刻領會好,堅決貫徹好,紮實執行好……

這些官腔如果打多了,老百姓就會大皺眉頭。我們的黨報中如果這方面的官腔多,讀者就會拂袖而去。

我翻了一下有關黨報,感到這方面的問題還不同地存在著。一些新聞標題中,標語口號式的官話套話就不少,空洞無物,不著邊際,沒有新聞,沒有新意。比如:

××:(市縣區名稱,下同)創新發展挺進現代化

××:改革攻堅拓展小康路

××:「三化驅動」打造創新路徑

××:「四個突出」,構建生態文明

××:港口產業鏈越做越強

××:科技創業園家家紅火

××「好人接力」傳遞正能量

××:「頂天立地」激發產學研

××:農業轉型瞄準多生效應

××:沿海開發釋放生態紅利

××:「世界級資源」魅力初現

××:陸海統籌引領快步轉型

等等。這些「市縣名稱+冒號(:)+標語口號式內容」模式化的、空洞無物、沒有新聞、沒有新意的新聞標題,有幾篇能一下子吸引讀者的眼球呢?讀完這些標題,也許絕大部分讀者都會扭頭而去,更不用說再去下面的內容了吧!

另外,不少報道內容空泛,一些鮮活的新聞淹沒在冗長的敘事之中。還有,在語言表達上陳舊老套,說不出多少新話,許多話語和術語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像新華日報列出的「黑名單」上的那些話,什麼高度重視、正確領導、明確要求、重要指示、親自過問、親切關懷、一致認為、一致表示、深刻領會、深受啟發、強烈反響、深受鼓舞、興奮地說、激動地說、深有體會地說,還有什麼 「取得了新進展」、「躍上了新台階」、「邁進了一大步」、「推進了一大步」、「有力地支撐了」、「充分展現」、「大力推進」、「確保」之類的很老套的用語,讀者能不望而生厭嗎?

新聞報道的文風,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更關乎新聞媒體的自身發展。當前,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你這個媒體還總是在老路上走,話語表達方式總是那麼八股腔,官氣十足,誰還愛看你這些東西呢?你的這些東西大家不想看不愛看,那你這個主流媒體還有什麼公信力和影響力呢?

三、要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改進我們的話語方式,就是要使新聞語言更加鮮活生動、簡潔平實、通俗明白,更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傳播力,更加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為此,首先要仔細清理我們日常那些不合時宜的概念和不恰當的術語,努力把這些東西打入「另冊」打入「冷宮」。

其次,要盡量減少官話、套話和空話。

第三,要抓住要領,簡潔明快。說話寫文章,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什麼事寫什麼事,有問題寫什麼問題,不拖泥帶水,真實真切,短小精悍;要抓特點,寫亮點,不要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起抓,不要貪多嚼不爛,就像黑瞎子抱玉米,心狠得一古腦兒都要一下子抱走,結果一個也抱不住;不要每一次都盡說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每一次都寫「大而全」「長而空」的文章。

第四,要多說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的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群眾語言。習近平總書記的很多群眾語言,貼近百姓,生動親切,好懂好記,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第五,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現在許多黨報都在努力改進話語方式,也摸索了不少好辦法。比如,據新華日報的同志介紹,新華日報此次詞語「大掃除」行動,其實並非應景之舉。周躍敏早在2009年就在《新聞戰績》發表了《改變話語體系》的論文,對黨報話語專門作了闡釋:「我們強調改變話語體系,尤其是黨報的話語體系,就是要少講或不講大話空話套話,多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愛聽的話。要用新聞語言做好 『翻譯』工作,用群眾語言做好『貼近』工作。」

新華日報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記者基層聯繫點制度」,至今已堅持了7年多。一批記者深入基層,向人民群眾學習,對轉變作風、改進文風很有幫助;

新華日報從2009年起,還在報紙上相繼開設了一批「記者個人專欄」,這全國黨報中還不多見,其旨意在於跳出黨報傳統的話語體系,發揮個人專長,彰顯個性特色。經過三四年苦心經營,這些個人欄目,現在已初具影響力,並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獎項。其中,「漫說快評」,採用「漫畫加點評」的形式,對熱點事件和社會現象做出評論,風趣幽默,深刻犀利;「崢嶸記錄」,以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為己任,與採訪對象進行情感交流,文筆感性細膩;「曉映名人坊」,以平視的目光與名人進行思想、觀點的碰撞,富于思辨色彩;「『瀅』光棒 」,以新穎獨特的視角和幽默諧趣的語言對文化體育現象說三道四,就起來趣味盎然。

新華日報還分批分期派年輕記者去記者站鍛煉,走時歡送,回來總結,讓一些年輕記者提到了提高。

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促進記者轉變作風、改進文風,使報道更紮實、話語更豐富、感染力更強大。

不久前,新華日報又召開「轉變作風、改進文風、創新新聞報道」座談會。周躍敏再一次指出,不會說話,是相當一部分黨報記者的軟肋。老記者不會說話,有歷史的原因;年輕記者進黨報兩三年,怎麼也不會說話了?這促使我們反思:黨報的文風有沒有問題?如何改進我們的文風?他說,這裡講的「不會說話」,是指話語體系陳舊,官話套話連篇,與時代的進步、讀者的要求背道而馳。

新華日報這種不斷改進話語方式、不懈地追求新的文風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聆聽合誦:我們相識在紅塵里
有一種改變,叫當我們做了媽媽
我們中國人起源於哪裡?
若,我們只如初見
我不跟你掏心掏肺,因為我們還不是彼此的知己

TAG:新聞 | 方式 | 話語 | 研究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