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哲教科書中思維和存在先在性問題論述的批判

對馬哲教科書中思維和存在先在性問題論述的批判

這裡指向的馬哲教科書是《生活與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先在性有兩層含義,第一,就時間先在性而言,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自然界,即人類誕生之前的自然界的確是先於人而獨自自在的。第二,就邏輯先在性而言,不可能合乎邏輯論證出人能認識在人的認識之外(前)的物質。(此劃分參見《哲學通論》中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論述)

哲學上論述物質和意識的先在性問題只有在邏輯先在性意義上才是有意義的,如果只是時間先在性那不過是常識,而哲學是在反思層面才存在的。第一,哲學是理論思維,所謂理論思維就是在概念的意義上進行邏輯運演。黑格爾認為熟知非真知,所謂熟知即是僅知道名稱,所謂真知就是還知道概念,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不知道概念本質內涵,而後者知道;並且理論思維是概念的邏輯運演,是前提-推理-結論。第二,哲學是思想前提批判的理論思維,各門科學或部分學科都是理論思維,而哲學的特殊性就是其是進行思想前提批判的理論思維,其反思的是理論思維不自覺和無條件的前提——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這個問題及時近代認識論哲學的基本問題。(出自恩格斯的「哲學基本問題」論斷及《哲學通論》)

而只有在邏輯先在性意義上才能理解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否則居然認為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萊、休謨;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包括之後的胡塞爾和當代的心靈哲學在研究一個不需要閱讀/思考都能知道的時間先在性的常識問題)。我思故我在是理解「意識界」問題的典範,在邏輯先在性意義上,我無法確證我看到的鍵盤不是因為其中有什麼「魔鬼」的操控而是這樣的,即我無法知道意識和存在是否一致,(請不要說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馬克思是在首先否認認識論問題意義的前提下說的這一觀點【參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而這必須在成熟時期馬克思思想的論域內才成立,跳出此論域,以哲學方式直面認識論問題則不成立。),而我能確定地知道的是什麼呢?只有我在懷疑/思想,也就是說,唯有懷疑/思想是不可被懷疑的,所以笛卡爾找到了不可懷疑的確切點(類似之後現象學的「最初的被給予性」),這就是「我思」/「思」。自此,普遍自我的意識成為了事物存在的「給予者」/「確證者」,而在邏輯意義上先於意識的「物質」是否存在,這是不可說/思的。(對「我思故我在」的詮釋可參見《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西方哲學史(學術版)》葉秀山、王樹人主編)。(請不要說這是唯心主義認識論,因為如果理解了「我思故我在」,認為自己是教科書意義上的「唯物主義」者是不合邏輯的。馬克思是唯物主義的,但他的物質概念和恩格斯/教科書迥乎不同,馬克思的「物質」概念是一定社會關係下人的實踐活動,而不是恩格斯/教科書意義上可以脫離人的實踐的自然界/「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馬克思承認意識界,這是近代哲學發展/反思的一大進步,並且馬克思超越了近代認識論哲學,參與了現代西方哲學的哲學革命,實現「實踐轉向」【其與海德格爾的親緣性參見張一兵相關論文,其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家族相似參見吳曉明、賀來相關論文】。)

推薦閱讀:

TAG: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哲學 | 教科書 |