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遞的質量和速度,使信息的處理功能遠遠超越了人類自身的能力,達到了信息存儲、傳遞、處理、利用的一體化和自動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延伸了人的大腦功能,拓展了人類的智力,從而極大地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廣泛滲透和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內,引起了從教育觀念到教育過程各環節的巨大變革。  1  引起教育觀念的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從各個方面衝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首先引起教育觀念的革命。  1.1 教學觀念的變革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主體,總是被假定為知識淵博,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一桶水」;而學生則是學習主體,他們往往被比做海綿、白紙,或者他們的頭腦被假定為空空的容器。知識由教師到學生的流動,是一種單向注入式的,缺乏雙向互動。這種傳統的線性封閉式教學方式,往往能達到一種知識的繼承性,卻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培養學生的一種共性化的人格,卻缺乏鮮明的個性特徵。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首先給傳統的教育觀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氣,教育不再局限於校內,而是以信息網路為傳輸技術核心,拓展到課外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對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階段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真正實現了「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藉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體化工具,採用動感的畫面和音響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傳輸知識、信息,由傳統的線性教學轉變為非線性的資源型教學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採取開放式的教學,只是課堂的管理者、組織者、指揮者,計算機和網路則取而代之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不僅是知識、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課堂活動的積极參与者;教師和學生不再僅是盛水容器,他們還必須具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創造信息和發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還必須具備作為信息時代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2 課程觀念的變革    傳統的教育教學中,課程的設置、課時的要求以及授課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定性,教師按大綱要求備課,按照規定的授課時間授課,課程與課程之間也缺乏交融,每門課的老師基本上只是講授本門課的知識,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往往支離破碎,不能達到學科間的交叉和融會貫通。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課時與課程的要求相應較為靈活,教師藉助教學支持系統和備課系統,可以採集到各學科的大量相關知識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課內容,這樣不僅大大地豐富和生動了自己授課內容,而且極大地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實現了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使學生的知識具有了整體性和連貫性。    1.3 教育評價觀念和人才觀念的變革  傳統教育模式屬於應試型教育,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的教學價值評價標準。它通常表現為及格率、優秀率、上線率百分比的高低。因此傳統教育模式下對人才的定位就是腦筋靈活,記憶力好,基礎知識掌握紮實,善於應付考試,能在各種各樣的考試中得高分的學生。這種教育模式和人才觀念往往造成傳統教育的畸形產物——大量高分低能兒的存在。信息化教育模式則由應試型向素質型轉變,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也不再單是高分數,而是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的新型人才,這樣的人才應是精神、智慧、毅力與創建性的綜合體,他們不僅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和深厚的理論功底,還須具備應對高科技發展的高能力、高綜合素質、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務實、勇於開拓、勇於創新的精神。  2 教材變革    與教育觀念變革同步的是教育過程各環節的變革。現代信息技術革命使傳統的以紙版等印刷品為主的教材向多樣化的信息載體過渡。傳統的紙版類印刷教材,雖具有穩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攜帶、不需相應設備等優點,但信息傳遞單向,不能實現交互;且信息承載量少,也僅能提供抽象的、靜態的信息。傳統的音像教材,能通過聲音和影像信息使真實再現,卻需相應的播放設備或受特定播出時間制約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現代信息化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為主,CD-ROM教材包括計算機課件、專業資料庫和信息檢索系統等,可依靠計算機巨大的存儲容量,開發功能強大的軟體,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紙版教材的功能,不僅能實現真實再現,還能模擬真實過程,使靜態信息轉化為動態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Web教材則可利用Web傳播媒體,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教材或對現有的教材不斷翻新充實。