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很多血絲是什麼原因?中醫理論、五輪,眼科名詞好帖

眼睛很多血絲是什麼原因?中醫理論解釋。2013-07-29 10:42匿名|分類:醫療健康|瀏覽959次分享到:2013-07-29 12:29網友採納熱心網友眼睛紅,血絲多是肝火旺的結果。熬夜者需要透支肝火來維持精力,導致肝火旺。肝開竅於目,所以熬夜後眼睛血絲多。酒傷肝是因為酒性大熱,造成大量血液向頭面體表奔流,肝血因此也被透支,肝火亢旺,所以酒醉者常常面紅,眼睛紅。如果既沒飲酒,也沒熬夜,眼睛還是常常血絲多,說明就是肝火過旺的體質。目為肝之竅,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目部的五臟相關部位稱為五輪(見五輪八廓),故望目不僅可以望神,而且可診察五臟病變。眼睛黑白分明,視物清晰,神采內含是有眼神,雖病易治;若白睛暗濁,黑睛色滯,浮光外露,失卻神采,視物模糊為無眼神,病較難治。目眥赤為心火,淡白為血虛;白睛赤為肺熱,黃為濕熱內盛;珠腫為肝火;眼胞皮紅而濕爛為脾火;全目紅腫為風熱;目胞上下鮮明為痰飲,目胞色暗為腎虛。目窠腫為水腫初起徵象,目窠內陷為臟腑精氣衰竭;眼球突起多為癭病。若瞳仁變色,眼生翳膜,視物不清,為內障、外障等眼病。若見瞳仁擴大是腎精耗竭,見於瀕死危象,或綠風內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縮小,多屬肝膽火旺、虛火上擾或為中毒。眼瞼下垂稱瞼廢,為先天不足或脾腎兩虛,也可因外傷所致。目翻上視、直視,病較嚴重,昏睡露睛,則常見於小兒脾虛或慢脾風。本詞條缺少信息欄,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吧!五輪,眼科名詞。見《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輪,喻眼珠形圓而轉動靈活狀似車輪。《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巢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中醫為了論述眼部的病理、生理、治療,將眼由外向內劃分五部分,對應五臟,名五輪。即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作為中醫眼科的獨特理論,指導眼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詳各條。 五輪辯證目錄1眼科歷史 2五輪學說起源發展成型3五輪內容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4八綱辯證虛實表裡寒熱陰陽5佛學五輪指五大指頂輪、面輪、胸輪、腹輪、膝輪指五指1眼科歷史編輯中醫眼科的歷史也是非常古老的,早在殷墟甲骨文當中,就有「疾目」的記載,而在《神農本草經》當中,則也記載了目翳、青盲、眼赤白膜等一些眼科病症,書中涉及眼科用藥也多達70餘種

眼科(3張)。在隋唐時期中醫眼科有了長足的進步,對夜盲症與白內障都有了很準確的記述,且薰洗、滴眼、鉤割等多種外治法與外科手術都有運用,在《外台秘要》中則有對「金針撥障術」治療白內障的最早記載。並有了《龍樹眼論》等眼科專著。洗眼杯(晉代,長5.5cm,寬4cm,高3cm。杯口上沿弧形,恰與人眼眶吻合,用於治療眼疾。現藏於首都博物館)宋代,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被分為九科,其中眼科也單獨成科,進步非常突出,其中五輪學說的形成是其最主要的成就。2五輪學說編輯起源五輪學說最早源於《內經》對眼與臟腑關係的論述,《靈樞·大惑論》曰:「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後世醫家據此發展為五輪學說,以眼部不同部位的形色變化診察相應臟腑的病變。眼部與臟腑相關部位是:目內眥與外眥的血絡屬心,稱「血輪」;黑睛

五輪(3張)屬肝,稱風輪;白睛屬肺,稱氣輪;瞳仁屬腎,稱水輪;上下眼瞼屬脾,稱肉輪。發展此說在宋代多種醫學著作中多有發揮。如《太平聖惠方·眼論》記載:「肝臟病者,應於風輪,……心臟病者,應於血(輪),脾臟病者,應於氣輪,……肺臟病者,應於氣輪,……腎臟病者,應於水輪」,對於五輪的名稱,五輪與五髒的對應關係,各輪的主要癥狀等均有一定的論述。但是此時五輪在眼中分部僅瞳神屬水與白睛屬氣較為明確,其餘各輪均有缺失。而據考成書於北宋的《秘傳眼科龍木論·龍木總論》當中也有關於五輪的記載,但「黑睛屬腎」與「肝應風輪在內無形」的說法,又與後世相左,說明至此時五輪的眼部分屬尚未完全定型。成型直至南宋末年,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論》始將五輪的眼部分屬明確為:「眼屬五臟,首尾赤皆屬心,滿眼白睛屬肺,其上下肉胞屬脾,兩中間黑瞳一點如漆者,腎實主之」。此說得到後世眼科醫家的認同,將五輪學說的主要內容基本固定下來。3五輪內容編輯肉輪即上下眼瞼、屬脾。因脾主肌肉,故稱眼瞼為肉輪