目前越來越多的教材實現了多媒體化,它們不但包括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以及三維圖像,通過超媒體鏈接,使得畫面、聲音、文字融為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一改過去「活人讀死書」的狀況,使書本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3 教學環境的變革  一想到教室,我們的眼前馬上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教室的牆上嵌著寬大的黑板,黑板前是一台一桌;桌上擺著教科書、備課本和圓規、三角板之類的教具;台上站著一手拿粉筆,一手拿教鞭的老師;台下是手拿鋼筆,聚精會神聽課的學生。現代信息技術使單調枯燥的教學環境向多樣化、新穎活潑邁進。多功能教室配置有電化教學設備和多媒體計算機設備,即信息的接收和輸入、輸出裝置,可連接學校有線電視系統和各種國際網際網路、學校校園網以及大屏幕和音像系統,面向教學把各組件集成在一起,組成一個圖文聲像並茂的教學信息呈現系統,對多媒體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和展示。從而突破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資料限制,向學生展示最大信息量。除了課堂教學環境外,還包括實驗教學環境的變革。虛擬實驗室的出現,為自然科學基礎教學創造了模擬和模擬的教學環境,給實驗教學環境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實驗室里堆滿各種實驗器械及各種有毒、有害的溶液和放射性物質,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人身傷害,潛藏著巨大的危險性;而對於有些周期長或在真實世界裡難以觀察到的實驗,傳統實驗則顯得無能為力。現代信息技術的虛擬現實技術,解決了人類視覺的時空盲點和生理極限所帶來的實驗困難,使現實中或短期內無法觀察到的實驗過程和結果瞬間呈現在眼前;同時,虛擬實驗使得實驗的進行不再受場地、器材、時間、自然環境的限制,為學習者創造了更多實踐機會。現代信息技術所引起的課堂和實驗教學環境的變革,有助於促進教師開展創新教育,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於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知識信息,提高學習效率。    4 教育方式變革  傳統的教育方式以課堂教育為主要形式,以教師為教學主導,以文字化的教案為授課內容,進行面對面的正規教學。現代信息技術使之得以創新和發展,在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基礎上,在象原先那樣採用的文字教案的同時,教師開始利用教師備課系統和教學工作支持系統,篩選與授課內容有關的信息製成CAI課件,學生也可自主製作CAI。現代信息技術還使得另一種教育方式——網上遠程教育,越來越成為當今網路化時代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1999年,經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正式提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路,構建終身學習體系」。還明確規定,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要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並首次在浙江大學建立遠程教育中心,通過網路進行教學。現代遠程教育所採用的授課基本方式有兩種:其一是網上異時教學。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材通常被組織成超文本和超媒體鏈接結構,學生通過網上瀏覽器獲取學習材料進行自學;通過Internet或其他非同步通信工具,嚮導師提問和與同學討論;其二是網上實時教學。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通過網上視頻會議系統、聊天室等同步通信工具來傳遞教學信息或進行討論網上遠程教學。網上遠程教學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上網獲取信息,進行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學習的自主性;同時網上遠程教學優化配置了網上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擴大了共享面。  現代信息技術由影響教育觀念到影響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而影響到教育的整個系統,使學校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以校辦為核心,學校教務處、後勤處、政教處等各個構成部分組成的綜合體轉化為一個以信息網路為支持結構,由教學活動、學校管理、信息資源、課外教育、信息網路等子系統構成的多功能的信息系統,將學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為一體。  目前,由於我國的信息技術及其在教育中的運用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因而存在地區間資源配置的不平衡;軟體研發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學生尤其是青少年上網行為的難以控制性;不同層次的學習者對網路的應用存在能力和學科的限制等方面的不完善。而傳統教育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自身的許多優點,如教學的計劃性、目的性、組織性、針對性較強;注重對青少年進行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師生面對面交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可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潛移默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深遠影響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隨其發展這種影響還會繼續擴大和深化,未來的教育變革我們無法預料,那麼如何將傳統教育的優點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長處整和起來,尋找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們現在就迫切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貫成.教改不能盲目西化.參考消息,2001-1-19 .  2、餘珍有.美國人怎樣教育孩子.北京:崑崙出版社,1999.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道學與現代(下)
古代國家治理思想的現代詮釋與借鑒
現代文選--白先勇 陳映真--夜行貨車

TAG:教育 | 技術 | 現代 | 變革 |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