眼科古醫經(4張)。(一)正常現象:脾胃消化吸收與運化的功能正常則眼瞼色黃豐潤而有光澤。(二)病理現象:1.眼瞼下垂、眼睫無力。多中氣不足。2.目乏,多脾虛夾風。3.眼瞼非炎性浮腫,多脾虛夾濕。4.眼瞼紅腫硬,多脾胃積熱。5.眼瞼濕爛、癢痛,多脾有風濕熱。6.瞼結膜乳頭、濾泡增生,多脾胃濕熱有瘀。7.瞼結膜顏色變淡,多脾虛血少。血輪即內眥,屬心。因心主血,故稱血輪。(一)正常現象:血脈流暢則內眥部血管紅活而有光彩。(二)病理現象:1.內眥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2.內眥部紅腫流膿,多心火熾盛,兼有瘀滯。氣輪即白睛部分(包括球結膜與鞏膜),屬肺。因肺屬氣,故稱氣輪。(一)正常現象:肺氣充沛調順,邪不易入,則白睛色白而潤澤。(二)病理現象:1.球結膜充血,多為熱邪犯肺。2.球結膜水腫,多為風邪犯肺。3.球結膜腫脹而混濁,為肺熱亢盛。4.眼分泌物深黃而乾結,為肺實熱;淡黃而稀薄,為肺有虛熱。5.鞏膜充血腫脹,多肺熱鬱結或鬱火上犯於肺。風輪即黑睛部分(包括角膜、房水、前葡萄膜)屬肝。因肝主風,故稱風輪。(一)正常現象:肝氣和順,肝陰充足,則黑睛色青而有光澤。(二)病理現象:1.角膜潰瘍,表面白色為肝熱,帶黃色為肝脾濕熱,此時舌根部常有黃膩苔。2.角膜潰瘍表面較清潔,或呈灰色,為氣虛或肝陰不足,後者常伴有淡紅色的角膜新生血管。3.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於肝,或氣滯血瘀;細小者多肝陰不足。4.前房積膿,為肝脾實熱。5.瞳孔緊小,多血分有熱、或腎熱。6.睫狀壓痛明顯,多肝熱重。7.角膜葡萄腫或眼球突出,多肝火旺或肝氣盛。水輪即瞳孔,屬腎。因腎屬水,故稱水輪。(一)正常現象:腎陰盛陽充沛則瞳孔色黑有神,目光炯炯。(二)病理現象:凡外眼正常而自覺視物模糊,眼前黑花飛舞等,皆歸入曈神疾患(即內障)的範圍。包括現代醫學的所有玻璃體病、眼底病、視神經病,多以肝腎不足為根本,但發病開始可以出現各種不同的臟腑氣血失調的癥狀。4八綱辯證編輯八綱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個辯證綱領,是用來提示病因、病位深淺、疾病的性質和制訂治療大法的綱,它是一切辯證的基礎與概括,普遍應用於內外眼諸病。虛實是區別外來病邪與人體正氣(抗病能力)之間盛衰的同兩個綱領。(一)實證:為病邪亢盛、正氣尚足、正邪鬥爭激烈而反映出來的癥狀屬實證,多見於外眼病、急性病,主要特點是發病急、反應強,如眼部或紅赤、或刺痛、或腫硬、突然淚多或視力下降、或口渴便秘等,主要矛盾在病邪,治療以祛邪為主,可通過其他辯證,分別選用解表、清里、瀉下等治法。(二)虛症:凡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竭按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屬虛證,多見於內眼病,慢性病及一些功能性疾病,主要特點是發病緩慢、如睜眼無力、不耐久視,或頭昏眼花,食少、氣短、精神萎靡不振等,治療以扶正為主。表裡是區別疾病部位的兩個綱領。(一)表證:凡外感六淫之邪侵犯眼的淺表組織而引起的癥狀屬表證,見於外眼眼症的早期,如流淚、眼痛澀鎮,水樣充血等,治療用解表法。(二)里證:可有兩種情況1.里熱(實)證:外感熱邪由淺入深,傳變及腑而出現口渴欲飲、大便乾結、舌紅苔黃等腑熱證候者,即為表證轉為里(熱)證的標誌,此時眼部病變也有由淺層擴展到深層,有較嚴重的紅腫痛熱癥狀,常見於外眼炎症的中期或極期,治療用清里法。2.里(虛)證:臟腑本身的病變在眼部反映出來的癥狀大多屬里虛證,如視力逐漸下降,眼或酸或微脹、或隱隱作痛等,多見於外眼安靜的內眼病。中醫稱內障。因主要矛盾在臟腑,故須進一步進行臟腑辯證。寒熱是區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一)寒證:有表寒里寒之別。1.表寒證:寒邪侵犯眼的淺表組織而出現的癥狀為表寒證,外眼病中,寒邪常與風邪同時犯眼,如同頭痛、涕淚交流,眼痛或有異物感,舌苔水滑等為風寒會很快化熱而出現風熱表證。2.里寒證:為臟腑功能減退的徵候,如冷淚常流,口淡不渴、常泛青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二)熱證:有表熱與里熱之分。1.表熱證:中了熱邪(包括燥邪、暑邪)所出現的淺表組織的病理反應,如眼部充血、沙澀羞明、眼分泌物增加,舌苔薄白或黃等癥狀者為表熱,治療用辛涼解表,寒邪未全化熱,眼痛淚多者,可夾用辛溫解表葯。2.里熱證:為臟腑功能亢進的表現,多見於外邪引動內熱或表熱傳里的眼病。表熱與里熱的主要區別,在於里熱證眼部表現病勢較重,以紅腫為主,且有其他鄰近組織的反應與臟腑證候;表熱證往往夾風,故以痛、淚為主,充血較輕。陰陽陰陽為八綱中的總綱,表裡、寒熱、虛實可用陰陽再概括,把一切疾病分為兩大類型,一為陰證,一為陽證。(一)陽證:凡表證、熱症、虛證皆屬陽證。陽虛證:為臟腑陽氣不足、功能衰退所反映的症候群,如口淡、畏寒、肢冷、乏力、便溏、不耐久視等。(二)陰證:凡里證、寒證、虛證皆屬陰證。陰虛證:為臟腑陰分不足所反映的一系列癥狀,如頭暈、口乾、便結,手足心熱,久視眼脹,舌紅無苔或少苔等。治法與辯證是緊密聯繫的,人受到地理環境,自然氣候、生活起居等因素的影響,各人體質有差異、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常在一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客觀證候、辯證內容不斷變化,疾病的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亦可互相轉化,故在治療上亦需根據變化著的辯證原則採取相應的措施。因此中醫在辯證施治中,有「異病同志,同病異治」的特點,、兩個不同的疾病,只要在某一階段二者證候相同,辯證得出的結論一致,治法也就相同。5佛學五輪編輯指五大地水火風空。此『五大』(五種元素)圓滿具足法性之德,故名五輪。又名五智輪。《尊勝佛頂修瑜伽法軌儀》卷上〈序品)雲(大正19·368b)︰『五輪即是五智輪,五智便成五分身,五輪盡攝法界輪。』密教謂一切依報正報皆由五輪組成。即依報(一切器世界)的最上方是金剛輪(地大),下方依次為水火風空四輪;正報(一切有情)的最下方是金剛輪,上方依次為水火風空四輪。關於此五輪的種子、顯色、形色,分別表列如次︰┌──┬─────────────────────┐│五輪│地 水 火 風 空 │├──┼─────────────────────┤│種子│阿(a) 喲(va)羅(ra)訶(ha)佉(kha) │├──┼─────────────────────┤│顯色│黃 白 赤 黑 青 │├──┼─────────────────────┤│形色│方 圓 三角 半月 團形 │└──┴─────────────────────┘日本興教大師曾在《五輪九字秘釋》中為五輪作秘釋,明示善無畏、不空三藏相傳之義,其文雲(大正79·13b)︰『一切眾生色心實相,無始本際毗盧遮那平等智身。色者色蘊,開為五輪。心者識大,合為四蘊。是則六大法身法界體性智。五輪各具眾德,故名為輪。體相廣大,稱為大名。五佛自覺覺他,故名為佛。五智簡擇決斷,故名為智。色者不離心,五大即五智。心者不離色,五智即五輪。色即是空,萬法即五智。空即是色,五智即萬法。色心不二故,五大即五藏,五藏即五智。』指頂輪、面輪、胸輪、腹輪、膝輪以此五輪表示有情的肉身。《大日經》卷七雲(大正18·46a)︰『至誠恭敬一心住,五輪投地而作禮。』《大日經疏》卷十四說頂輪為空大,面輪為風大,胸輪為火大,腹輪為水大,膝輪為地大。又,《釋迦文佛法》中說明五輪著地,稱額、二手、二膝為五輪,並解釋神心迴轉故名為輪。另《五輪九字秘釋》中對此亦有詳細的敘述。指五指即將小指、無名指順次配以地水火風空五輪。《大日經》、《廣大儀軌》、《尊勝佛頂修瑜伽法儀軌》、《建立曼荼羅護摩儀軌》等均有此說法。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眼科(3張)

五輪(3張)

眼科古醫經(4張)

詞條圖片(1張)1/2詞條標籤:醫學佛學疾病醫療健康佛學常見辭彙佛教佛教術語應用科學術語科學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一德:神奇的周易預測——遊子不歸家,原因各不同
警惕!引起老人失眠的主要原因
「脾虛」才是導致你肥胖的根本原因!這五個小妙招讓你健脾又養胃!
人人都說岳飛是被冤枉的,其實,這幾個原因讓他必死無疑
大金毛一連吃掉主人20多隻臭襪子,醫生道出的原因讓人心酸……

TAG:中醫 | 原因 | 眼睛 | 理論 | 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